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人性論

內容介紹

人性論是中國哲學的基本理論之一。先秦時期,人性論就被思想家們熱烈討論。其中特別是孟子和荀子,一個主張人性本善,一個主張人性本惡,幾乎成為家喻戶曉的中國文化傳統。從宋代開始,人性理論更是受到思想家們的特別關注。近代以來所有關於中國哲學的著作,幾乎都要涉及人性問題。本輯資料向人們展示的是,在古代儒者們的眼裡,人性乃是上天賦予的,不論是主張性善還是性惡還是別的什麼,在天賦人性這一問題上則沒有分歧。既然人性問題對於中國哲學史的研究具有如此重要的意義,希望這本資料集能為人們認識中國古代人性理論的性質,進而認識中國古代文化的性質,提供一些幫助。

圖書目錄

總序 1
序言 1
本輯內容簡介 2
經部 17
《周易?乾?彖傳》 17
《周易?繫辭上》 18
《易傳?說卦傳》 21
宋胡瑗《周易口義?繋辭上》 22
宋易祓《周易總義》卷二十 23
宋楊簡《楊氏易傳》卷一 23
宋朱鑒《文公易說》卷三 23
清王夫之《周易外傳卷一?乾》 23
又《周易外傳卷三?鹹》 24
又《周易外傳卷五?繫辭上傳第五章》 24
清康熙朝《日講易經解義》卷一 25
清乾隆朝《御纂周易述義》卷十 25
清黃宗炎《周易象辭》卷一 25
又《周易象辭?周易尋門餘論》卷下 25
清李光地《論繼善成性》(《周易通論》卷三) 26
清李光地《周易觀彖》卷十 26
清胡煦《篝燈約旨?天》(《周易函書別集》卷七) 26
又《篝燈約旨?性》(《周易函書別集》卷七) 27
又《篝燈約旨?性習》(《周易函書別集》卷八) 27
又《篝燈約旨?學習》(《周易函書別集》卷八) 27
又《篝燈約旨?一貫》(《周易函書別集》卷八) 27
又《篝燈約旨?體仁》(《周易函書別集》卷九) 28
又《篝燈約旨?體仁》(《周易函書別集》卷十六) 28
清晏斯盛《易翼宗》卷一 29
清潘思榘《周易淺釋》卷二 29
《尚書?皋陶謨》 29
《尚書?仲虺之誥》 29
《尚書?湯誥》 30
《尚書?泰誓上》 32
《尚書?洪範》 32
《尚書?君陳》 33
宋魏了翁《人兼氣性故為貴為靈》(《尚書要義》卷十) 34
清王夫之《尚書引義》卷一 34
又卷三 35
《詩經?烝民》 36
清王夫之《詩廣傳卷四?大雅?論盪》 37
《禮記?禮運》 38
《禮記?樂記》 38
《禮記?中庸》 39
宋張九成《中庸說》卷一 46
又《中庸說》卷三 47
宋袁甫《蒙齋中庸講義》卷一 47
宋黎立武《中庸指歸》 49
清王夫之《禮記章句卷三十一?中庸》 49
清李光地《榕村四書說?中庸餘論》 50
宋朱熹《大學章句序》 50
《禮記?大學》 50
明蔡清《四書蒙引》卷一 51
清毛奇齡《大學知本後圖說?附錄》 51
《左傳?成公十三年》 51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53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玉杯》 53
又《春秋繁露?竹林》 53
又《春秋繁露?身之養重於義》 54
又《春秋繁露?深察名號》 54
又《春秋繁露?實性》 56
又《春秋繁露?五行對》 56
又《春秋繁露?為人者天》 56
又《春秋繁露?王道通三》 56
又《春秋繁露?陰陽義》 57
又《春秋繁露?人副天數》 57
宋呂祖謙《左氏傳說》卷十四 57
又《左氏傳說》卷十四 57
【日】西村時彥《論語義疏》懷德堂本序 58
《論語?公冶長第五》 58
