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粉種

藕粉種

, 的說法, 稍次的,

“種”

“種”是衡量翡翠質量優劣的關鍵之一,它是指翡翠質地的粗細、透明度強弱,上品為老,次者為新,老種加工後色調更好。翡翠應在種好的條件下再看色,這就是行話里所說的“外行看色,內行看種”。

介紹

英文名稱lotus root starch kind of jade ,是翡翠品種之一。 其質地細膩如同藕粉,顏色呈淺粉紫紅色(淺春色),是良好的工藝品原料。藕粉種的結構與芙蓉種的相近,在10倍放大鏡下觀察,可以看到硬玉晶粒,但較芙蓉種為細,且晶粒界面十分模糊。屬中高檔品種。其特點是:玉件通體如藕粉一樣細密,淺淺的粉紫紅色常常與翠共生,形成協調的組合。不少翡翠大件常用藕粉種雕成。

鑑別

將翡翠放在螢光燈下,觀察其顏色變化,A貨C貨不發生變化,B貨有螢光,泛白色。C貨經過染色處理,故其顏色沿裂隙分布,分布不均勻,細心觀察肉眼即可看出,具體的解釋如下:
A貨翡翠,天然翡翠, 是未經過化學處理,顏色、結果自然的天然翡翠。
B貨翡翠,漂白注膠翡翠, 是經過強酸清洗和注膠的翡翠,強酸浸泡、清洗有助於提高翡翠的透明度和色澤。
B貨翡翠B貨翡翠

C貨翡翠,染色翡翠, 是經用人工著色處理的翡翠,通常是用有機染料或無機染料著色。
B+C貨翡翠是同時進行過強酸清洗和注膠和人工著色處理的翡翠。

評估

顏色是評價翡翠的第一因素,好的顏色要達到的標準是:正、濃、陽、均。
正:就是指色調的範圍,根據主色與次色的比例而定,就是說要純正的綠色,不要混有其他的顏色。例如油青中常有混油藍色、價值就會降低。
濃:指顏色的深淺,就翡翠綠色來講濃度最好在70%80%之間,90%已經為過濃了。
陽:是指翡翠顏色的鮮陽明亮程度,翡翠的明亮程度主要是由於翡翠含綠色和黑色或灰色的比例來決定的。綠色比例多顏色會明亮,若含黑或灰色多了,顏色就灰暗了,行家往往採取形象的方法來表示顏色的鮮陽。例如:黃楊綠、鸚鵡綠、蔥心綠、辣椒綠、都是指鮮陽的顏色。而菠菜綠、油青綠、江水綠、黑綠,則指顏色沉悶的暗綠色。
越鮮陽的翡翠,自然價值越高。
均:是指翡翠的顏色分布的均勻度。翡翠的顏色一般分布都是不均勻的,如能得到顏色分布均勻的翡翠實在也不是容易的事。
最佳的顏色:應該是綠色純正、綠色濃度在70%-80%、顏陽明亮、顏色分布均勻,這類高檔翡翠,行家習慣稱為老坑種

選購

①看顏色:看顏色是否純正、濃艷、均勻,並用聚光手電筒檢查是否有隱藏的雜色。以顏色濃艷、純正、均勻,雜質微小者為佳。翡翠中翠綠色具有較高的價位,其次為紅色、紫色。綠色中又以鮮嫩、略帶黃色調的含三分水的秧苗綠(又稱“楊淼”綠)為最佳,其次為寶石綠、江水綠、油綠,均以綠分布均勻者好。
②觀察透明度;在強光下觀察,透明度愈高愈好。
③聽聲音:敲擊聲清脆悅耳者為佳。
④觀察翠性和石花:對光觀察,翡翠中有其他礦物顆粒的閃光(即翠性),並常有團塊狀白花,稱石花。兩者均以少為好。
⑤看裂痕和黑斑:裂痕有的是原礦中存在的,也有的是加工造成的,以少為好;黑斑是翡翠中各處的黑色斑點,也以少而小為好。
⑥看加工水平:以表面平滑、拋光好、形態正為佳。

