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形丘

蛇形丘

蛇形丘是一種狹長、彎曲如蛇行的高地。兩坡對稱,丘脊狹窄;一般高度15~30米,高者達70米;長度由幾十米到幾十千米,北美有長達400千米的。

定義

蛇形丘蛇形丘

蛇形丘為冰前或冰下河流的堆積物,延伸成彎曲的長堤,如蛇行狀。其內部構造常為砂礫石層堆積,具斜交層理,有時含冰磧物包裹體,外表常有融磧層覆蓋。

組成物質

蛇形丘蛇形丘

組成物質主要是略具分選的沙礫堆積,夾有冰磧透鏡體,具有交錯層理和水平層理結構。

分布

蛇形丘蛇形丘

蛇形丘分布於冰川作用區內。

成因

它具有多種成因,常見的是冰下隧道堆積。在冰川消融期間,冰融水很多,沿著冰裂隙滲入冰下,在冰川底部流動,形成冰下隧道。在隧道中的冰融水流受到上游強大的靜水壓力,挾帶著許多冰磧物不斷搬運、堆積,並可逆坡運行,直至冰水堆積物堵塞隧道。當冰體全部融化後,這種隧道堆積出露地表,成為蛇形丘。因此,蛇形丘可有分支,亦能爬上高坡,匍匐於丘陵、高地之上,貫穿鼓丘群之間。

形成

有些學者認為蛇形丘是“冰前三角洲建造”形成。即由冰隧道和隧道口外兩種堆積物組成。根據瑞典的蛇形丘發育情況,蛇形丘由許多小段組成的,呈串珠狀。每段組成物質上游是粗大的礫石,地形細狹;下游為細小的沙粒,地形寬大。上游屬冰下隧道堆積,下游是隧道口外扇形堆積。隨著冰川節節後退,隧道口也逐步後移,這樣就出現了一段段的堆積物。這種分段組成的蛇形丘又稱繩結蛇形丘。

分類 

接凍的冰水沉積

沉積物和地貌與冰川體直接接觸,分布在冰川範圍內,如冰面湖泊沉積和冰下河流沉積等。冰面湖泊原是負地形,接受冰水搬運的物質,形成有斜層理的礫石層,冰體消退後,這些冰水物質落到冰川底床,形成小丘狀的堆積地貌,稱為冰礫阜。冰下河流搬運的砂礫,在出口處堆積成錐體,隨著冰體消退,冰下河流出口也逐漸後退,錐體不斷向上延伸而形成砂礫堤,高數米或10米,長可達數公里至數十公里,蜿蜒曲折,故名蛇形丘。這類冰川沉積地貌主要發育於大陸冰蓋或巨大山麓冰川前緣,山地冰川區少見;

不接凍的冰水沉積

分布在冰川沉積區以外,與冰川體無直接接觸,地貌形態主要是冰水扇和冰水平原,前者多見於山地冰川區,後者多分布在大陸冰蓋區。冰水沉積物的結構,與山區河流沉積物相似,層理較粗,顆粒較粗大,分選不太好。有時含粉沙及粘土透鏡體。冰水沉積物以富含粉沙為特徵,為冰川研磨的結果。中國西部山區冰水湖泊沉積物中,粉沙含量多達60~70%。受冰水補給的湖泊沉積,因夏季冰水流量大,帶入湖泊的物質以沙為主;冬季冰川停止消融,冰水斷流,湖泊沉積主要為粘土和有機物,在一年中形成了層理很薄、粗細交替的韻律層,稱為紋泥或季候泥。根據紋泥層的層數,可追溯冰川消退的年代。

其他

現代冰川以下的河谷沉積物在山谷或山麓堆積,其組成物質含巨大的漂礫和礫石的平原即冰水平原。如在古爾圖河出山地帶河谷平原區有不少冰川和冰水衝擊而被磨光拐角的漂礫石。又如一二四團西南部海拔480米以上至古爾圖河出山口平原區地表可見含大量礫石,一二四團沿烏伊公路以西20餘公里處路邊南側有直徑大於1米的漂礫。這就是古老的冰水平原的特點之一。其另一特點是年輕的河谷冰水平原多分布在狹窄的河谷里,有的只在表層有風積的薄層細土,其中、下部含大量漂礫石和冰水磨蝕碎屑物。四棵樹河出山地帶還呈現了多級冰川沉積階地.經新構造運動抬升和河流下切,使最高一級的冰水沉積漂礫石層有的已被掀到新背斜頂部。

盤點相關冰川知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