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花山

萬花山

萬花山又名牡丹山,位於延安市西南16公里的杜甫川中,占地126公頃,海拔1320米,地處青山翠柏之中,空氣清爽,環境幽雅。山上生長著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野生牡丹,是中國四大牡丹源生地之一,也是巾幗英雄花木蘭的故鄉。景區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木蘭陵園、野生牡丹園、群芳譜。

基本信息

延安山名

基本介紹

萬花山萬花山

萬花山,位於延安市西南16公里處,以漫山遍野的野生牡丹而聞名。這裡是中國四大牡丹源生地之一,集中了上萬株野生牡丹,每年春夏時節,奼紫嫣紅的牡丹競相盛放,香氣襲人,美景怡人。
萬花山總面積約126公頃,滿山翠柏,枝葉繁茂,四季常青。每年春暖花開,柏樹叢中到處奇花異草。其中野生牡丹歷代盛名,滿山遍野約五萬多株,有數十七個品種。1939年5月,毛澤東、周恩來、朱德、任弼時、林伯渠等就曾徒步到萬花山觀賞牡丹。萬花山的主要景點有牡丹園、牡丹湖、崔府君廟、毛主席觀花台、跑馬梁等。除了登山賞花,遊客還可以乘坐遊船蕩舟牡丹湖。

歷史沿革

木蘭故里木蘭故里

萬花山野生群牡丹歷史久遠,《大清一統志》載:“牡丹山,在膚施縣南四十里,其他多產牡丹。山為名花占,故萬花山得名於牡丹,又榮於牡丹”。洛陽牡丹興盛之前,天下牡丹以延安為宗,所以延安可稱為是中國牡丹的故鄉。宋《圖徑本草》:“今丹延安山中皆有,但花有黃紫紅白數色”。歐陽修《洛陽牡丹記》:“牡丹出丹州、延州”,並在《花譜》中載有延安紅、丹州紅,“皆謂產之傑然者。自丹延以西尤多,士人刈以為薪”。那時牡丹多到當地老鄉時常砍斫牡丹莖桿當柴燒,這可說是天下一大奇觀。
相傳萬花山所在地的花源頭村又是巾幗英雄花木蘭的故鄉,這裡建有規模宏偉的木蘭陵園,園內石碑刻寫著《木蘭詩》全文和廖沫沙與舒同分別題寫的“木蘭祠”、“木蘭詩”,木蘭冢前立有舒同題寫的“花將軍之墓”墓碑,碑前豎一座4米多高的木蘭跨馬征戰的戎裝石雕。在萬花山頂上有一道長500米,寬100米的山樑,俗稱“跑馬梁”,據說是當年花木蘭練武縱馬的地方。山樑上有一棵五株同根連體而生的古柏,名“五龍柏”,系延安名木。

景點概況

崔府君廟崔府君廟

萬花山的景點甚多,還有崔府君廟、群芳譜等。山下有牡丹湖,碧水蕩漾,遊船穿梭,石橋臥波,湖光山色相映,遊人樂在其中。當年,毛澤東主席在延安時,在日理萬機中抽空於1939年5月和1940年5月先後兩次同周恩來、朱德、董必武、林柏渠、任弼時等老一輩革命家慕名前往萬花山觀賞牡丹,山上還留有毛主席賞花台供人參觀。景區內還有數道石刻長壁,壁上鐫刻著歷代名人在萬花山賞花時的即景詩和題詞,其中江澤民總書記1989年9月11日在萬花山視察時題寫的“萬花山”和李鵬委員長1990年11月來此視察時題寫的“牡丹之鄉”石刻引人注目。在花源頭村建起民俗文化村,地方風情濃郁,吸引了不少外地觀光遊客。

景區資源

萬花山萬花山

萬華山風景區位於延安西南16公里杜甫川中,海拔1320米。有美麗傳說為七仙女中的四姐下凡將天宮花種播撒於此,後長成滿山遍野之牡丹花。四姐與當地村民崔文瑞結為連理,後人在牡丹山山腰修建崔府君廟以作紀念。景區內植被豐厚,森林繁茂,原始生態保護完好,萬株野生牡丹,花色各異,姿態萬千,天然巧成。春天山花爛漫,芳香四溢;夏季雲涌峰翠,景象萬千;秋時漫山紅葉層林盡染;冬季群山枯黃,唯此山青綠蒼翠、生機盎然。更有五株連體古柏稱“五龍柏”,歷史傳說美麗動人。

據宋、歐陽修《洛陽牡丹記》曾記述:野生牡丹“大抵丹、延以西及褒斜道中尤多,與荊棘無異,土人皆取以為薪”。明嘉靖年間《延安府志》亦記載膚施縣縣城“稍南有牡丹山……名曰花園頭,產牡丹極多,樵者以之為薪”(卷八輿地考一)。雍正年間所修《陝西通志》引《韓城縣新志》記載:“牡丹山多產牡丹,開葉紅紫滿山,香聞數十里,土人采以為薪。又有牡丹坪,在渚北村西北,亦多牡丹”。可見此山牡丹歷史淵源已久,美景早有所載,為牡丹花之發源地。