鑑別標準

藕粉種翡翠的五大鑑別標準
1、種的概念
翡翠的種即指其種質,也就是翡翠的成熟程度,翡翠有新山、老山、老種、新老種、新種之分,一般而言,老山、老種較新山、新種質量好,而備受珠寶商青睞。一個有經驗的行家,往往根據翡翠的皮殼、沙法的特徵來確認該玉的場口,由此判斷它的種質,對一塊翠料,要求它成熟得透,不返生、不夾生、而又不有過分老化、蝕空、風化、龜裂等現象。成熟的仔料,經解剖後,呈現出晶瑩透亮的玻璃光澤,地子上透出一種清幽幽的藍色或黑色,使人有一種深邃的感覺,用硬度筆測試,摩氏硬度都在7左右,行家稱這類翡料為“種老、種好或種夠”,反之,如果翠料光澤暗淡、呆滯、成活後,發毛返生、色調陰暗、沉悶,我們則把它叫作“種新、種嫩、種差”。
除了一些帶有普遍性的規律外,由於翡翠的場口很多,很難確證,加之同一場口產出的毛料,甚至一塊料解開後,種質變化都較大,行話稱“變種”,所以觀察毛料的種分決不能單憑擦口或解開的一個門子和某一特徵而枉作定論,而應對整體的各個方面進行綜合判斷,才能得到正確的決論。
值得一提的是,有許多著述翡翠的文章和講座延引其它寶石的一般規律,把次生翡翠(水石)籠統說成是種好的,而把山石統統歸納為原生翡翠,說是種差的。筆者認為:且不說把山石統歸於原生翡翠是否恰當(因許多山石同樣經受了大自然的滾磨跌打)。從大量的實物例證來看,山石種好的也很多,而水石種差的亦比比皆是,所以這種不深人研究,而武斷界定的方法是欠妥的。種的老嫩是翡翠成交的重要因素,種好的與種差的價位相差很大,成交率相應也要高得多。
2、翡翠地子的概念及劃分
翡翠整塊材料,極少通體帶色,絕大多數是色、地相間,而且色少地多,凡翠料無色之處,行內人稱之為“地張”,地張不一定是白色,有灰、黃、黑、青、紫、湖、藍等色,一塊好的翠料,除了要求種好以外,還要求地張與色相互襯托,乾淨清秀,玉質細膩,溫潤,充滿靈氣,它是翡翠估價的重要因素。
目前,在理論界,許多人把種和地的概念混淆起來,以為種即地,這種說法不符合傳統的翡翠文化,歷來地和種的概念都是有明顯區別的,種是指翡翠的成熟程度,可有老嫩之分,而地卻是指色的背景,有乾淨、清秀或是髒、粗與細等分法,民間曾生動地把“種”說成翡翠的“筋骨”,而把地子叫作“玉肉”,這種比喻是十分確切的。翡翠地子的習慣分法如下:
(1)以地子的顏色來分把地子具有均勻色調,而又沒有色根的按不同的顏色分成綠睛地、藍晴地、紅春地、藕春地、茄春地、灰地、黃色不正的叫酸地,呆滯的青灰色行話叫貓尿或噴尿,還有油青、西瓜等。
(2)形象分法如把相似玻璃的叫玻璃地,比玻璃地略次的叫冰地,其它還有豆地、菜地、狗屎地、米湯地、瓷地、芋頭地、蛋清地、水地等。
(3)以玉質粗糙與細膩分地把肉質粗糙,勻粒表現為橫直交錯的馬牙狀的叫“粗馬撒地”,石花大的有明顯的蒼蠅翅狀的叫“細馬撒地”,結構鬆散,易碎的叫“粉地”,玉質細膩的叫“糯化地”。
(4)以乾淨、清秀或髒分地翡翠的地子要求清秀乾淨,不含有鐵鏽、癬、綿、色斑、骨髓或甘蔗渣狀物等雜質。含雜質太多的叫作“地子髒”或“地子混”,地子不乾淨的價位很低。
當然還有一些習慣叫法,如行地、鐵化地、龍石地,但這些叫法是專指某塊翠料而言,不具有普遍性。
3、水的概念
水即翡翠的透明程度,透明度好的翡翠稱水好,稍次的稱水夠,透明度差的叫水差或水混。歷史上曾有十分水的說法,許多人認為是把一定厚度的翡翠片蒙在寫有字型或圖案的紙上,用燈光照射,看它的能見度,厚度幾分能見到字即幾分水。老一輩說十分水的初衷,沒有記述,無法考證。但從實際看,翠片蒙在紙上能見到三分的就十分罕見,何曾有什麼十分何況字型還有明暗,燈光還有強弱,這種認為是否有點形上學可以這樣理解,十分是一種模糊概念,十分好、十分完美,這不是一種界定。是否按翡翠的透明程度,把最透明的稱為十分,然後按等級逐級降低,這有待於討論。
