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隨筆》

《蒙田隨筆》

《蒙田隨筆》於1580年-1588年分三卷在法國先後出版。自此以後,他的作品就再也沒有絕版過。到現在,世界上所有的書面語言都可以讀到它。它與《培根人生論》、《帕斯卡爾思想錄》一起,被人們譽為歐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經典。蒙田以博學著稱。他對隨筆體裁動手嫻熟,開創了近代法國隨筆式散文之先河。他的語言平易通暢,不加雕飾,文章寫得親切活潑,妙趣橫生。全書充滿了作者對人類感情的冷靜觀察。

內容簡介

(圖)《蒙田隨筆》 《蒙田隨筆》

蒙田隨筆全集》共107章,百萬字左右。其中最著名的一篇為《為雷蒙·塞蓬德辯護》,充分表達了他的懷疑論的哲學思想。蒙田以博學著稱,在全集中,日常生活、傳統習俗、人生哲理等等無所不談,特別是旁證博引了許多古希臘羅馬作家的論述。書中,作者還對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寫與剖析,使人讀來有娓娓而談的親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學趣味。它是十六世紀各種思潮和各種知識經過分析的總匯,有“生活哲學”之美稱。書中語言平易通暢,不假 雕飾,在法國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開創了隨筆式作品之先河。《隨筆集》的內容龐雜,但概括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

1)作者對自我的書寫和表達。他為了讓大家了解他的為人和個性,他要描述自己,把他簡單、自然和平凡的生存方式,他的弱點和天然本相,在書中活生生地表現出來。《論閒逸》便講述他對優遊自在的休閒生活的看法;《論哲學即是學死》通過大量的旁徵博引,講述了他自己的人生哲學;而著名的《熱愛生命》則表達了他對生命價值和意義的獨特思考。

(圖)《蒙田隨筆》 《蒙田隨筆》

2)作者對古代作家及著作的閱讀心得和由此而來的思想感情。如《論隱逸》,他就通過閱讀和徵引古代詩人賀拉斯,維琪爾、柏爾斯、魯克烈斯等人詩歌,闡明了人之隱逸的真正目的和正當途徑。

3)作者所理解的現實世界。如《新舊世界》一文,描述了他對美洲大陸土著民族的認識和理解,真誠地謳歌了他們勤勞智慧的品格,並且深刻地批判了殖民主義對他們無恥掠奪和欺騙。

主要目錄

(圖)蒙田隨筆 插圖 蒙田隨筆 插圖

第一章殊途回歸
第二章論憂傷
第三章情感驅使我們追求未來
第四章當心靈缺乏真實目標時,如何轉移激情                                         
第五章當被圍要塞將領應該出來談判時
第六章危險的談判時機
第七章讓意願決定我們的行動
第八章論無所事事
第九章論撒荒
第十章論說話快捷或說話緩慢
第十一章論預言
第十二章論堅毅
第十三章國王待客的禮儀
第十四章對好壞的判斷主要取決於我們的主觀看法
第十五章沒有理智地固守一城應受懲罰
第十六章論對怯懦行為的懲罰
第十七章幾位大使的一個特徵
第十八章論恐懼
第十九章幸福要等死後方可定論
第二十章探究哲理就是學習死亡
第二十一章論想像力
第二十二章一人得益,他人受損
第二十三章論習慣及不要輕易改變一種根深蒂固的習俗
第二十四章相同的建議,不同的結果
第二十五章論學究氣
第二十六章論對孩子的教育——致迪安娜·居松伯爵夫人
第二十七章按自己的能力來判斷事物的正誤是愚蠢的
第二十八章論友誼
第二十九章埃泰納·德·拉博埃西的二十首十四行詩——致格拉蒙-吉桑伯爵夫人
第三十章論節制

作品序言

(圖)《蒙田隨筆》 蒙田的肖像與家族紋章

讀者,這是一本真誠的書。我一上來就要提醒你,我寫這本書純粹是為了我的家庭和我個人,絲毫沒考慮要對你有用,也沒想贏得榮譽。這是我力所不能及的。我是為了方便我的親人和朋友才寫這部書的:當我一天不在人世時(這是不久就會發生的事),他們可以從中重溫我個性和愛好的某些特徵,從而對我的了解更加完整,更加持久。

