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安縣麻源墾殖場

萬安縣麻源墾殖場

萬安縣位於江西省中南部,吉安市南緣,地勢南高北低,由南向北依次為山地、丘陵、平原,屬典型的江南丘陵地貌。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8.5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383.2毫米,年平均無霜期288天。

麻源墾殖場面積13.4k㎡(已歸入鄉鎮),2400人
萬安縣位於江西省中南部,吉安市南緣,羅霄山脈東麓。東接興國,南鄰南康,西界遂川,北靠泰和。全縣總面積2051平方千米。2006年末全縣總人口為302722人。
縣人民政府駐芙蓉鎮。郵編:343800。代碼:360828。區號:0796。拼音:Wan'anXian。
地勢南高北低,由南向北依次為山地、丘陵、平原,屬典型的江南丘陵地貌。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8.5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383.2毫米,年平均無霜期288天。

萬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萬安於南唐保大元年(公元943年)設萬安鎮,宋熙寧四年(1071年)改鎮置縣,縣治芙蓉鎮。自宋代至清同治十二年,全縣有進士132人,舉人470人。宋、元、明、清縣人所撰著作80部,還有大量民間文學。建國以來,著名國畫家梁書創作的《井岡山全圖》和《萬山紅遍》在海內外展覽。萬安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1928年的“萬安暴動”,誕生了江西省第一個蘇維埃政權。自井岡山鬥爭到全國解放,全縣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達5002人。萬安是康克清、江西“三傑”之一曾天宇烈士的故鄉,養育了原空軍政委王輝球、原炮兵司令員匡裕民、原裝甲兵政委鍾漢華等7位開國將軍。

萬安氣候宜人,旅遊資源豐富。
境內地勢南高北低,由南向北依次為山地、丘陵、平原,屬典型的江南丘陵地貌。年平均氣溫18.5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383.2毫米,年平均無霜期288天,溫和多雨,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具有明顯的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特徵,有利於發展亞熱帶農業生產,有利於秋播作物安全越冬。全縣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辛棄疾、文天祥、楊萬里,蘇軾、解縉等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詩詞,形成了豐富的十八灘旅遊文化。
 

萬安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完善。
105國道、贛江水道和贛粵高速公路成“川”字形縱貫縣境。已開闢縣城至省內大部分城市和廣東、福建兩省主要城市的陸路客運線路。萬安水能資源充沛,電力充足。裝機容量50萬千瓦,年均發電量15億千瓦時的萬安水電站,為江西省最大的水力發電廠,是江西電力南北交換的樞紐。全縣地方小水電供發電總裝容量11340千瓦,年均發電量3500萬千瓦時,兩座裝機1萬千瓦的水電站正在興建中,全縣電網覆蓋率為100%。全縣程控電話、移動通訊網路覆蓋率100%。

萬安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越。
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0%,林地214.3萬畝,活木林蓄積量355萬立方米,立竹2779萬根。有耕地33萬畝,山地333.7萬畝。境內水系發達,贛江由南向北縱貫全縣90公里,可養殖水面16.5萬畝,網攔、壩攔、網箱養魚前景十分廣闊。尤其是萬安庫區水面面積達13.5萬畝,已被確定為江西無公害農產品養殖基地。盛產稻米、生豬、竹木、水果、水產品等,是全省商品豬生產重點縣和國家優質稻生產基地縣。被譽為“萬安雙紅”的玻璃紅鯉魚、金絲小紅棗分別獲得全國水產品展銷會優質水產品獎和首屆中國農業博覽會優秀產品獎。萬安臍橙遠近聞名,“贛泉”牌萬安臍橙獲準使用“國家A級綠色食品標誌”,為吉安市第一個獲準使用國家綠標的水果品牌,獲2001年全省橙類評比銀獎;萬安“贛泉”牌水產長吻魚危、玻璃紅鋰魚、鱅魚獲準使用“國家AA級綠色食品標誌”;萬安庫區水產基地、萬安生態水產科技園被評為全省“有機綠色食品生產基地”。萬安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地下蘊藏著煤、鎢、鉬、鐵、金、瓷土、稀土、石灰石、水晶石等30多種礦產資源。

安經濟發展,政治社會穩定。
萬安縣推進“三化”進程,已建成優質稻、果業、生豬、特種水產、花生等十大特色農業生產基地,開成了糧食、水產、水果、生豬、林業等支柱產業,特別是水產、水果兩大特色產業已初具規模。工業經濟迅速壯大,全縣現有工業企業140多家,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水晶電子、化工、造紙、機械、建材等多門類的工業體系,主要產品有鎢鉬、電子、水晶、稀土金屬製品、鍋爐、水泥、化肥、啤酒等。縣工業園占地3000畝,設施完善,功能齊全,服務優質,已成為萬安工業經濟發展的新平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