翡翠的水頭和地子密切相關,如玻璃地必然水足,如芋頭地、狗尿地透明度就很差。有的翠料即使開成幾毫米的薄片,將它對著強光,能見度也極低,所以衡量翡翠的價位必需看它的水頭。
4、色的概念
翡翠是一種單鏈狀輝石類礦物的集合體,含有各種礦物成分和各種致色的稀有元素,它是一個璀燦晶瑩,絢麗多彩的世界。俗語有“千種寶石、萬種玉”的說法,常見的顏色有綠色、藍色、紅色還有灰、黃、黑、青紫、湖等色,習慣上把綠色稱為翠,紅色稱為翡,綠色以它那嬌翠欲滴的風采為廣大珠寶愛好者所喜愛,所以翡翠綠色的多少、濃淡是翡翠估價的決定因素。
翡翠的綠色,能達到寶石級的,老一輩按綠色的深、淺、濃、淡、勻、花、悶、鮮把它分為帝王綠螢火蟲,罕見、寶石綠近祖母綠色、白亞堂行種行色、金絲種綠絲放堂、皎多玉水綠色勻、羅鍋綠色艷水短,還有水綠、艷豆、黃楊水綠等。現在隨著相玉水平的不斷提高,加之各地叫法不一,除寶石綠、金絲綠、艷豆、黃楊綠等還繼續沿用外,又新增了菠菜綠、秧苗綠、鸚鵡綠、江水綠、蔥心綠、鴨屎綠、瓜皮綠、鴨蛋綠、勻水綠、絲瓜綠、冬青綠、陽俏綠、蘋果綠、油青、墨綠等近四十種叫法,但是在相料時,最好不要硬套哪個叫法,臨時用一種相似色來比擬也未嘗不可。
另外,在仔料交易市場,還把各種仔料按色和工藝需求分成各種莊口,色比較集中、濃艷,能做戒面等高檔飾品的稱色料色分布散,稍次的,稱“花牌”料或雕件料。其它雜色、無色能加工普通手鐲和飾品的稱“莊頭”料。
翡翠的顏色千差萬別,顏色和種、地、水關係密切,尺度的寬嚴也因人而異。總之,沒有完全相同或顏色完全相似的兩塊料,應該說一塊翠料一種色,甚至同一塊翠料幾種色,所以翡翠顏色的劃分不可能象鑽石一樣制定出嚴格的等級標準,只能根據從業者不斷積累的經驗,從它的市場需求,工藝效果,對色級作出正確的判斷。
“濃、陽、正、俏、和”是幾代人從相翡翠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重要經驗,“濃”是指翡翠的顏色要鮮艷,有“綠得能捏得出水來”之說。“陽”是指黃味要足夠,“正”是指色澤純正,不偏藍、偏灰和夾雜其它顏色,“俏”是十分美麗,“和”是說色彩均勻、飽和度要夠,這五個字十分精闢地概括了色彩的精髓。
近年來,由於市場需求不斷擴大,除純正的綠色外,象黃夾綠、春帶彩、五彩玉和種地好的飄藍花偏莊等也十分暢銷。應該說,各種翡翠飾品只要達到一定的工藝水準,不是“B”“C”貨,皆應有一定的價值。
5、裂綹
翡翠最忌諱的就是裂綹,裂綹太多,就會大大地影響翡翠的價值,但是如果你相玉的時間長一點,就會知道,沒有一點裂綹的翡翠是十分少見的。這就需要我們對裂綹的種類及分布形式、深淺和對色的危害程度,進行深人的了解。下面著重談一談翡翠裂綹的種類及分布形式:
(1)裂綹的種類
①夾皮塔在翡翠原石上,即可看到很深的裂痕,開口處有明顯的鐵鏽或其它雜色的物質,這樣的裂綹,只需用錘子輕輕地敲幾下,即可震開。裂綹的表面常常可見明顯的腐蝕風化層。
②跟花塔在綠色或其它色的邊緣,按照色的走向有序生長的裂綹叫跟花塔。
③隱形塔在原石上只看到一條水線或沒有一點痕跡,解開後卻十分明顯,這種塔民間叫它“石筋”。
④飄絡在原石表面,裂繕呈鏟狀分布,用燈光照射,有明顯的跳口,這種裂繕只要不是層層分布,一般不會太深人。
⑤惡塔在原石表面,即可看到明顯的裂痕,且大面積伸展。某些惡塔,還可見到浸潤進去的各色雜質。
(2)裂綹的分布形式
①直塔按原石的生長方向垂直分布
②橫塔按原石的生長方向橫向分布
③曲形塔呈曲線分布
④亂塔呈無序狀分布
⑤鵝毛絡呈羽毛狀分布
⑥十字塔橫直交叉,按垂直方向分布
⑦叉塔三角交叉分布
⑧碎塔呈開片瓷狀,又名“瓷巴裂”

