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突靈

蔡突靈

蔡突靈,又名復靈,1882年11月24日出生於宜豐縣城“謙齋翁”一個有名望的家庭。

基本信息

簡介

蔡突靈 蔡突靈

祖父是前清舉人,做過外縣的教官。父蔡牖民,秀才出身,一生行醫。母親劉氏,是個有文化教養的女子。這個家庭很重視下一代的培養和教育,專門為兒女請了文、武家庭教師。突靈少年時刻苦攻讀,至青年時在家已不能滿足對知識的渴求和對理想的追尋,到了20歲年紀即離家外出求學。先進南昌江西武備學堂,不久又轉到南京兩江師範,畢業後相繼在本省永新、撫州等地教書。就在他赴外地讀書、教書期間,閱讀了不少進步書刊,認識結交了許多革命同志,滅清扶危思想日益強烈,並開始付諸行動。

人物履歷

1901—1904年,他在宜豐和南昌先後參與組織“我群社”、“易知社”。這種組織用“以文會友,詩文結社”作掩護,暗中進行革命宣傳和起義準備。由於突靈的出色工作,孫中山總理於1906年曾委任他擔任贛軍副都督。這一年,突靈全家人都加入江西同盟會,在南昌鴨子塘秘密設立同盟會支部。1907年,27歲的突靈為了救國救民的理想,毅然東渡日本求學,並面晤孫中山先生,參加同盟會的革命活動。1907年返回祖國,在江西組建“共進會”,負責宣傳工作並擔任江西同盟會主盟人,即負責人。武昌起義爆發後,與弟弟銳霆共同組織光復軍,奪取新昌縣政權,並進而占領瑞州州府(.今高安),’成立軍政府,宣布獨立。隨後代替弟弟銳霆擔任瑞州府都督兼革命軍司令。19重2年初,李烈鈞就任江西都督,突靈擔任教育次長。不久又當選為第一屆國會參議院議員,由南昌遷居北京。在北京期間,與孫中山先生保持密切聯繫,對革命黨人慷慨接濟,大受孫中山賞識。

1913年江西湖口起義前夕,袁世凱打突靈主意,許以高官厚祿,想利用突靈與李烈鈞都督的親密關係,說服李歸順。突靈面對袁的引誘,心不動搖,一面敷衍應對,一面秘密傳遞情報給李烈鈞。問題嚴重,又及時親自潛回江西,陪同李到上海找孫中山先生商量對策、。湖口起義失敗後,突靈被袁通緝,流亡日本。待袁死後,突靈才回國,恢複議員身份,擔任江西教育司長。1944年回家鄉,擔任宜豐縣參議員o1947年起任宜豐縣文獻委員會主任委員。1949年7月去世,墳葬宜豐縣城南屏山 ,立青石碑,銘刻“江西同盟會盟主”。著作有《變風遺操》一書問世。史料文章《我所知道的同盟會江西支部》等收入有關叢書。

民國人物(七)

中華民國是從清朝滅亡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期間的國家名稱和年號。簡稱民國。位於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成立於1912年的民主共和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及聯合國五個主要創始會員國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