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爾紹夫兄弟

葉爾紹夫兄弟

葉爾紹夫兄弟小說以葉爾紹夫一家為中心,以冶金廠內的鬥爭和劇院內的鬥爭為線索,將矛盾的激烈衝突逐步展現在人們面前。整部作品結構緊密、情節動人、敘述生動,充滿了生活氣息。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葉爾紹夫兄弟

《葉爾紹夫兄弟》1982年中文版封面《葉爾紹夫兄弟》1982年中文版封面

創作年代:現代

作者:弗謝沃洛德·阿尼西莫維奇·柯切托夫

作品體裁:長篇小說

葉爾紹夫兄弟
拼音:
解釋:長篇小說。蘇聯柯切托夫作於1958年。冶金廠廠長提出鋼鐵車間應自行檢修,分別擔任工長和技師的葉爾紹夫兄弟支持廠長的決定。技校教師和新到的工程師相互勾結,誣告廠長是官僚主義者,使葉爾紹夫兄弟受到排斥。後他們的罪行敗露,葉爾紹夫兄弟又被重用。

內容概要

老話劇演員古良也夫和畫家卡扎柯夫在濱海某市邂逅相遇。卡扎柯夫是隨他的妻子、工程師卡扎柯娃來到這個城市的。卡扎柯娃大學畢業後在莫斯科安安穩穩地工作了6年後自願來到這個城市的一家大型冶金廠,擔任了高爐車間的工長。在這裡,她結識了葉爾紹夫兄弟一家。葉爾紹夫家的長兄普拉東是高爐車間的總工長,有著豐富的實際操作經驗。他在廠長契比索夫的支持下,否定了技術學校工程師克魯季里契提出的“集中檢修制度”的建議,而是根據實際情況讓車間自己檢修機器。克魯季里契來到市委會,向市委書記戈巴契夫控告工廠壓制他的合理化建議。
葉爾紹夫兄弟葉爾紹夫兄弟
從部里精簡下放到冶金廠的阿爾連採夫也來到市委會告狀。他自認為有學歷,又有豐富的領導經驗,是個冶金專家,起碼可以當個車間主任。可廠長卻讓他到工段上擔任工程師。當戈爾已喬夫告訴他贊成廠長的做法時,他威脅市委書記:“要是以後上級有人來麻煩某些本地同志,您可不要怪罪我。”一個星期天,阿爾連採夫租了一條船,組織了一次遊覽。他請大家吃烤羊肉,要大家“為友誼乾杯”。他的舉動得到了不少人的好感。阿爾連採夫來到克魯季里契那又髒又臭的小茅屋。克魯季里契罵不絕口,傾泄著他的不滿。他說他有16個發明,但一個也沒能用到生產上去,要是在國外,早就成了百萬富翁了。阿爾連採夫鼓動克魯季里契為得到10萬盧布的發明獎金去鬥爭一番,把總工長普拉東、廠長契比索夫、市委書記戈巴契夫這些“障礙”除掉,向“官僚主義勢力發動進攻”。從監獄裡釋放出來的沃羅別內回到了工廠,阿爾連採夫要他不能保持“沉默”,不應該“服服貼貼地妥協”,而應該“幹下去”。高爐車間的三號高爐發生了事故,普拉東的侄子安德烈因搶險而被燒傷。阿爾連採夫指責這次事故是“外行乾內行事的後果”。普拉東遭到非議。這一年12月里一個陰暗的日子,省報上刊出了一篇文章,詆毀廠長契比索夫是“官僚主義者”,“壓制有價值的建議”,“扼殺先進事物”。吹捧克魯季里契是“天才發明家”,阿爾連採夫“目光遠大”,“知識異常淵博”。這篇措詞尖銳的文章是阿爾連採夫捐使一個青年記者寫的。