保養

翡翠具有較強的韌性,但不要把這一特性誤解為不怕摔打。殊不知翡翠同樣需精心保養,在佩戴翡翠首飾時,應儘量避免使它從高處墜落或撞擊硬物,尤其是有少量裂紋的翡翠首飾,否則很容易破裂或損傷。
翡翠首飾是高雅聖潔的象徵,若長期使它接觸油污,油污則易沾在表面,影響光彩,有時污濁的油垢沿翡翠首飾的裂紋充填,很不雅觀。因此在佩戴翡翠首飾時,要保持翡翠首飾的清潔,得經常在中性洗滌劑中用軟布清洗,抹乾後再用綢布擦亮。
翡翠首飾在雕琢之後,往往都上有川蠟以增加其美艷程度,所以翡翠首飾不能與酸、鹼和有機溶劑接觸。即使是未上蠟的翡翠首飾,因為它們是多礦物的集合體,也應切忌與酸、鹼長期接觸。這些化學試劑都會對翡翠首飾表面產生腐蝕作用;另外也不要將翡翠首飾長期放在箱裡,時間久了翡翠首飾也會“失水”變乾。
1、翡翠也要休息
定期對翡翠進行清洗:將其浸泡在清水中 30 分鐘,如果因為長期佩戴使其表面出現髒污,只要在浸泡後用小軟刷輕輕擦洗翡翠即可。這樣腐蝕性的物質就很難長期存在在翡翠表面對其進行損傷,同時又能補回翡翠在夏季高溫或你在洗桑那時失去的“水分”。一個月進行一次清洗是很必要的,在酷熱的南方,每天都洗澡,注意,如果喜歡洗熱水澡還是把心愛的翠翠取下來吧。平常洗澡時就用沐浴液洗也可以
另外:每次清洗時要注意觀察一下掛繩是否有磨損、鑲嵌飾品是否有鬆動,這樣及時檢修、保養能及時發現送回店內進行維護,避免由於掛繩斷裂、鑲口鬆開而造成翡翠摔壞丟失。
2、盛夏的保養
盛夏將至,人們流汗量增多,在人的汗液中所含有的鹽份與揮發性脂肪酸以及尿素等物質,會慢慢地侵蝕翡翠的外表。從而使翡翠的“亮度”與光澤遭到破壞。所以,夏季里最好不要將翡翠拿在手中把玩,而那些佩戴在身上與肌膚貼近的飾件,如手鐲、掛件等,要經常在中性洗滌液(相信嗎,你的中性洗面乳或沐浴液就很好)就用手清洗,個別雕工麻煩的,可以用軟毛刷(各種毛筆是不錯的選擇)輕刷,放在陰涼除吹乾即可(我就直接又戴上了)。切記!!翡翠首飾也應切忌與酸、鹼和有機溶劑長期接觸,例如各種化妝品、香水、美發劑等,都會對其表面產生腐蝕作用。
3、翡翠怕高溫
翡翠經過烤灼會使其內部分子體積增大,使玉質產生變態,造成翡翠失去溫潤的水分,使其種質變乾,而其顏色也會變淺。因此去日照強烈的沙灘等地遊玩時儘量不要佩戴翡翠首飾,避免過強的陽光對其直接照射;還有喜歡蒸桑拿朋友,在進桑拿房前也要將翡翠飾物取下,不要讓翡翠長期處於高溫濕熱的環境下;在烹飪時也儘量避免使翡翠與高溫或明火接觸,最好是在烹飪時能取下翡翠飾品以防翡翠受到損傷。

