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檔案

萬聖節檔案在微軟以外被用作稱呼一系列來源可靠的備忘錄,內容是微軟總部用來對付開源軟體的預備策略。

萬聖節檔案微軟以外被用作稱呼一系列來源可靠的備忘錄,內容是微軟總部用來對付開源軟體(特別是Linux)的預備策略。

簡介

第一份萬聖節檔案由微軟的工程師Vinod Valloppillil依照高級副總裁James Allchin的請求而寫,以供高級副總裁Paul Maritz參考,1998年10月,這份檔案被泄露給了埃里克·史蒂芬·雷蒙,雷蒙隨即對檔案加以注釋,很快就在他的網站發布。這份檔案包含對第二份備忘錄的引用,第二份檔案由微軟的Vinod Valloppillil和Josh Cohen撰寫,專門用來說明如何對付Linux,該檔案也被雷蒙獲得,加注後在網上發布。微軟後來確認了這些檔案的真實性。

這些檔案標有“微軟機密”,對開源軟體OSS)進行鑑定,特別是Linux作業系統,被認為是對微軟占控制地位的軟體業的主要威脅,檔案還建議微軟如何可以抑制開源軟體的發展。

這些檔案除了承認開源自由軟體/Linux產品在技術上是部分微軟產品的有力競爭對手,還對如何取而勝之出謀劃策。這些檔案使微軟相當尷尬,因為跟微軟以前在這方面的表態自相矛盾。

這兩份原始檔案被發布後,微軟一系列相關主題的備忘錄也被泄露並發布(比如萬聖節 VII)。這些檔案都表明微軟覺察到,開源軟體競爭者可能會威脅到他在軟體業的生存。

引自萬聖節檔案:

  • “最近的個案研究(網際網路)提供了非常引人注目的證據……即商業品質可被OSS計畫所達成/超越。”
  • “OSS是長期可信的……FUD戰略無法用於與之戰鬥。”
  • “只要服務/協定是有用的, Linux就能蠃。”
  • (微軟應該)“解效(De-commoditize)協定及套用軟體”
  • 最後一項策略被別人描述為“包圍、擴展再毀滅”

檔案

注意:只有部分內部備忘錄被被泄露而成為發布的“萬聖節檔案”,特別是檔案I、II、VII、VIII以及X。檔案III是公開聲明。其他是埃里克·雷蒙對各種專欄、新聞稿等文章的回覆。

  • “開源軟體:一個(新的?)開發方法學”,雷蒙稱之為萬聖節檔案。微軟的Vinod Valloppillil所撰寫的備忘錄,描述開源軟體的好處,以及建議微軟如何來應對。
  • “Linux作業系統競爭力分析:下一個Java VM?”,也就是萬聖節檔案II,Valloppillil的另一個備忘錄,介紹Linux系統的基本構架,跟UnixWindows NT的關係,以及增長勢頭。
  • 微軟荷蘭的新聞與公共關係經理Aurelia van den Berg的無標題聲明,也就是萬聖節檔案III。對上述釋出檔案的簡短反應。後來被放入微軟的官方回應
  • 萬聖節檔案IV:當軟體被敗壞,根據兩份萬聖節檔案以及微軟Ed Muth的引述,雷蒙寫的一篇諷刺短劇,將開源程式設計師比作羅賓漢。
  • 萬聖節檔案V:開始FUD,針對Ed Muth辯解稱Linux是個乏力建議,雷蒙所作的反應。
  • 萬聖節檔案VI:致命紀念日,針對微軟Gartner Group所作研究的反應。
  • “E-Bulletin研究:針對分享源碼、開放源碼態度的研究報告”,也就是萬聖節VII:統計調查說,對於微軟的分享源碼方案,開發員、IT經理所作反應的調查結果概述。描述了採用Linux的主要原因在於所有權總價值較低。
  • "OSS與政府",也就是萬聖節檔案VIII:反控之舞( Doing the Damage-Control Dance),是一份微軟公司全球業務、行銷暨服務事業群副總裁奧蘭多·阿亞拉發給微軟各地區總經理的備忘錄,描述了微軟各地區負責銷售的員工,在政府採購上,面對的來自Linux的競爭,如何獲得有效的支持。
  • 萬聖節檔案IX:沒必要吧,SCO(It Ain't Necessarily SCO),針對SCO Group在SCO v. IBM案初始備案中的辯解,Rob Landley和雷蒙作的反駁。該文檔標題有意模仿了歌曲It Ain't Necessarily So,出自喬治·格什溫歌劇乞丐與蕩婦(Porgy and Bess)。
  • 顧問Mike Anderer給SCO的Chris Sontag的一封e-mail,也就是萬聖節檔案X:向錢看,除了其他的內容,還特別披露了微軟給SCO注入八千六百萬美元
  • 萬聖節檔案XI:獲取FUD(Get The FUD),針對微軟向Linux發動的市場攻勢“獲取真相”(Get The Facts),雷蒙所作的反應。