在黨的二十大召開的時候,部里下達了解除普拉東總工長職務和任命阿爾連採夫擔任副總工程師的命令。普拉東被迫退休。沃羅別內接替了總工長的職務,克魯季里契也當上了廠技術革新研究室的副主任。阿爾連採夫以慶祝喬遷之喜為名,邀請沃羅別內及劇院導演托馬舒克等人在克魯季里契的新居里舉行了酒宴。他們大口喝酒,大聲喧鬧,聲稱“要把官僚主義、貴族老爺以及騎在我們頭上的一切人的眼睛給啄出來”。卡扎柯娃來到冶金廠後,感到在她的一生中還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疲乏,但同時也感到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幸福。她工作勤奮,能吃苦,又肯動腦筋,為改進高爐車間的工作提出了不少很有價值的建議。為解決稱量車裡溫度太高的問題,她向廠長提出在稱量車裡裝置電氣冷卻設備,受到廠長重視。阿爾連採夫又一次來到克魯季里契的家。他拿出了一份偽造的報告副本,內容是克魯季里契向廠長報告說有可能解決稱量車降溫的難題。報告的日期是在卡扎柯娃向廠長提建議之前。在阿爾連採夫軟硬兼施之下,克魯季里契聽命於他,用褪了色的書寫紙偽造了報告的底稿。阿爾連採夫還利用他和廠長女秘書的曖昧關係,讓她寫了一張她曾經代表廠長收到過克魯季里契報告的假收據。阿爾連採夫拿著這些假檔案向廠黨委書記告狀,說廠長壓制建議、丟失檔案、嚴重失職,卡扎柯娃是個剽竊者。正當受到流言蜚語誣陷的卡扎柯娃感到異常痛苦的時候,她的好友季米特里在信中告訴她:“那些誹謗您的話誰也不相信。大家都知道這是造謠。”季米特里的信給了卡扎柯娃莫大的安慰。
葉爾紹夫兄弟葉爾紹夫兄弟
季米特里是普拉東的四弟、冶金廠的軋鋼技師。他經常在下班的路上等候卡扎柯娃,並伴送她回家。他們志同道合,彼此間產生了好感。季米特里的臉上有一條傷疤,那是在衛國戰爭初期,他因抗擊德國鬼子的暴行而被敵人用刺刀砍傷後留下的。他還被敵人埋在地溝里長達十幾個小時,但仍然活著。季米特里十分渴望看到共產主義,他為自己是屬於具有這種理想的人而驕傲。他腳踏實地進行創造性勞動,獲得了全國勞動競賽第二名,並在全國軋綱技術經驗交流會上開過講座。普拉東的三弟雅柯夫曾在平爐車間當過工人,衛國戰爭期間受過傷,身上一直留有敵人的子彈。衛國戰爭結束後雅柯夫當上了劇院經理。他和老演員古良也夫一起,與劇院導演托馬舒克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他們支持年輕的劇作家創作了以葉爾紹夫兄弟的父親——在戰爭期間與法西斯作鬥爭而英勇犧牲的老葉爾紹夫為原型的話劇《奧庫涅夫一家》。在充滿疑惑的日子裡,季米特里來到市委會,向戈爾巴喬大反映了廠里的混亂情況和劇院裡的鬥爭,對一些反常的社會現象表達了自己的態度。十月革命節的晚上,《奧庫涅夫一家》在劇院演出,全劇結束時,場內的歡呼聲如春雷轟鳴。在全廠職工大會上,覺醒了的廠長秘書揭露了阿爾連採夫搞的陰謀詭計,阿爾連採夫被開除出黨,沃羅別內彼解除職務,克魯季里契離開了工廠,溜之大吉。總工長普拉東回到了離別一年的工廠,季米特里當選為廠黨委委員。

