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大學

西京大學

西京學院是經教育部批准的具有學士學位授予權的普通本科高校,位於古都西安,在南郊大學城內,占地1300多畝,校舍建築面積55萬平方米。西京園亭榭樓台,別有情趣;曲徑遊廊小橋流水,名言石刻星布碧叢,被廣大學生和家長譽為“讀書的好地方”。現設有基礎部、工程技術系、機電工程系、經濟系、管理科學系、人文科學系、藝術學院、汽車學院、文理學院等9個系(部、院)和工程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藝術研究所及各專業教研室等28個教科研機構。開設22個本科專業,22個專科專業和30多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專業。

基本信息

概況

簡介

一、院校名稱:西京學院。 
 二、國標代碼:12715。 
 三、層次:本科。 
 四、辦學類型:民辦高等學校。 
 西京學院坐落在人文積澱厚重的古都西安,創建於1994年5月,西京學院是經教育部批准的普通本科高校,同時也是國家批准的西北地區唯一一個自學考試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和主考院校。目前,學院占地1391畝,建築面積54萬多平方米。學院有綠色校園之稱,三季花香,四季長青。教育教學設施齊全,建有多媒體教室56個、語音室17個、實驗實訓場所180多個,實訓基地9個,其中,“數控工程訓練中心”是“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教學儀器設備價值9652.88多萬元。圖書館藏書149萬冊,擁有中外文期刊2988種,閱覽室23個。學校以實施本科教育為主,同時開展高等職業教育並與西北大學、陝西科技大學合作開辦研究生教育。

校訓

 誠健博能 
 解釋:誠:指忠誠、誠信、誠實,是四項內容的核心;
 健:指具有健康的體魄和健康的心身靈,是四項內容的靈魂; 
 博:指掌握廣博的知識,具有博大的胸懷,是四項內容的基礎;  
 能:具有較高才能、智慧型、技能和能力,是四項內容的關鍵。

歷史

西京學院的前身西京職業學院,是在1993年經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民辦西京大學(籌)的基礎上成立的。2000年經國家教育部授權、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實施學歷教育的普通高校。
0
0

現狀

學校下設工學、信息工程、外國語、人文藝術、財經等5個學院和大專預科部及出國留學培訓部,現有在校生31000餘人。

建院以來,學院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創立了“三個一切”的辦學宗旨;樹立了“誠、健、博、能”的校訓;培育了“奉獻、無畏、創新、高效”的西京精神。學院堅持“立足陝西、面向西部,輻射全國”的服務方向,為西部大開發培養了一批覆合型、套用型高素質人才。學院現占地1624畝,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綠化覆蓋面積43.1%,三季花香、四季常青,被評為西安市“綠色大學”;教學儀器設備值6183.25萬元;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92.61萬冊,電子圖書30萬冊,各種期刊729種;校園各類體育設施完備;建有設備先進的校電視台、廣播電台和閉路電視系統;教學樓和學生公寓、食堂條件優越,各項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舒適的學習、生活環境。

學院2000年3月成立黨委,黨、政、工、團組織健全,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重視在青年學生、骨幹教師和管理幹部中發展新黨員,近年來共發展黨員1735人。精神文明和黨建工作取得優異的成績,2003年10月,黨委書記任萬鈞作為全國民辦高校惟一代表,出席了全國第十二次高校黨建工作會議並介紹了經驗。成立於1994年的西京大學有東南兩個校區。東校區坐落在標誌中華古代文明的半坡遺址博物館之側,南校區屹立於文化積澱厚重的長安神禾塬上,兩校區占地總面積為1320畝,綠化面積40%以上。

0
0

師資隊伍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師1652名,專任教師中具有副教授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占專任教師數的30%,“雙師型”教師317名。其中副高以上職稱占65%以上,研究生以上學歷占30.77%。近年來,學院實施教師“251”人才工程,聘請了20名著名專家、教授為學院的特聘教授和學科帶頭人;引進了50名在本學科領域有較高知名度的專家、教授為學院各公共課、基礎課和專業課的課程帶頭人;培養了100名基礎紮實,教學水平較高、科研能力較強的中青年骨幹教師,充實教師隊伍,使整個教學充滿活力。學院現有專職教師558人,其中教授62人,副教授174人,高職比為42.29%;博士11人,碩士125人,研究生以上學歷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30.77%,另有在讀研究生33人,充分保證了教育教學質量。有美籍華人、資深電子工程師、軟體工程師DavidLiCostanzo碩士,加拿大博士Paul以及來自美國、印度、菲律賓等國的10多名專職外籍教師先後在學院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學院每年邀請海外專家、學者來校講學、交流。

