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傳銳

崑曲笛師。本名菊生。江蘇吳縣黃埭人。 原從蘇州臨頓路“金玉堂”崑曲堂名班習藝,工老生。1922年夏帶藝入崑劇傳習所,隨師沈斌泉,專工笛,兼授笛。他習藝刻苦,笛藝指法熟練,笛風飽滿,與演員配合絲絲入扣,十分默契。能吹曲目可熟背300餘折,一直是“傳”字輩演出時的主笛。民國1925年冬傳習所學員赴滬“幫演”,均以“傳”字藝名掛牌。當時,習老生的沈傳銳已夭折,他便主動接用此名,改叫蔡傳銳,成為後場人員中唯一的“傳”字輩藝員。傳習所在滬招收的“小班”學員,如呂傳鈺、陳傳琦、陳傳鎰、陳傳荑等由蔡負責“拍曲”開蒙授藝。1928年4月5日新樂府在上海“笑舞台”合影時,蔡亦在其中。翌年,因肺病謝世於吳縣黃埭,時年26歲。

基本信息

崑曲笛師。本名菊生。江蘇吳縣黃埭人。

誕辰:1904年,光緒三十年(甲辰)

逝世:1929年,農曆己巳年

科班院校

蘇州崑劇傳習所 傳字輩 學生

崑曲演員(五)

崑曲是我國的古老劇種,又稱崑山腔或崑劇,流行於江蘇崑山一帶,已有五百餘年的歷史。嘉靖年間戲曲音樂家魏良輔吸取海鹽腔、戈陽腔的長處,對崑腔加以改革,創造聞名的“水磨腔”,使崑曲音樂獲得很大的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