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網際網路

草根網際網路

草根網際網路是指在網際網路上創業一無資金、二無背景、三無管理經驗的創業一族。“大眾是中國經濟主要的建設者。”網際網路創業者俱樂部會長褚達晨指出,中國網際網路的明天離不開這些擁有激情與夢想的創業者,正是這些草根創業力量的拼搏和堅持,造就了中國網際網路產業百花齊放的繁榮局面,推動網際網路經濟成為了中國經濟成長的新引擎。作為行業的領導者,同時也是創業者,有責任、有義務引導全行業去關心草根創業力量的生存狀況,通過一個開放、共享的平台,幫助創業者走出迷茫和困惑,成長為網際網路行業發展的中堅力量。不少業界人士指出,保護草根需要通過市場催生出一個行業——草根網際網路創業平台,由此形成一個健康的網際網路生態圈。這個平台不僅可以保護其中的每個個體,最主要的是可以使網際網路行業形成一個良性競爭。

情況簡介

中國的網際網路,如果不是處於戰國時期,那么至少是處於三國時期。在網際網路上,網際網路精英,政府政務,草根網際網路,你方唱罷我登場。

網際網路創業對於如一無資金、二無背景、三無管理經驗的三無草根網際網路一族來說無異於在鋼絲上跳舞。然而,社會卻不應該坐視草根自生自滅。
騰訊、搜狐加入團購大戰的行列,使得本已激烈的團購競爭呈現出愈演愈烈之勢。一位實力雄厚的團購網站創始人也不無擔憂地說:“這些大鱷的進入對我們是個不小的衝擊,畢竟他們背後有著上億用戶的支撐。”
從之前的微博到現在的團購,網際網路大鱷們總是在草根試水新模式成功之後,靠複製強身挺進該領域,搶奪市場份額。加之中國網際網路經過十幾年建設,市場原始資源早已被大鱷瓜分殆盡。草根網際網路創業者是否還有一線生機?在巨頭林立的業界,他們又該如何尋求突破?
周鴻禕在2010年中國網際網路大會草根分論壇上曾告誡草根創業者,網際網路創業者無論志向多么高遠,一定要從一個點做起,創業者要切實做一個能夠打動人心的產品或者服務。他說:“我們一直在講開心網,其實說白了,他們就是做了一個讓大家免費玩的遊戲,而就這一個點吻合了大眾的需求。”這就是開心網的成功所在。
周鴻禕將這種做法歸結為“微創新”。“我覺得微創新是將來做產品創新的很重要的方法”。目前,中國正向網路生活化邁進,因此市場的機會將越來越多。對小的創業者來說,顛覆式地改變現有的格局並不現實,微創新是一個比較容易切入的點。微創新一定要以用戶為中心,然後持續地去尋找與用戶需求相吻合的點。
遙想當年,騰訊靠一款即時通信工具——QQ起家,阿里巴巴搭上了B2C的順風車,百度憑藉自身的核心技術和超鏈分析贏得了中國搜尋市場74.88%的份額,網易靠免費信箱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噹噹賣書、京東賣電子產品……幾乎每個巨頭最初都是從一個點做起的。如果網際網路創業者一開始便想做大做全,終將一事無成。

創業三大方向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越來越多領域可以發掘創新的支點。首先是移動網際網路。前不久,李開復向外界透露,他的創新工場目前已投資的9個項目中有7個是移動網際網路。可以說,移動網際網路的時代已經來臨。移動網際網路雖是一個金礦,於草根而言卻並非沒有門檻。網際網路巨頭、手機終端廠商和運營廠商會分割其中一塊。業內人士稱,適合草根的領域和項目是移動網際網路網站建設、手機軟體等,傳統的網際網路企業基本都將自己的業務推向了手機端,移動網際網路電子商務、移動網際網路遊戲、移動網際網路視頻這些熱門的行業相對於草根而言儘管門檻較高,但正如周鴻禕所說,以一個微創新點切入就會比較容易成功。例如,拷貝固定的模式,在這之上進行一些微小的功能改造和創新。
其次是電子商務。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錢小芊在2010年中國網際網路大會上稱,未來幾年我國電子商務還有35%以上的增長。專家稱,電子商務還有很大的空間,而這個空間就在於細化,在於專注,包括行業的細化和地域的細化。目前已進入B2C市場前四的凡客誠品,是垂直領域電子商務的一個經典案例,其領先的技術及客戶體驗至上的理念是凡客制勝的原因。雖然電子商務領域已經湧現了阿里巴巴、卓越、京東等巨頭,但是草根創業也可以做電子商務,並加入一些巨頭不曾涉及的小功能。今年出現的團購網就是融合了電子商務和WEB2.0。
再次是網路遊戲。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網遊市場銷售收入達256.2億,比2008年增長了39.4%,未來中國網遊市場將繼續火爆,網遊資訊類網站及平台類網站將會不斷增加。因為網遊對技術的要求比較高,所以對於草根而言,這是一個高門檻的行業。草根創業者可以研發一些類似Q版遊戲、WEBgame之類的小遊戲,淘金網絡遊戲領域。