主要領導

院長:任萬鈞 
 理事長:萬瑞嘏 
黨委書記:何安聚 
 執行院長:任芳 
 副院長:黑林唐娣芬武素珍門向生周繼春馬成勝趙虎城。

辦學成果

主要榮譽

2004年,我院檔案館通過了AAA級認證。2004年,我院在陝西省教育廳組織的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評估中獲得97分,名列全省高校第一名。2005年,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欄目對我院辦學成果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了典型報導。2006年,我院“大學生工程實訓中心”被評為省級大學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7年,我院團委榮獲“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稱號。2007年,我院團委榮獲“2007年度熱心公益先進單位”稱號。2007年,我院李誠人教授榮獲陝西省“教學名師”稱號。2007年9月23日,在第五屆中國食品安全年會上,我院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授予“食品安全示範單位”。2008年,我院團委書記榮獲“陝西省優秀共青團幹部”稱號。2008年,我院團委榮獲“陝西省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稱號。2008年,我院團委榮獲“陝西省優秀共青團(學校系統)單位”稱號。2008年3月11日,陝西省綜治辦、陝西省教育廳、陝西省公安廳下發了關於表彰陝西省“平安校園”的決定(陝教穩〔2008〕5號),我院被評為陝西省“平安校園”。2008年4月25日,經過省消協廣泛的調查評議,徵求各方面專家的意見,我院被授予“誠信民辦高校”稱號。2009年,我院團委榮獲“第二屆西安市優秀志願服務集體”稱號。2009年,我院團委榮獲“陝西省優秀共青團(學校系統)單位”稱號。2009年,我院團委榮獲“陝西省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稱號。2009年,我院團委被團中央選為青年分類引導試點單位。2009年,我院被中共陝西省委教育工委、陝西省教育廳評為“平安校園”榮譽稱號。2009年我院教務處被評為“陝西省教育廳學籍學歷註冊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09年1月14日,我院被授予陝西省教育系統2008年度“文明校園”,機電工程系和院務辦公室被評為陝西省教育系統2008年度精神文明建設最佳單位。2009年2月27日,我院榮獲2008年陝西省(學校系統)“共青團工作優秀單位”榮譽稱號。2009年3月17日,我院被評為陝西省高等教育系統穩定安全工作先進集體。2009年6月13日,《2009年中國民辦高校畢業生競爭力調查報告》公布,我院獲“畢業生最具團隊合作精神年度樣本學校”。2009年6月24日,我院被評為陝西省高校系統“先進基層黨委”;機電工程系黨總支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2009年11月11日,我院被陝西省信用協會評為“陝西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標兵單位”。2010年1月20日,我院經濟系黨總支和教務處被中共陝西省委教育工委、陝西省教育廳評為陝西省教育系統2009年度精神文明建設“創佳評差”工作最佳單位。2010年2月3日,我院被長安區授予“環境保護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10年3月4日,我院工會女職工委員會被授予“陝西省教育工會先進女職工委員會”榮譽稱號。2010年3月14日,我院被陝西省老教授協會評為“陝西省老教授協會工作先進單位”。2010年4月2日,我院被共青團陝西省委授予2009年度“支持共青團工作的‘好書記(校長)’單位”。

榮譽年表獲獎事項

學院參加了第三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3個參賽隊,個個獲獎;在2008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學院有9個隊參賽,3個隊獲陝西賽區二等獎;在第三屆數控大賽中,機電工程系藺用取得陝西賽區第六名,獲“陝西省數控技術能手”稱號;在第三屆全國大學生環保漫畫大賽中,藝術學院雷鵬獲優秀獎;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人文科學系王新元和經濟系馬永勤獲二等獎,基礎部朱艷艷、肖香和經濟系卓麗麗、唐芬、譚文晶獲三等獎,人文科學系李旦、劉瑩,基礎部鄭孝麗、任曉飛、姚瑤和經濟系閆晴獲優秀獎;在“CCTV杯”全國大學生英語演講大賽中,人文科學系趙芳芳同學獲陝西賽區三等獎;在第四屆全國ITAT教育工程就業技能大賽中,學院榮獲“特殊貢獻獎”,藝術學院嚴暉、謝恬和經濟系陳曉明獲三等獎,藝術學院徐陽、劉朝暉、程強,機電工程系李瑞、郭志官、王超、張保願,人文科學系朱艷艷和經濟系張歡獲優秀獎。

學術期刊

《西京學院學報》《西京論文集》《西京報》《西京簡報》《雨花報》

辦學理念

思路

多年來,學院一直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辦學理念,發揮機制優勢,與時俱進,以本科教育為主,努力發展工科,經、管、法、文、藝術等多學科協調發展,以市場為導向,走校企結合、產學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教育培養與就業相結合的教學新路子,積極開創個性化教學的新模式,實施分類教育、分層教學,努力培養基礎好、素質高、能力強的實用型人才,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三個一切的內涵:一切為了學生:指學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服務學生為中心; 為了一切學生:就是面向全體學生,不分高低貴賤,不分學習優差,不歧視後進生和困難生;  為了學生一切:學校的工作就是為了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要求,為他們提高綜合素質,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 創新思維:即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優、人優我變。