萬聖節檔案全文刊登

魔鬼要約——微軟萬聖節備忘錄
原文: http://www.opensource.org/halloween.html . 翻譯: Brian Lin, [email protected] { 萬聖節檔案主文是微軟內部策略備忘錄,關於如何對Linux/Open Source現象做反應。微軟已經公開確認這份備忘錄的真實性,但狡賴僅為工程師的研究,並非微軟的政策。不過,在結尾的共同作者列中,有好些是已知在微軟內部的重要關鍵人物,而且該文讀起來猶如該研究有公司頂級管理人員的支援;它可能甚至被運用為政策白皮書用以引起Bill Gate的注意 (作者似乎有預期Gates會讀)。不管是那種狀況,它提供我們非常有價值的觀點,來看微軟輕視開放原始碼的心理——也就是,您會看到,一個由狡滑及團體近視的奇異組合。
僅管有人推測這是份蓄意的泄漏,不過看起來不太可能。這份檔案太受詛咒;部份內容甚至可在美國法務部門上,被用來當成反競爭業務的證據。此外,第一次接觸時,作者“拒絕證實或否認”,因此可以考慮微軟事前並沒有蓄意搞這一套。既然作者多方引用我對開放原始碼團體動力的分析 (The Cathedral and the Bazaar及Homesteading the Noosphere),那麽看來由我來代表這個團體的反應應該算是合理的。:-) “OSS”是作者對“Open Source software”(自由軟體)的縮寫會有點幫助。FUD,是微軟特色戰略,在此文有說明。
引用索引: 本文有些實在值得引用的,因此直接連線到它們所在之處。
* OSS擺出一付姿態直接威脅微軟短期的收入及平台,特別是伺服器領域。此外,在OSS中,其平起平坐的本質及自由理念的交換已經使其自身受益,程度達到我們目前著作權模式無法馭越的高點,因此可以說是長期開發者心智分享的威脅。
* 最近的個案研究(網際網路)提供了非常引人注目的證據。。。即商業品質可被OSS計畫所達成/超越。
* 要了解如何與OSS競爭,我們必須專研一種運作方式,而不是針對一家公司。
* OSS是長期可信的。FUD戰略無法用與之戰鬥。
* Linux及其它OSS支持者正使其累進更多的可信證明,即OSS至少與商業替代品一樣的強建 - 如果沒有超過的話。網際網路提供了一個理想,高度可見的展示台給OSS界。
* Linux被用於重要任務上,商業環境下,而擁有極佳的大眾口碑。Linux性能表現遠超其它UNIXes。Linux正在逐步地接管x86 UNIX市場。
* 只要服務/協定是有用的,Linux就能贏。
* OSS計畫已經在許多伺服器套用上有穩固的基礎,因為擁有廣泛地有用工具,簡單的協定。利用污染這些協定,及開發新而複雜的協定,我們可以防堵OSS計畫進入市場。
* OSS計畫在集合與駕馭數千人團體IQ的處理能力實在驚人。更可怕的,OSS福音在網際網路傳播上的規模,遠遠快過及大過我們的規模。
我將全文留著不動(甚至沒有改正錯字),因此您可以讀到Bill Gates會讀到的關於Open Source的所有相關。本文很長,但請堅持下去(譯註: 譯者英文版看了五個小時才看完,因為還要思考內容)。然而反思一下,這是很值得的——有好幾個令人驚訝的洞察力深藏在其中。
我認為在備忘錄中,最過火最超過最危險的戰略莫過於具體的陰險字眼 “`解效協定(de-commoditize protocols)”。
如果出版本文沒有其它作用的話,我希望它至少喚醒大眾競爭封殺的問題,消費者選擇性的腐蝕問題,更高的價格,及這個戰略所意含的壟斷鎖住消費者。就如同微軟嘗試綁架Java,及試圖搞砸“編寫一次,四處運行”的科技淺力,如此祿人之心可知之。我對此點有廣泛討論。為如何制止這種戰略有效,我相信開放原始碼支持者必須開始強調以下幾點:買主喜歡在廉價的市場中。賣主不喜歡。廉價服務及協定對消費者來說有利;比較便宜,更多的競爭,更多的選擇。“解效(De-commoditizing)”協定意謂減少選擇,價格升高,及鎮壓競爭。因此,微軟如果勝利,消費者一定輸。開放原始碼推動——的確有賴於——廉價服務及協定。因此對消費的利益是相協調的。 主題摘要 *
開放原始碼軟體 *
什麼是開放原始碼軟體? OSS開發整合 通訊——網際網路規模
整合一個OSS開發團隊極端依賴以網際網路為基礎型式的合作。典型被採用的方式是全方位使用網際網路統合科技:Email lists、Newsgroups、24x 7 monitoring by international subscribers、Web sites。
OSS計畫到Linux及Apache的規模,只有靠大量有高等技巧的開發者蓄集力量合力解決問題。因此,在OSS計畫大小方面與網際網路的成長有直接的關係。
共同方向:除了通訊媒體以外,另外有一些因素隱隱地協調著開發團隊的方向。
共同目標:共同目標相當於可見的聲明,普及深入於整個開發團隊分散式決策。一個單一清悉的指令(例如,“重建UNIX”)是極度有效的溝通,並且由一個團隊來執行,而非許多個,一個無形的團隊。(例如,“製造一個好的作業系統”)。
共同前例:前例是潛在最重要的因素解釋在像Linux作業系統,這樣重量級的OSS計畫的快速而有凝聚力的成長。因為整個Linux團體有著經年累月的經驗,在處理多樣化的UNIX上,他們很容易就可以區分——毫無質疑地——什麼做法有效,什麼失效。
他們不會爭辯在文字編輯器中要用什麼命令格式——大家都已經用“vi”,而發展者就是以這些做為基礎,再往上建構。具有歷史的“後見之明”,提供了強力潛在的結構 再往前仔細檢視組織,其結構具有強力而有夢想的領導力。 { 第一眼看下去,這讀起來猶如紅鼻子比爾的註解,有似有人預期Gates會讀這份備忘錄——您可以幾乎看見作者跪在大哉勇領導者形像之前。
更一般地來看,它具有一些嚴重而可能可利用的對開放原始碼社團能力的低估,以便使自己的領導者看來具有夢想。我們並非從"20:20的事後聰明"中取得Emacs或Perl或是全球資訊網——而把相對保守的Linux核心設計,看成是過去消遣模式的開發模式,也是不正確的。 所以,這就是說微軟對開放原始碼的回應,可能就是強調錯方向在革新,同時在我們的行動,及我們對這個世界所表達的方式兩個方面上。}
共同技巧:NatBro指出,對OSS發展來說,先決條件需要以共同接受的技巧做為基礎。這一點與先前所提及的共同前例現像相近。
