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特島戰役

萊特島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一場重要戰役,美軍在此戰役中在菲律賓建立立足點,為攻占整個菲律賓群島建立基礎。

簡介

太平洋戰爭後期,美軍在萊特島進行的一次登入戰役。1944年6~9月,美軍占領馬里亞納和加羅林群島後,企圖乘勝攻取菲律賓中部的萊特島,實施中間突破,爾後占領整個菲律賓。戰役初期,日軍守島兵力主要是第35集團軍第16師共約2萬人,後逐次增至7.5萬餘人,由集團軍司令官鈴木宗作中將任指揮,並有79艘艦艇和1950架飛機予以支援。美軍登入部隊為第 6集團軍的兩個軍共17.4萬人,由701艘艦艇和4700架飛機負責海上輸送和掩護,第7艦隊司令T.C.金凱德中將和第6集團軍司令W.克魯格中將任指揮。10月17、18日,美軍首先占領雷伊泰灣口3個小島,20日主力在島東北部海岸登入,部分兵力在島南端登入。在美軍猛烈攻擊下,日軍被分割孤立於數個地區。在縱深戰鬥中,美軍遭日軍頑強抗擊,進攻速度緩慢。12月7日,美軍以1個師的兵力從西海岸登入,日軍腹背受敵。10日,美軍占領西海岸重要港口奧爾莫克。25日,日軍有組織的抵抗結束。整個戰役美軍傷亡1.5萬餘人;日軍僅1000多人撤出萊特島,其餘全部被殲。美軍攻占萊特島後,取得了支援呂宋島登入戰役的可靠基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