草根也需要保護

正在上地一間民宅里的創業的小劉感慨,為理想而戰的網際網路時代已經過去,今天,市場沒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像我這樣的草根將美麗的想像轉化為現實。今天的市場逼著網站快速盈利,否則就會面臨生存危險,不是被大象踩死,就是被同行擠死。
如此環境下,創業對於如小劉這些一無資金、二無背景、三無管理經驗的三無純草根一族來說無異於在鋼絲上跳舞。然而,社會卻不應該坐視草根自生自滅。
“大眾是中國經濟主要的建設者。”網際網路創業者俱樂部會長褚達晨指出,中國網際網路的明天離不開這些擁有激情與夢想的創業者,正是這些草根創業力量的拼搏和堅持,造就了中國網際網路產業百花齊放的繁榮局面,推動網際網路經濟成為了中國經濟成長的新引擎。作為行業的領導者,同時也是創業者,有責任、有義務引導全行業去關心草根創業力量的生存狀況,通過一個開放、共享的平台,幫助創業者走出迷茫和困惑,成長為網際網路行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不少業界人士指出,保護草根需要通過市場催生出一個行業——草根網際網路創業平台,由此形成一個健康的網際網路生態圈。這個平台不僅可以保護其中的每個個體,最主要的是可以使網際網路行業形成一個良性競爭。這個平台可以為創業者提供從培訓、到運營,從成長到融資各個階段的資訊、工具和交流平台。平台是純粹的第三方,不參與站內任何活動。各方都可根據自身的需要在上面進行各種活動,比如,對創業者的培訓、講座、舉辦各種活動、草根之間進行經驗交流等。VC和草根創業者可以真正實現無縫對接,平台將改變目前創業信息不集中不公開,VC無法投資,成交量不高的窘境。
目前,社會上已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嘗試,比如李開復的創新工場、百度的網際網路創業者俱樂部及媒體舉辦的一些創業大賽等。草根們可以藉助它來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誰敢斷定下一個賈伯斯、下一個比爾·蓋茨不會出現在中國呢?從這個意義上看,草根創業平台將具有更加深遠的社會意義和影響。

大魚吃小魚

戴志康創立的康盛創想被騰訊收購,是草根網際網路的大事。  

戴志康創立的康盛創想被騰訊收購,是草根網際網路的大事戴志康創立的康盛創想被騰訊收購,是草根網際網路的大事

《中國企業家》雜誌Discuz(康盛創想)被騰訊收購了!個人站長小李和朋友們討論這件事時,Discuz創始人戴志康正在北三環參加一個有關網際網路的會議。戴志康一副休閒打扮,短褲、拖鞋加上標誌性的藍T恤,隨意地把墨鏡一扔就侃侃而談,氣定神閒。
“被大公司收購之後就是不一樣。”小李說,他用Discuz做網站已經五六年,這幾個月Discuz做了不少產品最佳化,收購仍是坊間傳聞時,產品的變化他就感受到了。
在他們站長群里,收購是最近的熱門討論話題。偶爾他們相互打趣:你的網站要賣給騰訊還是百度?如果說以前他們如此打趣還只是玩笑,現在有不少人在暗暗朝著這個方向努力。默默無聞、自生自滅的草根網際網路曾經難以進入的主流網際網路變得不那么遙遠,戴志康只用2小時談判就得到了“企鵝號”大船船票。
“被收購肯定不是為了生存。”戴志康回應,康盛去年收入6000萬元,今年上半年收入4000萬元,沒有賺到什麼大錢,對這家200人的公司來說也算生存無憂。但戴志康承認,賺錢太辛苦,被收購之後就沒有盈利上的壓力,可以把產品做得更好。