教學管理新理念

K值教學管理:K值教學管理法,參照教師職稱,以教師授課效果和學生滿意度為依據,求取K值,然後乘以每學時課時費。K值教學管理法,抓住了課時酬金這一具有槓桿作用的因素,激活了教學的積極因素,調動了教師主導作用,為教學過程最最佳化提供了可靠的反饋信息。  教學“四個環節”:“四個環節即堅持教考分離、嚴格學籍管理、嚴肅考風考紀、實施因材施教。  課堂教學“三五”規範:教師上課要遵循三項原則,把握五個規範,三項原則即:方向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理論聯繫實際原則。五個規範即組織教學、承前啟後、講授新課、師生互動、布置作業。課堂教學“五個一工程”:五個一工程即聘好一名教師,上好一堂課,建好一個實驗室,制定一個好制度,管好一個教學班。  “四要三高”要求:“四要”即要質量、要穩定、要規模、要特色;“三高”即高標準要求、高強度推進、高質量完成。“三全”就業指導體系:“三全”即:全員參與解決就業,全過程指導就業,全方位實現就業。
兩下工程:  “兩下工程”即:管理重心下移、管理許可權下放。管理重心下移,就是將“教學管理權力、人事管理權、財務管理權、學生管理權”進行下放,學院進行“整體巨觀調控”與“部、系實施微觀管理”相結合的辦法,實現對學院教育教學工作科學化管理。管理權力下放後,學院將通過若干細緻的考核指標和過程控制,對基層單位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實質是利用經濟槓桿實現科學化管理的辦法。
輔導員“三中一百”標準和要求:輔導員隊伍建設要嚴格執行“三中一百”即:中共黨員、中間年齡、中等職稱,按1:100的比例配齊、配足輔導員。人才工程:2006-2007學年度,學院引進22名博士研究生,124名碩士研究生、100名“雙聘”教師和24名學術學科帶頭人。  兩感信:感恩父母,感謝恩師。學生以親筆書信的形式給父母、長輩、母校的校長和老師寫一封信,表示對他們的感恩與感謝。讓青年學生學會感恩,並讓他們認識作為社會的一員對於全人類的責任。對口協定教育:輔導員老師和學生,雙方就理想、信念、學習、生活和心理健康及個人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問題達成共識,制定完備的個人學習和大學人生規劃,並以協定的形式守約履行,以期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平原建高原,高原建高樓:“平原建高原,高原建高樓”的戰略發展新思路的核心是走集約式,異峰突起的發展道路,從而贏得競爭的優勢和主動。在平原上建高原,就是要在學院建設發展的過程中,始終如一地確立和堅持“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學改革的核心地位,教學質量的重心地位,教學投入的優先地位”的思想,全面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在普遍提高辦學水平的基礎上,我們提出要“高原建高樓”,就是要突出建設2-3個特色、優勢學科,儘快提升學院的辦學水平。在“高樓”建設過程中,我們要在政策制定、學科發展、招收學生、人員聘用、資金使用等方面給予支持。要繼續在更大範圍內招聘最好的教師和教輔人員;設立各種獎學金以招收更好的學生;購置最好的設備和最新的圖書資料;舉辦高水平的學術會議。根據民辦高校生源素質和特點,全面提高學院整體教學水平,快速提升核心競爭力。其“高原”目標是加強本科教育,創品牌專業,培養尖子生,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達到優秀,這是未來十年規劃的戰略目標。

寄語青年

我們不能為青年創造美好的未來,但我們能為美好的未來培養優秀的青年。

錄取原則

基本原則

1、嚴格執行教育部“院校負責,招辦監督”的招生錄取政策,並按生源省有關普通高校招生錄取的規定和程式進行錄取。 2、考生健康狀況依照《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執行。3、未實行平行志願的省份按志願優先原則從高分到低分錄取第一志願考生,在第一志願錄取生源不足時,由高分到低分錄取非第一志願考生,無志願分數級差要求,其中內蒙古普通文、理科在上線考生中,按考生志願順序,從高分到低分採取專業志願清方式錄取;實行平行志願的省份按分數優先的原則錄取考生,志願不滿時按當地省級招辦的政策進行徵集志願錄取。4、錄取專業時,根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考生填報我校各專業志願的具體情況,盡最大限度滿足考生志願要求。所有投檔考生按高考成績排隊,按志願先後依次錄取;當無法滿足考生志願時,調劑錄取。各專業錄取無相關成績和加試要求。5、對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按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招辦的規定加分提檔;在志願不能滿足我院招生計畫時,按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招辦的規定可降分錄取。6、本科和高職調檔比例均按1︰1.2執行。7、我院對招收的各層次、各專業考生的男女比例不限。 8、考生外語語種不限,不進行口試。

藝術類錄取原則

專業課成績承認各省(市、自治區)招辦組織的專業課統(聯)考成績,在專業課和文化課成績均上線的基礎上,我院按考生的文化課成績由高到低錄取,其中陝西省按專業課成績由高到低錄取;對錄取政策有特殊要求的省份,按考生所在省份招辦的具體要求執行。

證書種類

本科畢業生頒發普通高校本科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證書;高職畢業生頒發普通高校專科畢業證書。

院系介紹

學院下設一部五系四院,即基礎部、機電工程系、工程技術系、管理科學系、經濟系、人文科學系、藝術學院、經管文學院工學院和汽車學院。學院堅持以工學為重點的辦學特色,涵蓋文、理、經、管、法、醫、藝等多學科並舉協調發展。學院開設自動化、計算機套用科學、數控技術、汽車運用工程、自動化控制、國際經濟貿易等40多個本專科專業,其中《電子商務》《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是省級試點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被遴選為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管理科學系

