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慎(58?~147?)

許慎(58?~147?)

《河南通志》卷四十九說許慎墓在郾城縣城東35里召陵城下。 許慎在《後漢書》卷一百九下有傳,但未載生卒年。 因鑒於當時俗儒說字解經多與古義不合,所以作《說文解字》15篇,成於和帝永元十二年(100)。

許慎(58?~147?)

正文

許慎(58?~147?)中國東漢經學家、文字學家。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人。《河南通志》卷四十九說許慎墓在郾城縣城東35里召陵城下。今據郾城縣文化館調查,郾城縣東30里召陵故城西 3里有許莊,許慎墓冢即在許莊村東一里處。許慎在《後漢書》卷一百九下有傳,但未載生卒年。據清代嚴可均《許君事跡考》和陶方琦《許君年表考》等所考證,許慎約生於漢明帝永平初,卒於桓帝建和初。
據《後漢書》本傳稱許慎“性純篤,博學經籍,馬融常推敬之,時人為之語:五經無雙許叔重”。曾為郡功曹,後被舉為孝廉,又為太尉府南閣祭酒,當即丞相府閣下之令史。安帝永初四年 (110)與劉珍、馬融等於東觀校書。東漢時期,古文經盛行,許慎從名儒賈逵(公元30~ 101)問學,通籀篆古文。因鑒於當時俗儒說字解經多與古義不合,所以作《說文解字》15篇,成於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到安帝建光元年(121)遣子許衝上之於朝。
《說文解字》以小篆為主,並採錄見於秦國所使用的籀文和六國古文,按514部首編排。每篆注明字義,並說明形體的結構,間或指明讀音,是中國最早的最有權威的一部古文字的字典,對後代研究中國古代文字的形音義和文字發展的歷史貢獻極大。許慎還著有《五經異義》和《淮南子注》,已散佚不存。
《說文解字》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