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連環·秋情

《解連環·秋情》是一首由南宋詞人吳文英所作的一首詞。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解連環·秋情》
【創作年代】南宋
【作者姓名】吳文英
【文學體裁】

作品原文

解連環·秋情
暮檐涼薄。疑清風動竹,故人來邈。漸夜久、閒引流螢,弄微照素懷,暗呈纖白。夢遠雙成,鳳笙杳、玉繩西落。掩綀(一作練)帷倦入,又惹舊愁,汗香闌角。
銀瓶恨沉斷索。嘆梧桐未秋,露井先覺。抱素影、明月空閒,早塵捐丹青,楚山依約。翠冷紅衰,怕驚起、西池魚躍。記湘娥、絳綃暗解,褪花墜萼。

作品鑑賞

《解連環》,本名《望梅》。因周邦彥詞有“妙手能解連環”句,故名。又名《玉連環》、《杏梁燕》。雙調,一百零六字上片十一句,下片十句,各五仄韻。
“暮檐”三句。言暮色蒼茫中,詞人佇立房前檐下,秋風送涼侵入薄衫已覺寒意。由秋涼而生秋情——懷舊之情也。因此,見風吹庭前竹,竹動影搖曳,而漸生幻覺:好象是亡妾姍姍而來。“漸夜久”三句,實寫眼前景。夜色漸深,詞人閒極無聊,誘捉來幾隻螢火蟲,用它們的微弱的磷火照出了詞人身上衣服的本白色。“夢遠”兩句。言己即使在夢幻中也看到了董雙成吹著玉笙杳然遠去,消失在星光閃爍的西天。“雙成”,即西王母侍女董雙成,這裡借喻亡妾。“杳”、“落”都是暗示妾已逝世。“玉繩”,星名《春秋,緯,元命苞》說:“玉衡北兩星為玉繩”。“掩綀(一作練)”三句。當詞人無聊地迴轉室中,放下帷幕(帘子)時,見室中舊物依舊,追思中仿佛聞到亡妾的汗香味還遺留在欄乾角落裡。
下片換頭“銀瓶”一句,以銀瓶索斷跌落井中,喻杭妾死後再難相見。此句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嘆梧桐”兩句。以梧桐尚未落葉而井台已經感受到秋的訊息作比,借喻杭妾在死之前也有先兆報警。“抱素影”三句。“丹青”即杭妾遺像。言天上月圓,人間家人團聚本是一樁十分美滿的樂事,而如今卻撇下詞人還孤零零地活在世上,愛妾已先他而亡。杭妾的遺像如今也蒙上了灰塵,但她巫山神女般的仙姿還可以在這遺像中略見一二。“翠冷”兩句。言時值秋令,花敗葉落,飄向池中驚動魚兒不斷跳躍,但詞人內心卻不希望魚兒的蹦躍過多,因為這樣恐怕會驚動亡魂的安寧。“記湘娥”兩句,“湘娥”即舜之妻娥皇、女英也,這兒借代愛人。此言心愛的杭妾當初含羞寬衣的情景尚在眼前,現在卻已如花萼遭秋風打擊而褪紅墜瓣,真是紅顏多薄命啊。
全詞系在秋夜見遺像而悼念亡妾,悲死別、嘆孤獨,一唱三嘆,舊愁新哀籠罩全詞。
《海綃說詞》說:“起三句與《新雁過妝樓》‘風檐近、渾疑玉佩丁東’同意,蓋亦思去妾而作也。暮涼,起賦。‘故人’,點出。‘來邈’一斷,卻以‘夜久’ 承暮涼。‘纖白’一斷,卻以‘夢遠’ 承‘來邈’。掩帷倦入,跌進一步,復以‘闌’ 承‘檐’。筆筆斷,筆筆續,須看其往復脫換處。換頭六字,一篇命意所注。未秋先覺,加一倍寫,勾勒渾厚。‘抱素影’三句,謂舊意猶在,未忍棄捐。‘翠冷’二句,謂其人已去。‘絳綃暗解’,追憶相逢,‘褪花墜萼’則而今憔悴,人事風景,一氣熔鑄,覺翁長技。‘明月’謂扇,‘楚山’扇中之畫,卻暗藏高唐神女事,疑其人此時已由吳入楚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