《論語?述而第七》 61
《論語?陽貨第十七》 61
《孟子?公孫丑上》 64
《孟子?滕文公上》 65
《孟子?離婁上》 66
《孟子?離婁下》 66
《孟子?萬章上》 68
《孟子?告子上》 68
《孟子?盡心上》 72
《孟子?盡心下》 75
宋張九成《孟子傳》卷七 76
宋余允文《尊孟辨》卷上 77
明蔡清《告子章句上》(《四書蒙引》卷十四) 77
清黃宗羲《孟子師說》卷二 77
又卷四 78
又卷五 78
又卷六 78
又卷七 79
清戴震《孟子字義疏證?序》 79
又《理》(《孟子字義疏證》卷上) 80
又《天道》(《孟子字義疏證》卷中) 80
又《性》(《孟子字義疏證》卷中) 80
又《才》(《孟子字義疏證》卷下) 82
又《道》(《孟子字義疏證》卷下) 82
又《仁義禮智》(《孟子字義疏證》卷下) 82
又《誠》(《孟子字義疏證》卷下) 82
元許謙《復性圖》(《讀四書叢說》卷一) 83
又《中庸?首章》(《讀四書叢說》卷二) 84
元王充耘《四書經疑貫通》卷五 84
又卷七 84
明張居正《四書直解》 85
清孫奇逢《四書近指》卷二 86
又卷十二 86
又卷十五 86
又卷十九 86
又卷二十 86
清王夫之《四書箋解卷十一?孟子七》 87
又《讀四書大全說》卷一 87
又卷二 87
又卷四 88
又卷五 88
又卷七 88
又卷八 89
又卷十 91
又《形色天性也》(《船山經義》) 94
《孝經》卷五 95
漢戴德《大戴禮記卷十三?本命》 96
漢許慎《說文解字》卷八上 96
又《說文解字》十篇下 96
清桂馥《說文解字義證》卷三十二 96
史部 98
《漢書卷五十六?董仲舒傳》 98
《後漢書卷五十八上?桓譚傳》 98
《周書卷二十三?蘇綽傳》 98
《北史卷三十三?李公緒傳》 98
明辛全《理學言行錄序》(《山西通志》卷二百十三) 99
明鄒守益《東廓語録》(《明儒學案》卷十六) 99
明鄒善《潁泉先生語錄》(《明儒學案》卷十六) 99
明黃宗羲《文莊歐陽南野先生德》(《明儒學案》卷十七) 99
明歐陽德《辨整菴困知記》(《明儒學案》卷十七) 100
明王時槐《寄汝定》(《明儒學案》卷二十) 100
又《答蕭勿菴》(《明儒學案》卷二十) 100
又《答鄒子尹》(《明儒學案》卷二十) 101
又《答楊晉山》(《明儒學案》卷二十) 101
又《答龔修黙》(《明儒學案》卷二十) 101
又《語錄》(《明儒學案》卷二十) 101
明胡直《鬍子衡齊》(《明儒學案》卷二十二) 102
又《與唐仁卿書》(《明儒學案》卷二十二) 102
明唐鶴徵《桃溪札記》(《明儒學案》卷二十六) 103
明楊東明《晉菴論性臆言》(《明儒學案》卷二十九) 103
明王艮《心齋語錄》(《明儒學案》卷三十二) 104
明王襞《東崖語錄》(《明儒學案》卷三十二) 104
明徐樾《波石語錄》(《明儒學案》卷三十二) 104
明羅汝芳《近溪語錄》(《明儒學案》卷三十四) 104
明湛若水《心性圖說》(《明儒學案》卷三十七) 105
明呂懷《答毛介川》(《明儒學案》卷三十八) 106
又《答唐一菴》(《明儒學案》卷三十八) 106
又《與蔣道林》(《明儒學案》卷三十八) 106
又《心統圖說》(《明儒學案》卷三十八) 106
明何遷《論學語》(《明儒學案》卷三十八) 107
明唐樞《明州與王同野談》(《明儒學案》卷四十) 107
明許孚遠《與胡廬山先生論心性書》(《明儒學案》卷四十一) 107
明黃宗羲《甘泉學案六?文選唐曙台先生伯元》(《明儒學案》卷四十二) 107
又《文莊羅整菴先生欽順》(《明儒學案》卷四十七) 107
