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里柯夫

蘇里柯夫

瓦西里·伊萬諾維奇·蘇里柯夫 (1848——1 916),俄羅斯傑出的現實主義畫家.世界藝術史上卓越的繪畫巨匠。 蘇里柯夫出生於西伯利亞的克拉斯諾亞爾斯克,1876年畢業於聖彼得堡皇家美術學院,並且獲得一級藝術家稱號。成名作大部分取材於歷史事件,表現人民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蘇里柯夫是一位現實主義畫家,描繪的都是當時俄羅斯的生活,他同情下層人民的處境,對統治者有反感,但他的觀念反對彼得大帝的改革。他的繪畫作風非常嚴謹,為了尋找心目中的模特,不惜滿街漫遊,找到後一直糾纏人家,直到答應為他做模特為止。

基本信息

畫家介紹

蘇里柯夫出生於西伯利亞的克拉斯諾雅爾斯克市的一個哥薩克家庭,在故鄉度過少年時代,他從小就聽長輩講過許多關於自己祖先哥薩克勇敢、尚武和善戰的故事,他對歷史發生了極大的興趣。

1868年蘇里柯夫20歲時從西伯利亞乘著雪橇來到彼得堡報考美術學院,直到1870年才考取,師從於契斯恰柯夫學習繪畫。

畢業後在聖彼得堡從事美術創作,39歲時移居莫斯科。

1881年參加巡迴展覽畫派。

蘇里柯夫曾赴西歐藝術之邦義大利考察學習,還多次深入到頓河、伏爾加河體驗生活。他對彼得大帝非凡經歷和俄國歷史有濃厚的興趣,這使他最終完成了表現彼得大帝歷史的三部曲。它們是《近衛軍臨刑的早晨》、《女貴族莫洛卓娃》和《緬希柯夫在別留佐夫鎮》。

在蘇里柯夫的作品中充滿了民主主義精神和對農奴制度、貴族國家和教會的憎惡。實質上是表現沙俄舊生活方式與之相伴的舊觀念的崩潰。蘇里柯夫對俄國發生的歷史悲劇有著深刻的理解,他所塑造的歷史人物有一種莊嚴而動人的美。

蘇里柯夫在自己的歷史畫幅中總設法描繪特有的俄羅斯景色:莫斯科秋天的清晨,大雪覆蓋的隆冬,嚴寒的西伯利亞,藉以表現對祖國自然的深情。他是當時俄國畫壇上對歷史的主題有深刻理解,並用繪畫語言揭示出來的大畫家。他和列賓的藝術成就標誌著俄國19世紀繪畫的巔峰。

代表作品

《近衛軍臨刑的早晨》

這幅歷史畫取材於彼得大帝實行政治改革中發生的事件。

《近衛軍臨刑的早晨》 《近衛軍臨刑的早晨》

當西歐已進入發達的資本主義時,俄國還處在落後的農奴制社會。1689年彼得一世在俄國執政,決心實施改革以改變落後面貌。新政措施以新法管理國家,興辦工廠,改組軍隊,設立常備軍和海軍,全盤移植西歐文化等等。這些改革使國家強大了,但它破壞了舊有體制和傳統,更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嚴重地傷害了民族自尊心,引起了舊勢力的反對,當1698年彼得大帝秘密出國訪問時,他的近衛軍趁機謀反,彼得大帝立即回國進行鎮壓。

這幅畫就是真實地描繪在莫斯科皇宮廣場上處決近衛軍的情景。這是一幅構圖宏大、人數眾多的畫面,畫中人物體現兩種敵對勢力的尖銳衝突:畫幅的右面是以彼得大帝為代表的改革派,彼得為捍衛改革成果,為使國家強大,在外國使節支持下,在他的常備軍保護下,在實施具體改革的緬希柯夫幫助下,對造反者嚴厲鎮壓,他騎在馬上穩重如泰山,是一位自尊自信的英雄;而在他目光所視的另一面則是被行刑的近衛軍士兵和來訣別的親屬,以及圍觀的民眾,近衛軍是在保守勢力慫恿下起來造反的,他們想維護自己的舊有傳統和古老習俗,捍衛自己民族的自尊,所以他們個個也表現出寧死不屈的精神氣質。畫家塑造了一群具有鮮明民族性和個性的人物典型形象。畫面左邊那個紅鬍子的近衛軍怒視彼得大帝,而轉首的彼得,也以目光相對,在這猛烈的心理決鬥中,表現了兩個陣營互不妥協的堅決性。在這幅畫中雙方雖然是敵對的,但在畫家的心目中他們都是英雄,彼得是捍衛改革的英雄,而近衛軍則是捍衛民族自尊的英雄。他贊成彼得改革也同情近衛軍,為此他在人群中畫了一些妻子、母親與兒女來刑場絕別的悲慘場面,著重畫了孤兒寡母的形象,令人傷心同情。為了表達畫家的同情心,將自己的女兒——畫中那個戴紅頭巾的可愛小女孩也畫在其中。