加工

俗話說的好,玉不琢不成器。翡翠玉由於其高硬度高比重和以翠色翡色紫色為主的豐富顏色,以及其原料(特別是高檔料)非常稀少而珍貴,被稱為玉中之王。因此,其加工程式、加工材料、加工工具和加工設備有別於其他玉石。現將翡翠玉加工流程和工序介紹如下:
一、選料: 這是重要的開端,翡翠玉料多般帶皮殼,是世界上唯一帶皮殼的玉石,故也稱為賭石或賭貨,也是其他玉石所沒有的。 因此,選料的關鍵是加工用途,做擺件?器件?手鐲?掛件?戒指還是戒面等。原料的特徵與加工用途的關係非常密切,如果選擇不好,不僅浪費原料,加工出來也會虧本。
二、開料: 也是關鍵一環節,有些人賭石心切,往往一刀而下,不僅可能把翠切掉(因為好翠往往是較薄的),也有可能做不了整體雕刻藝術品,失去其本來的價值。一般正常程式是先擦皮看玉石表面特徵,比如翠色的走向,裂隙的發育與走向,翡色和紫色等顏色,黑色的分布狀況,種水裡外變化分析與估計,原石的外形等特徵。其次,根據原石整體狀況與可能做加工的用途來確定。然後,再決定是整個原料做雕件,還是切開來做。
三、用途定位與設計:
1、做小件:考慮用途與出成率。如圓雕件和手鐲等。
2、做小雕件:如做玉佩和腰牌等,要考慮做什麼圖案,既用上原料的優勢特徵,又符合雕件圖案的要求。否則,容易出廢品。
3、 做擺件:主題圖案的選擇確定與原料的特徵的關係密切,是非常關鍵首要的環節。如設計做人物類,關鍵是看原石是否有無雜質,或乾淨一點的部位做人物的臉,還要考慮原石是否夠人物的比例使用等因素。完美的翡翠玉器,都是經過創意設計精工而成的翡翠玉藝術品。雕件設計上根據原石色、種、水、形、裂、黑、玉質等特徵,將原石提高到最大價值為原則。 一般雕件圖案:人物、山子、吉祥類、動物類、花卉類對原料的要求是不同的。雕件主題圖案與相配襯托圖案是有原則和有比例的,而不是圖案的簡單堆積。
四、加工工藝流程:
一、切割:
1、小件:分步切割成不同用途規格的大小,把不能用或不符合規格的片料,改變其加工用途,達到物以盡用。
2、擺件:根據設計圖案要求,切割成大致毛坯。
二、鍘:用金剛石砂輪(粗號砂)進一步打去無用部分成粗毛坯。
三、鏨:用金剛石(中號砂)砂輪進一步打去凸凹部分和整個表面無用部分。
四、沖:用金剛石砂輪或圓砣,將上一工序的粗毛坯,進一步沖成粗坯。
五;、磨:用各種規格磨砣磨出圖案圓雕部分樣坯,如水果、山石和樹根等。
六、雕:
1、軋:用軋砣過細,開出人物、動物、山水和花卉等圖案的外形。如開臉、動物身體和樹木花卉根莖葉等。
2、勾:用勾砣或各形釘勾出細紋飾,象人的鬢髮、鬍子、鳳毛、動物毛、鱗和植物的葉紋等。
3、收光:一般大型有實力的工廠都有這一道工序,採用專用工具和材料,把前面雕刻工序多餘刻痕和砂眼磨平整,為下一道打磨拋光工序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雕刻方法:
中國是有七千多年文明歷史的古國,那么玉石加工也有了七千年的歷史。在玉石雕刻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祖先創造了非常先進的雕玉工具和玉雕方法,我們將許許多多的玉雕方法當中常用的一部份,簡單介紹如下:
1、浮雕:指凸雕,有淺浮雕,深浮雕;俏色雕。如:福祿壽禧等。
2、透雕:是指透空雕,有十字透空雕,有圓形透空雕,有紋飾透空雕等。如:動物的下肢和樹枝等。
3、鏤雕:是指將玉石鏤空,而不透空,有深鏤空(如:花瓶、筆筒等)和淺鏤空(如:筆洗、煙缸等)。
4、線雕:是指線刻、絲雕,如:人物的頭髮,動物的毛髮和水浪等。
5、陰雕:是指凹下部份的一種雕刻方法,如:陰陽八卦等。
6、圓雕:是指圓弧形雕刻,如:茶壺、茶杯和球形玉件等。
六、打磨拋光工藝
一、打磨:
1、人工打磨:屬半機械化,人工通過磨機,用各形金剛砂輪工具,從粗磨至細磨,精磨到亞光。
2、機器打磨:屬全機械化,通過振機用金剛砂完成從粗磨到細磨、精磨各工序。一般圓雕小玉件打磨時間,正常需3至4天。
二、拋光:
1、人工拋光:人工通過拋光機,用各類拋光工具和拋光材料拋出亮光。
2、機器拋光:振機加拋光材料,一般圓雕小玉件正常需2至3天完工。 人工打磨拋光比機器自動打磨拋光,一般打磨拋光時間長,成本較高,但效果也較好,保留雕刻紋飾的立體與雕峰風格。
七、裝潢
1、擺件的裝潢:配底座是擺件最重要的裝潢,擺件配座的材料和款式很多,配得好可達到藝術與價值的提升。
2、包裝:是最後一個環節,一件美麗的翡翠玉商品,有好的包裝包括內包裝和外包裝,配套包裝,既有裝飾美化上檔次效果,還有保護與運輸之功能。