又《肅敏王浚川先生廷相》(《明儒學案》卷五十) 108
明郝敬《知言》(《明儒學案》卷五十五) 108
明黃道周《榕壇問業》(《明儒學案》卷五十六) 108
明顧憲成《小心齋札記》(《明儒學案》卷五十八) 108
又《商語》(《明儒學案》卷五十八) 109
明黃宗羲《忠端劉念台先生宗周》(《明儒學案》卷六十二) 109
明劉宗周《語錄》(《明儒學案》卷六十二) 109
又《原心》(《明儒學案》卷六十二) 109
又《原性》(《明儒學案》卷六十二) 110
又《讀易圖說》(《明儒學案》卷六十二) 110
清章學誠《文史通義?原道》 111
又《文史通義?原學上》 111
子部 111
《性自命出》(郭店楚墓竹簡) 111
《荀子?儒效》 112
《荀子?天論》 112
《荀子?正名》 113
《荀子?性惡》 113
《四庫提要?荀子》 114
清錢大昕《荀子箋釋?跋》 115
《呂氏春秋?本生》 115
《呂氏春秋?情慾》 115
《呂氏春秋?論人》 116
《呂氏春秋?尊師》 116
《呂氏春秋?大樂》 116
《呂氏春秋?侈樂》 116
《呂氏春秋?盪兵》 116
《呂氏春秋?誠廉》 116
《呂氏春秋?去宥》 117
《呂氏春秋?為欲》 117
漢揚雄《法言》卷三 117
漢王充《論衡?幸偶篇》 117
又《論衡?命義篇》 117
又《論衡?無形篇》 118
又《論衡?率性篇》 118
又《論衡?初稟篇》 119
又《論衡?本性篇》 121
又《論衡?福虛篇》 122
又《論衡?道虛篇》 122
又《論衡?自然篇》 122
漢班固《白虎通義?情性》 122
魏劉劭《人物誌》卷上 123
隋蕭吉《論情性》(《五行大義》卷四) 124
宋邵雍《觀物篇》五十三(《皇極經世書》卷十一) 125
又《觀物篇》六十一(《皇極經世書》卷十二) 125
又《觀物外篇上》(《皇極經世書》卷十三) 125
又《觀物外篇下》(《皇極經世書》卷十四) 125
宋周敦頤《通書?誠上第一》 126
又《通書?誠幾德第三》 127
又《通書?道第六》 127
又《通書?師第七》 127
宋劉敞《公是弟子記》卷二 127
宋張載《正蒙?太和》 128
又《正蒙?誠明》 128
又《正蒙?中正》 133
又《正蒙?乾稱上》 133
又《正蒙?乾稱下》 134
又《張子語錄?語錄中》(《張子全書》卷十二) 135
宋程顥、程頤《二程遺書》卷一 136
又卷二上 136
又卷五 137
又卷十一 137
又卷十二 137
又卷十八 137
又卷十九 138
又卷二十一下 138
又卷二十二上 139
又卷二十四 139
又卷二十五 140
又《二程外書》卷七 140
又卷十一 140
又《論道篇》(《二程粹言》卷上) 140
又《心性篇》(《二程粹言》卷下) 140
宋謝良佐《上蔡語錄》卷一 141
又《上蔡語錄》卷二 141
宋胡宏《知言》卷一 141
又卷二 142
又卷四 142
又卷五 142
又《知言》附録 142
宋黎靖德《朱子語類》卷一 143
又卷四 143
又卷五 147
又卷六 148
又卷十四 149
又卷十七 149
又卷五十三 150
又卷五十九 150
又卷六十 150
又卷六十一 151
又卷六十二 153
又卷七十四 154
又卷九十四 154
又卷九十五 155
又卷九十八 157
又卷一百十七 158
又卷一百十八 158
宋朱熹、呂祖謙《近思錄》卷一 158
又卷二 161
宋呂祖謙《門人集録易說上?復》(《麗澤論說集錄》卷一) 163
又《門人集録易說下?睽》(《麗澤論說集錄》卷二) 163