若是為了譁眾取寵,我就會更好在裝飾自己,就會酌字斟句,矯揉造作。我寧願以一種樸實、自然和平平常常的姿態出現在讀者面前,而不作任何人為的努力,因為我描繪的是我自己。我的缺點,我的幼稚的文筆,將以不冒犯公眾為原則,活生生地展現在書中。假如我處在據說仍生活在大自然原始法則下的國度里,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那我向你保證,我會很樂意把自己完整地、赤裸裸地描繪出來的。因此,讀者,我自己是這部書的材料:你不應該把閒瑕浪費在這樣一部毫無價值的書上。再見!——蒙田一五八0年三月一日

作品賞析

(圖)《蒙田隨筆》 《蒙田隨筆》

《熱愛生命》
蒙田我對某些詞語賦予特殊的含義:拿‘度日’來說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時候,我將‘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陰’,而風和日麗的時候,我卻不願意去‘度’,這時我是在慢慢賞玩、領略美好的時光。壞日子,要飛快地去"度";好日子,要停下來細細品嘗。‘度日’‘消磨光陰’的常用語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習氣。他們以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將它打發、消磨,並且儘量迴避它,無視它的存在,仿佛這是一件苦事、一件賤物似的。至於我,我卻認為生命不是這個樣的,我覺得它值得樂頌,富于樂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還是如此。我們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賜,它是優越無比的,如果我們覺得不堪生之重壓或是白白虛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們自己。

“糊塗人的一生枯燥無味,躁動不安,卻將全部希望寄託於來世。”不過,我卻隨時準備告別人生,毫不惋惜。這倒不是因生之艱辛或苦惱所致,而是由於生之本質在於死。因此,只有樂於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惱。享受生活,要講究方法。我比別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為生活樂趣的大小是隨著我們對生活的關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時光無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我想靠迅速抓緊時間去留住稍縱即逝的日子;我想憑時間的有效利用去彌補匆匆流逝的光陰。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暫,我愈要使之過得豐盈飽滿。

《盡情享受生活之樂趣》
書給人帶來樂趣。但是,啃得太多,最後便興味索然,還要損害身體,而快樂和健康卻是我們最可寶貴的。倘若結果竟弄到有損身心的地步,那么我們就拋開書本吧。有人認為,從書上所得的彌補不了所失的,我是同意這點想法的。長期以來感到身體不適、健康欠佳的人到頭來只好聽從醫生的吩咐,請大夫規定一定的生活方式,不復逾越。退隱的人也是如此,他對社交生活失去興趣,乃至深感厭煩,他只得按理性的要求設計隱居生活,通過深思熟慮憑自己的見解好好地加以安排。他應當排除一切勞累困擾,不論它以何種形式呈現;他也應當擺脫有礙於身心寧靜的世俗之欲,而選擇最符合自己性情的生活之路。

深度解讀

(圖)《蒙田隨筆》 《蒙田隨筆》

一)人性的追問
“我知道什麼?”是蒙田的名言,這也讓人們將蒙田定位於懷疑論者。與其說他是位懷疑論者,不如說他是位人性的追問者。他曾說他所從事的研究,其主題是人,他的作品描繪的就是他自己。他要撕去一切人為的偽裝與矯飾,大膽地”把自己完整地、赤裸裸地描繪出來“。表面看來,他描繪的是自己,其實是整個人類,因為在他看來每個人都是整個人類狀況的蹤影。作為一個人文主義者,他強調以人為本的思想。認為在一切形式中,最美的是人。他熱愛生活,曾說:“我熱愛生活,上帝賦予我什麼樣的生命我就開發什麼樣的生活。”他把鄙視自我的存在看成是人類最粗俗的弊病。他重視今生而輕視來世,認為“人的極樂是幸福的活著,而並非如昂蒂斯泰納所說,是幸福的死去”,那種“輕生的思想是可笑的”。他重視知識,在作品中大量援引古書典籍作為自己的參照。特別是對智慧的蘇格拉底,更是推崇備至,認為他是獨步一世的人物。

