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魯斯體

蘇魯斯體

不少國人認為蘇魯斯體是靠點綴符號來實現布局工整的,其實不然。縱然幾乎所有正統體都有不少裝飾符號,這也成為正統體的一大特色。但這些看似隨意的符號也有著嚴格的標準,如放置位置、符號長短大小等。

書法體介紹

蘇魯斯體(al—Khatt al-Thulthi)
阿拉伯文書法體之一。“蘇魯斯”一詞系阿拉伯語音譯,意為“三分之一”,故譯為“三一體”、“三分體”。屬於阿拉伯文大楷,從流行的納斯赫體發展而來。最早出現於阿拔斯王朝初期各地清真寺的裝飾、壁文等,曾起過早期庫法手寫體的某些作用。創始人為大書法家伊本·穆格萊(866~940)。他為三一體制定了書寫規則,提供了書寫模式。該體具有端莊、高雅、華麗、壯觀等特點,其字型高大而豪放。書寫時詞與詞、字母與字母可以互相交叉、重疊,或串聯、盤纏在一起,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字母有2~3種寫法,且能以花草、樹木、水果、人物、鳥獸、建築或自然風景等形象編織字型。故書寫技術難度較大。阿拉伯人稱蘇魯斯體為“書法之母”,說明它在各種書法體中的地位和作用。

主要分支

蘇魯斯體亦有很多分支,但總體上可分為正規三一體和盤纏三一體兩大類。蘇魯斯體的套用範圍比較廣泛,諸如書寫《古蘭經》的章名、經文警句、機關單位的牌匾、書刊的題目以及各種商業、文藝、體育廣告等。穆斯林家庭中的裝飾如中堂、匾額、壁掛、鏡框等也常使用蘇魯斯體書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