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文《慈悲道場懺法》十卷

《慈悲道場懺法》又被稱做《梁皇懺》、《梁武懺》。相傳梁武帝初為雍州刺史時,夫人郗氏性酷妒,後病死。梁武帝即位後夜夢郗氏化為蟒。為了替郗氏懺悔罪業,乃集錄佛經語句,作成《懺法》十卷,後來成為佛家常用的超度懺法,廣為流傳。

名詞解釋

《慈悲道場懺法》又被稱做《梁皇懺》、《梁武懺》。相傳梁武帝初為雍州刺史時,夫人郗氏性酷妒,後病死。梁武帝即位後夜夢郗氏化為蟒。為了替郗氏懺悔罪業,乃集錄佛經語句,作成《懺法》十卷,後來成為佛家常用的超度懺法,廣為流傳。

相關介紹

 西夏文《梁皇懺》為元大德(1297—1307)間杭州路刻本。中國國家圖書館的藏本基本完好。十卷《梁皇懺》每卷前均有《懺法本身圖》一幅四面,又稱《梁皇寶懺圖》;經文每面有五行,每行十五字。外觀形制為32.7×13.2cm。
李元昊1038年建立大夏國。初期疆域“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極蕭關,北控大漠”,轄二十二州;極盛時期包括今寧夏、陝北、甘肅西北部、青海東北部、內蒙古西南部以及新疆部分地區。十三世紀初,蒙古興起於漠北。天慶十二年(1205),成吉思汗攻夏,西夏改都城興慶府為中興府。西夏與金議和抗蒙。1227年,蒙古軍攻陷中興府,夏亡。西夏國存世有190年,共傳十帝。
 李元昊早在建國之初(1036),就頒布西夏文,命野利仁榮加以演繹,共有6000多字。其形體、筆劃、部首、書體均與漢字相仿。西夏文是表意文字,以會意、形聲為主。西夏文突出的特點就是它的合體字,包括合成字、互換字。合成字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各一部分組成。合成字又分會意合成、音義合成、音兼意合成、間接音意合成、長音字合成和反切上下字合成;互換字由一個字中的兩個部分交換位置組成新字,新字與原字的字義有密切關係。西夏字無固定的音符義符,一個字的幾個部分都可能被用作新字的音符或義符。西夏文行世有五百年之久,到元代時仍然有部分地區使用它,並用活字版印製西夏文佛經。
經折裝西夏文《慈悲道場懺法》就是這一時期的產物。展目觀覽,繁複的字跡筆劃,一絲不苟,從容刻劃,縱貫始終。即使不識其字,亦可感覺出它隱含的深厚凝重的文化底蘊。
觀《梁皇寶懺圖》,正是敘述郗氏由巨蟒化為天人的過程。巨蟒邊的題款即“郗氏為蛇處”,圖中郗氏從巨蟒口中脫形化雲升天為人形處,又見一題款為“郗氏升天處”。整幅圖畫,天地人神,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圖右“俞聲刊”乃元代杭州府一代刊刻名匠俞聲的落款。
欄目關鍵字: 善本特藏
輔助分類項: 善本特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