一個關鍵的特色是OSS加入及增強的共同的UNIX/gnu/make技巧。我想如果進入點門檻再高一點,整個過程就會失效。一個平庸技巧的UNIX程式設計師可在Linux及許多OSS產品中做出許多偉大的事。換另一個方向來說 程式這樣建,第一眼看起來使用者友善,但在長期卻是大量時間與精力的下沉。它們只能在地毯炸彈行銷的方式維持,主要的目地是要讓使用者相信,臭蟲是特色,所有臭蟲都是因為愚笨的使用者錯誤,或所有臭蟲都會消失,如果使用者屈服於再買下個版本。這樣的方式是基本上錯誤的。
另一種是UNIX/Internet/Web的方式,將引擎(確定可動)與使用者界面(只用來看及控制的)分開。這個要求引擎與界面使用定義良好的界面來溝通。以瀏覽器/伺服器來做例證——引擎做引擎的事,界面做界面的事。
第二種方式,整體複雜度下降,可信度上升。更好的事,界面更容易演化/改良/自定,因為它並不與引擎連線在一起。甚至可以有許多種界面來給不同類型的使用者。
最終,這種架構自然導致套用軟體適用於企業——可以使用或遠端管理伺服器。這種方式有效——而這是open source團體自然的方式以對立於微軟。
{在此處的關鍵點,是如果微軟想用UI來跟開放原始碼團體作戰,讓它們來吧——因為我們可以打贏這場戰,用我們的方式。它們可以寫更加複雜的Windows巨石,把您的套用軟體及伺服器焊接起來。我們會贏,如果我們寫乾淨而分散的軟體來構逐網際網路及全球資訊網,並將使用者界面做成可插入/取出,由使用者來選擇。
注意,不管如何,我們的勝利將要依靠現有定義良好的協定(如HTTP),來溝通界面及引擎。這就是為什麼在後面那個"解效(de-commoditizing)協定"的東西,那麽地陰險。我們需要保為。} 有必要觀察的時尚是商業OSS提供者(像RedHat在Linux,C2Net在Apache)會有回饋周期。
組織可信性 消費者要期望從OSS軟體提供者中獲的什麼樣的服務? 支援模式
產品支援是OSS套件未來客戶第一個要考慮的,並且是商業發行商的特色探針。
不過,大部份OSS計畫是由不同成份的開發者所支援的。擴大這項支援公共建設到商業層次將會是一大挑戰。在IIS vs。Apache的使用者及開發者中,有許多顯注的不同。 { 最後這一句是在打混。如果作者繼續,它應該已經知道Apache正在痛打IIS這個豬羅,把它趕出市場中(Apache占有至少54%,而且持續上揚; IIS是大約14%,並且下降)。
這會出現對微軟來說不好吃的替代品。這可能是Apache的非正式使用者支援管道,及“組織可信性”實際產生比微軟IIS組織所能提供的更好的結果。如果這是真的,那就很難看出同樣的效應不會在其它的開放原始碼中發生。 這個替代品——Apache實在是太好,而實際不需要太多支援或“組織可信性”——是更加地不利。這意味所有微軟大量部署的支援及市場大軍營是錯誤投資,就像四十年前在Stalinist公寓區的大規模投資一樣。 對開放原始碼支持者,兩個可能的解釋暗示不同但平行的策略。其一是把軟體寫到好得根本就不需要太多支援(我們非這樣做不可,而且必須一直做下去)。另一種是加強我們正在支援線上做的事,如mailing lists,newsgroups,FAQs,及其它非正式但很有效的管道。}
在中短期來說,這項因素會逐步將OSS產品帶到高端使用者。
未來策略
一個極度嚴重的問題,會影響到整個消費者採用OSS產品,是在OSS發展周期中缺乏策略方向。持續修改OSS產品的現有特色是非常的可信的,未來特色沒有組織的承諾來保證他們的發展。 { 不。在開放原始碼團體中,新的特色是由嶄新及開拓領域的個別玩家所加入的。這絕對是不可鄙視的力量。Internet及Web是用這樣建起來的——不是因為“組織承諾”,而是因為某人,某處,在想“嘿——這樣子不錯喔。”
或者我們好運,因為“組織可信度”在微軟的世界觀中看起來這麽大而朦朧。它們花在上面的時間與精力,並相信這是資源的先決條件,它們不會花時間在發展有效對付我們的事上。}
Linux社團來說,簽署“協助建立協同數位神經系統” (Corporate Digital Nervous System)有何意義? Linux要如何保證API的向後相容性? 如果下個版本的Linux不守承諾,您要去告誰? Linux要如何與其它實體形成策略聯盟? { 如果NT 5。0(喔,對不起,"Windows 2000")不準時出版,您要告誰? 有任何人因為微軟的任何向後不相容或其它的胡搞收到過補嘗嗎? 向後相容的問題實在諷刺,想想看,我沒聽說過有那個程式可以不用改,就在DOS,Windows 3。1,Windows 95,Windows 98,及NT 4。0上執行。
這個作者趕不上時代了。它應該要問一問微軟的兄弟Intel,才在這個備忘錄寫完後兩個月,Intel變成Red Hat的小股東。}
開放原始碼商業模式
在過去的兩年中,販賣OSS軟體的公司相繼成立,並開始雇用全職員工來改善OSS程式。什麼樣的企業模式來付這些薪水呢?
在許多的狀況中,回答這些問題的答案大多是,"我為何要送我的協定/軟體/API給標準單位?" 第二服務
OSS軟體製造商提供銷售,支援,及整合到消費者手上。這非常有效地將OSS軟體製造商從套件製造商轉型成服務提供者。
缺乏領導者——市場門檻
缺乏領導者的OSS商業模式可用於兩種目地: 由初期的市場起跳,進入現有鞏固的,封閉原始碼的市場
許多OSS的起步——特別是作業系統領域——將建立OSS產品線看成是用來對抗微軟的策略。
Linux發行者,諸如RedHat,Caldera,及其它的,都表示願意雇用全職開發者,並將他們的工作回饋給OSS團體。透過同時投入這些資源,Red Hat及Caldera暗中共謀,並相信與其相互競爭,不如成長Linux市場,這樣雙方能賺進更多的短期收入。
間接的例子是O'Reilly & Associates雇用Larry Wall——“領導”並全職發展PERL。排名第一的PERL參考書的發行商,當然就是O'Reilly & Associates。
短期來說,特別是OSS計畫的成長率向上陡峭,這樣的投資產生正面的投資報酬率。長期來說,投資報酬的動機將會驅使這些開發者生產獨有的附加功能,而不釋放成OSS。
廉價品下游提供者 這很接近缺乏領導者的企業模式。不過,他們不以該大量成長該市場的來獲取回報,這些企業以提供廉價下游相關產品來獲取回收。
