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炳章

窯頭剡溪樓下村人,字馭繁,號雲帆,因文采出眾,於清末公派留學日本。在日本留學期間,受孫中山先生革命思想薰陶,毅然舉起反帝反封建大旗,成為萬安最早的同盟會會員和中華革命黨人。中華民國成立後,蕭炳章被選為國會議員和江西省議員,成為孫中山先生的“諮議”,即秘書,參加了孫中山廣州政府的工作。1922年春夏他隨軍參加了第一次北伐戰爭,並被孫中山任命為取代北洋軍閥統治後的江西省政府財政廳長。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蕭炳章,窯頭剡溪樓下村人,字馭繁,號雲帆,他因文采出眾,於清末公派留學日本。在日本留學期間,受孫中山先生革命思想薰陶,毅然舉起反帝反封建大旗,成為萬安最早的同盟會會員和中華革命黨人。中華民國成立後,蕭炳章被選為國會議員和江西省議員,成為孫中山先生的“諮議”,即秘書,參加了孫中山廣州政府的工作。1922年春夏他隨軍參加了第一次北伐戰爭,並被孫中山任命為取代北洋軍閥統治後的江西省政府財政廳長。

人物經歷

1924年初,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會上,國共兩黨達成共識,通過了著名的《中國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宣言》,同意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標誌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蕭炳章堅決擁護這一政策,被孫中山圈定為有共產黨人支持並參加的、改組後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25年,中國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不幸去世。看著自己的導師、親密戰友離去,蕭炳章悲痛萬分,並撰輓聯“主義惟三民五權遺大投艱四千年來無餘子”、“聲名振九州萬國盤根錯節二十世紀第一人”,以表哀思。

1926年蕭炳章繼承孫中山先生的遺志,繼續與舊社會展開鬥爭。

1927年4月,蔣介石公開叛變革命,瘋狂屠殺工農革命民眾。時任江西省教育廳廳長的他,公開批判蔣介石右派言行,並號召廣大師生和革命青年與蔣介石劃清界限,加入到反蔣行列當中。不久,蕭炳章參加了由周恩來、朱德等共產黨人領導的八一南昌起義,並成為暴動領導機構——革命委員會秘書處秘書。南昌起義失敗後,受到蔣介石反動政權機構的公開通緝,經周恩來安排,他與著名民主人士鄧演達等人一道潛入上海法租界,繼續從事革命鬥爭,參與發起和創建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負責組織工作和與江西等地的聯絡領導工作。

1936年抗戰前夕,國民黨才解除對他的通緝,得以回到江西,先後擔任過上饒地區督察專員、國民黨軍事委員會軍法處長和江西省政府委員等職,1946年3月,因罹患重病而去世。

民國人物(七)

中華民國是從清朝滅亡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期間的國家名稱和年號。簡稱民國。位於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成立於1912年的民主共和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及聯合國五個主要創始會員國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