大魚青睞小魚

不僅騰訊,2010年,幾乎所有大公司都將橄欖枝拋向草根網際網路。與此同時,草根網際網路創業也呈爆發之勢。北京,由Discuz主辦的第五屆網際網路站長大會上,超過2500位站長湧向北京長城飯店,如同歡騰的盛宴。會場水泄不通,酒店不得不派出大量安全人員維持秩序,即便有邀請函也嚴格控制,直到所有嘉賓演講完畢才允許自由進入。此時已是下午三點,很多人站在酒店的門外從上午八點一直等到現在。
有網際網路精英批評,這些創業者在現實中都沒什麼立足之地,不是整天在網際網路上做夢,像狂歡一般在創業,就是依靠盜版、色情內容吸引點流量,再用流量從廣告聯盟換點錢。
但網際網路精英們可能還不知道,他們所說的草根站長已是過去式,新一代草根網際網路創業者已經換了活法。那些二三線城市、那些大公司觸手伸不到的領域,早就是網際網路最賺錢的地帶。草根創業者會用身邊的例子辯駁,那誰自己搞了一個小網站一年可以賺幾十萬,甚至他們忙著賺錢,沒空辯駁。
二三線乃至四線城市的網際網路創業者,大多沒有良好的學歷,沒有殷實的家底,也沒有豐富的資源,卻同樣有富豪的夢想。看到身邊觸手可及的網際網路機會,看到元老級站長被“正規軍”收編的例子,怎能不瘋狂?

賺錢是硬道理

用電腦給手機下載歌曲要排隊收費;老闆們買電腦主要用來打撲克,認為這個遊戲是聯網的;30到50歲的人群中,hao123中的用戶是百度、騰訊加起來的十倍;小朋友中最流行的遊戲是4399和摩爾莊園。
網際網路精英可能會對以上場景嗤之以鼻,但這是中國三線城市真實的網際網路使用習慣。那些草根網際網路創業者,也正在用超出精英派想像的盈利模式賺個盆滿缽盈。
據美國波士頓諮詢公司的《中國數位化新世代2.0:數字媒體和電子商務步入主流》報告,2015年中國網際網路滲透率將幾乎翻一番,網民數超過6.5億,大部分增長將來自農村地區。他們可能是農民工或剛畢業的大學生,甚至可能是老人。
當那些精英派,處於北上廣深等大城市、20—40歲、擁有良好教育背景和消費能力的人群,享受著便捷的免費服務,卻抱怨著.com界面不夠友好時;草根用戶更容易滿足,更願意付錢。那些排著隊下載歌曲的農民工,拿著山寨手機,卻願意每月花一兩百元下載歌曲、遊戲,將自己收入的十分之一貢獻給網際網路。草根用戶並不太在意網頁太慢,不太在意頁面彈出的幾個廣告,甚至會饒有興致地點進去為網站帶來兩毛錢的收入。
何況中國網民,精英派只有幾千萬規模,早在中國網民過億之時被覆蓋完畢,剩下的幾億都是草根用戶。

個人網站教父

蔡文勝已經不做站長許多年。廈門的一層寫字樓里,公司銘牌密密麻麻排滿牆,這都是他現在投資的網際網路公司,幾乎每個產品都有千萬級別的用戶數量。他看好的產業方向有兩個,電子商務和移動網際網路。草根網際網路還集中在大公司觸及不到的地域,地方網站、社區網站、行業網站。

身為個人網站教父的蔡文勝,擁有大批草根網際網路冬粉身為個人網站教父的蔡文勝,擁有大批草根網際網路冬粉

草根網際網路考慮“賺錢”也不像精英派那么宏大,“總想把事情做得很大,必須規模很大,然後才能賺錢。”蔡文勝說,草根一開始就要賺錢,不賺錢就活不下去。草根創業者很現實,不同於身邊總是不乏資源的精英,提出一個炫目的概念就有天使投資人上門獲得百萬乃至千萬級別的融資。
不過,草根與精英的創業路徑沒有是非對錯。蔡文勝說,本來中國的創業環境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草根還是精英最後變成大公司的機率是相同的。區別只是創業過程中,誰先賺錢。