最佳的例子是小型伺服器,如Whistle Communications及Cobalt Micro,他們實際雇用SAMBA及Linux的開發者。
兩者都是依靠硬體來收入。因此,運用OSS使他們避免今日PC市場"稅"必須有OS製造商來付的問題 (NT伺服器零售價$800,而Cobalt則描準整個解決方案大約$1000)。
早期的Apache開發者都是由預算緊縮的ISPs及ICPs所雇用。
而最近例子,IBM處理Apache。除了宣稱HTTP伺服器為日用品外,IBM希望集中在更多不可思議的技術套用服務在Apache的發行版上 (並希望能達到Apache市場占有率)。
有力的鼓動家——先動手再說,$$往後再談 另一個OSS的品質指數——成功的OSS計畫蠶食較不成功的——暗示另一種投機企業模式,就是今天先直接投資在OSS產品,可以晚一點再來投機/消滅競爭計畫——特別是該計畫需要API福音時。這是在OSS中先動手的優點。
此外,OSS過程中,發展者的規模,變動率,可依賴程度的優點,都是受惠於小起步,通常都沒辦法雇用大規模的開發職員。
靠這樣的例子有SendMail。Com (生產具支援的sendmail送信軟體)及C2Net(生產商業及具加密功能的Apache)。
注意,沒有先商業起步而產生OSS計畫的成功例子。在兩個例子中,都是OSS計畫先成功,才有商業起步。
Sun Microsystem最近宣布其“JINI”計畫將會以OSS的形式出現,可做為這一投機原理的套用。
Linux
下一節分析最突出的OSS計畫,包涵Linux,Apache,及Netscape的OSS瀏覽器。
第二份備忘錄標名“Linux作業系統競爭力分析”提供了深入對Linux系統的深入分析。在此,我提供一些我在Linux中的發現摘要。
什麼是Linux?
Linux,是開放原始碼作業系統,在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的作業系統。Linux起源於有至少25年歷史的老牌子UNIX作業系統。
特色摘要:
多使用者/多執行緒多用戶(kernel & user)、跨平台(x86,Alpha,MIPS,PowerPC,SPARC,等)、32位保護; 虛擬記憶體支援(64位發展中)對稱式多處理器支援(Intel & Sun CPU's) 、支援多種檔案系統(FAT16,FAT32,NTFS,Ext2FS) 高效能網路 NFS/SMB/IPX/Appletalk網路,在各種UNIX測試評比中速度最快
磁碟管理
Striping,mirroring,FAT16,FAT32,NTFS
Xfree86 GUI
Linux是實在可信的作業系統及開發過程
就如其它的OSS產品一樣,Linux的關鍵不是產品的版本,而是整個處理過程。這個過程添與可信性,並使Linux消費者對在上面的投資感到安全。
在重要任務上受到信任。Linux被部署在重要任務上,商業環境,而有大規模的民眾證詞。
Linux等於最有出息的UNIX。Linux效能超出許多其它的UNIX,在絕大多數的效能目錄上 (networking,disk I/O,process ctx switch,etc。)。為了增加特色,Linux四處向其它UNIX偷(shell,檔案系統,繪圖,CPU ports)
唯一的UNIX OS在市場上占有率成長。Linux正向全面占有x86 UNIX市場的෯上邁進,而且是最近幾年,唯一的UNIX OS在市場上占有率有成長的。我相信Linux——比NT更有可能——將會在未來先威脅到SCO。
Linux過程演化非常快速。例如,相當於TransmitFile() API的Linux功能,從想法到實作僅花去兩周的時間。 { 都正確。我自己都沒辦法再加得更好了 :-) } Linux是在伺服器上中短期威脅
主要對微軟的威脅是Linux對NT伺服器。
Linux在未來對抗NT伺服器(及其它UNIXes)是有以下幾個關鍵因素: Linux使用廉價PC硬體,並且由於OS模組化,比NT來說,用小很多的配備。Linux經常用舊的486在衣櫥裡面跑DNS及郵件伺服器。
由於UNIX的傳統,Linux在許多組織中,都是用來替代NT的廉價品。
UNIX過往的任務達成率,互動操作性,可取得性,及管理能力(SIAM)優點遠超NT。
Linux可在廉價的服務及協定上勝利。 { 我們在此感到一個主題在此發展。把它看得一點點不同: 使要服務及協定是簡單的,透明的,Linux就能贏。微軟只能在服務是封閉的,協定是複雜,不透明的,才有辦法贏。
在更加衝擊一點: “廉價”服務及協定對消費者是好事; 它們提供了競爭及選擇。因此,微軟要贏,消費者一定要輸。這份備忘錄揭露微軟邏輯中,最想做的事。}
Linux 不太可能成為桌上系統的威脅
Linux不太可能在中長期對桌面系統發生威脅,有幾個因素: 缺乏對終端使用者的軟體及注意。OSS發展過程在處理個別元件的問題比解決整合局面的問題來的強,例如容易使用的人機界面。
{ 最明顯容易的矛段就是微軟本身對`end-to-end ease of use'就很糟糕; 它最行的事就是做個系統第一眼看上去好像有這個品質,但實際上並沒有 (而且,從頭到尾,價格高於生產力,而且比Linux少很多特色)。
就算是真得好了,它閃避了一個重要的議題——微軟的俗氣不會使這個評監有效。開放原始碼的開發,確實是在這方面比較貧乏,因為它並沒有非玩家有系統地測試易用性質。這確實會減緩Linux在桌面系統的強度。這不可能永遠都原地踏步——它只是需要時間讓像GNOME及KDE成熟。} 桌上系統的轉移代價。轉移桌上系統是很困難的挑戰,必須要有很大的好處才能。Linux的過成是專注在第二層次的優點(例如,用那些已經確實可用的) 因此,很難提供第一鼓動的優點來刺激轉移。
{ 這個隱藏的先決假設,即革新與"第一鼓動"是唯一支付轉移的代價。這對微軟是個危險的假設; 對Linux來說,超強的可依賴性及穩定性便十分足夠。就算同意作者的假設,Linux能夠取得“第一鼓動”的優點是不排除的,除非開放原始碼模式真得無法產生革新——而我們已經知道那是不正確的。} UNIX傳統將會降低侵入。易用性必須要由底層設計起。Linux玩家的方向從來就未提供一般桌上系統使用者易用性的要求。
{ 我上面的註解對易用性工程,及開放原始碼的方式可用來打擊這一點。我們需要走錯路的微軟,透過發展它們自己的空域到達最大,然後我們用Web的方式來走。} 打擊Linux
