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帶紀

狹帶紀

狹帶紀Stenian,來源於希臘文stenos,意思是narrow。因許多在此期間形成的變質岩帶而得名。它從12億年前開始,到10億年前結束。羅迪尼亞超大陸在此期間成型。

(圖)岩層岩層

狹帶紀Stenian,來源於希臘文stenos,意思是narrow。因許多在此期間形成的變質岩帶而得名。它從12億年前開始,到10億年前結束。羅迪尼亞超大陸在此期間成型。

簡介

狹帶紀(Stenian,符號MP3)是地質年代中的一個紀,開始於同位素年齡1200±0百萬年(Ma),結束於1000±0Ma。狹帶紀期間藍藻褐藻發育,出現大型巨觀藻類。狹帶紀屬於前寒武紀元古宙中元古代;狹帶紀的上一紀為延展紀,下一紀為拉伸紀。中元古代的一部分。中元古代從距今16億年到10億年。這期間形成了羅迪尼亞超大陸,並且出現了大型藻類和有性繁殖行為。中元古代分為蓋層紀、延展紀和狹帶紀。蓋層紀(Calymmian,來源於希臘文calymma,意思是cover)是距今16億年到14億年的那段時間,哥倫比亞超大陸在這段時間破碎。狹帶紀形成狹窄的多金屬帶,大約在11億年前,超大陸“羅迪尼亞”聚合而成,北美洲當時位於羅迪尼亞的中心,北美東岸緊連南美西岸,而北美西岸則連線澳洲大陸與南極洲。

生物種類

藍藻

(圖)狹帶紀發育物種狹帶紀發育物種

藍藻在狹帶紀發育。藍藻是原核生物,又叫藍綠藻 藍細菌;大多數藍藻的細胞壁外面有膠質衣,因此又叫粘藻。在所有藻類生物中,藍藻是最簡單、最原始的一種。藍藻是單細胞生物,沒有細胞核,但細胞中央含有核物質,通常呈顆粒狀或網狀,染色質和色素均勻的分布在細胞質中。

褐藻

褐藻門(Phaeophyta)成員,一群較高級的藻類,約1,500種,分布大陸沿岸的冷水水體,淡水種罕見。其顏色取決於褐色素(墨角藻黃素)與綠色素(葉綠素)的比例,從暗褐到橄欖綠。充氣的氣囊使葉狀體的光合部分浮於或接近水錶。褐藻的形狀和大小各異,從呈異絲體的附生藻(水雲屬〔Ectocarpus〕)到複雜、巨大的長1∼100公尺(3.3∼330呎)的大型褐藻(海帶屬〔Laminaria〕、巨藻屬〔Macrocystis〕及Nerocystis屬)。岩藻是褐藻的一個類型,浮生(馬尾藻屬〔Sargassum〕)或附生於岩石海岸(墨角藻屬〔Fucus〕、泡葉藻屬〔Ascophyllum〕)。

地質時代百科


元古宙

元古宙,又稱元古代、原生代,是地質時代中的一個時期,這個時期已經發現了許多菌類、藻類植物化石和古代微生物化石,因此也被稱為“菌藻時代”。

古元古代

成鐵紀 ·層侵紀 · 造山紀 · 固結紀

中元古代

蓋層紀 · 延展紀 · 狹帶紀

新元古代

拉伸紀 · 成冰紀 · 埃迪卡拉紀

地質年代參照表

宙|宙年代開始
百萬年前(GSSP)
主要事件
顯生宙新生代新近紀全新世0.011430 ± 0.00013人類繁榮
更新世1.806 ± 0.005冰河時期,大量大型哺乳動物滅絕
人類進化到現代狀態
上新世5.332 ± 0.005人類的人猿祖先出現
中新世23.03 ± 0.05
古近紀漸新世33.9 ± 0.1大部份哺乳動物目崛起
始新世55.8 ± 0.2
古新世65.5 ± 0.3
中生代白堊紀99.6 ± 0.9恐龍的繁榮和滅絕
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地球上45%生物滅絕
有胎盤的哺乳動物出現
侏羅紀199.6 ± 0.6有袋類哺乳動物出現
鳥類出現
裸子植物繁榮
被子植物出現
三疊紀251.0 ± 0.7恐龍出現
卵生哺乳動物出現
古生代二疊紀299.0 ± 0.8二疊紀滅絕事件,地球上95%生物滅絕
盤古大陸形成
石炭紀359.2 ± 2.5昆蟲繁榮
爬行動物出現
煤炭森林
裸子植物出現
泥盆紀416.0 ± 2.8魚類繁榮
兩棲動物出現
昆蟲出現
種子植物出現
石松和木賊出現
志留紀443.7 ± 1.5陸生的裸蕨植物出現
奧陶紀488.3 ± 1.7魚類出現;海生藻類繁盛
寒武紀542.0 ± 1.0寒武紀生命大爆炸
元古宙新元古代埃迪卡拉紀630 +5/-30多細胞生物出現
成冰紀850發生雪球事件
拉伸紀1000羅迪尼亞古陸形成
中元古代狹帶紀1200
延展紀1400
蓋層紀1600
古元古代固結紀1800
造山紀2050
層侵紀2300
成鐵紀2500
太古宙新太古代2800第一次冰河期
中太古代3200
古太古代3600藍綠藻出現
始太古代3800
冥古宙早雨海代地球上出現第一個生物---細菌
酒神代古細菌出現
原生代地球上出現海洋
隱生代地球出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