在蒙田的作品中,我們看到更多的是一副人性追問者的面目。在他看來,人的責任應該是展現和開發自身的潛力,塑造出完善的自我。他認為人的力量和人的存在的基礎是神恩與知識,唯有如此,人才能成為‘宇宙的精華’。在他看來,人是一切生物中最虛弱、最易損失的,而“怎么能憑自己的小聰明會知道動物的內心思想和秘密呢?他對人與動物作了什麼樣的比較就下結論說動物是愚蠢的呢?他質問:“塵土,你有什麼自豪的呢?”他嘆息:“人類啊,誰又不是無所事事地虛度了一生呢?”人類愚昧無知,缺乏自知之明,從不量量自己,卻妄稱自己是‘萬物的尺度’,他不滿:“我知道什麼呢?”他追問:“你睜開眼睛沉思自身了嗎?”在他看來,人有智慧,是為了謀取更大的利益,而如今人類卻用智慧來毀滅自己,與事物的普遍規律相抗衡。

(圖)蒙田隨筆 插圖版 蒙田隨筆 插圖版

2、人性的謬誤與悖論
與早期人文主義者相比,蒙田最明顯的不同是懷疑人在自然中的優越性。這種懷疑使他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務實、冷靜的處世風格。憂患意識使他不願意人類僅僅滿足於吃點偽劣的假冒藥品維持生命。冷靜使他驚異與追問,如此荒謬的人類怎能擔當起苦難?使他公開地正視苦難,承認人類的無知。而務實則使他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與自我對話。如果說驚異與追問是一切哲學產生的基礎的話,那么‘探索是進步的基礎’。他是人類缺陷的無情的觀察者,把生活叫做‘作家的臨床診所’的解剖家。他不僅將自己完整地、赤裸裸地描繪出來,而且對整個人類的弱點,謬誤與悖論進行一一的剖析。

他不厭其煩地將人與各種動物進行對比,得出的結論是人間的萬物是相通的,把人類融入大自然中,既不高於動物也不低於動物。儘管蒙田堅持有些動物也有理性,但他畢竟不否認精神流動是人類高於一切動物的所在。動物有尋求生存的絕妙本領,但它們卻沒有思考自身賴以生存的根基的精神活動。有人誤以為蒙田懷疑人類的理性,其實他所懷疑的是人類把握理性的能力。在他看來,人類的理性是一把雙刃的利劍,它使人既神又獸,既高貴、向上超升、弘揚至愛,又卑劣、沉淪、彰顯萬般的殘忍和具有不盡的自我中心主義。在人類高貴的理性下往往隱藏著低賤的本能情慾。它“一旦掙脫激怒它的鎖鏈,就格外瘋狂地向前奔,作出最醜的表現”。因此人不僅應具有本體論上的‘完善’、即生存的完善,而且應具有道德論上的‘完善’,即德行。然而人類卻只注重前者而忽視了後者,結果導致了一系列的弱點、謬誤與悖論。蒙田認為‘自以為是’是人類最大的弱點。

3、人性的超越
蒙田將"生活得當"看成是"人類最偉大最光榮的傑作",而其他的一切只能算作附屬和輔助。然而人類總是不僅為精神上的各種情慾所裹挾,而且常常備受物質上的困苦,致使人性滋生出種種謬誤。人類怎樣才能超越它而"生活得當"呢?面對人文危機,有人認為這是無信仰帶來的罪惡。但蒙田持不同意見,他認為任何信仰都將導致狂熱,使人類離開自我。也有人將拯救的希望寄託於理性,但對人類把握理性的能力蒙田同樣持懷疑態度。他用大量的證據論述了人類的狂妄與傲慢、弱點、謬誤是‘理性至上論’造成的。在他看來,人類的認識能力是不可靠的,在他對人類見解的五花八門的陳述中,得出的結論是“天下找不出兩個人對同一事物持完全一致的看法”。然而蒙田並非不可知論者,他懷疑的是愚昧與盲目、偏激與傲慢、狂熱與非理性。他在懷疑一切的同時,又提出了自己超越人性的‘生活哲學’---對有限與超越的體驗。

蒙田‘生活哲學’的核心是認識自我、有自知之明。平凡的生活總是充滿著熾烈的追求與渴望,追求無限,渴望不朽。蒙田說:“但人若說心理話,就會向我承認,他多年來追求所得到的,只是懂得了認識自己的弱點。”他認為“無知是止境的基礎”。人若沒有自知之明,就不會認識到自己的無知,也不敢面對自己的無知,更不能超越它。只有將自我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才能做到認識自我、回歸自我、超越自我。