除了攻擊一般OSS計畫的弱點(如整合/架構代價),針對Linux有以下: 打擊UNIX,所有標準產品議題在NT vs。Sun可套用在Linux。
挾入外加功能到廉價服務/協定,並產生新協定 Linux的基地是目前廉價的網路及伺服器公共建設。透過夾入外加功能 (例如 Storage+在檔案系統中,DAV/POD在網路中) 到今日的廉價服務,我們築起一道牆,並改變遊戲規則。 { 在此,在早先的註解 Linux要如何贏,我們開始看見微軟策略由霧中慢慢走出。而且相當的下流; 事實上,它醜陋的足以像我所寫的一樣,將萬聖節推向最暗黑的夜。
當作者實在沒有辦法時,就拿出這一套破壞整個 “廉價網路及伺服器” 公共建設(TCP/IP,SMTP,HTTP,POP3,IMAP,NFS,及其它開放標準),用一樣名字的協定名稱,破壞已經受到微軟控制的消費者及市場控制的範圍。(這就是作者告誡微軟農奴要“ 我們築起一道牆,並改變遊戲規則”'的真意)。
在此“夾報式的增強功能”拐彎地引入了外加的非標準協定(或根本是替代協定),然後用大幅廣告變成好像是標準,即便它們是封閉的,沒有檔案或只是亂寫一通,製造好像是開放的假像。其目地是產生一個新協定,然後在官樣雜誌上的列表上多打幾個勾勾,然後令微軟的共棲支援廠商難以生存下去。(而成功的就被買走。) 這個遊戲就叫做“先擁抱再加強”。我們以前就看過微軟玩過這把戲,它們行得很。一旦有效,微軟就贏了,然後下壟斷的鎖。消費者輸。(這個污染標準的策略,微軟成功地打破Java的招牌。) 開放原始碼支援者可用指出如何及為何消費者輸來對抗 (降低競爭,價格抬高,降低可依賴度,失去機會)。開放原始碼支援者也可以用這句對換——即,開放原始碼及開放標準增加製造商競爭,降低價格,改善可依賴度,並增加機會。再一次,如微軟前面備忘錄所坦承的,網際網路是我們的海報。我們對抗"先擁抱再加強"的最佳的"刺胎針",就是指出微軟正在試圖關閉網際網路。}
Netscape
Netscape為了要回復過去的雄風,最近釋放放了它的Mozilla原始碼,做為產生OSS社區的功能。
組織及著作權
Netscape的組織及著作權模式基於Linux的GPL,不過有幾點不同。第一,Mozilla及Netscape Communicator是兩套程式,但由Netscape工程師所同時提供的。
Mozilla等於 OSS,可免費發行的瀏覽器Netscape Communicator等於有牌子的,將Mozilla稍加修改過 (內定網址設為 home.netscape.com )。
不像GPL,Netscape保留拒決/強迫修改的權力,而且Netscape的工程師被指派為大元件的"指導員"。
強處在OSS團體中提供給反微軟情結資本。相對於其它OSS計畫,Mozilla被視為近期最直接對微軟攻擊的一項。這就好像給用Mozilla程式的人員電鍍一樣。
新的可信度
Mozilla的程式已經使Netscape的可信度再度上揚,並滲透到最小的角落。如BharatS所指出的 http://ie/specs/Mozilla/default.htm: “他們已經保證透過釋放原始碼,他們永遠不會從地平線上消失,就如Wordstar的狀況一樣。Mozilla瀏覽器將會未來十年中依然存在,即使其使用者群有所震動。” 騷到了大渴望的癢
該瀏覽器使用率極高。因此,願意"解決眼前問題"的人,或修正程式的意願很高。
弱點
後同位發展。Mozilla已經與IE4/5平起平坐。因此,沒有前例可協助合作開發團隊。
Netscape已經指定了部份高級開發者,全職管理Mozilla程式,並且要看看到底這樣做能夠將Mozilla推向什麼樣的新高點。
小型智域
一個有趣的弱點就是OSS瀏覽器的“智域”的所剩大小。基本瀏覽器已經完成了。
不再有任何大形,需要行程開發的計畫需求了。換句話說,Netscape已經自行完成解決了80%的問題。在為剩下的20%除錯得不到自我滿足感。
Netscape的商業利益縮小了智域貢獻者的效應。
Linus Torvald管理Linux主要原因是產生最佳的Linux所驅策。相較之下,Netscape宣稱保留決定程式管理權在基於Netscape的 商業/企業利益。與其是生產重要產品來說,開發者個程式是用來征服Netscape的股票價格。
整合代價
可能的最大損傷,就是消費者對Mozilla所期望的功能的整合。就如稍早所述,整合開發/測試是不可平行化的活動,因此有可能受到OSS過程的反噬。
特別是,IE5+的許多工作,不只是整合元件到瀏覽器中,而是繼續地整合到作業系統中。這會非常地難以與之競爭。
預測
因此我主張,不像Apache及Linux計畫一樣的成功,Netscape的Mozilla會造成:產生統治Linux及其它UNIX的瀏覽器。在長期,繼續落後IE。 記得原始碼是在短時間前(1998年四月),已經開始出現對Mozilla興趣的警告信號。極端不科學的證據指出,mailing list的量持續減少。內部對Mozilla的Mailing Lists映射可在 http://egg.Microsoft.com/wilma/lists
{ 嘿。那個”蛋”機(egg.Microsoft.com),是台Linux。} Apache的歷史
改寫自 http://www.apache.org/ABOUT_APACHE.html
在1995年二月,最受歡迎的HTTP伺服器是由NCSA,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Champaign所發展的。不過,該httpd的發展在1994年中期中段,許多webmaster自行發展自己的外加功能,及修正碼。一小群的webmaster,透過私人e-mail,聚集在一起來合作他們的改變 (以“patches”的形式出現)。在95年二月底,八位核心貢獻者成立原始的Apache組織(取A PAtCHE為名)。在1995四月,Apache 0.6.2釋出。
在1995年五月到七月,一個新的伺服器架構被發展出來(程式名Shambhala),包含了模組結構及API,以適應彈性,pool-based記憶體配置,及可調整的事先行程分支處理模式。這個群在七月,轉換到新的伺服器基礎,並從0.7.x新增特色,於是在八月成為Apache 0.8.8。