宋程端蒙《字訓》(宋熊節編《性理群書句解》卷二) 163
宋葉適《習學記言》卷八 164
宋陳淳《命》(《北溪字義》卷上) 164
又《性》(《北溪字義》卷上) 164
又《心》(《北溪字義》卷上) 166
又《仁義禮智信》(《北溪字義》卷上) 166
又《一貫》(《北溪字義》卷上) 167
又《誠》(《北溪字義》卷上) 167
又《理》(《北溪字義》卷下) 167
又《德》(《北溪字義》卷下) 167
又《太極》(《北溪字義》卷下) 168
又《中和》(《北溪字義》卷下) 168
宋蔡沈《洪範皇極內篇》卷一 168
宋劉炎《成性》(《邇言》卷一) 168
宋真德秀《明道術?天理人心之善》(《大學衍義》卷五) 169
又《天命之性》(《西山讀書記》卷一) 171
又《心經》 173
宋戴埴《性善惡》(《鼠璞》卷下) 174
宋林駉《性學》(《古今源流至論?前集》卷一) 174
宋黃震《陽貨篇?性相近章》(《黃氏日抄》卷二) 175
又《讀禮記?中庸》(《黃氏日抄》卷二十五) 175
又《韓文?雜文》(《黃氏日抄》卷五十九) 176
又《回陳總領》(《黃氏日抄》卷八十五) 176
又《張史院詩跋》(《黃氏日抄》卷九十一) 176
宋李昉等《太平御覽》卷八百八十六 176
明張九韶《性理》(《理學類編》卷七) 176
明薛瑄《讀書錄》卷一 177
又卷七 177
又卷九 177
又卷十 178
又《讀書錄》續錄卷一 178
又卷二 180
又卷三 180
又卷四 181
又卷七 182
又卷十一 182
又卷十二 182
明胡居仁《居業錄卷一?心性》 183
又《居業錄卷八?經傳》 183
明周琦《性道談上》(《東溪日談錄》卷一) 185
又《性道談下》(《東溪日談録》卷二) 185
明夏良勝《天命之性之義》(《中庸衍義》卷一) 187
明羅欽順《困知記》卷上 189
又《困知記》卷下 190
又《困知記三續》 191
又《答允恕弟》(《困知記》附録) 191
明王廷相《慎言卷一?道體》 191
又《慎言卷二?乾運》 191
又《慎言卷四?問成性》 192
又《慎言卷六?潛心》 192
又《慎言卷七?御民》 193
又《慎言卷十一?君子》 193
又《雅述》上篇 193
明黃綰《明道編》卷一 194
又卷五 195
又卷六 195
明崔銑《述言上》(《士翼》卷一) 195
又《述言中》(《士翼》卷二) 195
明呂柟《鷲峯東所語》(《涇野子內篇》卷十二) 196
明呂柟《鷲峯東所語》(《涇野子內篇》卷十六) 196
又《太常南所語》(《涇野子內篇》卷二十) 196
明章潢《報德罔極》(《圖書編》卷十一) 196
明錢一本《黽記》卷二 197
又卷三 197
又卷四 197
又卷八 197
又卷九 198
明黃道周《榕壇問業》卷十 198
明顧憲成《還經錄》 198
明劉宗周《學言一》(《劉子遺書》卷二) 198
又《學言二》(《劉子遺書》卷三) 199
又《學言三》(《劉子遺書》卷四) 200
清潘平格《辨清學脈下》(《潘子求仁錄輯要》卷二) 201
清陸世儀《居敬類》(《思辨錄輯要?前集》卷二) 201
又《人道類》(《思辨錄輯要》卷二十六) 201
清顧炎武《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日知錄》卷一) 202
又《顧諟天之明命》(《日知錄》卷六) 202
又《性相近也》(《日知錄》卷七) 202
又《才》(《日知錄》卷七) 202
清王夫之《俟解》 203
又《讀通鑑論》卷十 203
又《船山思問錄?內篇》 203
