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和森故居

蔡和森故居

蔡和森故居光甲堂,位於湖南省雙峰縣井字鎮楊球村,東經 112°24′54.4″,北緯27°25′43.6″,建於清朝末年,磚木結構,總面積550餘平方米。是蔡和森、蔡暢同志親少年時期的故居。

基本信息

故居概況

蔡和森故居蔡和森故居
1899年,蔡和森的父親蔡蓉峰從上海回來,便在不遠的地方買下一處住房----光甲堂。

1900年5月14日蔡暢在這裡誕生,兄妹倆在這裡度過了8年多的童稚時光。房屋坐落在一處小坡上,綠樹掩映,鬱鬱蔥蔥;門前兩口水塘,芭蕉戲水,瓜蔓滋長,風景清新秀麗。走進故居,物是人非,只隱約感到,這裡曾經有一位少年,堅毅地成長。那活脫的身影,仿佛還在房前屋後跳躍。而救國救民的夢想,也是在這裡播種、發芽,向外一步一步有力延伸。在光甲堂居住期間,蔡和森家裡連續發生了兩年不幸的事:他的二姐蔡順熙夭折,不久大哥鹿仙病逝。於是,蔡母將全家又遷回了永豐原籍。

故居為一棟一縱三橫的清末湘中山區普通農舍,四周群山環繞,座東朝西,平面布局呈倒“凹”字形,四周矮矮的土圍牆,門前池塘春水碧波,鵝鴨成群戲水。總建築面積500餘平方米,磚木結構,穿斗式梁架結構。由正廳,左右廂房及天井和雜物間組成。故居陳列物品中有許多是原物,臥室中的床、書桌和衣櫃,堂屋中的方桌和板凳,廚房中的大水缸和碗櫃,農具室中的石磨、水車和大木耙等,都曾留下過蔡和森、蔡暢的印跡。是湖南省紅色旅遊五條精品線路中的重要景點,婁底市紅色旅遊的龍頭。通過把蔡和森同志的光輝業績和革命精神與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與雙峰的自然人文資源、與陳列藝術有機地融為一體,蔡和森故居成為了湖南省的紅色旅遊經典。

1985年鄧小平題寫的“蔡和森故居“金字紅木匾懸掛於故居大門。

2003年6月,光甲堂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1年1月,湖南省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人物生平

蔡和森故居蔡和森故居
蔡和森(1895—1931),字潤寰,號澤膺,複姓蔡林,學名彬。湖南雙峰縣人。中國無產階級傑出的革命家中國共產黨早期卓越領導人之一,著名政治活動家、理論家、宣傳家,新民學會發起人之一,法國勤工儉學組織者、實踐者之一。中共第二、三、四、五、六屆中央委員,第五、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

1913年,蔡和森來到長沙,考入湖南鐵路專門學校,不久轉到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學習,與毛澤東結為摯友。在校內他讀書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以才學出眾著稱。稍後他又轉入湖南高等師範學校專修科文學部乙班讀書。畢業後,他曾與毛澤東到湘陰等八個縣了解農民經濟政治狀況。在湖南第一師範學校和湖南高等師範學校就讀,曾受業於楊昌濟,並且從事學生運動。

1918年4月與毛澤東等組織新民學會。

1919年偕母親、妹妹蔡暢與女友向警予前往法國,在巴黎參與組織“勤工儉學勵進會”,並接受共產主義。他在法國勤學,拒絕儉工,致力於翻譯外文著作,,第一個提出了建立中國共產黨這一主張。

1921年年底,蔡和森回國,在上海經陳獨秀等介紹加入共產黨,並於1922年中共“二大”上同妻子向警予一起當選中央委員。他長期主辦中共機關刊物《嚮導》。此後,蔡和森還擔任過中共第二、三、四、五、六屆中央委員,第五、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等要職。

1925年,他作為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赴莫斯科。

1927年回國任中央宣傳部長,在中共“五大”上被選為政治局委員。在大革命失敗的緊要關頭,蔡和森支持毛澤東的意見,主張獨立展開武裝鬥爭。

1928年以疾赴莫斯科治療。

1931年回到上海支援中共廣東省委,後前往香港。

1931年6月10日,他出席香港海員會議,被叛徒顧順章等便衣特務逮捕,隨即被由港英當局將他引渡給廣東軍閥。8月4日,在廣州被槍殺。

毛澤東同志在延安的一次談話中說:“一個共產黨員應該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周恩來同志也說過:“和森同志是永遠值得我們懷念的。”尤其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鄧小平、陳雲、聶榮臻等都為蔡和森題詞,對他革命的一生、奉獻的一生作出了高度評價。

鄧小平同志1979年9月27日為《蔡和森文集》題詞:“蔡和森同志是我黨早期的卓越領導人之一,他對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中國人民永遠記著他。”

旅遊導航

文物保護碑

蔡和森故居蔡和森故居
雙峰縣文物保護單位;

