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記》[安妮·弗蘭克著個人日記]

《安妮日記》[安妮·弗蘭克著個人日記]

《安妮日記》以日記的形式,記載了二戰期間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遭受德國納粹分子迫害的經歷。1947年以荷蘭文發行,1952年以英文發行。後經兩次補充,翻譯文字多達67種,目前在全球印行達3100萬冊,是全世界最暢銷的日記。2009年,安妮日記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歐洲和北美洲世界記憶名錄。安妮·弗蘭克當時生活避難的地方後來被建成博物館。

基本信息

簡介

《安妮日記》《安妮日記》

《安妮日記》由安妮·弗蘭克所寫,此書發行版的內容是摘錄自安妮在納粹占領荷蘭的時期所寫的日記的內容,於戰後由她倖存的父親加以整理出版。

其首次發行時的版本名為《密室:由1942年6月12日至1944年8月1日的日記紀錄》(HetAchterhuis:Dagboekbrievenvan12Juni1942–1Augustus1944〔TheAnnex:DiaryNotesfrom14June1942–1August1944〕),並在1947年於阿姆斯特丹發行。

英文版本《安妮·法蘭克:一位少女的日記》(AnneFrank:TheDiaryofaYoungGirl)則在1952年由英國瓦倫泰及米契爾公司(Vallentine,Mitchell&Co.)及美國的雙日出版社(Doubleday&Company)發行,其後即受到大眾廣泛關注,並且深受歡迎。並很快便被編劇家古德利屈(FrancesGoodrich)與哈基(AlbertHackett)在1955年改編為劇本,並於1959年搬上大銀幕。此書現在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書籍之一。

內容梗概

《安妮日記》記錄了一名成長中的少女遇難前兩年藏身密室時的生活和情感經歷,書中如何面對戰爭和種族迫害、自我成長與定位、尋求自由等思想和感受,展現了驚人的勇氣與毅力。它會引起心中的震撼和共鳴,與讀者直視成長中的煩惱。

她在日記中吐露了與母親不斷發生衝突的困惑以及對性的好奇。同時,對於藏匿且充滿恐怖的25個月的密室生活的記錄,也使這本《安妮日記》成為德軍占領下的人民苦難生活的目擊報導。安妮日記的最後一則,所標的日期是1944年8月1日。戰爭結束,安妮的父親奧托·弗蘭克決定完成女兒的宿願,將日記出版問世。

作者

《安妮日記》安妮·弗蘭克

《安妮日記》作者安妮·弗蘭克1929年出生於德國法蘭克福的一個猶太人家庭,她的父親奧托是一位商人,也是攝影愛好者。安妮4歲時,希特勒上台,掀起了反猶太浪潮。奧托帶著一家人避難荷蘭阿姆斯特丹。在那裡和友人丹恩一起開了個營業所。他們在荷蘭過了幾年平靜的日子,但災難再次降臨。1940年5月,德國納粹占領荷蘭

1942年5月,占領荷蘭的德軍要求所有6歲以上的猶太人必須在左前胸縫上八角星的標誌,一場大迫害就要開始了。不久奧托被勒令立即出境。同年7月6日,安妮一家和丹恩一家藏進了普林森格拉赫特街263號樓後的“密室”。開始了2年零8個月的“黑人”生活。

1944年8月4日,由於別人告密,納粹警察突然搜查並逮捕了密室中的8位居民。安妮和姐姐、媽媽於9月被送往奧斯維辛附近的波肯奧集中營。那個集中營中當時有39000多名猶太婦女。她們到那裡的當天就被剃去頭髮,在胳膊上烙上了號碼。一個多月後,納粹又將安妮和姐姐與她們的母親強行分開,送到了德國漢諾瓦附近的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

1945年3月的一天,安妮的姐姐因斑疹傷寒而死。

1945年4月,重獲自由前不久,安妮因同樣的病死於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安妮被埋葬在貝爾森集中營的萬人坑。幾周后,英國軍隊解放了這座集中營。

出版發行

《安妮日記》納粹集中營萬人坑

《安妮日記》在1947年以荷蘭文發行,1952年以英文發行。後經兩次補充,翻譯文字多達67種,目前在全球印行達3100萬冊,是全世界最暢銷的日記。

荷蘭文

首份謄寫本是奧圖為其在瑞士的親屬所製作的。第二份謄寫本則是將其重寫的草稿整理起來,並成為首份用來發行的草稿,並加注一段由其家庭的朋友所著的結語,詳述作者的悲痛遭遇。在1946年的春天,其引起了一位名為揚·羅曼博士(Dr.JanRomein)的荷蘭歷史學家的注意,其深受感動,並隨即在《荷蘭國家日報》(HetParool)上撰文:

“這本日記是由一位小孩所寫的,其內容不合常理,使人深感該小孩所面臨的悲痛,相比紐倫堡審判所找到的證據,其更能將納粹主義的可怕具體表現出來。”

這引起了位於阿姆斯特丹的互通出版社(ContactPublishing)的注意,其接觸奧圖,要求其提供一份草稿給其審閱。最後該出版社決定出版此日記,但亦通知奧圖其女兒安妮在日記里對性慾過於露骨的表述可能會引起部份保守主義者的不滿並建議其刪掉。因此在該書於1947年6月25日發行前,很多內容被刪除了。