清康熙朝《性理大全書?御製性理大全序》 203
又《皇極經世書三?觀物內篇之一》(《性理大全書》卷九) 203
又《性理一?性命》(《性理大全書》卷二十九) 204
又《性理四?心》(《性理大全書》三十二) 205
清康熙朝《性命》(《御纂性理精義》卷九) 205
清李光地《下孟》(《榕村語錄卷六》) 206
又《中庸一》(《榕村語錄卷七》) 206
又《性命》(《榕村語錄卷二十五》) 207
又《性命》(《榕村續語錄卷十七》) 207
清張伯行《續近思錄卷一?道體》 207
集部 209
唐權德輿《答問三篇》(《全唐文》四九五卷) 209
唐李翺《復性書》(《李文公集》卷二) 209
宋趙湘《正性賦》(《南陽集》卷一) 212
宋范仲淹《省試自誠而明謂之性賦》(《範文正集》卷二十) 212
宋張方平《中庸論》(《樂全集》卷十七) 213
宋李覯《刪定易圖序論?論六》(《旴江集》卷四) 214
又《廣潛書》二(《旴江集》卷二十) 214
宋邵雍《擊壤集?自序》 214
宋周敦頤《太極圖說》(《周元公集》卷一) 215
宋司馬光《性辯》(《傳家集》卷六十六) 216
又《疑孟?堯舜性之也湯武身之也五覇假之也》(《傳家集》卷七十三) 216
宋呂陶撰,《有性可以為德論》(《淨德集》卷十七) 216
宋李清臣《四子論》上(《宋文選》卷十八) 217
宋徐積《荀子辯》(《節孝集》卷二十九) 217
宋游酢《中庸義》(《游廌山集》卷一) 218
宋楊時《語録三?餘杭所聞》(《龜山集》卷十二) 218
又《答胡德輝問》(《龜山集》卷十四) 218
又《答吳仲敢》(《龜山集》卷十七) 219
宋胡宏《次劉子駒韻》(《五峰集》卷一) 219
又《與原仲兄書二首》(《五峰集》卷二) 219
又《釋疑孟》(《五峰集》卷五) 219
宋王十朋《性論》(《梅溪集?前集》卷十二) 219
宋韓元吉《孟子論》(《南澗甲乙稿》卷十七) 220
宋楊萬里《誠齋集》卷九十二 221
又《誠齋集》卷九十三 221
又《誠齋集》卷九十四 221
宋范浚《性論》(《香溪集》卷七) 221
宋朱熹《問張敬夫》(《晦庵集》卷三十二) 222
又《答張敬夫問目》(《晦庵集》卷三十二) 223
又《答袁機仲別幅》(《晦庵集》卷三十八) 223
又《答何叔京》(《晦庵集》卷四十) 223
又《答石子重》(《晦庵集》卷四十二) 223
又《答廖子晦》(《晦庵集》卷四十五) 224
又《答黃道夫》(《晦庵集》卷五十八) 224
又《答嚴時亨》(《晦庵集》卷六十一) 224
又《雜著》(《晦庵集》卷六十七) 225
又《讀大紀》(《晦庵集》卷七十) 226
又《玉山講義》(《晦庵集》卷七十四) 226
又《尊德性齋銘》(《晦庵集》卷八十五) 227
又《求放心齋銘》(《晦庵集》卷八十五) 227
又《訓蒙絕句》 227
宋張栻《存齋記》(《南軒集》卷十一) 227
又《答胡伯逢》(《南軒集》卷二十九) 228
宋薛季宣《中庸解》(《浪語集》卷二十九) 228
宋陸九淵《與曾宅之》(《象山集》卷一) 229
又《與趙監》(《象山集》卷一) 229
又《與李宰》(《象山集》卷二) 229
又《與王順伯》(《象山集》卷十一) 229
又《與趙詠道》(《象山集》卷十二) 229
又《天地之性人為貴論》(《象山集?外集卷二》) 230
又《象山集?象山語錄卷三》 230
又《象山集?象山語錄卷四》 231
宋黃乾《講義?臨川郡學》(《勉齋集》卷一) 231
又《講義?安慶郡學》(《勉齋集》卷一) 231
又《講義?漢陽軍學》(《勉齋集》卷二) 232