《緬希柯夫在別留佐夫鎮》

蘇里柯夫 蘇里柯夫

緬希柯夫是彼得大帝的寵臣,也是彼得大帝實施改革的謀劃者和執行人。他出身卑賤,但才智過人。彼得執政後委他以重任,升至元帥,輔助彼得立國治業,功勳卓著。彼得過世後他將年幼的彼得二世接回家中撫養,並將自己長女許配於他。

不料,在安娜女皇和德國使臣陰謀策劃下,俄國政局發生變化,緬希柯夫一家被流放西伯利亞。途中妻子過世,他最終居住在別留佐夫小鎮自建的小木屋中,與兒女們共同生活。

畫家所描繪的正是一家團聚在低矮寒冷的小木屋內的情景。緬希柯夫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聽二女兒讀著聖經,兒子顯得無聊而擺弄燭淚;大女兒多病偎依著父親身體。其實誰也沒有聽聖經,都沉浸在各自的思緒之中。重點突出塑造緬希柯夫的形象,他側身端坐,側面頭像在單純的背景映襯下猶如浮雕一般顯得凝重,他那曾掌握過俄國大權的手擺在膝上,依然那般有力,威勢不減當年。緊鎖的眉頭,又隱含著他內心的極度的不平靜,這是一位英雄的悲劇。這幅畫的色調壓抑、沉悶,幾件昔日宮中擺飾,使這狹小的空間,顯出一絲昔日榮耀的光輝。

《女貴族莫洛卓娃》

蘇里柯夫 蘇里柯夫

女貴族莫洛卓娃是沙皇的親屬,她年少時守寡,擁有農奴八千人。她是當時的狂熱的“分離派”舊教徒,因為激烈地反對沙皇的宗教改革,被沙皇阿歷克塞·米哈依洛維奇親自下令逮捕,並流放到遠離莫斯科的帕洛夫斯克,關在地牢里,後因饑寒交迫死去。由於莫洛卓娃篤信舊教,疏財仗義,救濟貧民,還為殘疾人和獄犯縫製衣服,施捨乞丐,因此深得民眾愛戴,素有普濟眾生的美譽。而維護舊教又使沙皇不安,因此被捕流放。畫家選擇押解莫洛卓娃赴流放地途經莫斯科街道情景。

這是一幅場面宏大、人物眾多的歷史畫面。畫面由莫洛卓娃乘坐的雪橇向縱深飛馳而過,畫面自然分成兩個部分:右半大部是一群舊教的信徒,曾獲得過莫洛卓娃施捨的流民乞丐,他們趕來送行。其中有人掩面悲哀哭泣,尤其在近景處特別典型地描繪了兩位虔誠的追隨者,一位老嫗和一個乞丐。他們心目中的莫洛卓娃無比崇高神聖。那個乞丐舉兩個手指與莫洛卓娃對應(新教用三指劃十字,舊教用兩指,這手勢表明堅持舊教習俗決心)。人群中個個顯得悲哀,他們中有貴族有平民,都身著民族特色服裝,都是舊教的捍衛者。而畫面左上方描繪了一組新興資產者和擁護新教的人物,他們喜笑顏開。畫中主體形象是莫洛卓娃,這位近於瘋狂的貴族女子,由於長期的苦苦修行,使得她面頰清瘦,臉色蒼白。但她神情傲慢,頑固地堅持自己的信仰。在她那被黑衣包裹的身體和微露的面孔上,嵌著兩隻放射出復仇光芒的眼睛,仍然顯示出清教徒那迷人的魅力。畫家為了使雪橇在畫中飛奔而過,就在雪橇邊畫一男孩,他的飛跑姿態立刻使雪橇飛馳起來。這幅畫表現出蘇里柯夫偉大的歷史畫家的氣質。畫中幾乎找不出概念化的人物形象,也沒有兩個人是相同的表情。好奇的、害怕的、惋惜的、嘲笑的、譏諷的、關懷的、驚恐的和看熱鬧的等等,畫中人各盡其態。這幅畫的人物塑造的成功遠遠超過畫中莫洛卓娃本身,他們都具有典型的普遍意義。