旅遊信息

指路牌指路牌

為了方便遊覽人士食宿,地方政府還在萬花山景區旁投巨資建起了“萬花山”賓館,古樸典雅的建築和現代建築渾為一體,地方名吃和寬暢舒適的客房、會議室、健身房、娛樂設施,使來此遊玩的客人留戀忘返。市旅遊部門每年5月初在此舉辦“萬花山花會”,吸引了眾多外地觀光來客,有的花間留影,有的賞花詠詩,有的潑墨作畫,已成為延安一遊覽勝境。
地址:延安市城區西南方向杜甫川,距市中心16公里
最佳旅遊時間:每年四、五月,牡丹花開時節
萬花山面積:126公頃
門票:35元,軍人、學生、離退休人員優惠
交通:乘市內公車和計程車均可
玩法:賞牡丹、休閒遊覽
體驗點:景區人工湖遊船、山體滑道、野生牡丹園觀賞數萬株野生牡丹盛放奇觀、美景。

廟會

每逢農曆四月初八前後,延安人都有到萬花山趕廟會之習俗,此習俗最早可追溯至明朝,期間全國各地遊客紛至沓來,都為一睹牡丹花盛開的美景。牡丹花香四溢,繁花似錦,期間萬花山風景區必舉辦一年一度的牡丹花節,商販也會藉此時節,雲集景區,為遊人提供各色地方小吃、茶飲、新鮮水果等。是時,景區遊人如織、絡繹不絕。

現狀

觀花台觀花台

新中國成立以後,很多國家領導人都曾來過萬花山。毛澤東主席在延安時,在日理萬機中抽空於1939年5月和1940年5月先後兩次同周恩來、朱德、董必武、林柏渠、任弼時等老一輩革命家慕名前往萬花山觀賞牡丹,山上還留有毛主席賞花台供人參觀。景區內還有數道石刻長壁,壁上鐫刻著歷代名人在萬花山賞花時的即景詩和題詞,其中江澤民總書記1989年9月11日在萬花山視察時題寫的“萬花山”和李鵬委員長1990年11月來此視察時題寫的“牡丹之鄉”石刻碑。
在花源頭村建起了被譽為陝北第一村的延安民俗文化村,地方風情濃郁,吸引了不少外地觀光遊客。陝北黃土風情旅遊,是延安人引以自豪的旅遊資源,國內外遊客喜聞樂見,通過一個真實的農村,從窯居、服飾、飲食、窯內陳設,民間文藝,和民間習俗等方面,集中而系列地展示陝北黃土風情文化,是延安民俗文化村的主要特色。當你漫步民俗文化村,延安民間藝術的瑰麗和豐富會讓你大飽眼福,讓人感到驚呀的是,如此貧瘠的土地上,何以開放出如此璀璨多姿的花朵。

河北山名

萬花山景觀萬花山景觀

萬花山是個不算太大的山嶺,距元氏縣城有二十多里地,它是太行山脈最東邊的一道嶺坡,雖無大山的巍峨,卻也頗具了山的芻形。

每到廟會的日子,遊人香客麻麻匝匝,絡驛成群的在這萬花山上祈福禱壽。“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本以為去得已夠早,可到了山腳下,已是人頭攢動相擁相擠的人山人海了,商販們在山道兩旁擺著各自的物品,大多都是一兩元錢的小飾物,花樣卻多的讓人眼花繚亂,也有賭運氣的遊戲,如套圈的,打氣球的,轉數字的。

萬花山的路徑是很狹小且陡峭的,並排僅能容兩個通過。站在半山腰向下看,除了蜿蜒在山道上的行人外,整個山麓寧靜寬廣,偶有一兩隻飛鳥似箭般從綠叢中射出。

山頂上,在平坦處是一座石塊壘砌的普通廟宇,正中間刻著三個字“玉皇廟”,廟裡沒有塑像,只掛著一副畫像,像前有一石鑿的香爐,和一個用紅紙裱糊的用來裝油錢的敞口紙箱,香爐里插滿了整束整束的香。

退出玉皇廟,順著山脊上的小路向南走,有一處很寬闊的地帶,這兒的風景還算很好,有十多顆核桃樹,那蓬大的樹冠,遮出片片綠蔭,再配以周邊低矮茂密的棗樹叢,形成了一道讓人悅目清心的風景線。

在這風景里隱著一座三皇姑廟,廟修得也還氣派,紅磚綠瓦,廟頂鋪著硫璃的四角和上翹的飛檐,廟前立著數座功德碑,上面記刻著捐錢捐物者的芳名,山中多有廟宇,倒底是廟因山而聞名還是山因廟而添色。

再順著山嵴南行,頗有些小徑通幽的感覺,一叢叢一枝枝的酸棗樹,緊貼著小路滋長,有的還在一人多高處勾手搭肩的長在了一起,要通行,需彎腰屈腿小心鑽過。這也許就是萬花山真正迷人,真正讓人來了一年第二年還想再來的原因。

延安市主要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