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小吃

西寧小吃

簡介:西寧的餐飲,在西北也是小有名氣。當地人大多用本地的土特產品作原料,因此飲食風味獨特。尤其是民族特色菜餚和地方風味小吃:如殷涼粉、余釀皮、康豬肉、李羊頭、辛醪糟、宋精兌等,大多經濟實惠,這些小吃,共同的特點是用姓氏命名,明顯地揭示出個體經營的特色。

歷史源流

西寧小吃西寧小吃

青海西寧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是我國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長期以來,居住在這裡的漢、藏、土、回、蒙古、撒拉等民族,利用本地的土特產品作原料,不斷創造和發展自己多姿多彩的風味小吃,形成了獨具高原民族特色的飲食文化。這些小吃做法簡單,食用方便,散發著濃郁的鄉土氣息。

特色小吃

手抓羊肉

青海最有名氣的小吃。高原獨特的水土環境,使生長在青海的牛羊有著與別處不同的特點。它肉質細膩肥嫩,並帶有一種特有的香味,加上質樸的烹調和鮮美的口味,近似原始的飲食方式,給人一種返璞歸真的飲食感受。

尕面片

青海最為普遍的一種地方小吃,它是用手揪出來的,所以也稱"揪面片"。其特點是面片形似指甲蓋,白潔鮮嫩,柔韌爽滑,清香可口。

釀皮

青海最有地方特色的一種小吃,特別是西寧釀皮與別的地方的釀皮不一樣油糊、紅辣、酸香出頭。金黃透亮的釀皮滑嫩爽口,油紅晶亮的調料酸辣醇香,即可作主食充飢,也可當菜餚充當下酒冷盤,冷熱均宜,四季可食。

優酪乳

高原上的冷飲食品,現在普及到青海的城鄉各地,深受各民族民眾的喜愛。它色白似雪糕、質潔如凝脂、味鮮像荔枝,不僅玉肌冰心,而且乳香撲鼻,叫人入口生津,酸得爽快。

羊腸面

青海回族民眾製作的一種地方風味小吃,天熱可涼吃,天冷可熱吃。涼麵柔潤金黃、悠長爽口、羊腸細嫩脆軟、白潔鮮香、美味適口,實屬風味獨特的一種地方名吃。

烤餅

西寧小吃西寧小吃

土族傳統食品,是用發酵好的面製作而成。這是土族民眾在隆重節日裡做給本村集會的眾人或寺院僧眾的一種禮餅。這種烤餅做法新穎別致、風味獨特、鬆軟酥脆、不焦不糊。

手抓羊肉和黃燜肉羊:也是西寧的風味食品。手抓選取羊肋,有白條、爆炒等做法。白條手抓是將羊肉用淡水煮熟後,蘸上特製的焦鹽,如就著大蒜吃,味道更好,俗話說:"吃羊肉不吃蒜,營養減上增。"黃燜羊肉中羊羔肉是上品,做法是把羊羔肉切成2寸左右的小塊,倒入油鍋中爆炒,再加入調料和蔬菜,吃起來倍感肉質細嫩,入口不膩。在城東區東稍門往前,"雅君"、"東鄉手抓大王"等眾多的清真餐館形成了清真食府一條街,是吃羊肉的好去處。

雜碎有兩種:用牛下水為料的叫"牛肉雜碎",用羊下水為料的叫"羊肉雜碎"。下水通常又叫頭號"蹄肚物",即牛羊的頭、蹄及腸肚等。做雜碎,洗滌是一件苦工。頭和蹄必須用煤火,噴燈燎淨毛,反覆剔除毛根及垢物,特別是眼、耳、口鼻,更細心剔刮,加工到完全潔淨為止。牛羊的肚腸要用清水灌腸,多次沖淨糞及雜物,特別是牛羊的網胃、瘤胃和瓣胃,不但要反覆洗滌,還需要用鹼水泡然後用刀颳去肚膜,才達到潔淨標準。下水下鍋以後,把用布包好的矯味調料加入,再加一些促進肉爛的楂等物。待大滾後,疊進煤塊,文火徐煮。到腸肚爛後撈後,繼續煮頭蹄,一直到基本上接近脫骨為止。這時,將鍋面上浮的油層撇出很大一部分使其凝固,稱為"化油"。全部撈出後,除羊頭單獨存放,按個出售外,其他全部均勻搭配,按每碗應放的數量給食者放在碗內,外備乾蔥絲、香菜味品,放肉時加一些,以增添香味。在泡饃舀湯時,先用煎湯交冷饃沖一、二次,然後舀上。每吃一碗,肉有定量,喝湯不加限制。有些愛喝羊肉湯的可以喝三、四碗,以達到滿意為止。只是後來湯淡了,需加入適量的"化油"調劑。

拉條和面片,拉條和面片是青海特有的麵食。拉條是長面,面片是短面。青海主食中,拉條是待客的上品,手工拉麵絕對不同於機器壓制面或速食麵,他是將面和水攪拌後反覆揉壓,有的還在面中打入雞蛋,做成或圓或條形的面基,最後切成細條或直接將條形面基拉長拉細下鍋,煮好後再加上炸醬等佐料,端上桌來香噴噴的令人垂涎欲滴,被稱做家常拉麵。而飯館中廚師的拉麵技術更高,用一團面,三拉四扯,便成為幾十條細如冬粉或者薄如條形的麵條,下到鍋中的麵條剛好一盤。拉麵根據佐料等配置的不同,分為牛肉麵,乾拌,燴麵,滷麵,清湯麵等多種,各有各味。