管理科學系是學院高職教學管理單位之一,在校學生4500餘名。該系開設有工商企業管理、旅遊管理、物流管理、經濟信息管理、會計、市場行銷、行銷與策劃、國際酒店管理8個專業。他們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不動搖,特別注重了師資隊伍和教研室建設,研究生以上學歷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58%,教授、副教授超過教師總數的30%,全系設有5個教研室。在教學管理上,通過教學競賽、評教評學、強化實習實訓和多種技能培訓等,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學院建有會計手工做帳、會計電算化、物流、旅遊多功能、餐飲等多個校內專業實驗室和7個校外專業實習基地,滿足了各專業學生的實踐學習需要。注重了課程建設,《西方經濟學》、《管理學基礎》、《物流學基礎》被評為學院級精品課,《財務管理》申報省級精品課。該系十分重視加強和改進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學生所思、所想、所求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點,取得了積極成果,2006年,管理系被陝西省教育工委、陝西省教育廳評為“全省教育系統精神文明建設最佳單位”。

機電工程系

機電工程系是學院高職教學管理單位之一,設有數控技術、數控設備套用與維護、機電一體化技術和護理4個專業,現有學生2759人。他們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方針,遵循“理論必須夠用、操作規範熟練”的原則,適時調整、修改、完善教學計畫、課程體系、教學大綱、教學內容和方法,突出了“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凸現職業能力培養”的教育。重視教研室建設,《數控技術實訓》課入選陝西高校精品課程,湧現出李誠人、徐元博、吳慎言、徐開良等學科帶頭人。學院的“數控工程訓練中心”被評為陝西省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為目前西北地區高校中規模最大、功能設備最全、檔次最高的數控工程訓練中心,是該系學生校內實習的主要基地。管理及教學隊伍素質高、業務精、能力強,專職教師中研究生學歷7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雙師型”7人,他們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國家培養實用型技術人才做出了突出貢獻。

工程技術系

工程技術系是由原汽車工程系、建築工程系合併而成,是學院教學管理單位之一。該系設有計算機網路技術、計算機套用技術、計算機科學技術、計算機信息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建築工程管理、圖形圖像製作、汽車運用技術、汽車檢測與維護技術、汽車技術服務與行銷、工程管理共11個專業。目前有在校生4307人,教學及學生管理人員37人。 設有計算機專業教研室、通信教研室、建築與裝飾3個教研室。系領導高度重視教學改革和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不斷改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汽車運用技術專業連續兩年就業率96%,簽約率86%以上。08年建築工程專業28名學生參加陝西省“專升本”考試,12名學生分別被長安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西安工業大學、西安科技大學、陝西理工學院等本科院校錄取,專升本率達39.5%。我系把實踐教學作為教學安排的重點,學生每學期都會有1—2周的專業實訓周,到實訓基地進行實習、實訓。實訓、實驗課時的比例占教學總學時的50%以上,增強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我系積極進行教學改革,開展現場教學,使學生在直觀、動手參與的教學過程中學到了知識技能。工程技術系領導以飽滿的熱情,積極科學的態度,認真籌劃本系今後專業建設與發展。根據市場需求擬每年增加1—2個新專業,以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加強師資對伍建設,積極引進碩士和博士研究生,使專業教師的年齡、學歷層次結構合理,滿足教學的需要。在科研和項目開發上,積極找項目、找產品。工程技術係為滿足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的需要,目前在校內有信號與系統、程控交換、高頻電子線路、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維護、區域網路安裝調試、光纖通信、通信原理、軟體開發、土木工程、工程測量等11個專業實驗室可以使用。同時還與長安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陝建總公司、西京學院基建處、等十多個生產教學單位,建立了產學研和實驗實訓基地的合作聯繫,保證了學生的專業實踐教學。另外,在開展正常教學工作同時,我系非常重視學生的技能培訓。開展了建築“五大員”等技能取證工作,既增強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又提高學生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 工程技術系非常重視校園文化與學生社團的建設,重視政治思想工作隊伍建設。對學生進行愛國愛校教育,加強新生入校的專業教育、國防教育和安全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我系在校生中,有60%的學生積極要求入黨,主動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經過組織考查培養,已有320名學生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含預備黨員)。這些同學以身作則,學習刻苦、工作努力,在院風、學風、考風、班風建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我系黨團、學生分會組織不斷的發展壯大,積極健康的學生社團如雨後春筍般茁壯成長。系學生管理工作和班級活動的開展,學生團總支、學生分會及學生社團功不可沒,他們是我系校園文化建設的生力軍。 展望未來,任重而道遠,我們充滿希望和信心。嚴格、科學、規範是我們的管理目標;給社會培養輸送一專多能,多能多證的套用性人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 在西京學院輝煌的進程中,工程技術系全體教職工一定做出我們最大的努力和貢獻。

