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元利

葛元利

葛元利,男,中國90後新生代詩人、作家。文風如人,質樸自然,溫和細膩,尤以散文、詩歌見長。已發表文學作品數百件,總計三十餘萬字。文章多見於《當代作家》、《青海文學》、《讀者·原創版》、《林海日報》、《經典美文》、《中學生博覽》、《滿分作文》、《西湖》、《新作文》、《生活周刊》等數十種全國公開發行的報刊雜誌,所創詩歌、散文獲國家級獎項二十多次。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葛元利,男,90後新生代詩人、作家。文風如人,質樸自然,溫和細膩,尤以散文、詩歌見長。
葛元利葛元利
已發表文學作品數百件,總計二十餘萬字。文章多見於《當代作家》、《青海文學》、《讀者·原創版》、《林海日報》、《經典美文》、《中學生博覽》、《滿分作文》、《西湖》、《新作文》、《生活周刊》等數十種全國公開發行的報刊雜誌,所創詩歌、散文獲國家級獎項二十多次。現為中國當代文化促進會詩詞委員會委員,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濟南稼軒詩詞書畫院特邀研究員,呼倫貝爾市作家協會會員,曾任《小作家天地》雜誌社學生記者,駐外采編員,《牙克石報》記者,牙克石林業第一中學“青蓮詩社”主管。是90後文學新生力量的重要領軍人物。

成長經歷

1996年10月10日,出生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市。
2008年9月,在《小作家天地》發表處女作《陽光總在我背後》。
2009年3月,通過競爭考核,入選為《小作家天地》雜誌社旗下的學生記者,被授予特邀采編員一職。
2010年8月,以鄂倫春自治旗語文狀元的身份升入內蒙古自治區示範性高中——牙克石林業第一中學。
2011年4月,加入呼倫貝爾市作家協會,成為其中最小會員之一。
2011年6月,散文《生命倒計時》獲第二屆“京華杯”全國中學生創新作文大賽一等獎。
2011年8月,現代詩歌《信》獲第七屆“新人杯”全國校園文學大賽三等獎。
2011年12月,散文《瘦腿記》獲第五屆“希望杯”中學生作文大賽銀獎。
2012年2月,接受《生活周刊》“每周一星”欄目的特邀採訪。
葛元利葛元利

2012年4月,散文《花謝莫相離》獲第八屆“中華情”全國青少年文學大賽銀獎。
2012年6月,散文《聆聽遙遠的你》獲第七屆“冰心杯”全國青少年文學大賽銅獎。
2012年7月,古體詩詞《江城子·永思》獲首屆“二安杯”全國詩詞創作大賽三等獎。
2012年8月,古體詩詞《答月樓》獲《中華詩詞選》徵文活動全國三等獎。
2012年8月,被聘為中國當代文化促進會詩詞委員會委員。
2012年8月,被聘為濟南稼軒詩詞書畫院特邀研究員。
2012年10月,散文《四月的雪》獲2012年全國散文作家論壇徵文活動三等獎。
2012年11月,接受《林海日報》青年版採訪,並作專欄介紹。
2012年12月,散文《第一日春》獲“新星杯”網路文學大賽提名獎。
2013年2月,散文《南康白起,永遠到不了35歲》獲首屆《讀者·原創版》創作新星選拔大賽二等獎。
2013年2月,加入內蒙古作家協會,並成為在會最小會員之一。
2013年4月,散文《踏葉》獲第八屆“冰心杯”全國青少年文學大賽金獎。
2013年5月,長篇散文《成長紀》獲第十二屆“新作文杯”放膽作文大賽高中組特等獎。
2013年5月,接受《新作文》雜誌特約訪談。
2013年5月,散文《和姥姥的舊時光》獲第十五屆“中國少年作家杯”作文大賽高中組一等獎。
2013年6月,榮獲第三屆“語文報杯”原創文學大賽高中組金獎。