作者簡介

(圖)蒙田 蒙田

蒙田(1533-1592),法國文藝復興後重要的人文主義作家。他是啟蒙運動以前法國的一位知識權威和批評家,是一位人類感情的冷峻的觀察家,亦是對各民族文化。從他的思想和感情來看,人們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個時代出現的一位現代人。蒙田出身貴族,祖上是波爾多人,他早年學習拉丁文,在波爾多市念完中學後,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深居簡出,閉門讀書思考。後來,他在政府部門任職,成為波爾多市議員,並兩度被選為波爾多市市長。1562年他皈依天主教;1572年在他父親死後才開始撰寫《隨筆集》。

他熟讀古代大家如普魯塔克、塞涅卡、塔西佗等人的著作,在作品中大量引用,作為他的思辨和懷疑論的佐證。他在出版了《隨筆集》的前兩部之後,便遊歷了義大利和德國,因此在他隨後的隨筆中又添進了許多旅遊見聞。蒙田晚年效忠法國國王亨利四世,國王也曾到他的城堡作客數次。1578年蒙田的腎結石發作,影響了他的寫作,我們今天所見的《蒙田隨筆》是由德·古內小姐在他生前出版的隨筆集的基礎上,根據他在筆記上寫下的大量注釋和增添內容集結而成的。蒙田自1572年開始,直至他逝世的1592年,在長達20年的歲月中,他一直斷斷續續地在寫他的隨筆。

經典名句

1)靈魂如果沒有確定的目標,它就會喪失自己,因為俗語說的好,無所不在等於無所在。
2)沒有一定的目標,智慧就會喪失;哪兒都是目標,那兒就沒有目標。
3)智者向愚人學習的東西多於愚人向智者學習的東西。
4)生活樂趣的大小是隨對生活的關心程度而定。
5)學習知識不是為了圖利,也不是為了適應外界,而是為了豐富自己,裝飾自己的內心;不是為了培養有學問的人,而是為了造就能幹的人。
6)我們並不因自己空虛而感到憂慮,也不因自己愚蠢而心懷怨恨;我們並不因自己的無知而深受傷害,也不因自己卑鄙無恥而痛苦萬分。
7)若結果是痛苦的,我會竭力避開眼前的快樂;若結果是快樂的,我會百般忍受暫時的痛苦。
8)人生的價值並不在於時間長短,而在於我們如何利用時間。
9)能否從生活中得到滿足,不在於你生命的長短,而是取決於你的意志。
10)騷擾我們的,是我們對於事物的意識,而不是事物本身。

名家點評

1)愛默生在日記中提到《嘗試集》:“剖開這些字,會有血流出來;那是有血管的活體。”

2)尼采談到蒙田:“世人對生活的熱情,由於這樣一個人的寫作而大大提高了。”

3)房龍在評價蒙田《隨筆集》時說:大臣們的演講和政治哲學家的論文極少受人歡迎,但蒙田的書卻在以智慧之士4)座談會的名義下聚在一起的文明人中閱讀、翻譯和討論,並且持續達三百多年之久。

5)德·塞維尼夫人對蒙田的魅力讚不絕口:“我有許多好書,蒙田當屬最佳,他們絕對不會愚弄你,你還需要什麼呢?”

6)查理·索雷爾稱這部作品是“宮廷和世界的日常教科書。”

7)孟德斯鳩說:“在大多數作品中,我看到了寫書的人;而在這一本書中,我卻看到了一個思想者。”

8)伏爾泰在駁斥帕斯卡爾時大聲讚美蒙田:“蒙田像他所做的那樣樸實描述自己,這是多么可愛的構想!因為他描繪的是人性……”

9)盧梭對蒙田持保留看法,他不喜歡蒙田起伏多變的文筆。而百科全書派作家則把蒙田當自己人看待。

10)德利爾指出:“他善於像哲人那樣講話,像朋友那樣談心。”

參考資料

[1] 噹噹圖書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461213
[2] 中國教師閱讀網 http://reading.cersp.com/essay/mjmw/200607/2139.html
[3] 敏思部落格 http://blog.stnn.cc/StBlogPageMain/Efp_BlogLogSee.aspx?cBlogLog=100212660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