在一年之內,Apache伺服器超過NCSA httpd成為Internet上排名第一的伺服器。(譯註: 目前NCSA的程式分支總和占有率大約7%。) 組織
Apache發展團隊目前有大約19個核心成員,外加數百位的網站管理員進行外加功能,分散於全世界。Apache錯誤報告可在: http://bugs.apache.org/index找到。關於程式管理及爭議解決程式可在 http://www.apache.org找到 領導:有個核心的貢獻者群(不正式地稱為“核心”),由核心成員提名選舉。
爭議解決:改變程式會在mailing list中提出,並且由有效會選投票——3個,+1(同意),-1(不同意或否決),來決定。
市場占有率 Apache是今天網際網路金字招牌第一號,遠遠將競爭者拋在後面。持有雄獅般的市場占有率是極為有利於控制市場的演化。
特別是,Apache市場占有率表現出幾個屏壁:最低層次的起源HTTP協定——降低我們加入協定來支援新的套用軟體的能力、給UNIX帶來生機——Apache到走那裡,UNIX就走到那裡。支援廠商的支持。為Apache提供的工具/模組持續成長增加。
在短期,IIS看來似乎能在SPEC web上數字勝過Apache。再看深一點,IIS一到與NT深度整合在一起時,將會再進一步。Apache,相較之下,有需要移植到所有平台環境的負擔。
(譯註: 非常奇怪的推論。譯者寫All For Chinese With Apache時,並未見到有這樣的問題。平台移植時,主要是利用共通的程式碼,各平台的程式碼,有必須分歧時,都是分開的,並沒有會影響效能的問題存在。) HTTP協定複雜度及套用服務 思索Apache能夠如此穩固並起飛的原因是因為HTTP協定太簡單了。在越來越多的功能加到這個簡陋的網站伺服器之後 (例如,多伺服器交易支援,POD等等),看Apache團隊如何繼續發展下去是很有趣的事。
例如ASP支援,是IIS在公司內部的關鍵驅動程式。
(譯註: Apache有ASP支援 - mod_asp,用的人不多。主要是因為有功能更好更強大的,像PHP3。Apache上的主流是用Perl,Php3,SSI。) 最近,IBM宣布將把Apache做為其WebSphere套用伺服器的一部份。這一轟動的宣布的結果尚不明,不過IBM依然同時支援Apache及Domino's GO web server 。IBM的承諾:協助Apache移植到IBM策略平台(AS/400,etc。) 發行Apache執行檔到要求支援的消費者。對Apache執行檔的支援(必須向IBM購買?)。IBM雇員會實際參與Apache發展/討論群。IBM會帶頭將Apache for NT做最佳化。 其它的OSS計畫
Gimp——http://www.gimp.org——Gimp (GNU Image Manipulation Program)是個OSS計畫,企圖製造在UNIX工作站上如同Adobe Photoshop的複製品。特色甚佳,唯離目標尚有一段距離。
WINE / WABI——http://www.wine.org——Wine (Wine Is Not an Emulator) 是OSS的Windows在UNIX下的模擬器。Wine有點與Sun的WABI競爭(non-OSS)。舊版Office可以在WINE下執行,但效率有待評估。{ 網址錯了。http://www.winehq.com/。} PERL——http://www。perl。org——PERL (Practical Evaluation and Reporting Language) 是個在所有Apache網站上的不成文標準述語語言。PERL在UNIX上非常流行,因為其強大的文字/字串處理功能,而UNIX十分依賴命令列來管理所有功能。
BIND——http://www.bind.org——BIND (Berkeley Internet Name Daemon) 是個在網際網路上統治DNS的伺服器。(譯註: 又搞錯了,是http://www.isc.org/) Sendmail——http://www.sendmail.org——Sendmail 是今日網際網路金字招牌第一號的郵件伺服器。
Squid——http://www.squid.org——Squid是透過ICP協定為基礎的OSS代理伺服器。Squid是比較在大國際ISP之間流行的,雖然效率稍差。{ 網址錯了。看http://squid.nlanr.net/。} SAMBA——http://www.samba.org——SAMBA提供在UNIX上的SMB檔案伺服器。最近,SAMBA團隊進行反向工程,並發展在UNIX上的NT domain controller。SGI有用一個SAMBA伺服器,http://www.sonic.net/~roelofs/reports/Linux-19980714-phq.html。{ 網址錯了。http://samba.org.au/。} KDE——http://www.kde.org——"K" Desktop Environment。整合了瀏覽器,shell,及Office套件給UNIX桌面系統用。http://www.kde.org/kscreenshots.html and http://www.kde.org/koffice/index.html 。
Majordomo——在網際網路上統治Mail List伺服器的軟體,完全以PERL來寫。 微軟反應 整個來說,有許多想法/討論要放到微軟的反應到這個OSS現象。本文的目的是教育及分析OSS過程,所以在這一節,我僅代表一些非常膚淺的意見及關心。
產品弱點
在最近的未來,OSS計畫會先捏痛微軟那一個部份呢? Server vs. Client
比起OSS產品來說,伺服器是比桌上系統來的弱的。理由如下: 桌上系統“工作切換”頻繁。一般桌上系統使用比伺服器來的廣泛的軟體。所以,整合性,容易使用,適切及終端都是關鍵特性。
伺服器比較清悉——OSS產品只在目標/前例清悉定義時才會工作最佳——即服務廉價協定。
廉價伺服器(Commodity servers)比桌上系統負擔輕。以OSS替代品替換像檔案管理,列印,郵件轉播等等,不會影響到終端使用者的經驗。此外,在這些廉價服務中(commodity services),用"throw-away" "experimental"的解決方案會被公司組織消遣。