經濟系

經濟系是西京學院重點院系之一,下設“電子商務”、“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數學與套用數學”四個專業,包括專科、本科兩個辦學層次。現有118個教學班,在校生5847人,其中本科1218名;經濟系師資力量雄厚,現有省內知名博士生導師、學科帶頭人4名,教授、副教授9名。本年度承擔省級科研課題兩項,發表學術論文22篇,出版“十一五”規劃教材三部,電子商務專業的“網頁設計與製作”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經濟系有電子商務、國際貿易、會計電算化三個實驗室,並擁有“世格”、“德意”,“用友”三種教學軟體,可以保證各專業的實驗室實訓。2008年度經濟系有11個班級被評為“校級先進班集體”、“8個班級被評為系級先進班集體”。262名學生被評為“學習優秀生”、106名學生被評為“三好學生”、103名學生被評為“優秀學生幹部”、71名學生被評為“文體積極分子”,其中60名學生榮獲國家獎學金,9名學生被評為“省級優秀畢業生”。系團總支被團中央授予“全國五四紅旗團總支”的光榮稱號。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0804班陳彤同學參加了“藍天杯”第十屆2008環球旅遊小姐國際大賽中國總決賽,榮獲中國賽區亞軍,並將於2009年3月作為中國區代表之一,參加在韓國舉行的總決賽。這一切充分展示了經濟系學子良好的精神風貌,體現了經濟系教學育人、管理育人、環境育人的豐碩成果。為了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切實提高教學質量,經濟學狠抓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加大教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以及軟、硬體建設的力度,強化思想政治工作,嚴格科學管理,活躍校園文化生活。以特色專業、重點專業建設為核心,帶動教學上質量,科研上水平。2008年以來,經濟系進一步加大、加快學術梯隊建設的力度和速度,本科建設堅持套用本科的目標定位,制訂了基礎夠用、平台寬厚、方向靈活的套用本科特色的課程重組方案,並實施確定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模式和評價體系。高職高專建設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市場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發展道路的辦學方向,堅持2+0.5+0.5的辦學模式,校企共同制定基於工作過程的課程重組方案。按照“以行業辦專業,以能力求發展,以技能求就業”的理念,實施高等職業教育,努力辦出專業特色,近三年來就業率高達95%,受到社會和企業好評,家長和畢業生的歡迎。

人文科學系

人文科學系成立於2005年8月,現有法律事務、商務英語、新聞采編與製作等三個專業;現有系務辦公室、教務科、學生科等三個職能科室及法學、專業外語、新聞等三個專業教研室。在校生1377名,教職工40餘名。人文科學系自成立以來堅持科學發展觀,遵循高等教育教學規律,不斷深化改革,積極探索與實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新途徑,在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為社會輸送了大批高等技術套用性合格人才。畢業生深受社會及行業的歡迎與好評。法律事務專業是學校歷史最悠久的專業之一,主要培養具有法學基本理論和法學專業知識,能從事法律服務和律師助理工作的高等技術套用性專門人才;以培養實踐能力為主,重視案例教學、實訓教學,通過開展角色代理、模擬法庭,簽訂模擬法律契約、檔案、意見書,參加校外法院庭審、法律諮詢、志願服務等實訓和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達到合格人才標準。商務英語專業是學校最具發展潛力的專業之一,主要培養具有較全面英語知識,能從事經貿、資料翻譯和英語教學工作的高等技術套用性專門人才;以培養套用能力為主,重視聽、說、讀、寫、譯五方面英語能力訓練,通過開展英語視聽、英語寫作、英語綜合訓練,以及校園英語角、模擬商務談判廳、外貿業務、旅遊業務、志願服務等實訓實踐活動,使學生具有熟練的英語交流、業務洽談及處理英文信函的能力,有從事國內外經貿工作和有關英語方面管理工作的能力。新聞采編與製作專業是學校優勢專業之一,主要培養具有采、寫、編、播、校和發行經營能力,適合在各級各類新聞出版機構從事相關業務,在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開展通訊報導工作的高等技術套用性專門人才;以培養套用能力為主,重視政治理論水平、新聞採訪、寫作、編輯、評論、攝影等知識的訓練與培養,通過參加校內電視台、報刊、書籍、會議、學術文化活動等實踐活動,使學生具有新聞採訪、寫作和編輯能力,具有新聞資料收集、管理和新聞產品的行銷能力,具備較強的公關和社會活動能力。人文科學系突出人文社會科學特點,積極開展經常性的、特色鮮明的、豐富多彩的學術文化活動,承辦、參與全校性的人文素質教育和實訓實踐活動,通過舉辦模擬法庭、法律知識競賽、大專辯論賽、英文演講比賽、專項活動徵文、優秀作品評選等活動,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人文科學系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社會和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為指導思想,以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為目標,在加強學生思想道德、職業道德教育的基礎上,重視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全面提高與發展。通過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開辦辦公自動化、涉外秘書、人力資源管理等技能培訓班,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為社會輸送更多具有“雙證”的本專業優秀人才。人文科學系堅持產學結合、校企結合辦學方向。目前,已與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西安市長安區人民檢察院、西安市外事服務交流中心等單位建立了實習實訓合作關係。把人文科學系建設成綜合性較強,質量一流,特色鮮明的強勢院系是全系師生的共同願望和奮鬥目標。