低價起家

草根創業者一開始就要賺錢,他們賺錢是從一元起家。
獲取客戶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滿足他們的需求。這些草根網際網路比精英更了解用戶的需求。精英們至今無法理解,為什麼有了頁面友好的MSN,他們陪身處二線城市的父母聊天還不得不使用QQ;他們同樣理解不了90後對火星文的趨之若鶩。
蔡文勝說,其實精英派也善於發現需求,只不過精英發現的需求只適合精英。中國網際網路還是以草根為主,一個需求就意味著幾億用戶。同時,草根派更容易“屈服”於需求。蔡文勝開始投資“90後”的網際網路套用,即使在網際網路圈兒有了那么大的名氣,還是每天找時間和公司里的90後聊天,“我每天都和他們聊一個小時還不能了解他們嗎?”
“人不一定要讀書,但一定要有知識。”蔡文勝說自己雖然沒讀過什麼書,但做域名時每天花十幾個小時研究,對各種域名資源了如指掌。他的老家晉江,不少國小沒畢業的創業者靠做鞋賺得億萬身家,有的雖沒有文化,但只要拿來一塊材料看一眼就能準確地告訴你用於皮鞋還是運動鞋、做鞋面還是鞋底、成本大概多少。
草根創業者更主動學習蔡說的這種“知識”。美圖秀秀的團隊天天去網咖或者網民家裡看人家怎么上網;精英派更理想化,他們尊重數據,如果你不習慣他的產品,他會試圖對你證明,“我的是最棒的”。
屈從需求會不會影響創新?“會!”蔡文勝毫不猶豫。但網際網路已經走過那個新概念時期,可以創新的東西本來就不多了。
網際網路已經過了必須燒錢的階段,靠自身積累也能慢慢發展,蔡文勝說,但獲取用戶必須注意成本。他曾經進入過視頻行業,但發現太燒錢很早收手。
在控制成本上,草根派有天然的優勢。精英派創業之前大多是被證明過的成功者,可能沒為生存發過愁。那些被人們詢問過無數次“這么多用戶為啥不賺錢”的網站,獲取用戶成本太高,草根們自然不會去做,他們基本上都在以極低的代價獲取用戶。

與大公司搶食

新一代草根創業者比過去的“站長”群體更成熟。他們創業之前就學會了面對大公司和網際網路環境的生存技巧。“新的草根網際網路的創業更有技術含量,他們見了VC就不像過去那么激動。”
我要玩創始人劉陽的生存技巧是“不與剛需競爭”,她沒進入大公司密集的行業,選擇用戶一上網就能玩兒的網頁遊戲,“只要產品做得好就有人來”。
八月居創始人解鵬輝的創業領域稀鬆平常,他遭受過早期草根網際網路賺不到錢的痛苦,重新開戰,他盯準了盛大等大公司忽略的領域——暢銷小說。“敏感內容、盜版的堅決不能做。”他對八月居的生存底線了解透徹。
甚至其中的幾家,未來會成為大公司的奪食者。比如美圖秀秀,先是90後瘋狂愛上了美圖秀秀這款幾個按鈕就能讓自己眼睛變大、臉變小的軟體,然後是為寶寶拍照的媽媽們。經歷了8000萬用戶兩年的不斷檢驗,美圖秀秀已經十分成熟。
草根網際網路不再依附在大公司下賺點辛苦錢。除了賺錢,他們還可以和精英網際網路具有同樣的出路,被收購或去上市。
當然,要提醒那些狂熱的創業者,並不是有了光明的前景,創業就是一片坦途。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的數據,2010年前半年時間,中國網站總數下降到279萬,“蒸發”掉44萬,其中絕大多數屬於草根網際網路。
蔡文勝也承認,像自己當年那樣單槍匹馬做過億元的域名生意或是做個流量幾千萬的網站比較難了。過去草根網際網路多靠內容取勝,無論音樂、遊戲、小說、網址還是軟體下載,不需要很複雜,甚至山寨都可以獲得流量,再轉換成收入。而隨著網際網路環境的不斷規範,靠山寨、作弊、盜版將很難生存。
蔡文勝說,留給草根網際網路的“黃金期”只有三年。他給出了三個理由:第一,中國網民已經有4億,未來三年還會快速增長到8億,但之後增速就會放緩;第二,大公司已經開始收購大量優秀的草根網際網路公司,到時候該圈的地已經被大公司圈完了;第三,各個領域的商業模式基本定型。“那時錢會更好賺,但留給創業者的機會已經不多了。”

