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良鎮

萬良鎮

吉林省撫松縣萬良鎮地處長白山腳下,松花江畔,是中國參鄉撫松的明珠。萬良鎮幅員面積186.85平方公里,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均海拔高度為512.2米,土壤結構為腐植土和白漿土兩種,無霜期為115天至120天左右,年有效積溫在2100-2300℃左右,年降水量為800毫米,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萬良鎮自1984年9月經省政府批准設鎮,共轄21個行政村,24個自然屯。自2003年並村之後,萬良鎮共轄18個行政村。其中,鎮區內共有6個村:萬福村萬良村萬興村萬才村萬民村、河東村。鎮外12個村:葦蘆村、仁義村、大方村、明水村、水洞村、高升村、小屯村向陽村、朝陽村、慶升村、荒溝村北山村。共2萬人,漢族居多,朝鮮族61人,滿族183人。

交通通訊

全鎮21個行政村,5745戶,總人口2萬人,鎮直鎮辦單位30多個,鎮村企業42家。耕地面積為2153公頃,林地面積為13697公頃,人參留存面積80萬平方米。萬良鎮交通便利,201國道由此通過,省城長春通往延吉敦化的長途客車均經此地,東臨沈鐵通化——白河鐵路線;通訊發達,程控電話總裝機容量達5000門,行動電話接收發射設施齊備。

資源概述

萬良鎮鐵精粉
萬良鎮地處長白山腹地,得天獨厚的區位賦予了豐富的自然資源:萬良鎮林業資源十分豐富,森林覆蓋率達到80%。活力木材蓄積量40萬立方米,年產木材6000立方米,林下野生經濟動植物資源也很豐富,有30科460種。以人參為主的中藥材生產已經是支柱產業,撫松縣是全國的“人參之鄉”和國家100個特產縣之一,人參產量占吉林省人參總產量的46.7%,占全國人參總產量的22.8%,萬良鎮人參栽培面積及產量居全縣之首,被國內外譽為“參鄉明珠”。現有鎮、村參場23處,人參生產專業戶1246戶,占總戶數的26%。人參以支頭大、質量好而暢銷國內外。鐵礦資源儲量較大,據地質部門提供的報告,遠景儲量2000萬T。C級儲量1260萬T,年設計生產能力為處理原礦11萬T,年產鐵精粉3萬T,有效服務年限80年。水資源比較豐富,鎮區內有萬良河二道岔河三道岔河從鎮區內橫穿而過,流入松花江。

經濟發展

萬良鎮萬良鎮
萬良鎮始終堅持以深化農村改革為動力,以農村穩定、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財政實力增強為目標,以實施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為主線,發展人參支柱產業,突出以萬良長白山人參市場為導向,以林下綜合開發和鎮村功能建設為兩個重點的實施戰略,使全鎮的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到2001年末,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2572萬元,財政收入達到144萬元,人均收入達到3603元。
一、加大科技投入、基礎農業實現高產高效。積極引導農民加快種植結構調整的步伐,不斷加大對農業的科技投入,使農業生產由單一粗放型向高產、優質、高效型農業發展,形成了以市場為導向的"貿工農並舉,種養加齊興"的農業經濟發展格局。加強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保護了沿河兩岸5個村的近萬畝糧田。政府還主動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為農民穿針引線,鋪路搭橋,落實訂單農業,僅2001年就簽訂訂單農業契約18份,面積達1.6萬畝。糧食產量每年都突破萬噸大關。為全鎮經濟的穩步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畜牧業因地制宜,在規模、速度和效益上有了較大突破。多種經營和庭院經濟正在向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逐步適應了市場經濟規律。以蔬菜、瓜果、畜禽、食用菌、中草藥材為主的多種經營發展迅速,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萬良鎮萬良鎮工商分局
二、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林下綜合開發初見效益。萬良鎮把實施長白山生態經濟發展戰略,建設生態經濟強鎮作為全鎮農村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取得了初步成效。政府根據全鎮林地資源和林下資源豐富這一優勢,在2000年就確立了以發展林業為基礎,實施"抓基地、帶農戶、增效益"的工作目標,組織完成了《萬良鎮林下生態經濟長遠發展規劃》。保持了林業生產與發展的相對穩定,實現了造林為主,采育結合,把經濟林作為林業發展的重點。2001年,全鎮就栽植紅松果林和紙漿林100多公頃,最佳化了造林結構。以林地為依託的"精優"參業穩步發展,為鞏固人參支柱產業地位和培育萬良長白山人參市場奠定了基礎。
三、以人參市場為導向,二、三產業發展迅速。萬良長白山人參市場的導向作用為二、三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以人參為主的系列產品達200多種,產品銷往全國各地。據統計到2001年末,全鎮私營企業發展到5戶,個體私營業戶發展到1613戶,年產值上百萬元的有6戶。尤其是人參產品加工和人參產品包裝加工的業戶迅速增加,形成了生產、加工、包裝、銷售一條龍的經營體系。帶動了土特產品批發市場、畜牧業市場、建築業市場、計程車市場和飲食服務業市場的大發展。全鎮從事二、三產業的達3600多人,有效地解決了農村剩餘勞力再生產再就業的問題,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特色產業