藝術學院

西京學院藝術學院是在原藝術的基礎上,逐步發展站起來的嶄新的藝術設計教育體系,是西京學院的二級教學單位。幾年來,學院緊跟時代發展,依託古城西安雄厚的文化背景,不斷拓展藝術設計教育體系,逐步形成了多層次多學科的藝術設計教育實力。藝術學院先設有本科、專科兩個教育層次。本科設有美術學專業、動畫專業、藝術設計專業(含環境藝術設計方向、廣告藝術設計方向、服裝藝術設計方向);專科設有裝潢藝術設計、電腦藝術設計、廣告設計與製作、攝影攝像技術等專業。藝術學院現有在校生1400餘人,教師50餘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碩士研究生16名。西安美術學院工藝系原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趙建科教授,全國著名動漫畫家戴蕾教授,原西安工程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謝登喜教授,西安美術學院原科研處長成文正教授、李君喜教授等知名教授擔任各專業學科的學術帶頭人,他們在各自的學科領域有著卓越的造詣,多項科研成果容獲國家大獎。現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是一線教學的骨幹力量。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為提高教學質量,開展相關門類的學科研究提供了師資保證。經過10多年的建設,藝術專業已成為我院重點學科專業,學院共培養藝術類人才1000餘人,畢業生就業情況一直很好,其中部分學生自主創業成就卓著,擁有資產達千萬元以上,他們為西部地區所在省、市文化事業及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學院教學、實驗、實訓條件完善,有平面設計實訓室、蘋果電腦機房、藝術設計製作室、動畫實訓工作室等十多個開放式或專業實驗室,有校外簽約實習基地9個,並成立了攝影、動畫製作、漫畫創作等多個藝術設計社團。學院積極開展與本科、專科各專業相關的職業資格認證和技能培訓,為學生獲取“雙證”、“多證”創造了有利條件。藝術學院十分注重教風、學風建設。廣大教職員工在教學和科研領域積極進取、開拓創新,取得了明顯成績。裝潢藝術設計專業2002年是陝西省教育廳首批建立的省級教改試點專業。2005年被評為陝西省優秀教改試點專業,2006年獲陝西省重點支持教改試點專業,2007年“裝飾圖案設計”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同年裝潢藝術設計獲陝西省高等教學成果二等獎。藝術設計科研項目和師生作品獲得全國及省、市級多個獎項,並被國內外有關機構收藏.藝術學院鼓勵大膽創新的藝術構思和紮實的技術基礎.

工學院

工學院成立於一九九四年。在任萬鈞校長的正確領導和關懷下,工學院全體教工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按照“誠、健、博、能”的校訓,落實“三個一切”的辦學理念,不斷創新,勇於實踐,經過十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已經成為西京學院的一個重點建設院系。學院現有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和定向專業兩種助學形式。開設有機電一體化工程(專本科)、建築工程、房屋建築工程(專)通信工程、通信技術工程、計算機網路、計算機套用(專本科)、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本科)、數控技術等12個專業,現有64個班,在校學生2822名。學院設院長、副院長各一人,下轄院務辦公室、教務科和學生科,共有教職工28人,專兼職教師86人,教師隊伍中教授、副教占總人數的60%以上。1999年建立了學院黨支部,2003年建立了黨總支,下設三個黨支部,師生黨員261人。多年來學院非常重視黨組織建設,2008年度發展學生黨員110人,學院黨支部榮獲西京學院2008年度先進黨支部,1人曾獲得省級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個人。學院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不斷加大教學實踐環節的力度,注重學生培養目標的實現。經常開展各種類型的學術講座、報告會,舉辦各種技能培訓,畢業生的技能取證率答100%。2004年機電專業學生組團參加第一屆全國數控大賽陝西賽區學生組比賽,獲團體第四名;2004級學生劉文娟獲陝西省數學競賽二等獎;2006年參加第二屆全國數控大賽陝西賽區學生組比賽,獲加工中心第六名,數控銑第七名;04、07年組團參加全國電子設計大賽陝西賽區學生組比賽分別獲得第二、三名的好成績。我院的畢業生相當一部分已成為企業的技術骨幹,有的已走上領導崗位,有的已成為企業的管理幹部,有的已被公派到國外繼續深造。歷年來有28名學生考上研究生。為了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社會活動的參與能力,學院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公益活動,院團總支和學生分會在校級文體活動比賽中多次獲得團體總分第一名,贏得學校好評。學院高度重視畢業生的就業工作,近幾年就業率均在96%以上。  工學院現已形成了一個“教學嚴謹、學風濃厚、思想活躍、注重實踐”的特色工科學院,成為一個造就一專多能高級技術人才的搖籃。
經管文學院
經管文學院是西京學院二級教學單位,以實施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本、專科教育為主,同時實施訂單教育。學院設有辦公室、教務科、學生科三個行政科室,現有78個教學班,3400餘名學生。目前開設工商企業管理、國際貿易、旅遊管理、金融、飯店管理、企業財務管理、會計、電子商務、市場行銷、法律、新聞、英語、廣告、國際酒店管理等14個專業。 學院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誠、健、博、能”的校訓,踐行“三個一切”的辦學理念,以安全穩定為前提,以教學為中心,以培養綜合型、套用型的建設者為目標的管理理念,經多年的發展,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具有高素質的合格人才。學院堅持以教學為中心,狠抓校風、教風、學風建設。把培養“一專多能”、綜合性、套用型人才作為培養目標,在教學管理過程中採取知識教育與素質教育相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育、教學模式。同時,學院擁有一支多年從事教育、教學工作,高素質、高學歷、高職稱的教師隊伍,其中副教授以上職稱占教師總數的37.6%,碩士以上學歷占教師總數的83.5%,職稱、學歷、年齡結構分布較為合理。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教學環節的監控,構建了一套科學的、切實可行的監控體系,通過督導評教、教學質量評審、加強聽課等形式,實時的對教學過程進行監控,使存在的問題及時的得到了反饋和解決,極大的促進了“教”與“學”兩個環節的效果與質量,整體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學生管理上,學院擁有一支懂教育、善管理、經驗豐富的輔導員管理隊伍。建立了一套科學、規範、完善的學生管理工作制度,學生管理過程中,轉變觀念,變“管理”為“引導”。通過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養成科學的學習方法,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強化“自我教育”,發揮學生主體能動性,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經管文學院堅持以創建文明校園為目標,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實施科學規範化管理,紮實推進精神文明建設,通過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等環節,致力於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與此同時,積極組織適合學生特點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學術、社團等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第五屆春季運動會上,我院運動健兒不負眾望、奮力拚搏,一舉奪得了女子團體總分第一名、男子團體總分第三名、男女團體總分第一名的好成績。在第二屆“三紅十月”金秋文化藝術節紅色歌舞比賽中榮獲“二等獎”,紅色詩歌朗誦比賽中榮獲三等獎。09年1月我院7號公寓樓426宿舍被評為“溫馨宿舍”,這也是學院被評上的唯一一個“一等獎”。在學校組織的第三屆安全知識競賽中榮獲“第二名”。學院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在專業設定、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各專業教學計畫的制定以及各專業課程體系的設計上,緊跟市場需求,注重實踐環節教學,廣泛開展與專業對口的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重視學生社會能力的提高,積極開展學生社團活動和第二課堂活動,確保培養人才符合社會需求。採取“三全”就業體系,通過全員參予,全過程指導、服務拓寬就業渠道,實現全方位就業。學院歷年的就業率均保持在95%以上。我院08屆畢業生總計1801名,順利完成就業1725名,就業率達到95.78%,受到學校表彰獎勵。學院在加強黨團建設方面,按照學校黨委的統一部署,做到年級有支部,班級有小組、黨員。這支隊伍在學習、工作、生活中以身作則,較好的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本學年有196名同志被接收為中共預備黨員,405名入黨積極分子參加了黨校培訓班。學校舉辦的十九期黨校培訓班,我院被評為“先進單位”。幾年來,學院共有近千名優秀學生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湧現出了無私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周紅軍等一批莘莘學子。2002年經管文學院被省教工委、教育廳授予“陝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2003、2004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省高教系統“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2006年經管文學院黨總支被省教工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2008年我院“普法宣傳服務實踐團”在陝西省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被共青團陝西省委、陝西省學生聯合委員會、陝西省教工委、省教育廳評為“優秀團隊”;我院輔導員王春玲被陝西省教育廳評為“優秀輔導員”。