《攻克雪城》

蘇里柯夫 蘇里柯夫

這是蘇里柯夫創作中唯一的一幅風俗畫。畫家通過民間流行的冬天雪戰遊戲的描繪,表現俄羅斯人的生活情趣和勇敢行為。蘇里柯夫自己說過:“攻克雪城是我多次看到的情景,我想在畫中表現出西伯利亞特有的生活現象,冬日大雪的美麗景色和哥薩克青年的勇敢。”在這幅畫中人物眾多,情緒極為活躍,充滿生活的歡樂。蘇里柯夫所塑造的人物中,每個人都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這是他扣人心弦、魅力永恆之所在。

《蘇沃洛夫越過阿爾卑斯山》

蘇里柯夫 蘇里柯夫

擅長於描繪歷史悲劇題材的蘇里柯夫,在這幅畫中鮮明地歌頌了俄羅斯民族英雄和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畫中突出表現俄國軍事家蘇沃洛夫率兵遠征義大利,翻越阿爾卑斯山的情景。畫家沒有正面描繪兩軍相遇戰中的俄軍統帥與士兵,而是選擇描繪征服險要的阿爾卑斯山所表現出的無畏精神。以此體現所向無敵、征服一切的英雄氣概。畫家選取上不見天、下不見地的巍峨山勢和險峻峽谷。蘇沃洛夫乘著坐騎屹立於雪山頂峰,指揮前進,他神采奕奕,嚴峻目光里充滿自信和樂觀,身先士卒,勇往直前。在蘇里柯夫的心目中,蘇沃洛夫是位民族英雄和平易近人的統帥,而那些士兵則是體現俄羅斯民族精神的普通人民,他們表現出強烈的民族自尊感。蘇里柯夫的作品充滿了對俄羅斯人民的信心與摯愛,相信他們的歷史力量和熱愛自由的民族本性。

社會聲譽

歷史評價

蘇里科夫時代的人認為,畫家的作品具有很強的教化意義:因為他令人信服地體現了俄羅斯民族的主要特點——與生俱來的傲氣、不屈不撓和對生活的無比熱愛。

現代評價

現代評論家又這樣認為,蘇里科夫的所有作品,都洋溢著真正的愛國主義情懷,充滿著對普通人的關愛、對歷史的尊重。如果說《近衛軍臨刑的早晨》是通過個別人的命運,反映了大眾的悲劇,那么,在《緬希科夫在別寥佐夫》中,蘇里科夫則將重心放在個人的剛毅性格上。他刻畫了在彼得大帝死後,一位被流放西伯利亞的高官形象。緬希科夫被塑造成一位很有尊嚴的人,他的意志是無法摧毀的。蘇里科夫希望觀者能從緬希科夫的個人悲劇中窺見全俄羅斯的悲劇。因此,無論蘇里科夫作品的情節如何生活化,但其塑造的形象都被賦予了重要的歷史意義。

作品複製展

北京美術界隆重舉行“蘇里柯夫逝世90周年學術紀念會”暨“蘇里柯夫作品複製展”。

陽春三月.首都美術界齊聚一堂.紀念俄羅斯傑出的現實主義畫家.世界藝術史上卓越的繪畫巨匠瓦西里-蘇里柯夫 (1848——1 916)逝世90周年。藉俄中文化交流的火熱開展.推動中國藝術界對現實主義的再認識。2006年 3月18日下午三點.由中國美協《美 術》雜誌社策劃並主辦,俄羅斯藝苑、瀚藏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珠海海衛遊艇有限公司、深圳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協辦的“蘇里柯夫逝世90周年學術紀念會”暨 “蘇里柯夫作品複製展”在北京俄羅斯藝苑展覽廳舉行。

蘇里柯夫依然遠去,但他的作品生生不息地指導地我們,養育著一代又一代年輕畫匠。永遠值得緬懷,永遠值得銘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