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網民

草根網民是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個漢語新詞之一。草根多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階層相對應的弱勢階層。草根網民(caogenwangmin)。名詞。一說是隱姓埋名的網民,一說是沒有話語權的網民。例,一石擊起千層浪,人們發現,播客已經引起了部落格名人、網路紅人、草根網民等群體的興趣。

基本信息

解釋

經常上網的人會發現,“草根”一詞的使用率很高,如“草根文化”、“草根部落格”、“草根網”等等。其實,構成它們的基礎就是“草根網民”。
中國古代有“草民”一詞,意思為平民。

而“草根”是一外來詞,直譯於英文“grass roots”,與“草民”有一定的意義合集。Grassroots始於19世紀正處於淘金熱的美國,當時盛傳只要在山脈土壤表層草長得很茂盛的地方,下面就蘊藏著豐富的黃金。後來,有學者把“草根”一詞引入社會學領域,賦予其“基層民眾”的含義。其寓意在於“野草是陽光、水和土壤共同創造的生命。它看似散漫無羈,但卻生生不息;它雖然永遠不會長成參天大樹,卻因植根於大地而獲得永生”。

其中,突出的是它所具有的兩個特徵:一是代表“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頑強生命力;二是無所不在的廣泛性。

現代漢語中,“草根”意為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相對應的弱勢階層。

廣大網民正像無羈的小草一樣,雖然力量薄弱,但匯聚在一起則是強大的。“草根網民”是網際網路用戶中最活躍的一群人,正在譜寫和創造著歷史。這種沒有經過精英加工、淳樸的草根文化,在網路上得到迅猛發展,因為它蘊藏著豐富的生活共識,影響著人們的精神生活。

有人曾說:“每個人的歷史都應當是一部《聖經》。歷史是由無數個人的經歷匯合而成的,特別是占絕大多數的草民。”

民不草,這是歷史的真理,正在網路中逐步得到實證。

草根的含義

“草根”直譯自英文的grass roots。有人認為它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同政府或決策者相對的勢力;二是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階層相對應的弱勢階層。陸谷孫主編的《英漢大辭典》把 grass roots單列為一個詞條,釋義是①民眾的,基層的;②鄉村地區的;③基礎的;根本的。如果把詞目與釋義互換,即把“草根×”或“草根××”中的“草根” 換成這幾個義項,有的換得成,有的換不成。 比如:草根名角兒郭德綱。
所以“草根文化”也就是平民文化,大眾文化等等…但從各種文章來看,實際套用中的“草根文化”的含義遠比以上的解釋來得豐富。

劉火別解

草民這詞,是中國專制與獨裁下形成的一個最有意味的詞。它不僅僅與“官”相對,它還在某一層面與“民”相對,至少,就算是“民”,前面還要加一個可以任意踐踏任意割刈的“草”。可見在中國歷史上,“草民”一詞所指的即微不足道 “草民”雖是自稱,但這一自稱被社會形態所認定。“草民”自身也認定。中國人不說“賤民”,只說“草民”,也顯現出了中國文化中的一種自我安慰的特質。因此,隱姓埋名的網民便被稱作了“草根網民”。不過,“網民”本身是沒有高低賤之分的。尤其是在把公民看成是平等的社會形態和憲政國家層面下的的美國,TIME在2006年的年度“時代人物”給予了網民。藉助電子和網路,“草根”變長成了大樹,至少是刈不盡燒不盡的漫山遍野的草。至於說到電子暴民或網路暴民,還有惡搞以及被官方裁定的惡搞(如陳洪如胡戈),那也是造反的邏輯結果。
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