汽車學院

汽車學院是西京學院重點建設的二級學院。汽車學院以本科、專科(高職)統招學歷教育為主,同時還設有定向非學歷全日制高等教育。本科設有交通運輸專業(汽車運用工程方向),專科(高職)設有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汽車運用技術專業、汽車技術服務與行銷專業。定向教育專業是依託我院學歷教育優勢專業,根據市場發展需求,面向人才緊缺汽車後市場行業,而開設的汽車技術、汽車商務兩個專業。2009年汽車學院招生專業見一覽表。汽車學院下設汽車專業教研室、汽車實訓中心、駕校等教學機構。汽車學院擁有一支由富有汽車教學和汽車設計製造經驗的教授、副教授、高級工程師、博士組成的教學科研團隊,師資力量雄厚,形成了以著名汽車專家馬駿教授、李維博士為學科帶頭人的學術梯隊,教學和科研都取得了豐碩成果。汽車學院建有汽車實訓中心作為校內實驗實訓基地,汽車實訓中心擁有4500平方米的教學廠房,設有汽車新概念實驗區、汽車新技術實驗區、汽車電器設備實驗區、電控發動機實驗區、汽車底盤拆裝實訓區、發動機總成拆裝實訓區、四輪定位檢測區、汽車總成拆裝區和汽車性能綜合檢測線。共有專業設備260組(套),其中有賓士、奧迪、富康、尼桑、奇瑞等一批進口、國產轎車作為教學用車。有轎車安全系統實驗台,動力轉向懸掛機構試驗台、轎車自動變速箱拆裝試驗台、動力轉向試驗台、轎車手波箱解剖台架、離合器教學系統、轎車安全氣囊系統試驗台、汽車懸掛震動測試台、汽車制動試驗台、汽車發動機綜合分析儀汽車側滑試驗台、四柱舉升機等大型汽車專業教學設備和大量教學軟體。汽車學院非常重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學院成立有黨總支,院學生分會、團總支。針對大學生的特點,學院採用了多種不同形式:如“對口協定”、“兩感信”文體活動等教育和比賽,強化學生黨支部的建設,積極發展學生黨員等有形和真實的事件來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和綜合素質,使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學習氣氛濃厚,校風好。汽車學院非常重視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和就業實習基地,聯合開展科研工作。在西安和珠海地區先後與陝西恆泰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5s專營店)、西安海納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小汽車修理廠、西安市長安區富志達汽車修理廠、珠海保稅區海瑞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簽訂了共建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協定,滿足了汽車類各專業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需要。建立了專業建設委員會,由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汽車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專家,維修行業協會的專家學者組成的專業委員會,為專業建設出謀劃策,對教學計畫和教學工作提出諮詢和指導。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和學校職業技能鑑定站,保證了學生技能鑑定的100%通過率。幾年來汽車學院各專業畢業生一直保持供不應求,有的單位已經預定明年的畢業生。汽車學院還設有西京學院修理部和西京駕校,供學生實習和學習駕駛技術。西京駕校,占地13000平方米的專業訓練場,擁有一批高級工程師和高級駕駛員組成的教練員隊伍,16台教練車。

