讙

讙,傳說中的異獸名。形狀如野貓,一眼三尾,能作百種叫聲,有人養來御凶煞邪,吃它的肉可以治癆病。

基本信息

字義

讙

讙huān 1.喧譁

2.傳說中的名。

3.通"歡"。喜悅

4.古地名。在今山東寧陽北而稍西三十餘里。

基本釋義


拼音:huān  注音:ㄏㄨㄢ
簡體部首:言,部外筆畫:17,總筆畫:24
繁體部首:言,部外筆畫:18,總筆畫:25
五筆86&98:YAKY倉頡:YRTRG鄭碼:SEJN
筆順編號:411125112225125132411121四角號碼:04615

詳細字義

〈動〉
(1) 喧譁。議論紛紛
讙,譁也。——《說文
諸將盡讙。——《漢書·陳平傳》
以息眾讙。——《漢書·外戚傳》。注:“讙譁眾議也。”
則天下應之如讙。——《荀子·儒效》
百姓讙敖。——《荀子·讙國》
(2) 又如:讙敖(喧譁鼓譟);讙嘩(眾聲呼噪);讙訟(喧鬧爭訟);讙呼(喧譁呼叫)

〈形〉
(1) 通“歡”。喜悅
言乃讙。——《書·無逸》。鄭註:“喜悅也。”
爭言讙呼。——《後漢書·劉盆子傳》
(2) 又如:讙呼(也作歡呼,歡聲爭呼);讙設(歡宴);讙然(喜悅的樣子);讙亮(歡快嘹亮)

野獸

古代神話中的野獸,產於翼望山,形狀如野貓,一眼三尾,能作百種叫聲,有人養來御凶煞邪,吃它的肉可以治癆病。
見《山海經》“其狀如狸,一目而三尾,其音如{大集}百聲,是可以御凶,服之已癉。”

拼音是huan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