作品賞析

《葉爾紹夫兄弟》反映的是蘇共二十大召開前後的鬥爭。史達林逝世後,前蘇聯社會生活發生了急劇變化,批判了個人迷信,開始了科技時代。社會上出現了一種懷疑黨和工人階級領導,否定革命成果的傾向。在這社會生活動盪、各種矛盾尖銳衝突的歷史時期,柯切托夫在現實生活的壓力下,產生了創作《葉爾紹夫兄弟》的構想。他說:“我想描寫這股狂熱病在一定環境中的種種表現,想表明我們社會的堅強機體是能夠抵抗任何疾病的。”作品通過葉爾紹夫一家的生活,熱情歌頌了工人階級,反映了他們為社會主義建設、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而進行的辛勤勞動和為捍衛馬列主義所進行的堅決鬥爭。
小說以葉爾紹夫一家為中心,以冶金廠內的鬥爭和劇院內的鬥爭為線索,將矛盾的激烈衝突逐步展現在人們面前。整部作品結構緊密、情節動人、敘述生動,充滿了生活氣息。
葉爾紹夫是世襲的鋼鐵工人之家。父親老葉爾紹夫在衛國戰爭初期與敵人作鬥爭時英勇犧牲在高爐旁。大哥普拉東在冶金廠幹了大半輩子,對高爐有著深厚的感情,死也要“倒在爐子旁邊”。對他來說,什麼也比不上工作更為重要,煉鐵就是他的全部生活。當他被解除總工長的職務,被迫回到家裡的時候,他感到整天在一群老人孩子中間“真丟人”。他認為不能閒在家裡吃養老金,打算到技術學校去傳授煉鐵技術,還向市委書記要求工作。表現了一個老工人不甘寂寞、視工作為生命的高尚品德。
季米特里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個現代知識工人的典型,在他的身上集中體現了工人階級的優秀品質。季米特里信仰堅定,早在少年時代就立下了誓言:“要等到世界共產主義建成的時候,你們才能埋葬我。”他意志堅強,如同鋼鐵,臉上那塊傷疤便是他鐵打性格的標記。敵人把他埋在地溝里長達十幾個小時,但他仍然頑強地活了下來。他雖然滿身傷痕,但仍在為理想而忘我工作,獲得全國勞動競賽第二名。他不僅是軋鋼好手,而且興趣廣泛,愛好文學,並且在自學英語。他愛憎分明,充滿鬥爭精神。當普拉東被迫退休後,他說:“你得去據理力爭,爭取你的勞動權利。”對於工廠里的混亂情況、劇院中有人攻擊黨、大學生中間存在著的糊塗觀念等問題,他向市委書記表示:“不能再忍耐,不能沉默,應該鬥爭。”季米特裡頭腦冷靜,善於分析周圍發生的事件。當卡扎柯娃遭到誹謗時,他一針見血地指出:“當前新舊兩個世界之間正在進行鬥爭。”在廠黨委會上,季米特里對這場鬥爭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他說:“過去的一年對於我們的黨是一個艱苦的時期。對於世界上整個共產主義運動也是一樣。我們經受了嚴酷的考驗。”劇院裡也在進行一場激烈的鬥爭。雅柯夫和古良也夫不滿於現在“盡演些沒熱情的軟骨頭”,支持年輕的劇作家創作了《奧庫涅夫一家》。而導演托馬舒克等則叫嚷:“現在需要尖銳的批評,需要揭露,不需要粉飾現實的作品。要么就寫離婚,寫老夫少妻也行。”他們想上演《被遺棄的妻子》向蘇共二十大獻禮。這場反映文藝界的鬥爭以《奧庫涅夫一家》的成功演出而告結束。
葉爾紹夫家的第三代安德烈繼承了老一代的光榮傳統,有理想,有報負,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在高爐發生事故的危急關頭,他冒著火焰衝上去搶險,被火燒傷。作品中的卡扎柯娃是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她不留戀大城市的舒適生活,主動來到這個遠離莫斯科的城市工作。雖然她的身材只有一米五,可整天像男子漢一樣奮戰在灼熱的高爐旁。她信念堅定,認為“沒有遠大的理想是不能生活的”。由於小說迅速及時地反映了當時蘇聯的社會現實,鮮明地表現了重大的政治主題及作品中充滿了政論性的特點,因而一發表就引起了強烈反響,受到了文藝界的普遍重視,並展開了一場爭論。