伺服器都是專人管理的——這個抓到OSS在可規劃程度上的強處,及鎮靜在終端使用者的易用程度上的缺乏。
擷取OSS好處——開發者的智慧分享
OSS計畫在集合與駕馭數千人團體IQ的處理能力實在驚人。更可怕的,OSS福音在網際網路傳播上的規模,遠遠快過及大過我們的規模。
{ 這就是,微軟將被Open Source在腦力及市場上所超過。—— 而且微軟根本就知道! } 微軟要如何擷取OSS產品中發展者腦力激盪的精華呢? 一些初步的想法包括以下:
擷取平行除錯的好處透過更松馳的程式著作權——應可用較松的著作權,放出像NT的原始碼給大學或特定夥伴。
以低價/免費提供整套工具——工具的第二效應是可在開發人員中,產生共同的技巧/語彙庫。如NatBro所指出的,在Linux/UNIX中,廣泛可獲取的開發工具,是個重要的關鍵。
釋放部份原始碼——可試試引起玩家的興趣,部份TCP/IP stack可做為第一後選。OshM指出,這難度是要找出足夠產生夠大的興趣的部份,以創造智域。
提供更廣泛——Linux"真誠開發者"喜歡用未公開檔案的內部API。製作/公布這些內部API的檔案做為“不支援”,可能可以產生一些外界的創新並調整我們的系統投資。特別是,調整我們元件可變成scriptable/automatable,可以使一些高等的使用者玩弄這些東西。 { 好奇怪喔。這寫得好像是微軟有“未做檔案的內部APIs”的檔案。微軟主管不是在聯邦控訴案中發誓作證,絕對沒有這種東西的存在? 我看做偽證的罪名好像在等了。} 創造團體/智域。MSDN已達極大的人口群。我們要如何利用這樣的基礎,透過網路來創造社團結構? 例如,如果我們有個VB展示站,可以讓VB發展者,公開發表他們的VB計畫,並與其它VB發展者分享呢? 我想許多VB發展者會爭著讓自己的名字/程式可在Microsoft。com可下載,以獲得自我滿足感。
監看OSS新聞討論群。學習新點子,並聘用最佳/最閃亮的個體。(譯者忽然恍然大悟,難怪從1998十月以來,一直固定有M$的IP跑來我的ftp/www站。我有證據可證明的,譯者固定將/var/logs/xferlog及apache log儲存備份,一查就知道了。這是不是說,微軟內部老早就有行動了呢? 還是譯者是"反微軟暴民"的形象引起注意呢? ) 擷取OSS好處——微軟內部處理過程
微軟從OSS範例中可以學到什麼呢? 更明確的說,我們要如何從內部重建起OSS開發環境? 許多這份檔案的閱讀者都指出,對內部,我們應視微軟為理想的OSS團體,但有許多理由,我們不是: 不同的開發"狀態"。組織一個NT建立/開發環境是極端複雜與根底上不同於Office團隊的環境。
不同的工具/原始碼管理。有些團隊用SLM,其它用VSS。不同的臭蟲資料庫。不同的建立程式。
沒有中心的庫存/程式碼存取中心。由計畫外界範圍,沒有中心的伺服器可尋找,安裝,檢視程式碼。甚至僅僅在中心庫存提供臭蟲表列都會有極大的改善。NatBro:“ 在微軟的OS開發者沒辦法去騷到對Excel心中的渴望,反之Excel發展者也沒辦法對OS一樣做——那會花去它們個把月才了解如何去建立,除錯,安裝,而且反正它們可能也沒辦法拿到適切的原始碼。”
(譯註: 美國的法令禁止微軟這樣做,即OS必須與其它部門獨立分開。但由這一句看起來,與大眾推測的一致,微軟內部有明顯違規的行為。如果,微軟內部真的進行OSS化,那麽法務部門可能又要找上門了。) 廣泛的開發者通訊。Mailing lists處理特殊元件及錯誤報告通常都僅限於團隊成員。
更多的元件建全性。Linux及其它OSS計畫使得開發在實驗小型元件時更容易,因為不需要去理會其它的元件: DavidDs:“人們應當要在自己的部份下功夫,而不去牽連到其它的部份,因此在內部之間溝通的檔案必須寫清楚,並且標明清楚,這與更建全的元件一樣重要,要不然根本就不知道要如何呼叫函式。Linux發展系統已經演化到允許許多開發者進入,而不會導致大量整合的問題,因為建全性在各層次都已經非常建全了。這實在是偉大,長遠,及為何他會展現全面穩定的原因。”
這技倆當然了,是擷取這些好處,而不要帶來OSS過程的代價。這些代價通常都是在第一線豎立起來的: 整合性。一個元件的全職開發者已經有許多工作要做了,更不要談說是分析整合其它公司內發展者的修正碼。
重覆的投資及互依關係。可能會發生在Excel開發者手中用一個"小改"版本的OS,而另一個用原始核心OS。
延展OSS的好處——服務公共建設
支援一個平台開發團體,需要做大量服務公共建設,而OSS所無法提供的。包含了PDC's,MSDN,ADCU,ISVs,IHVs,等等。
OSS團體相等於"MSDN"的是一群分散的網站及檔案API,各具不同品質。微軟有機會開拓網站向開發者傳福音。
(譯註: 該作者依然不了解OSS的特質 - 有問題自己動手解決,OSS界已經有人開始解決這個分散的問題,例如譯者正在寫的Interstellar Package Broadcasting System於Corona Packager中,用以解決大量套件的版本新訊通知,檔案/負責人,錯誤報告/回報,及安全警告,以分散式方法來傳播訊息,比起使用網站來得自動方便。而譯者不是第一個投注時間在上面的開發者。再者,提供這樣的服務並不會耗去系統很大的資源。微軟走了一條荊薊小道。) 攻擊OSS
一般來說,微軟要贏,必須攻入OSS計畫的核心弱點。
解效(De-commoditize)協定及套用軟體
OSS計畫已經在許多伺服器套用上有穩固的基礎,因為擁有廣泛地有用工具,簡單的協定。利用污染這些協定,及開發新而複雜的協定,我們可以防堵OSS計畫進入市場。
David Stutz就提出非常好的論點: 在與微軟層次的桌面整合競爭上。"廉價協定確實變成OSS計畫整合的方法"。在IETF的工作群,有大量的智庫為OSS計畫廣泛地生產整合模式。
{ 換句話說,開放協定必須要被鎖起來,而IETF必須要關門,這樣才能進行 ``解效(de-commoditize)協定及套用'',並停止OSS開發。再一次,開放原始碼提倡者最佳的反應是,當東西開始“de-commonditized”時,向消費者指出,製造商大賺錢,消費者損失。} 一些微軟首創的外加價值協定的例子包含: 整合目錄到DNS。把目錄服務插到DNS的內容中,如動態變動,安全,授權等等。