媒體報導

呼倫貝爾電視台
《生活周刊》
牙克石電視台
《林海日報》社
大興安嶺電視台
《新作文》雜誌
武漢教育網
自己只想成為第一個葛元利
文、趙佳佳
他叫葛元利,是一個90後男孩,性情溫和,有較強的觀察力和想像力。他是學校里眾所周知的“詩人”、“葛老師”,對詩歌、散文情有獨鍾,堅信世界終會有童話、有愛、有美好、有感動。
校園內外的老師們曾這樣評價他:非常有造詣,希望你成為第二個韓寒。對此,葛元利雖然深受鼓舞,但他卻說,自己只想成為第一個葛元利。從初二就開始文學創作的他,一直說自己的性格是矛盾的多面體,有時陽光,有時內斂。還玩笑的說起郭敬明“坐井觀天的幸福”很適合自己,平日裡喜歡觀察陌生人,關注自己的生活,這同時也是他的創作源泉,因為藝術源於生活。就讀於牙克石林業一中高二(19)班的葛元利除了完成緊張的課業外,一直堅持寫作。別看他年紀不大,現任“呼倫貝爾作家協會會員”、“小作家天地雜誌社”旗下的會員、“小作家天地特約采編員兼小記者”。同時,還是牙林一中“青蓮詩社文學部部長兼責任編輯”。說起自己的各種稱號,他只是靦腆的笑談著,很感謝自己不平凡的人生經歷。那是去年春天,葛元利一整個晚自習出了四次鼻血,肋骨也是動都動不了,連喘氣都痛得厲害,豆大的汗珠,感覺自己就要死了。就這樣,他在病中艱難的挺了半個月,每一天就在恐懼中回憶過去的點點滴滴。不久,他的心態便悄然的發生了變化,磨難激起了對生命的感悟:生命,只有在苦難中,在最後的那刻才顯得尤為美麗,尤為珍貴。所以,當他聽見生命時鐘清脆的倒計時,心律一如既往的平穩。從他的文章里,我們不難看出那種真實也觸動著每位讀者,《生命倒計時》因此也榮獲第二屆“京華杯”全國中學創新作文大賽一等獎,現代詩《信》獲“新人杯”校園文學大賽“三等獎”。葛元利說寫作並不是為了獲獎,而是享受寫作給自己帶來的美感,把自己每次的人生閱歷後的感悟寫下來,覺得自己在不斷的成熟。就像伴隨他的文章、詩歌一樣,散見於《林海日報》《興安杜鵑》《牙克石報》《青海文學》《中學生博覽》《經典美文》等報刊。與此同時,他還說自己待到大一時間充足的時候,想發表屬於自己的長篇小說以及文集。像安妮寶貝、張愛玲、畢淑敏、席慕容、海子等文學創作者學習。隨著時間的沉澱,會踏實的邁好每一步,做一個適時懂得緘默,而始終持有骨架的人。堅守:寫自己,活自己,用以本真之文抒心之所想。最後讓我們共同祝願他夢想成真,期待有更多創作的葛元利吧!
葛元利:要輸就輸給夢想
文、 陳曉琳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讓人相信這個年僅十七歲、瘦瘦弱弱的小男孩竟然是一位出色的少年作家,他叫葛元利,是牙林一中高三(19)班的學生,在林中是小有名氣的“才子”,現為中國當代文化促進會詩詞委員會委員,濟南稼軒詩詞書畫院特邀研究員,呼倫貝爾市作家協會會員,曾任學校“青蓮詩社”的文學部部長兼責任編輯。他創作的散文、詩歌、詩詞在2012全國散文作家論壇徵文大賽、全國青少年冰心文學大賽等國家級賽事中獲獎十餘次,他的文章散見於《林海日報》、《青海文學》、《當代作家》、《經典美文》等刊物。
在採訪中,葛元利告訴我:當他捧著一堆獲獎證書和獎盃回家時,在家人的讚賞中,只有姥姥幽幽地說:“小利利這孩子腦袋不好使,能成現在這樣,比別的孩子要多吃很多苦。”姥姥的話說進了葛元利的心坎兒里,那一刻,他將面龐撇過,卻淚如雨下。他知道姥姥最懂他。這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很認真地對自己說:“要輸就輸給夢想!”
我和葛元利漫步在校園裡,恰巧路過學校的紅豆食堂,他指給我說,在那裡,讓他經歷了一次成長的洗禮,他的新作長篇散文《成長紀》,就是最好的見證,記錄了他在學校食堂打工時感受到的人情冷暖。
葛元利的母親在外打工,為他掙取上大學的費用,他與父親的生活費僅是靠父親一千零幾的工資,而父親都會把工資分成七三甚至是八二的比例,把最多那一份給了葛元利,自己留下二三百艱難度日。葛元利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除了賺取一些微薄的稿酬外,他能想到的就是去學校食堂打工。每天下課鈴一響,第一個衝出教室的總是他,他要比別的同學早到食堂。打飯的時候,他生怕掌握不好飯量給顧客打少了,害他們吃不飽,平時還要看老闆的臉色做事……對於一個高中生來說,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裡,這種不平凡的經歷讓他比同齡人成熟了許多,他明白無論在怎樣的生活環境中,都要始終堅持著最本真的自己,做個善良可愛的孩子。
說起葛元利與文字結緣,還是因為“生氣”。初二時他考試成績名列年級第一,各科老師都誇獎他,唯獨語文老師說他文筆一般,這讓自我感覺良好的葛元利傷了心,不服氣的他開始看各種優秀的文章,覺得自己的文章確實一般,於是他便暗下決心練習寫作。就這樣,他開始寫散文,因為散文是感情抒發的最佳載體,可以是憂傷的、美好的、小巧的、壯麗的……感情千變萬化,猶如自己的心與性格。他文章的取材立意幾乎都是源自於生活中很微小、平常的事物,他把生活中的小事兒也變得很精彩。對他來說,寫作的過程就是一個感受生活、不斷成長的過程。
步入牙林一中後,為了鍛鍊自己的各種能力,他加入了學校的“青蓮詩社”,高二時就升成了詩社的主管。“青蓮詩社”給了葛元利一個施展才華和能力的平台,而他也在為詩社默默付出著,小到發報、通告,大到組稿、講座都由他親手操辦。為了讓“青蓮詩社”更有實力,他還主動去林海日報社找著名作家尹樹義為詩社題詞。雖然在9月份葛元利就要退二線了,但他說過,如果“青蓮”有需要,我一定第一個到。
如同所有的創作者一樣,葛元利有著十分豐富的生活情感。在我們聊天的時候,葛元利從衣兜里拿出幾塊糖給我,原來他有一個很特別的習慣——經常放一些糖在衣兜里,左兜放薄荷味的,右兜放水果味的。當我還在好奇時,葛元利笑了笑說是因為自己不太會交際,糖果可以拉近兩個人的距離,還有就是用來激勵自己,當自己打不起精神的時候就吃薄荷味的糖,當自己感到辛苦、難過的時候就吃水果味的糖。也許青春就是這樣,有苦有甜,我們會有學習的苦、孤獨的苦、生活的苦,但是能夠在苦中感受到甜,便是美好的。而葛元利所感受到的甜,不只是糖果的味道,還有文字帶給他的“小竊喜”,他說那是很微小、不為別人所知、所懂的冷暖自知的快樂。
“ 我的夢想很簡單,只是想通過一支筆來描繪一幅專屬於我的心靈與未來的藍圖,單調也好,辛苦也罷,都是我的甘願,我的無悔,在奮鬥的過程中,要輸就輸給夢想。”這個90後小男孩,在寫作這條漫長而久遠的道路上,他一邊播撒汗水,一邊收穫成長,他甘於吃苦和對夢想的執著深深感染、激勵著我們每一個人。