作者簡介

弗謝沃洛德·阿尼西莫維奇·柯切托夫(1912—1973),前蘇聯作家,出生於農民家庭,在諾夫戈羅德度過自己的童年和早期的學生時代,後到列寧格勒讀完中學。從事過多種體力勞動,在造船廠和列寧格勒船塢當過造船工人。1931年畢業於農業技術學校,成了農技師。在莫斯科、列寧格勒的拖拉機站和國營農場工作過幾年,當過列寧格勒附近一個農業實驗站的研究員。1934年開始創作,衛國戰爭時期任戰地記者。戰爭的第一年,在列寧格勒被圍困的極端艱難的日子裡,他開始寫作他的第一部熱情歌頌列寧格勒保衛者英雄業績的中篇小說《在涅瓦平原上》(1946)。他的另一部中篇小說《市郊》(1947)描與戰區人民的生活。1944年加入蘇聯共產黨。戰後,柯切托夫專門從事文學創作,作品甚多,大多是描寫他所熟悉的勞動和勞動者。有中篇小說《太陽照耀著誰》(1949年作,1961年改名為《麥鮑羅多夫教授》)、《涅瓦河》和長篇小說《在祖國的天空下》(1950年作,1961年改名為《農藝師同志》),反映了戰後的農村生活;短篇小說集《性格的特徵》(1949)、《十字街頭的住宅》(1951)等。1952年發表代表作《茹爾賓一家》。另有《青春常在》(1954)、《葉爾紹夫兄弟》(1958)、《州委書記》(1961)、《戰時札記》(1964)、長篇小說《落角》(1967)、《你到底要什麼》(1969)等。