有關藕粉種知識

翡翠這是一個複雜的領域,很多人想要介入卻發現走進裡面水深火熱的。的確好的東西總是會比較難以那么快的融入其中。很多人成為所謂的內行人,努力是我們沒有看見的。今天意綿綿翡翠就帶領大家在翡翠世界裡小小遨遊一下吧。為大家解讀關於“藕粉種”這個知識。
翡翠有“36種、72水”之分,但是還是有許多喜愛翡翠的朋友分不清翡翠的“種”與“色”,詢問什麼叫“種”?對於玻璃種、冰種也許會更有印象,但什麼叫:藕粉種、糯種、芙蓉種、金絲種、油青種卻搞不清楚了。我們現在以這個“冰種藕地糯種紫羅蘭翡翠手鐲”為例,這個紫色的手鐲,按照質地就叫做“藕地”,水頭達到“冰種”,細膩程度,可以叫糯種,組合起來就是這款手鐲的稱謂了。所謂藕粉種就是顏色呈淺粉紫紅色(淺春色),是良好的工藝品原料。藕粉種結構與芙蓉種的結構有點相似,在10倍放大鏡下觀察,可以看到硬玉晶粒,但較芙蓉種為細,且晶粒戒面十分模糊。其特點是:玉件通體如藕粉粥一樣細密,淺淺的粉紫紅色常常與翠共生,形成協調的組合。且不少翡翠掛件常用藕粉種雕成。
在翡翠這個領域,我覺得“物以稀為貴”應該是很適用的。翡翠本身就有很好的增值升值空間,也許哪一天藕粉種就是其中的黑馬呢!按目前它的發展情況,絕對不是憑空捏造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