學費標準和獎學金政策

本科

國際經濟與貿易、對外漢語、新聞學(網路新媒體方向、廣播電視方向)、市場行銷、會計學、旅遊管理等專業為10000元/學年;電子商務、英語、套用物理學、套用化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汽車服務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方向)、土木工程、交通運輸(汽車運用工程方向、物流工程方向)、工程管理等專業為12000元/學年;藝術類專業為15000元/學年。

高職

會計、國際經濟與貿易、市場行銷、工商企業管理、物流管理、旅遊管理、新聞采編與製作等專業為7000元/學年;汽車運用技術、建築工程管理、數控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計算機套用技術、圖形圖像製作、移動通信技術、電子商務、護理、商務英語等專業為8000元/學年;藝術類專業為12000元/學年。

獎學金政策

學院實行獎學金制度,現已經建立起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校內扶貧獎學金、國家生源地助學貸款、勤工助學等多種形式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

就業招生

就業

校積極構建“緊跟市場的人才培養機制”,針對地區差異、行業特色、專業人才需求層次、職業崗位能力和職業素質與知識點,動態最佳化專業教學方案,構建與職業崗位緊密結合的課程體系,努力提升畢業生的工作能力。與此同時,構建“全員參與解決就業、全過程指導就業、全方位實現就業”的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努力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和就業服務水平。在西安、上海、廣東、浙江、江蘇等地建有就業實習基地200多個,積極開展校企聯合,以實習帶動就業,拓寬就業渠道。近年來,據政府部門統計顯示,西京學院2009屆畢業生就業率為91.90%,2008屆畢業生就業率為92.02%,2007屆畢業生就業率為93.26%。學校參加了全國高校就業工作會議,並作了典型經驗交流報告。學校被陝西省教育廳評為“陝西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科研概況

科研成績

2008年,學院科研工作成效明顯,學院已申報省市級項目十餘項,已獲準立項4項。2008年,學院有學術論文146篇已公開發表,其中在核心期刊發表121篇。學院堅持走產學研結合的路子,完成了工業縫紉機伺服控制系統項目研發,申請了科技部創新基金,已被批准,該項技術已通過陝西省科技廳鑑定。

科研處

科研處是學院科研工作的主管部門,其工作任務是負責科研基地建設,組織項目申報,爭取科研任務,加強對科研工作指導,制定科研管理辦法,激勵師生員工參與科研活動的積極性,促進教學與科研的有機結合。學院設立科研基金,鼓勵和資助以教學教育研究、管理科學研究和套用性技術研究,申報學院科研基金項目和更高層次的課題項目。

高等教育研究所

西安西京高等教育研究所,是學院設立的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其工作目標是以研究謀發展,以服務促管理,已有為求有位,以服務學校改革發展為宗旨,堅持理論聯繫實踐,開展多種高教研究活動。該研究所主動參與學院教學工作方面的重大決策、方案、制度的調研和論證,參與學院教育教學改革方案、方法及措施的制定。同時,通過舉辦高等教育理論報告會、教學改革和教學方法研討會及對外學術和信息交流等,進一步推動學院教學改革和提高教育質量,主辦校刊《西京學院學報》,指導開展教育科學研究。自2005年升本以來,學校十分重視科研工作,不斷加大科研投入,引進高層次人才,科研成績日新月異。為我校加強內涵建設,提高辦學層次提供了有力的支撐。目前,學校已有多項省級科研項目立項,包含省科技計畫項目,省社科基金委託項目,省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研究項目,省教育廳科研項目等。學校還積極開展與其他高校,企業的橫向合作,簽訂橫向契約,引進科研經費。科研處成立至今制定並下發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科研管理辦法及激勵政策,鼓勵教師參與科研工作,發表學術論文。截止2010年底該校教師為第一作者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已有5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400多篇,SCI、EI等三大檢索及權威論文10多篇。

圖書檔案

學院圖書館

西京學院圖書館是學院圖書資料的管理部門,宗旨是為教學、科研和師生學習服務。圖書館面積2萬餘平方米,館藏紙質圖書84萬冊,電子圖書19萬冊、期刊2988種,購有清華同方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超星電子圖書資料庫。採用ILSAII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全部實行自動化管理。設有各種書庫21個,閱覽室30個,還建有2個電子閱覽室,微機300餘台。圖書館自動化設施完備,實現了網上檢索、查詢、續讀。2002年被評為國家數字圖書館分館;2003年全省高校圖書館評比中,名列全省高職高專類院校第一名。

學院檔案館

西京學院檔案館是學院檔案資料的管理部門,從1994年建館以來,館藏各類珍貴、重要資料數萬件。近年來,學院注重了檔案館的基礎建設和檔案信息的數位化建設,在校園網上建立了西京學院檔案館網頁,供師生通過網上查閱有關信息。2002年,檔案館被評為“陝西省檔案館工作先進單位”,2004年學院檔案工作通過陝西省檔案局“檔案工作目標管理認證AAA級單位”。學生社團西京學院共青團西京學院學生會學生社團聯合會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