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會學文選

charles ervin charles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2年1月1日)
外文書名: Western Social Theory Classic and Contemporary Readings
精裝: 729頁
正文語種: 英語
開本: 16
ISBN: 730903256X
條形碼: 9787309032567
尺寸: 26 x 19 x 3.4 cm
重量: 1.4 Kg

作者簡介

于海: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系副主任。

內容簡介

本書為20世紀西方社會理論文選。全書分經典與當代兩大部分,當代理論再分為美國、德國、英國和法國等四個小部分,選入過去100年在西方產生過最重要影響的歐美社會理論家50多位,文獻78篇。本書可作為社會學專業學生的專業英語教材,也可用作社會科學的基本原典文獻。
Anthony giddens曾這樣區分“社會理論”和“社會學”,他將“社會理論”等同於各門社會科學所共同關注的論題領域,如行動與行動者的性質,互動與制度的關係等。而認為“社會學”只是社會科學的一門分支,只關注“發達的”或現代的社會。本文選以“Social Theory”為篇名,依據了Giddens的這一分別,透過諸如行動、自我、互動、符號、結構、知識、權力等具有分析性和實質性意義的範疇在本文選所占之篇幅,表明了編者確定的重點,這些內容也就是通常所謂“方法論”、“理論視角”或“理論範式”的問題。但這種分別不應是僵硬的和機械的。離開西方現代社會的真實進程和實質分析,社會理論就將失去與生活世界的真實聯繫,從而喪失解釋力量。正如 Hegel所堅持的那樣,方法是貫穿於過程始終的精神,而非游離在外的竅門。Durkheim、Weber、Wallerstein、Giddens、Foucault、Baudrillard等人的社會分析同樣也是在對諸如“分工社會”、“官僚社會”、“現代世界體系”、“自反性現代性”、“規訓社會”及“擬像社會”的闡述中展開的,也就是說,這些有關現代西方社會的實質理論本身具有方法論的意義。
本文選參考了西方學者(主要為美國學者)編的社會理論文選,它們是: Talcott Parsons等編的Theories of Society(The Free Press,1961);Randall Colllns編的Three Soc。ologlcalTradition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Lewis A.Coser等編的 Sociological Theory
(Macmillan Publishing Co,Inc,1982),以及 Charles Lemert編的 Social Theory(Westview Press,1999)。本文選充分借鑑了這些文本對經典理論的選擇成果,事實上在經典篇目的確定和選擇上西方社會學界已經形成高度共識,如Durkheim《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的結論部分,Weber《經濟與社會》的第一章“社會學的基本概念”,Mead《心靈、自我和社會》中“玩耍、遊戲、普遍化他人”章節等,都是各選本必選篇目。在當代理論方面,各選家的重點已顯分化,但仍然存有共識,如Parsons的單位行動與模式變項理論,Berger和Luckmann的知識社會學的現象學界定,Levi-Strauss的神話的結構分析,Foucault的真理與權力的談話等。本文選也參考了上述編者的工作,在這些方面我們的工作是分享而非原創。但這是一本編給中國學生閱讀的社會理論文選,因而在入選人物、篇目、文選結構等方面都有異於上述文本的考慮和安排。首先,本文選是按年代與國家安排篇章次序和不同部分的,以期展現社會理論的發展脈絡和國別特點,而為中國學生提供把握理論脈絡的直觀時空框架。其次,本文選在國別分類中加入了學派分類,將入選人物依學派勾連起來,凸現理論傳統的源流與分合,減少了人物眾多無從入手的散漫性。這樣的學派分際之於具體人物不可能圓滿契合,削足適履亦恐難免,卻也不妨為理論學習的方便導引,無論如何在對20世紀主要社會理論傳統的認定上仍然存在著基本的共識。最後,本文選入選人物是以一個中國學者的眼光選擇的,待入選人物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也是依據其在中國的影響力來判定的,並力求平衡地對待不同國家的入選人數,避免厚此薄彼,這對標以“西方社會理論”的文選來說是一必不可少的要求。正是鑒於在美國學者編選的文本中德國與法國的篇幅顯得薄弱,本文選給予德法社會理論家更多的關注。我們選入不應遺漏的 Scheler、Luhmann和 Danrendorf(德國)及 Touraine、crozier和Boudon(法國) ;增加 Habermas、Giddens和 Bourdieu的篇幅。事實上, Parsons以後,法國和德國較之美國更應被稱為社會理論富有活力的中心。本文選並不忽視美國社會理論的貢獻,戰後Parsons代表的美國社會學成為主流理論,“整個世界的社會學都為美國社會學所主宰,社會理論里深深地刻下了Parsons的印記”(Giddens語),它所占的篇幅仍是最大的一塊,但這不意味著Parsons仍然要占有最重的分量。今天我們應該有足夠的眼光給予其他美國社會理論家更公正的關注,力求不遺漏當代重要而活躍的美國社會理論家(如 COllins)。 Comte通常被視為西方社會學鼻祖,這種說法的象徵意義遠大於其實質意義。Comte生活的時代誕生了現代意義的社會學,Comte自有貢獻,但比起Marx的貢獻來是微不足道的。19世紀社會學真正可稱為經典的人物只有Marx一人。在Marx傳統之外,所有重要的社會理論傳統和主流學派都是在20世紀發展起來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本文選不說包含了全部的“現代社會理論”,確也涵蓋了它的大部。
本書入選文獻,除已經過了著作權保護年限成為公眾共享的篇目外,我們都向作者或出版機構申請重印許可。我們已經得到下列作者的無償授權:法國巴黎索邦大學 Raymond Boudon,法國國家研究中心 Alain Touraine和 Erhand Friedberg,英國倫敦經濟學院 Anthony Giddens,美國耶魯大學 Jeffrey Alexander,賓夕法尼亞大學 Randall Collins,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Nancy Chodorow等。在此謹向他們表示由衷的感謝。
中國優秀的大學都在倡導使用國外原版教材,編選本書算是一個積極的回響,在我也是一個新的嘗試,期待海內外方家不吝賜教。

目錄

Part One:Classic social theory
emile durkheim
Sigmund freud
ferdinand tonnies
georg simmel
max weber
vilfredo pareto
charles horton cooley
william lsaac thomas
george herbert mead
Part two:contemporary cocial theory
erving goffman
herbert blumer
talcott parsons
robert k.merton
lewis alfred coser
jeffrey c.alexander
alfred schutz
pter l,berger
harol garfinkel
c. wright mills
immanuel wallerstein
randall collins
george CASPAR homans
peter m.blau
daniel bell
dorothy smith
nancy chodorow
charles tilly
james s.coleman
david harvey
Part three:contemporary social theory
Part foUr:contemporary social theory
Part five:contemporary social theory
後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