又《孟子說三條》(《勉齋集》卷三) 233
又《中庸總論》(《勉齋集》卷三) 233
宋陳淳《心說》(《北溪大全集》卷十一) 233
又《心體用說》(《北溪大全集》卷十一) 234
又《道學體統》(《北溪大全集》卷十五) 234
又《似道之辨》(《北溪大全集》卷十五) 235
又《啟蒙初誦》(《北溪大全集》卷十六) 235
又《訓蒙雅言》(《北溪大全集》卷十六) 235
宋真德秀《昌黎濓溪二先生祠記》(《西山文集》卷二十五) 236
又《問答》(《西山文集》卷三十) 236
宋魏了翁《答虞永康》(《鶴山集》卷三十二) 237
又《全州清湘書院率性堂記》(《鶴山集》卷四十八) 238
又《正齋記》(《鶴山集》卷五十) 238
宋陳著《剡學講義》(《本堂集》卷九十四) 238
宋姚勉《癸丑廷對》(《雪坡集》卷七) 238
宋陽枋《說經》(《字溪集》卷七) 238
宋金履祥《孟子性命章講義》(《仁山文集》卷三) 239
金趙秉文《性道教說》(《滏水集》卷一) 239
元胡祗遹《性說呈鄭司直》(《紫山大全集》卷十三) 239
元許衡《語錄上》(《魯齋遺書》卷一) 240
又《語錄下》(《魯齋遺書》卷二) 240
又《論明明德》(《魯齋遺書》卷三) 241
又《中庸直解》(《魯齋遺書》卷五) 241
元郝經《一貫圖說》(《陵川集》卷十六) 241
又《命》(《陵川集》卷十七) 243
又《性》(《陵川集》卷十七) 243
又《心》(《陵川集》卷十七) 244
又《與漢上趙先生論性書》(《陵川集》卷二十四) 244
元吳澄《答人問性理》(《吳文正集》卷二) 245
又《無極太極說》(《吳文正集》卷四) 246
又《車舟說》(《吳文正集》卷六) 246
又《善樂堂記》(《吳文正集》卷四十三) 247
元陳櫟《答問?問性理二字如何解》(《定宇集》卷七) 247
元陸文圭《存存齋銘為金尚志作》(《牆東類稿》卷十) 247
明楊士奇《主善齋銘(有序)》(《東里文集》卷二四) 247
又《性理羣書補註序》(《東里續集》卷一四) 247
明王直《金齒軍民指揮使司新建學記》(《抑菴文集?後集卷二》) 248
又《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抑菴文集?後集卷三十五》) 248
明薛瑄《臨終口號》(《敬軒文集》卷五) 248
明湛若水《新論》(《甘泉文集》卷二) 249
又《雍語》(《甘泉文集》卷三) 249
又《新泉問辨錄》(《甘泉文集》卷八) 249
又《金陵問答》(《甘泉文集》卷十二) 249
明謝鐸《誠者天之道也》(《謝鐸集》卷六十八) 250
明王守仁《傳習錄上》(《王文成全書》卷一) 250
又《傳習錄中?答顧東橋書》(《王文成全書》卷二) 251
又《傳習錄中?啟問道通書》(《王文成全書》卷二) 252
又《傳習錄中?答羅整庵少宰書》(《王文成全書》卷二) 252
又《傳習錄中?答歐陽崇一》(《王文成全書》卷二) 252
又《傳習錄中?答聶文蔚》(《王文成全書》卷二) 252
又《傳習錄下》(《王文成全書》卷三) 253
又《答舒國用》(《王文成全書》卷五) 253
又《禮記纂言序》(《王文成全書》卷七) 253
又《親民堂記》(《王文成全書》卷七) 254
又《稽山書院尊經閣記》(《王文成全書》卷七) 254
又《示諸生三首》(其一)(《王文成全書》卷二十) 254
又《別諸生》(《王文成全書》卷二十) 254
又《大學問》(《王文成全書》卷二十六) 254
又《性天卷詩序》(《王文成全書》卷二十九) 255