代表作品

《成長紀——我的半工歲月》:長篇散文,主要講訴作者高二時在學校食堂打工時的所見、所聞、所感。語言真切動人,文采與思想雙兼,憑藉此文,葛元利一舉摘得第十二屆“新作文杯”全國高中生放膽作文大賽特等獎。
《南康白起:永遠到不了三十五歲》:短篇散文,文章主要表達了葛元利對同志作家南康白起的追思,文字優美,感情真摯,是不可多得的優秀抒情類散文作品,憑藉此文,葛元利獲
葛元利葛元利
得《讀者·原創版》創作新星選拔大賽二等獎。此文發在南康白起吧,深的“蒲公英”們(南康白起的冬粉)的喜愛。
《惘然劫》:中篇散文,寫的是他與哥哥一起吃飯的見聞所感,主要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對未來的迷茫、以及對哥哥的感情,全文虛實結合,穿插講述,佳句俯仰皆是,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值得一讀。
《生命倒計時》:短篇散文,寫的是作者在病痛中的經歷,以及對生命的感悟,感情真摯動人,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葛元利亦憑藉此文獲得了“京華杯”全國高中生創新作文大賽一等獎。
《聆聽遙遠的你》:短篇散文,主要追思對已故爺爺的思念,感情真摯動人,文字優美自然,借景抒情,帶入感很強。
《和姥姥的舊時光》:親情散文,抒發了作者對姥姥的真摯感情,全文語言靈活多變,方言、口頭禪以及書面語綜合運用,展現了作者深厚的語言文字功底,作者憑藉此文,獲得第十五屆“中國少年作家杯”作文大賽高中組一等獎。

