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足綱

蔓足綱(Cirripedia)是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甲殼動物亞門(Subphylurm Crustaceea)的一綱。通常指藤壺、茗荷、龜足、花籠等終生固著生活的種類和少數寄生生活的類型。全部海產。蔓足綱動物分布於世界各大洋,在不同的海區往往會發現有同一種。它們的棲息範圍從潮間帶直到深海。在潮間帶和淺海常見的有藤壺、茗荷和蟹奴等,深海常見的有鎧茗荷和花籠等。

基本信息

蔓足綱

正文

甲殼動物亞門的1綱。通常指藤壺、茗荷、龜足(石蜐)、花籠等終生固著生活的種類,也包括少數寄生生活的類型。全部為海產。體軀略呈蝦狀,仰臥於由頭胸甲形成的外套內,外表常有鈣質板保護。胸肢雙枝型,多節,曲卷呈蔓狀,稱為蔓足。蔓足不斷伸縮,其剛毛散布成網,用以捕食水體內的碎屑和小型動植物。
蔓足類的頭胸甲完全包被體軀和附肢,外表常具堅硬的殼板。頭胸部發達。腹部退化,僅有痕跡,末端常具尾叉。第1觸角在幼蟲階段為固著器官,成體則退化或僅留痕跡。第2觸角通常消失。大顎無明顯觸鬚。第1小顎簡單,片狀。第2小顎邊緣具刺和剛毛。胸肢6對。成體只有單眼,無成對複眼。蔓足類因營固著生活,多為雌雄同體,雌孔在第1胸肢基部開口,雄孔在末對胸肢後方基部伸出的交接器末端。有些種的雌體外套腔中常附有極小的雄性個體,稱矮雄,雌雄同體的種類則常伴有同樣小型雄體稱為補充雄。卵產出後保存在雌體外套腔中,發育須經變態,初孵化者為無節幼蟲,後經6次蛻皮,變為具有兩片介殼的腺介幼蟲(金星幼體)期,金星幼體以第1觸角為固著器,固著後變態為成體。
固著生活的蔓足類(主要指圍胸目),過去從形態上分為有柄類和有蓋類。有柄類即茗荷亞目,頭前部延長形成一個肉質的柄,光裸或復以鱗片,用於固著基質。軀體在外套內,外套外面有的有鈣質板包被。有蓋類即藤壺亞目和花籠亞目,頭前部形成扁圓的固著盤,為基底,殼口在頂端,有能開閉的蓋板。固著蔓足類固著于海底或沿岸岩石上,有的固著於漂浮的木、竹或其他大型動物如海龜、鯨魚、龍蝦、鱟、海蟹、水母、貝殼上。
寄生的蔓足類一般形態有很大變化,有的外形完全失去甲殼動物的特徵,僅在個體發生中保存有無節幼體和腺介幼體期。成體一般消化器官和口器退化或發育不全,有的失去肢體,完全依靠吸取寄主體內營養維持生活,僅有發達的生殖系統。它們有的寄生於貝殼和鈣質珊瑚如尖胸目的種,有的寄生於棘皮動物和軟珊瑚如囊胸目的種,最常見的是蟹奴,屬於根頭目,外形囊狀,沒有任何附肢,寄生於十足目動物,多見於蟹類腹部。
蔓足類分布於世界各大洋,在不同的海區往往會發現有同一種。它們的棲息範圍從潮間帶直到深海。在潮間帶和淺海常見的有藤壺、茗荷和蟹奴等,深海常見的有鎧茗荷和花籠等。
圍胸目的化石出現在古生代志留紀,尖胸目(Acro-thoracica)的化石出現於古生代石炭紀,囊胸目(Asco-thoracica)化石出現於中生代白堊紀,但根頭目(Rhizo-cephala)尚無化石記載。
蔓足類與人類的關係頗為密切,除在動物群落結構和生物演化上有一定的意義外,一些固著類型(如藤壺)可固著於船底、浮標和養殖架伐,繁殖迅速,是航海事業的敵害。它們也可固著於工廠的水管中,阻塞管道,造成損失。
蔓足綱共分為4個目:①圍胸目,終生固著生活,胸部有6對蔓足。②尖胸目,鑽孔於貝殼、死珊瑚中營自由生活,體呈囊狀,具有外套,腹部缺,僅有4對蔓足,第1對常與集中的後面3對遠離。雌雄兩性分離,腺介幼體具有鑽孔的角質附著器。③囊胸目,寄生於軟珊瑚和棘皮動物內,成體具有雙殼或成囊狀,腹部常存在,具有6對游泳肢,有尾叉,口器變為刺吸型。④根頭目,寄生於十足甲殼類,口器、消化器官完全消失,軀體呈囊狀或分枝根狀,由根系吸取寄主的營養。以前確立的無足目,近年來證實它屬於等足目的成員,已排除在蔓足綱之外。

配圖

相關連線

節肢動物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