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的裸體

藍色的裸體

《藍色的裸體》是亨利·馬蒂斯於1907年創作的作品,是野獸派的代表作品。創作者馬蒂斯追求的是單純與平衡,藍色與紫色相諧調,色彩瘀諧調,稀薄而明亮。簡單的陰影,粗獷的線條,此種隨意性的色彩表現,用以反對他一度崇拜的西涅克。西涅克當時是獨立美術家協會的副主席,他也憎恨這個曾鍾情於他的藝術而後又否定他的馬蒂斯。

基本信息

作品介紹

《藍色的裸體》是馬蒂斯的作品,創作於1907年,尺幅為92x140cm。現藏美國巴爾的摩藝術博物館。

創作背景

馬蒂斯的“藍色裸體:關於Biskra的記憶”(Blue Nude::Memory of Biskra )這幅繪畫作品就是以他的雕塑“傾斜的裸體”【Reclining Nude I (Aurora)(1907)】為原型,兩件裸體作品相得益彰,無不顯示出它們之間的緊密聯繫。其他展出的作品還包括青銅雕塑“瑪德琳 I” (Madeleine II )(1901)和"瑪德琳II" (Madeleine II) (1903), Jeanette 的五個半身像以及象徵著達到了他雕塑的里程碑的四件青銅浮雕"背影"The Backs(1909)。馬蒂斯通過不懈的創作形成了其作品中人體變形,抽象的風格。

作者簡介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年),法國畫家、雕塑家和圖形藝術家。他是二十世紀上半葉最具影響力的畫家之一。馬蒂斯是短暫的野獸派運動的領袖,因其作品具有高度裝飾性,強調色彩、設計和形式而揚名。他的作品《坐著的婢女》和《沉默的生命》、《粉紅桌布上的蘋果》,以強烈、單純的顏色和高超的簡化技巧為特點。

社會影響

《藍色的裸體》完成後在巴黎展示,讓前來觀看的觀眾都被嚇了一跳。1913年,這件作品在美國的軍械庫藝博會上再次露面,並在這裡獲得了國際性的關注和影響。然後,它開始了美國巡展。這是讓馬蒂斯被稱為野獸派的代表性作品,也是一開始被抨擊和爭議、但經過時間檢驗獲得了認可和推崇的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