又《語錄》(朱得之《稽山承語》) 255
明王廷相《答薛君采論性書》(《王氏家藏集》卷二十八) 255
又《性辯》(《王氏家藏集》卷三十三) 256
明王艮《語錄》《王心齋先生遺集》卷一 257
明王襞《語錄遺略》(《王東崖先生遺集》卷一) 257
明楊慎《性情說》(《升菴集》卷五) 257
又《性情》(《升菴集》卷七十五) 257
又《廣性情說》(《升菴集》卷五) 258
明王漸逵《性論》(《明文海》卷九十四) 258
又《與方西樵》(《明文海》卷一百六十五) 259
又《又與方西樵》(《明文海》卷一百六十五) 259
又《再與方西樵》(《明文海》卷一百六十五) 259
又《再答方西樵》(《明文海》卷一百六十五) 260
明薛蕙《再答浚川書》(《考功集》卷九) 260
明吳廷翰《吉齋漫錄》卷上(《吳廷翰集》) 261
明鄒守益《絜矩篇贈紀山曹柱史》(《東廓鄒先生文集》卷三) 264
又《臨川縣改修儒學記》(《東廓鄒先生文集》卷四) 264
又《龍華會語》(《東廓鄒先生文集》卷七) 264
又《書蕭常甫卷》(《東廓鄒先生文集》卷八) 265
明歐陽德《聖人之心無窮論》(《歐陽德集》卷十) 265
又《性學策》(《歐陽德集》卷十) 265
明王龍溪《答中淮吳子問》(《王畿集》卷三) 265
又《答楚侗耿子問》(《王畿集》卷四) 266
又《過豐城答問》(《王畿集》卷四) 266
又《書同心冊》(《王畿集》卷五) 266
又《新安斗山書院會語》(《王畿集》卷七) 266
又《〈中庸〉首章解義》(《王畿集》卷八) 267
又《天根月窟說》(《王畿集》卷八) 267
又《性命合一說》(《王畿集》卷八) 267
又《答洪覺山》(《王畿集》卷十三) 268
又《易測授張叔學》(《王畿集》卷十五) 268
又《趙望雲別言》(《王畿集》卷十六) 268
又《漸庵說》(《王畿集》卷十七) 268
又《三教堂記》(《王畿集》卷十七) 269
明羅汝芳《近溪子集?卷禮》 269
又《近溪子集?卷樂》 269
又《近溪子集?卷御》 270
又《近溪子集?卷書》 270
又《近溪子集?卷射》 270
明胡直《明中下》(《衡廬精舍藏稿》卷二十九) 270
又《雜著?續問上》(《衡廬精舍藏稿》卷三十) 271
又《雜著?續問下》(《衡廬精舍藏稿》卷三十) 271
又《雜著?申言上》(《衡廬精舍藏稿》卷三十) 271
又《雜著?申言下》(《衡廬精舍藏稿》卷三十) 271
明王時槐《友慶堂合稿?答王儆所十條》 272
又《友慶堂合稿?答友人》 272
又《友慶堂合稿?三益軒會語》 272
又《友慶堂合稿?病筆》 273
又《友慶堂合稿?又七條》 273
又《友慶堂合稿?仰慈膚見》 273
又《友慶堂合稿?支筇漫語》 273
明耿定向《學彖》(《耿天台先生全書》卷二) 273
明呂坤《論性》(《去偽齋集》卷六) 274
又《說天》(《去偽齋集》卷六) 275
又《性命》(《呻吟語》卷一) 275
又《談道》(《呻吟語》卷一) 276
又《天地》(《呻吟語》卷四) 277
明焦竑《讀中庸》(《焦氏筆乘續集》卷一) 277
又《讀孟子》(《焦氏筆乘續集》卷一) 277
明王棟《會語續集》(《王一庵先生遺集》卷一) 277
明顧憲成《小心齋札記》卷十一 278
又《虞山商語》上 278
明徐光啟《赤子之心與聖人之心若何解》(《徐光啟集》卷十二) 278
明馮從吾《語録?太華書院會語》(《少墟集》卷九) 279
明高攀龍《語》(《高子遺書》卷一) 279
又《心性說》(《高子遺書》卷三) 279
又《氣心性說》(《高子遺書》卷三) 280
