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原戰役

印度支那人民抗美救國戰爭期間,越南人民軍於1975年3月實施的戰略性進攻戰役。其企圖是殲滅駐南越中部西原地區之敵,切斷南越北部各省與西貢(今胡志明市)地區和南部各省之間的聯繫。

發展過程

越軍計畫首先切斷19、14和21號公路,爾後以主力消滅駐邦美蜀、德立、達松等地敵軍,最後圍殲波來古-昆嵩地區之敵並占領西原地區。戰役前,西貢軍隊駐西原地區的第2軍區下轄2個步兵師、7個別動團、5個裝甲團、13個炮兵營和16個空軍團(飛機478架),主力集結在西原北部波來古-昆嵩地區。為實施這一戰役,越軍組成黃明草中將為司令的戰役指揮部,並派總參謀長文進勇大將為越共中央及總部駐西原前線代表,參戰兵力為4個步兵師又4個步兵團、5個高炮團、1個裝甲坦克團、1個特工團、2個工兵團,以及地方團和民兵游擊隊。3月4日,越軍開始進攻,首先切斷西原山區通向平原的19、21號公路,並以少量兵力對波來古方向實施佯攻。8日,越軍攻占順敏,控制波來古與邦美蜀之間的14號公路;9日占領德立、達松等敵據點。至此,邦美蜀南、北交通斷絕,守軍陷於孤立無援境地。10~11日,越軍集中兵力在坦克和炮兵支援下攻占邦美蜀,全殲守敵。西貢軍隊急調兵力增援,企圖奪回邦美蜀。經5天激戰,敵增援部隊被殲。西貢軍隊指揮部擔心通往沿海平原的道路被切斷,命令駐波來古-昆嵩的部隊沿7號公路撤退。16日,越軍進行攔截和追擊,於18日占領膠寮、波來古、昆嵩。至24日,敵第2軍區主力基本被殲。此役,越軍共解放8個省,,殲敵12萬人,繳獲大批軍事裝備,達到了將西貢軍隊分割成南、北兩部分的戰略企圖。越軍主力兵團與地方部隊、民兵游擊隊協同作戰,採取斷敵退路、阻敵增援、分割圍殲戰術,在廣闊地區的幾個分散方向上協調行動,是取得戰役勝利的重要原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