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蝕跡

蟲蝕跡化石,在南京湖山上發現了幾十塊二疊紀昆蟲取食蕨類植物形成的破壞痕跡,我們將這類化石稱為‘蟲蝕跡’化石,在南京發現了約2.6億年前的“蟲蝕跡”化石,將成為揭開氣候變化秘密的金鑰匙。

概述

蟲蝕跡化石蟲蝕跡化石
有一種化石裡面“記錄”的是一段昆蟲啃食植物的過程,而這種化石,被科學家有趣地定名為“蟲蝕跡”化石,通過它可以研究出昆蟲進化的過程。在古生物學會年會上,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王博博士透露,他們不久前在南京棲霞的湖山發現了2.6億年前二疊紀“蟲蝕跡”化石。

主要時代

距今2億多年前的二疊紀末期,地球上曾發生史上最為殘酷的物種大滅絕事件,並從海洋生物化石中得到驗證。但陸地上的生物滅絕程度究竟如何,一直缺少化石證據。這些難得的“蟲蝕跡”化石,無疑為解開這一謎團提供了有利的證據,甚至成為揭開氣候變化秘密的“密碼”。

研究價值

說到這些化石,王博顯得很興奮。“這幾十塊化石‘顯示’的是二疊紀昆蟲對植物取食、築巢和產卵形成的破壞痕跡,是非常難得的‘蟲蝕跡’化石。”在湖山發現的大量化石中,“蟲蝕跡”化石大約占5%左右,也就是20塊化石中就有一塊“劃”上了昆蟲的牙齒印,數量之多可見研究意義巨大。
通過昆蟲啃食葉子的方式我們可以推斷出,在2.6億年前的時候,植物的種類應該非常豐富。通過研究“蟲蝕跡”化石的多樣性變化,科學家可以推斷出當時的氣候變化對昆蟲演化的影響,包括昆蟲的生物多樣性、取食習慣等,以及氣候變化對植物和昆蟲發育的影響,並以此推斷,氣候變暖究竟是不是會導致蟲害加劇,以便提前做出預警。

地質時代百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