萬良鎮人參
吉林省是我國人參的主產區,占全國總產量的60%;撫松縣占全省總產量的60%;而萬良鎮則為全縣人參總產量之首。萬良鎮的人參栽培歷史至今已有450餘年,加上長白山區特有的氣候和良好的地理環境,使萬良鎮生產的人參品質優良,聲名遠播,成為“長白山下人參產業第一鎮”和“人參之鄉”。如今,萬良人把握時代脈搏,率先走上市場經濟之路,掀開了人參產業的新篇章。始建於1992年,至今總投資1.2億元,占地5.4萬平方米的萬良長白山人參市場,已成為世界最大的人參集散地。

萬良長白山人參市場立足資源優勢,以“創品牌、塑精品”為宗旨,帶動人參產業深加工的開發與生產,經營山參西洋參紅參白參鮮參參酒、鹿產品、長白山地產藥材,共八大系列170多個品種。在人參銷售旺季(每年的8月至次年的4月),每天參加市場交易的人員達2.5萬人次,市場年銷售鮮參3200萬公斤,乾品850萬公斤,市場全年交易額達25億元。長白山人參市場充分發揮了大產業、大商業、大流通的市場優勢,以及良好的經營信譽和產業影響力,吸引了全國30多個、市近千家產銷客戶入市交易,產品遠銷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並以其後續發展潛力大、貨源充足、交易量大,集散能力強的地位優勢,對全國形成輻射,被評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被國家商務部評為“雙百企業”。

萬良鎮人參籽
以人參產業為主,按照“一村一品、多業並舉”的發展思路,萬良鎮先後建起了野山參、木靈芝木耳、五味子等種植基地。2006年,萬良鎮工農業總產值達2.3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達到1.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532元,財政收入實現600餘萬元,被省政府批准為農業產業化“萬良參特綜合型集中區”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省級試點鎮”。萬良鎮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壯大人參支柱產業,建立起人參種植基地和人參產品工業園區。目前,占地40萬平方米的人參產品工業園區起步區已經全面啟動,以雄健的步伐,昂揚的姿態向前發展,盡顯“中國·人參城”的風采。

招商引資

萬良鎮萬良鎮
一是通過合資合作方式由杭州天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五戶股東投資1.2億元,進行萬良長白山人參市場的移地擴建工程建設。。二是大連凱萊糧油有限公司投資650萬元,與萬良鎮寶龍盒廠合資新建占地8700平方米的白山市福裕和參茸有限公司。公司採用當今較為先進的生產工藝,進行參茸製品開發。三是大方鐵礦二期工程改造,包括新上設備和改進生產線、建設尾礦壩、溢洪道修建方面已經投650多萬元,預計投資800多萬元。2006年招商引資工作重點:①萬良長白山人參市場二期工程②10萬平方米的人參工業園區③總投資1080萬元的大方鐵礦技術改造④投資260萬元的食用菌加工項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