蔡和森、蔡暢同志故居光甲堂;

二OO三年六月公布。

蔡和森、蔡暢同志故居光甲堂,清末建築,磚木結構,總建築面積550餘平方米。清光緒25年(1899年),蔡和森父親蔡蓉峰、母親葛健豪從上海回到雙峰買下光甲堂定居。1900年5月14日中國婦女運動的卓越領導人蔡暢誕生在這裡,並與哥哥蔡和森在這裡度過了八年的童稚時光。

保護範圍:四界至圍牆外10米,周圍200米範圍內為建設控制地帶。

門票價格

免費。零散觀眾憑居民身份證、工作證或學生證等有效證件排隊領票,領票時間為每個開放日的8:30-16:00,參觀票券一人一張,當日有效,過期作廢。

開放時間

8:30-17:00,,參觀時間為周二至周日,周一閉館維護

周邊景觀

曾國藩故居富厚堂、白玉堂,蔡和森紀念館秋瑾故居,葛氏宗祠,蔡母葛健豪墓,雙峰縣女傑廣場,雙峰縣烈山公園

景點特色

特色古居、青石斜陽、亭台翹檐、青瓦駁牆。蔡和森故居陳設了當年所用家具雜物及革命事跡文獻資料。是湖南省紅色旅遊五條精品線路中的重要景點、紅色旅遊的龍頭。通過把蔡和森同志的光輝業績和革命精神與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與雙峰的自然人文資源、與陳列藝術有機地融為一體,蔡和森故居成為了湖南省的紅色旅遊經典。

地方特產

永豐辣醬、五香豆腐乾、國藩溪硯、九峰臘魚臘肉、青樹坪淮山、永豐燈籠椒、胖子燒烤、清燉鰱魚、小山筍雞丁。

駕車路線

蔡和森故居蔡和森故居
長沙方向

長沙→(沿京珠G4)→株洲→(走京珠附線)→衡山縣→(下衡山白果收費站)→(走314省道)→故居 最佳線路,從長沙到景區僅只要1.5小時

長沙→(走長潭西線S41、京珠G4、長株S21高速/107國道)→株洲或者湘潭→(走滬昆高速G60,從湘鄉/S311出口離開)→湘鄉→(從湘鄉大道進入G320)→雙峰→(走S314)→故居

長沙→(走長潭西線S41、京珠G4、長株S21高速/107國道)→株洲或者湘潭→(走滬昆高速G60)→雙峰縣→(從雙峰縣收費站離開)→(走S314)→故居 。

在314湖南省道井字鎮和荷葉鎮交界地段,“蔡暢同志故居”的指示牌頗為醒目。

紀念場館

蔡和森故居蔡和森故居
雙峰縣蔡和森紀念館,館內陳列有蔡和森同志從青少年時代勤奮學習到為中國革命奮鬥終身的文物、照片、著作等140多件,設有六個展廳。門廳陳列著蔡和森半身銅像,銅像是1988年由其孫女蔡予(蔡博之女)、女婿徐龍森捐贈。銅像高1.15米,通高2.68米,以鄧小平1979年9月27日題詞作背景。館外有“蔡和森同志光輝一家”群雕,人物包括蔡和森、向警予、蔡暢、葛健豪、蔡鹿仙、李富春6人群塑。

蔡和森生平事跡陳列館分立志“創造新環境”(1895-1918)、組織赴法勤工儉學(1918-1919)、系統提出建黨思想、引領工農反帝反封建鬥爭(1922-1925)、堅持黨的正確路線(1926-1930)、人民永遠記著他六個部分。
寬闊的蔡和森廣場正中央,矗立著《蔡和森同志光輝一家》的群雕塑像。白色的麻石雕像在陽光的襯映下,熠熠生輝。屹立在中間的蔡和森,深邃的目光仿佛在洞察著世界的風雲,仿佛在憧憬著美好的未來;羸弱的身軀上留著西式的髮型,穿著修長的西服,扎著整齊的領帶,充分反映出了他要用先進的思想衝擊和改變舊中國的個性和信念。《蔡和森同志光輝一家》的九個金黃色大字,臨摹於毛澤東的行書手跡,既寓意著被楊昌濟先生稱譽為“救國二子”的兩位中國革命領袖的深厚感情,更凸現了毛澤東對蔡和森高度評價“一個共產黨員應該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蔡和森同志紀念館已被確定為國家三級博物館,AAA級旅遊景區,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婁底市委、市政府以及雙峰縣委、縣政府的廉政建設基地,湖南省紅色旅遊五條精品線路中的重要景點,婁底市紅色旅遊的龍頭。通過把蔡和森同志的光輝業績和革命精神與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與雙峰的自然人文資源、與陳列藝術有機地融為一體,蔡和森同志紀念館成為了湖南省的紅色旅遊經典。該館自建成開館以來至今,共已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達100多萬人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