英文

在1950年末時,英國的瓦倫泰及米契爾公司開始尋求發行英語版本,並雇用巴巴拉(BarbaraMooyaart-Doubleday)為此日記作翻譯,其於次年完結前完成並提交,並因應奧圖的要求,在譯文裡包括了在首次發行本里被刪除了的訊息,最後在1952年開始於英國和美國發售。其很快便成為暢銷書籍,並且被翻譯為德文、義大利文、俄文、日文、希臘文與中文等眾多版本。

改編成劇本

據此日記改編而成的劇本在1955年獲得普立茲獎,而其後據此日記改編而成電影中的謝利·溫特斯(ShelleyWinters)更憑此片奪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其後溫特斯將其獲得的奧斯卡金像獎捐給安妮在阿姆斯特丹的家。

內容節選

《安妮日記》安妮·弗蘭克的父親

1943年6月13日,“收音機是我與世界的惟一聯繫,真的!周圍的氣氛很糟,但有這來自太空的神奇之聲相助,給我鼓氣:振作起來,形勢定會好轉!”

1944年6月6日,“今天是D日(指1944年6月6日盟軍在法國北部登入擊退德軍,大舉進攻之日),12點英國電台廣播。說得好!確實如此!登入進攻已經開始,背街的屋在搖晃,盼望已久的解放果真臨近?這太美了,太不可思議了,真的嗎?1944年能給我們帶來勝利?對這我還不太清楚,但願我們能振作起來,再次鼓足勇氣,使我們變得堅強。”

1944年6月27日,“形勢很好,一切順利。今天攻占了瑟堡、威特斯克和斯洛賓,繳獲了許多德軍裝備,抓獲了許多俘虜。五名德軍將領在瑟堡喪命,兩名被俘。神奇武器(WUWA)全用上了,但這些火箭又能怎樣?德國佬在報上大肆吹噓,但對英軍造成的損失是微不足道的。”

1944年7月21日,“形勢終於轉好,我們有望了!一點不假,形勢很好!還有條特大新聞,有人行刺希特勒,不是猶太共產黨人幹的,也不是英國資本家乾的,而是一名正統的德國將軍,是個伯爵,還挺年輕的呢!元首算他命大沒死,真遺憾!只受了些皮肉之傷和有幾處灼傷。他身邊的幾名軍官倒是死的死,傷的傷。行兇主謀遭槍殺。這也許是最好的證明:許多軍官和將領對這場戰爭已深惡痛絕。”

專家點評

普利摩(PrimoLevi)說:“只是一位安妮·法蘭克為吾等帶來的震憾較所有像其般受逼害的人所帶來的總和還要多。或許該這樣說,如果吾等得知所有受害者的真相,吾等將無法生存。”

甘迺迪(JohnF.Kennedy)說:“所有認為人類在無數次大災難與迷失中皆會有尊嚴地挨下去的人,皆可以以安妮的日記作為最有力的證明。”

曼德拉(NelsonMandela)說:“吾等中有部份人在羅本島里閱得安妮的日記,並從中得到奮鬥的啟示。”

哈維爾(VáclavHavel)說:“安妮的日記至今仍使人受用無窮,特別是在迅息萬變的世界和處於驚慌的人群內。”

2009年,安妮日記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歐洲和北美洲世界記憶名錄。

對日記的批評

《安妮日記》《安妮日記》

因為安妮在戰後的極高知名度,和其在日記內所記述的關於最後解決的詳細紀錄,使大屠殺否定者開始嘗試挑戰日記的可信度。

西蒙·維森塔爾(SimonWiesenthal)因為收到了大屠殺否定者的一本名為“騙子日記”的書冊,而產生了調查法蘭克家庭被捕事件的念頭,其目標是找出背叛者並印證日記的歷史真確性。此調查在1963年完成,其找出了負責逮捕的警官席伯鮑爾(KarlSilberbauer),其因為找出了密室所泄露出的微弱光線而找出法蘭克家庭藏身之處。大屠殺否定者者因此轉移批評目標,由安妮日記本身轉移至日記發行版的真確性。

奧圖在接受訪問時曾指出其將日記內公眾較不關注的地方刪除,並以假名對提及的人作出保護,這使得大屠殺否定者可以斷言發行版並非忠於原稿,並由奧圖本人或其一位親屬作出全部或部份改寫。雖然奧圖在其餘生里採取了法律行動來保護其女兒日記的可信性,但在安妮日記原稿真確性被確認前,這場辯論並沒有停止。

被破壞事件

《安妮日記》 遭到人為損壞《安妮日記》 遭到人為損壞

2014年,東京多家公立圖書館館藏《安妮日記》及相關書籍遭到破壞,受損範圍涉及杉並區、練馬區、東久留米市等至少5區2市總計36家圖書館,受損數量超過300冊。《安妮日記》被損壞的具體原因尚未查清。日本右翼媒體刊文稱,日本人在歷史上從未對猶太人產生過憎惡,與以色列也保持友好關係,此舉不大可能是日本人所為。

荷蘭安妮·弗蘭克博物館財團相關人員於2014年3月8日訪問有近120冊圖書被毀的東京都杉並區區政府,向該區捐贈安妮·弗蘭克相關的圖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