面片是適應青海的自然環境而出現的地方麵食。由於地廣人稀,居民的住宿和飲食都又有困難,只能在野外用三塊石頭支起鍋,在碗中和面,不用案板和麵杖,將面拉長揪斷下鍋。以前有"三石一鍋,羊肉麵尕面片"的說法,就是先煮羊肉,後下面片,這是野外的美食。面片講究小面薄,稱為指甲面片,再小的面片叫雀兒舌頭。能做這樣飯的女人,人們稱讚她的茶飯好,頗能得到鄰里親戚的好評。

烤羊肉串,和新疆維吾爾族的烤法不盡相同。烤肉的羊肉要新鮮,切成拇指大小,串在鐵釺子上,燒烤時,肉要蘸浸醬油,並撒上精鹽,姜粉,花椒粉,八角粉等佐料,並不斷翻動。烤到肉質熟透,外黃里嫩時趁熱吃,再喝上幾口清茶,使人經久難忘。俗話說: "寧吃烤肉一兩,不吃煮肉一斤 。"要的就是那個味。每當夜幕降臨,一家家烤羊肉的回族,撒拉族同胞就用人力車將攤點運到街旁,用白布搭一頂棚子,棚內擺上桌凳,支起長形烤爐,案上擺好已串起來的生羊肉串,只等客人隨點隨烤。一串4角到5角,真使物美價廉。不少攤主還經營面片,生意很火爆,往往要經營到凌晨兩三點。

街頭尋吃

西寧有一樣東西不能不嘗,那就是清真優酪乳,在大街上很多地方尤其是西門附近有售,2.5元/碗。它肯定是你所能嘗到的最好吃的優酪乳之一。

在 西寧大十字附近的莫家街 馬忠美食城,有很多食品棚在供應美味的砂鍋,這是種混合了牛肉、 羊肉、蔬菜、豆腐和冬粉的 小火鍋。裝得很滿,只要5元(現在價格有所上調),而且附送一碗飯。如果晚餐要省錢,這是一種非常好的選擇。

現在 西寧的夜市有兩個地點,大十字的 大新街和新寧路的口福街。 大新街夜市從火車站坐1路車到大十字站下,然後從飲馬街向北走100米。綿延數百米的 大排檔人氣很旺(現已遷至集中的沒事商廈內),口福街夜市在新寧廣場向北(人民公園向南)延新寧路步行約200米,營業時間是晚上17:00直到24:00。這些 大排檔不僅提供 西寧本地的 風味小吃,事實上在那兒,遊客可以吃到全國各地的小吃。

西寧最地道的小吃店常常躲在外地 旅遊者不知道的地方,我們強烈推薦西寧最好吃的小吃店如下: 馬忠 釀皮店,位於莫家街,坐1路車在大十字站下車即可,釀皮10元/張(兩碗)。

尕 焦子的烤肉:目前在東稍門附近(坐1路車,到東稍門,下車後向回走,過一個十字路口,再前行100米左右), 牌匾的名稱為“馬義民黃燜手抓烤肉”。有幾位國家領導人去過此店,並且此店評為國家的 特色小吃。店中有名的的是 黃燜羊肉(價格已調整)和 烤肉串(價格已調整),當然還有其自己泡的蓋碗兒茶(3元/碗)。此地為正宗的回民館子,所以不讓喝酒、不讓外帶食物,拒絕一切與豬相關的食物入內(應該也不讓抽菸)。

尕面片:現推薦幾家:一家是離花園南街不遠的 中國銀行大廈(應該在花園南街的東邊的東關大街上)對面(門臉不大)。一家是在海如旁邊的八一市場進口處,由撒拉人開的 尕面片館(好象是進市場的第一家);英華面片館,本地人最推崇的面片館,裝修一般,但是面片的味道實在是很好吃,遊客可從火車站坐33路車到陝山台站下,。還有一家就是在莫家街對面的 文化街有一家“文化街面片館”。(很遺憾,這次去就是沒吃到 尕面片)

馬忠的 釀皮:位於莫家街,坐1路車在大十字站下車即可,釀皮10元/張。另外他家的 炒涼粉也比 西安的好吃很多。店內好吃的還有沙鍋和 手抓飯,但是我沒嘗,不過店對面的魷魚只要5毛錢一串,合算!

優酪乳:好多書上都會介紹到 西寧的清真優酪乳,推薦的是“德祿優酪乳”.,現在分店很多,不過跟人認為“特製氂牛優酪乳”和“普通優酪乳”沒有太大的區別;建議大家就在店裡吃那種瓷碗裝的,感覺用塑膠包裝是比較便攜,但是不地道。

甜醅:也就是青稞 酒釀。主要是吃青稞粒,而不是喝。賣 甜醅的地方很多,類似於我們這邊的 酒釀攤子。

西寧的西門口的 水井巷內有一家“漢中 擀麵皮”,店內的梗皮、擀麵皮味道都不錯;中間有家甜食館,專門做 油炸糕,味道很錯,營業時間是9:00-15:00(買的很好,一般面是定量的,賣完就結束營業了)。

小吃故事

釀皮

在去 西寧的火車上我們就碰到幾位 青海本地人,他向我推薦這種東東,還告訴我哪街哪巷哪家店的好吃價格是多少,可惜到了那裡沒時間找了,過了幾日在 海北時候終於吃到了,還應該是地道的吧,我們要去野餐時,臨時走到一家店,我學著當地的說法把它叫做rang (2)pin,赫赫。其實漢字是“釀”阿,分為黑白兩種,黑的就是在裡面放了很多的鹼,我們很想每樣來一種,但是只有白的了。店主安慰我,其實黑的不如白的好吃。

北京買的基本上是 薄餅狀切成寬條,這裡是厚餅的寬條,佐料除了醋之外,還有芝麻鹽和韭芽末,的確很好吃,有點像 涼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