感受《葉爾紹夫兄弟》的豐富與震撼

蘇聯作家柯切托夫的長篇小說《葉爾紹夫兄弟》是我16歲時在建設兵團最早讀到的外國小說之一,也是我讀書歷程中最難忘的啟蒙讀物,更是一本讓我真正從內心喜歡、感動和百讀不厭的好書,也是一本在任何時代都不會過時的生活的教科書。我始終珍藏著它,近幾年我又讀了幾遍,任然愛不釋手,以至於許多片段幾乎能夠倒背如流。
記得十幾年前,我把《葉爾紹夫兄弟》推薦給還在讀高中的女兒,女兒讀後深受感動,並與我討論,她天真地問我:“爸爸,世界上真的有像‘阿爾連採夫’那么壞的人嗎?”我告訴女兒:“比他壞得多的人都有啊!”
柯切托夫是以描寫血統工人家庭而著稱的蘇聯作家,長篇小說《茹爾賓一家》和《葉爾紹夫兄弟》都是歌頌蘇聯工人階級革命傳統和社會主義勞動熱情的動人作品。
《葉爾紹夫兄弟》以葉爾紹夫一家為中心,以冶金廠內的鬥爭和劇院內的鬥爭為線索,將矛盾的激烈衝突逐步展現在人們面前。整部作品結構緊密、情節生動,扣人心弦,充滿了生活氣息。
我在自己的讀書筆記中對書中的主要人物有以下簡潔的素描:
1、普拉東·葉爾紹夫:一位傳統的、正直的、對工作恪盡職守,具有高度責任感的老工人;
2、季米特里·葉爾紹夫:一位信仰堅定、有理想有抱負,具有較高知識水平的知識型工人,心底善良、敏感,對周圍的人有著深刻的影響,深受大家喜愛的一個人物;
3、斯捷潘·葉爾紹夫:典型的二戰受害著,曾在作戰時被德軍集體俘虜,度過了悲慘的集中營生活後的倖存者。回國後卻受到祖國的審問、發配;受到原來的戀人魏里奇金娜血淚呼喊的質問:“當敵人殘害我的時候,你做了什麼?你是個懦夫,在敵人的刺刀面前舉起了雙手!你為什麼不拚死或自殺?我在兇殘的敵人面前什麼都沒交代,我的身體和面容都被德國人毀了,但我保持了自己的人格。你還有什麼顏面回國?
4、魏里奇金娜:老三、斯捷潘·葉爾紹夫戰前的女友、大學同學。她的故事在書中感人至深。二戰期間,她參加游擊隊被德軍俘虜,因拒不交代游擊隊的駐地、拒絕出賣戰友,她被德國兵強姦後用刺刀殘忍地將乳房和生殖器全部割掉,並用刺刀將她徹底毀容。戰後,倖存的她堅強地在極其悲慘的生活條件下,在一個小漁村自食其力地生活。也曾有好心的男人看上她善良的心而不在乎她的“醜陋面容”,想與她結伴,但她永遠無法忘記和向他人展示那被割掉乳房和生殖器的悲慘經歷和現實存在---一個曾經在敵人瘋狂和野蠻摧殘下都挺立過來的堅強女性,最終卻倒在了失去女性尊嚴後永遠無法獲得愛情的缺失與遺憾之中---我相信,無論誰讀了都會為人間這樣的境遇感到撕心裂肺的遺憾並為此唏噓不已---她失去了生活的信念,最終跳入高爐,化作一縷青煙...她悲慘的人生經歷代表著無數在戰爭中被侮辱和被毀滅了的婦女的遭遇,讀之令人心靈震撼,數度潸然淚下,永遠難忘!
5、伊斯克拉·卡扎柯娃:工程師,工人階級知識分子的典型代表。她情感細膩、豐富,是個有著一點小資情調的、小巧玲瓏、令人敬重和喜愛的知識女性。雖然她嫁給了藝術家卻未曾感到婚姻的幸福,反而她從骨子眼裡熱愛像季米特里·葉爾紹夫這樣的知識型工人。(應該說,淳樸正直的知識型工人更適合於做她的終身伴侶。)
6、阿爾連採夫:類似中國那種“掛職”下放鍛鍊的幹部。典型的小人和個人野心家,專門幹著嫉妒、誣告、陷害忠良的勾當,這樣的人在中國的各個單位、部門屢見不鮮,而且一般都很會對上級阿諛奉承,“路數”較寬,害起人來下手特狠。但最終多半沒有好下場。
7、克魯季里契:甚為工程師,是個在我們國內也常見的那種最典型的“懷才不遇”、心理嚴重不平衡、嫉妒他人、投機鑽營的小人。一旦得以適合的土壤或遇到可乘之機,一定會出賣靈魂,陷害他人。這樣的人最終也死得最慘!
8、其他人物,如侄子安德烈·葉爾紹夫(工段長,是位有實踐經驗的工人,同時在掌握新技術方面很有學問。)和大學生卡彼托林娜·戈巴契夫(市委書記的女兒)那純真的愛情;市委書記戈巴契夫的正直和為維護正義敢於抗上的勇氣...等等,都描寫的異常精彩。
長篇小說《葉爾紹夫兄弟》的主要故事情節如下:
P圖:老話劇演員古良也夫和畫家卡扎柯夫在濱悔某市邂逅相遇。卡扎柯夫是隨他的妻子、工程師卡扎柯娃來到這個城市的。卡扎柯娃大學畢業後在莫斯科安安穩穩地工作了6年後自願來到這個城市的一家大型冶金廠,擔任了高爐車間的工長。在這裡,她結識了葉爾紹夫兄弟一家。
葉爾紹夫家的長兄普拉東是高爐車間的總工長,有著豐富的實際操作經驗。他在廠長契比索夫的支持下,否定了技術學校工程師克魯季里契提出的“集中檢修制度”的建議,而是根據實際情況讓車間自己檢修機器。為此克魯季里契來到市委會,向市委書記戈巴契夫控告工廠壓制他的合理化建議。
從部里精簡下放到冶金廠的阿爾連採夫也來到市委會告狀。他自認為有學歷,又有豐富的領導經驗,是個冶金專家,起碼可以當個車間主任。可廠長卻讓他到工段上擔任工程師。當戈爾已喬夫告訴他贊成廠長的做法時,他威脅市委書記:“要是以後上級有人來麻煩某些本地同志,您可不要怪罪我。”
一個星期天,阿爾連採夫租了一條船,組織了一次郊遊。他請大家吃烤羊肉,要大家“為友誼乾杯!”他的舉動得到了不少人的好感。阿爾連採夫來到克魯季里契又髒又臭的小茅屋。克魯季里契罵不絕口,傾泄著他的不滿。他說他有16個發明,但一個也沒能用到生產上去,要是在國外,他早就成了百萬富翁了。阿爾連採夫藉機鼓動克魯季里契為得到10萬盧布的發明獎金去鬥爭一番,把總工長普位東、廠長契比索夫、市委書記戈巴契夫這些“障礙”除掉,向“官僚主義勢力發動進攻。”
從監獄裡釋放出來的沃羅別內回到了工廠,阿爾連採夫要他不能保持“沉默”,不應該“服服貼貼地妥協”,而應該“幹下去”。高爐車間的三號高爐發生了事故,普拉東的侄子安德烈因搶險而被燒傷。阿爾連採夫指責這次事故是“外行領導內行的後果”。普拉東遭到非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