(譯註: 這樣的協定早在ISO X.500協定中存在了,以下引自O'Reilly DNS and BIND,ISBN 1-56592-236-0,p352-353,X。500。
X.500 is a full-blown distributed database meant to be used for a wide variety of application。You can store the phone book in an X.500 database。You can store location data in an X.500 database
X.500 has security features involving credentials and the support of multiple encryption types; DNS is not secure。
X.500 has a dynamic update capability——you can update individual records in the database over the network。。。。
Anyway,you get the idea。X.500 is rich in capabilities and will be extremely useful when it is completely defined,implemented,and optimized。。。。Don't let this turn you off to DNS,though。The Domain Name System really is admirably good at its job,and it does it much faster than X.500 does。True,X..500 offers richer functionality,but it may never usurp DNS's position as the Internet's DIRECTORY SYSTEM of choice。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位天真的工程師以為只有微軟能夠做這樣的事,卻不知道在開放標準中,早就有對付這樣作法的武器。其次,微軟若真得要這樣做,免不了要大抄一番,這一來所有人都知道了,是否微軟一定要違反智慧財產權,否則在長෯上無法開出新局。其次,DNS系統已經在Internet上統治了近二十年,所有系統均以此為基礎,微軟要在DNS上的企圖,是明顯的要花去大量資源來做的。除非所有人都恭微軟為主,否則根本不可能能夠達成。從這一點上,我們可以再更仔細地觀察到微軟內部的文化——唯我獨尊。) HTTP-DAV。DAV非常複雜,而且其協定的複雜程度,在各種套用軟體中提供了無限層次的複雜程度實作。(例如,Exchange在DAV上的設計是好但不是明顯的單一設計)。Apache將會很難揀拾DAV正確的領域來實作。 { 好美妙啊,諷刺地真好! 在Halloween I放到網路上的四天后,Greg Stein (前微軟奴隸,不再是了)宣布 HTTP-DAV在Apache上的支援 做為開放原始碼軟體。(譯註: DAV為Distributed Authoring and Versioning,分散式編輯與版本控制,有時稱為WebDAV,是用來給伺服器增強編輯功能,其中之一就是可以取代Frontpage的編輯功能。此外,尚有許多強化的功能。Apache目前"已經"具有此功能。可下載mod_dav掛上。) } Structured storage。在檔案伺服器(一個關鍵的Linux/Apache套用)上改變遊戲規則。強迫產生一個子機端的優點,然後延展到伺服器上。(譯註: 最好的例子就是利用Frontpage來延展Windows NT的銷售量,許多的ISP都因此吃了暗虧。) MSMQ for Distributed Applications。MSMQ是分散式科技的很好典範,其大部份價值在於服務及實作,而非連線協定。MTS,DTC,及COM+也是同樣的道理。
強迫整合——特別是伺服器
專化的伺服器的上升特別是對我們的收入的一個長期威脅。要抵禦威脅的一個關鍵要點是產生在伺服器平台上廉價品的整合局面。David Stutz指出: 在此的底線就是任何擁有最佳的網路導向整合技術及處理,將會打勝廉價伺服器事業(commodity server business)。有凝聚內箝系統,無線連線,及普遍網路協定者將會使伺服器數量暴增,一般目的的廉價子機(commodity client)是個不錯的進入點。
系統管理。系統管理功能潛在地觸及所有產品/平台的觀點。所以,它不是個很容易可以用元件的方式,嫁接到現有程式中。它必須要從頭就開始設計進去,或者是在計畫中,不斷地檢視所有元件的結果。(譯註: 這確實是OSS要向MS學習的地方。然而,像MS這樣Just-Add-To-Windows,則是走火入魔了。) Ease of Use。正如管理一樣,這個通常必須由地基打起,因而導致開發的高價。OSS計畫始終地在這個領域有問題 解決途徑。ZAW,播話網路,精靈,等等。(譯註: 這提及相當於Linux中的FrontEnd介面問題。) 子機整合性。我們要如何利用子機的基礎來提供在伺服器上的類同整合需求呢? 例如,MSMQ,是箇中介軟體,要求同時在主從端有相近的程式基礎。
中介軟體控制是重要的。明顯地,做為伺服器,在高等的功能中,它們的協定將會給其廉價品帶來風險,這可做為伺服器事業的一道防禦界線。
組織可信度
釋出/服務套裝過程。透過鞏固並管理艱辛的工作來維續最後的修正版,微軟可以提供一個超過OSS過程的關鍵消費者優點,(譯評: 這是否意謂,現在微軟在上面的工作,是純粹的商業導向,根本無心於此,所以臭蟲滿地爬。再者,作者是否暗示主官,"現在既使沒有劣於,最多也是相等於OSS過程"呢? 這個是值得大書一番,詳細探討的一點。) 長期性承諾。透過像企業同意書的工具,長期研究,經營主旨,等等,微軟比OSS過程更有能力承諾長遠眼光,並製造更大的長遠期秩序。(譯註: 弦外之音,“畫大餅”讓人流口水,越大越好。典型的商業手段。)

參考條目

開放原始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