專注草根需求

精英派肯定會詫異,火星文、美圖秀秀的需求是怎么被發現的?顯然,二三線城市的草根網際網路創業者對草根用戶的需求更敏感,如果他們又勤奮,總能做出顛覆性的產品
廈門,燥熱的天氣中一群人正在忙碌。一座普通寫字樓的十六層,四五家草根網際網路公司在此聚集。
這是典型的草根網際網路公司場景:地處二三線城市,工位擁擠卻沒有坐滿,員工沒有工牌,隨意的穿著T恤,有的還頂著著一頭亂蓬蓬的頭髮。
可是就在這層樓,有幾家公司用戶數都達到千萬級別。其中的美圖秀秀創立不過兩三年,用戶已經達到8000萬。
可能你還不知道美圖秀秀,但它是2008年增長最快的網際網路套用之一。可能你正詫異,那些非主流女孩怎么有耐心用繁瑣的Photoshop修圖在網上“秀”,一款極為傻瓜的圖片處理軟體已經大面積蔓延,尤其那些90後。
美圖秀秀來自一種很普遍的需求,誰都希望自己的照片更美,眼睛再大點兒或是臉再瘦點兒。可在以前,只有專業人士才能搞定;而Photoshop等圖片處理軟體又十分繁瑣,即便熟練掌握修出一張完美的照片也需要好幾個小時。
不用說消除紅眼、瘦臉瘦身這些基本需求,就是消除黑眼圈、加上假睫毛換個假髮這些高難度動作,美圖秀秀都能一個按鈕搞定。它把用戶的需求發掘到了極致,就連軟體介紹都通俗無比,“比Photoshop好用100倍”。有不少精於Photoshop的人成了美圖秀秀的用戶,因為“真的太簡單了”。
美圖秀秀和這層樓其它草根公司的共同點是,他們的投資人都是“站長之王”蔡文勝。
“美圖秀秀創始人,資深網際網路人士,對圖片處理及套用有深刻認識”,這是網上吳欣鴻的僅有介紹,還有一張照片——二十多歲的男孩、捲髮、黑框眼鏡、黑白條紋襯衫。但吳欣鴻並不是網際網路新人,此前他已經有了個家喻戶曉的作品——火星文轉換器
火星文就是草根網際網路典型的野蠻生長模式:你可能不接受甚至反感火星文,但它來勢洶洶擋也擋不住,直到有一天你因為一段必須要看懂的火星文字,去下載一個火星文轉換器。
精英派肯定會詫異,火星文、美圖秀秀的需求是怎么被發現的?顯然,二三線城市的草根創業者們有自己的方式,那是一種完全不同於一線城市精英派的生存狀態。
草根網際網路創業者自己的需求就代表絕大部分網民。吳欣鴻愛好攝影,喜歡修圖又覺得現有的工具太難。但他英文尚可,Photoshop的教程大致看看就能懂。做一款真正適合網民的軟體,這種切身體會當然不夠,而且美圖秀秀不能像大公司那樣花重金獲得相關數據,他們有自己的方法。他們每個月都要去幾次網咖,觀察用戶的上網習慣,一盯就是幾個小時;也經常帶著小禮品到用戶家裡,觀察他們瀏覽哪些網頁、喜歡什麼。
傳說吳欣鴻最早也做過域名,後來進入蔡文勝旗下的公司。幾年前,蔡因為要看懂90後兒子的火星文進軍90後軟體投資;當吳再度發現圖片處理的市場需求,找蔡順其自然。
美圖秀秀面臨的挑戰是,一款更適合90後的軟體如何覆蓋更廣泛的年齡層?蔡說,其實美圖秀秀適合各個年齡層,許多媽媽就發現可以給孩子的照片加上不同的相框和場景。此外針對圖片需求,還開發了“美圖拍拍”、“美圖看看”等軟體。
做一款傻瓜圖片處理軟體在技術上的確有一定難度,但,並非不能逾越,現在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不少競爭者。“你說做一個QQ很難嗎?但騰訊會擔心人家做QQ嗎?”蔡文勝說,美圖秀秀已經有了先發優勢,如果不犯重大錯誤,後來者就很難逾越。
“賺錢不是現在要做的,重點是要把產品做好。”按蔡文勝的想法,未來一兩年爭取做到有50%忠實用戶。到那時賺錢就是自然的事。