又《天命之謂性章》(《高子遺書》卷四) 280
又《性無善無不善章》(《高子遺書》卷四) 280
又《牛山之木章》(《高子遺書》卷四) 280
又《答涇陽論生之謂性》(《高子遺書》卷八上) 281
又《東林論學語?會語四》(《東林書院志》卷六) 281
明劉宗周《答王右仲州刺》(《劉蕺山集》卷六) 281
又《中庸首章說》(《劉蕺山集》卷十一) 281
清孫奇逢《答魏石生》(《夏峰先生集》卷二) 281
清朱之瑜《雜著?致性》(《朱舜水集》卷十七) 282
又《雜著?忠恕》(《朱舜水集》卷十七) 282
清陳確《瞽言三?性解上》(《陳確集?別集卷四》) 282
又《瞽言三?性解下》(《陳確集?別集卷四》) 283
又《瞽言三?氣情才辨》(《陳確集?別集卷四》) 283
又《瞽言四?無欲作聖辨》,《陳確集?別集卷五》 283
又《瞽言四?與劉伯繩書》(《陳確集?別集卷五》) 283
清黃宗羲《與友人論學書》(《南雷文案》卷三) 284
又《先師蕺山先生文集序》(《南雷文約》卷四) 284
清方以智《東西均?三徵》 284
又《易餘?目錄》 284
又《性故》 285
清李顒《四書反身錄?中庸》(《二曲集》卷三十) 285
清顏元《駁氣質性惡》(《存性編》卷一) 285
又《棉桃喻性》(《存性編》卷一) 285
又《性圖》(《存性編》卷二) 286
又《上太倉陸桴亭先生書》(《存學編》卷一) 287
清鍾錂《王次亭》第十二(《顏習齋先生言行錄》卷下 287
清李塨《顏習齋先生年譜卷上》 287
清潘天成《勿菴梅先生訓言》(《鐵廬集?外集》卷一) 287
清李光地《觀瀾録?性》(《榕村集》卷一) 287
又《初夏録二》(《榕村集》卷七) 288
又《尊朱要旨?心性》(《榕村集卷八》) 289
清陸隴其《太極論》(《三魚堂文集》卷一) 289
又《學術辨》中(《三魚堂文集》卷二) 289
清高宗弘曆《得性軒》(《御製詩集?三集》卷九十九) 289
清戴震《原善》上 289
又《原善》中 290
又《原善》卷上 290
又《原善》卷中 291
又《緒言》卷上 291
又《孟子私淑錄》卷上 293
又《中庸補註》 293
清程瑤田《誠意義述》(《通藝錄?論學小記》) 293
又《述性》二(《通藝錄?論學小記》) 293
又《述命》(《通藝錄?論學小記》) 294
清吳定《中庸論性》(《紫石泉山房文集》卷一) 294
清淩廷堪《復禮》上(《校禮堂文集》卷四) 294
又《好惡說》上(《校禮堂文集》卷十六) 295
清阮元《性命古訓》(附威儀說)(《揅經室一集》卷十) 295
清魏源《默觚上?學篇十三》(《魏源全集》第十二冊) 304
清吳敏樹《性論》(《柈湖文集》卷一) 304
清陳灃《東塾讀書記卷三?孟子》 306
清曾國藩《順性命之理論》(《曾文正公全集?文集》卷一) 306
又《日課四條》(同治十年金陵節署中日記)(《曾文正公全集?雜著》卷三) 307
清左宗棠《會試文?成性存存道義之門》(乙未科第二場) 307
清康有為《康子內外篇》(《康有為全集》第一集) 307
又《長興學記》(康有為全集》第一集) 308
又《萬木草堂口說?中庸》(康有為全集》第二集) 308
又《春秋微言大義第六上?本天》(《春秋董氏學》卷六上)(康有為全集》第二集) 308
又《大同書第一?願欲》(康有為全集》第七集) 309
清朱一新《朱侍御答康有為第五書》(《翼教叢編》卷一) 309
王國維《論性》(《王國維全集第一卷?靜安文集》) 309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