個人語錄

1.我愛的每一個人,他們懷裡都摟著一個人,心裡想著一個人,不管懷裡摟的和心裡想的是不是同一個人,他們都清楚的告訴了我——他們心裡沒有我。
2.一隅花開兩阡陌,舊相識,說新言。不盡愁絲,良辰奈何天?
3.當我還愛你的時候,請你容允我的放縱;當我不愛你的時候,請你惜取我的放縱。因為愛你時,我小心收藏了我的肆意妄為,不愛你時,卻再也做不回那個無法無天的自己。
4.卑微之人的愛,亦如其卑微的性格,內斂而寂淡,如時光推移而不著痕跡。但當你發現這潛潤無聲的愛情時,卻會被其溫奈賢良感動的洶湧澎湃。這就是平凡的力量。
5.所有的沉寂與狂熱終會覆滅於無盡的海洋。一如既往。
6.沒有人能相伴而終,友誼這條船,終會悄無聲息地飄向未知的遠方。
7.誰能永遠無敵呢?即使曾經有過一顆堅強的心,歲月也會磨滅他的稜角分明。
8.回憶僅一刻,往事千萬般。
9.當付出逐已被冰封,熱情之焰是否雀躍如初?當美好被冷漠傾覆,記憶剪影是否環映依舊?
10.如果有一天,該快樂的時候你沒有微笑,該流淚的時候你沒有悲傷,你便會知道,這世界、這歲月給了你什麼,你為了生活、為了成長付出了什麼。
葛元利葛元利

11.對你的不言,是一種塵埃落定的守候。
12.我將對你的千言萬語聚縮成一顆珍珠,像寂寞一樣別在胸襟,卻默不作聲。
13.感情的付出猶如炭火的散落,熱情,執拗,凜冽,即使可以收回,也會留下一個動人心魄的赤色疤痕。
14.如果愛情一開始就不存在欺騙,那么即使是錯誤的愛,我也願意堅持。怕就怕,就算清楚明了地知道有欺騙,也還是不願放棄。
15.有些人,只能永遠做朋友,愛不得。就像鄭傑,自始至終都是林澤的髮小。曾愛過,最後關係卻比親人還要親。保持一種理智兩處清醒,是彼此最好的未來。一如林澤與鄭傑。
16.如果謝晨風沒有死掉,那林澤和司徒燁還會在一起么?是不是司徒燁注定只能在星巴克桌台後看著他們幸福,然後暗暗按下快門,儲存一段華麗到憂傷的記憶。愛情,有時需要一種先入為主的精神觀念。
17.林澤陪謝晨風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愛情一開始就是這樣,無關世俗,無關風月。只是,謝晨風終結生命的那天是女媧造人的日子,有人歡喜降生,卻也有人痛苦地失去了愛……
19.暗戀,是在祝福與得到之間的徘徊。
20.從北到南的這一趟旅行,看過許多風景,見到無數臉孔,可最後清楚明白的,還是自己的心。
21.我們一直走在逃離的路上。或許,我們能夠或者應經出走了房屋,出走了大地,出走了地球,甚至是宇宙,可我們永遠逃離不了的。是自己的心。並將永遠困頓其中。
22.我們做不了一條魚,無法在悲傷地海洋里自由游弋。
23.這就是我和你的記憶,是僅有的。是很早以前的,也是很久以後的。
24.有時候,事實就是這么簡單,可記憶卻可以一望無際的遠下去。
25.但誰也說不準,就在某時某刻的某個瞬間,兩個人的思維、靈魂撞在了一起,熟稔的仿佛前世因果。
26.未來的一切誰也說不準,但正因為他的不確切,才讓我懂得了惜取。
27.朝遠處的路望去,在夜的郁藍中無窮無盡。而我卻只能一個人,慢慢地向前走,寂靜無聲。也許很多年以後,再回憶起今天的種種,早已忘記自己曾有過這么一段執著的歲月,又或者還在堅持著,卻記不得自己為了什麼而堅持。
28. 萬家燈火,離我很遠很遠,仰視,眺望,還有星海,銀河。我是那么渺小,那么平凡。我們是那么渺小,那么平凡。就連我們最為寶貴的青春,最為愛惜的感情,最為珍視的生命,也不過是夜色一隅微不足道的浮塵。僅此而已。
29.這就是愛吧!有個人,什麼也不做,就在身邊,聽著他的呼吸,感受他的溫暖,靜靜的,時光仿佛變成了軟化劑,撫平了所有的不安與煩躁。
30. 愛是兩個的愛。而愛一個人,卻是冷暖自知。愛一個人,只是想對他好,不管他怎樣。而相愛,只是兩個人彼此喜歡對方的一種機巧,若少了一方的愛,便不能再說是相愛。只是愛而已。
31.而你對他的感情,卻是一個晶瑩剔透的智齒,一直生長著,一直疼痛著,一直幸福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