草根二進宮

大公司每前進一步,都會使不少草根網站夭折;但大公司選定一條路,也有更多的路被讓出來。經歷了草根網際網路的環境轉換,解鵬輝找到了新的切入點。
再度開張,解鵬輝對對八月居寄予厚望。
解鵬輝是典型的草根創業者。1987年出生,高中畢業就來北京闖蕩,他選擇的項目也稀鬆平常——文學網站。
2010年4月八月居開張,這已經是解鵬輝的“二進宮”。他曾是個典型的草根站長,現在他說自己成熟了。
他的不成熟時期是指三年前,2007年他不到二十歲,剛剛在出版社找到一份工作。他喜歡文學,不屑做一個靠盜版和廣告聯盟賺點小錢的網站。和當年那些站長一樣,解鵬輝創立八月居想得特別簡單,建立一個綜合線上文學平台,用戶、作者、出版商都可以自由地找到自己所需,還想做一個大規模的原創文學大賽。他沒有專門僱人,在網上找了個技術員,一有時間就倒騰自己的八月居。
“一做起來才知道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解鵬輝說,“真的支持不下去了”。當時他一個月只有1000多元的薪水,而一個月伺服器租金就要600元。八月居開辦一年後,他的工作已經辭掉了,他剛開始想如何養活自己和八月居。
如果你和他抱怨一些文學網站的廣告鏈太多,他會一副理解的表情,“如果不麻煩你就點一下吧,你看一本書他們也就賺三四元錢的廣告費。”八月居最難的時候,也在頁面里加過廣告代碼,現在他說到這個,還覺得有點不好意思。
前兩年文學網站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先是盛大收購了大部分成規模的網站,後是網際網路“嚴打”小站紛紛關閉。
這期間解鵬輝看到的另一個機會是,許多電子閱讀終端都在購買著作權,而解鵬輝在出版界資源豐富,找到著作權並不難。客戶在八月居上找到想要的作品,再通過解鵬輝購買著作權,一本一年能賺三四百元。於是解鵬輝關掉了八月居,專心做著作權生意,因為“沒有商業模式撐下去也必死無疑”。
2010年,各大電子書庫都購買了大量電子著作權,著作權中介生意也不再火爆,解鵬輝找到了八月居的“新玩法”。
“盛大幾乎收購了所有的中大型文學站,但它給我們這些草根網站留出一條路。”解鵬輝神秘地笑笑,“我會專注做小說暢銷書,盛大的書庫不全。”
這是盛大留下的一個空隙,按理說財大氣粗的盛大也應該拿下的戰場,就像他們拿下電子出版那樣。可是,極少有出版社願意把著作權簽給盛大,因為“對實體書銷售傷害太大”。
“我給出版社更大的自由。”解鵬輝說,我要全面開放後台,讓他們看得很明晰每一本書如何銷售,再按銷售比例分成,我只拿很小一部分。
而商業模式已經被市場培養得很成熟,現在許多用戶已經習慣為電子書付費了。八月居即將進行一次全面改版,到時候網頁架構將更符合用戶的閱讀習慣。
和那些草根站長一樣,他對用戶異常熟悉。“看小說90後居多,但付錢的還是80後;男女用戶均等,但女人更願意付費;男人看修真、遊戲小說,女人看社會、婚戀????”
順便說一句,這次重開八月居,解鵬輝拿到了風險投資。雇了幾個人,把辦公室搬到了北京亞運村一座寫字樓里。

躲開網際網路巨頭

當信箱、搜尋引擎等“剛需”已有大公司攔路,沒什麼創業機會,劉陽盯準了遊戲這一“軟性需求”
劉陽的我要玩是中國最大的網頁遊戲公司。
隨意地拋起“我要玩”公仔,劉陽的笑容依舊像個大學女生。
曾在金山公司工作,大學學歷,有人覺得劉陽的經歷不夠“草根”。但劉陽把自己歸為草根,“我認為白手起家創業都算草根”。
此前五六年遊戲行業的工作經歷,讓劉陽極為看好中國龐大的遊戲市場。但中國網路遊戲的用戶偏年輕,大型網遊每天要耗費用戶四五個小時,太累。她瞄準那些更成熟健康的用戶,打算做更輕鬆的遊戲,拋棄繁瑣的用戶端,一打開就能玩兒。
2007年新娛兄弟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我要玩)成立時,4399、2345等小遊戲網站已經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網站僅靠廣告就能獲得豐厚的收益。
可是我要玩還是以迅猛的速度浮出水面,2008年拿到中國網頁遊戲行業第一筆投資,目前已經是中國最大的網頁遊戲公司。
這有賴於劉陽發現的市場空間,“用戶還是喜歡和真人玩遊戲,而他們以單機遊戲為主。”
而且劉陽為我要玩設計了很有效的商業路徑:用遊戲的運營模式去經營網站,再用網際網路的方式推廣遊戲。
無論電視遊戲、PC機還是用戶端遊戲,都在滿足娛樂需求,人們是願意花錢的。劉陽說:“而且網頁遊戲,一打開電腦就能玩兒,沒有門檻。”她敢於向用戶收費的另一個原因是,前幾年蓬勃發展的大型網遊培養了用戶的消費習慣,他們願意為遊戲買單。
相對大型網遊巨大的渠道成本,劉陽選擇了更省錢的方式。拋棄網咖推廣、PC套裝,我要玩甚至“一個地面推廣人員都沒有”,完全靠用戶邀請、搜尋引擎等網際網路模式推廣。這樣大幅度降低了獲取用戶的成本,一些大型網遊公司地面推廣費用甚至占到公司總成本的一半。
不得不說,劉陽選擇了一個巧妙的切入點。“網際網路的剛需產品已經沒什麼創業機會。”劉陽說,但網頁遊戲不一樣,只要你做得好就會有人來玩,一個用戶玩兒魔獸或者別的遊戲都不妨礙他們上51wan。
於是劉陽不用像那些網際網路CEO瞪大了眼睛盯著市場份額。對她來說,市場份額是個虛無縹緲的指標,一個開心或傷感的理由。“網頁遊戲不像搜尋引擎、信箱等網際網路服務,用戶數量多,但用戶習慣很難更改。今天60%的市場份額可能意味著明天的100%,而今天的40%明天可能會變成0。”
劉陽要的就是抓住客戶需求。毫無疑問,她是我要玩的鐵桿用戶,每天花費大量的時間玩兒自己的遊戲,“我的感受也是我們改進的原動力之一。”
遊戲行業永遠是不平靜的,經常會出現新星,公司的死亡也是常態。而且用戶的變化永遠難以捕捉,不一定什麼時候口味就全變了。劉陽的解決之道是“持之以恆”,她喜歡講愛迪生髮明燈絲的故事,“之前9000多次失敗是成功的鋪墊,創業公司也要經歷這些,考驗創業者的是能不能熬過這些失敗。”
好在我要玩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先發優勢。“門檻不是指純粹的技術。”劉陽說,“我們的程式設計師也能用幾天時間編一個IM,但他能和騰訊比嗎?QQ經歷了幾億用戶十年的檢驗,這種積累才是最大的財富。”
雖然基於IE瀏覽器的技術開發很容易被抄襲,但劉陽並不擔心。她說,網際網路的選擇是沒有門檻的,用戶沒理由選擇“山寨”。她擔心的反而是那些已經積累了大量用戶的大公司,“小公司唯有不斷創新才能生存”。
“遊戲行業昨天做過什麼,不能代表今天。”劉陽倒是看得很透徹,就像有的導演拍過一部被人傳頌的作品就失去了靈感,有的導演卻能持續幾十年吸引票房。“如果我要玩真的到了商業壽命的盡頭,有人能記住我們我就覺得很驕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