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阿馬島之戰

自1832年被英國占領後,阿根廷一直為恢復它的主權而鬥爭。 在這次戰爭中,阿方海軍的主力基本出動,參戰艦艇和輔助船隻33艘,飛機250餘架,以及陸軍部隊等,總兵力達65000人。 英國出動了海軍實力的二分之一,參戰艦船118艘,飛機200餘架,以及步兵,傘兵,陸戰部隊,總兵力達35000人。

1982年4月2日至6月14日,在南大西洋爆發了一場現代條件下的島嶼爭奪戰,這就是舉世矚目的英(國)阿(阿根廷馬島之戰
馬爾維納斯群島(簡稱馬島),又名福克蘭群島,位於南緯51度,西經57度地區,由346個島礁組成,面積12800平方公里,人口2000人,首府斯坦利港。這個群島距阿根廷大陸南部海岸最近處510公里,距英國本土約13000公里。馬島在軍事上是南大西洋的重要據點和南美大陸南部的海上前哨,也是連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主要海上通道,曾被稱為南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鑰匙”。馬島距南極大陸較近,是到南級進行探險和科學考察的前進基地和理想的物資中轉站,也是將來開發南極大陸的重要出發地。
馬島資源豐富。島上已開採,泥煤是居民的主要燃料。此外,還有鋁、銀、鐵、鉛等礦藏。漁業資源很可觀,據估計,附近海域蘊藏7000萬噸至2億噸磷蝦,每年可以捕撈300萬噸魚。海濱沙灘有大量的優質細沙,是玻璃工業的好原料。馬島海域有豐富的海洋生物,又接近南極洲,因而是鯨、海豹和企鵝等水生動物的良好棲息之地。大陸架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錳礦等,石油儲量可達60億桶,是英國北海油田儲量的數倍,今後如開發,估計日產量可達200萬桶,(北海油田日產170萬桶)。
馬島所處的戰略地位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是引起馬島戰爭的重要因素。
阿根廷和英國就馬島的歸屬問題整整爭議了一個半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又進行了持久的談判,但雙方各持己見,互不相讓。阿根廷認為,馬島原屬西班牙王室阿根廷獨立後,其主權應屬於阿根延。自1832年被英國占領後,阿根廷一直為恢復它的主權而鬥爭。而英國認為,馬島是它的殖民地,只接受把它作為一個非殖民化問題來處理,不承認阿方擁有主權。1960年以來,聯合國大會曾4次作出決議,要求雙方通過談判解決爭端。不結盟國家會議曾作出決議,支持阿根廷人民為恢復馬島主權而進行鬥爭。20多年中,兩國談判時斷時續,但主權歸屬問題卻一直懸而未決。1982年2月,雙方在紐約談判破裂後,英阿雙方關係日趨惡化,阿根廷為了維護民族尊嚴,國家主權及領土完整,徹底消除長期存在的殖民主義這一“毒瘤”,決定採取軍事行動來結束英國殖民主義者對馬島的武力統治。
1982年3月19日,一支由60來人組成的阿根廷小分隊在馬爾維斯群島中的南喬治亞島登入,在那裡安營並動手拆毀一箇舊漁船碼頭,還在島上升起了阿根廷國旗。英國外交部指責這一行為是“入侵”,接著兩國都立即向出事地點派出軍艦,準備兵戎相見,從而使局勢激化。這事件也就成為英阿馬島戰爭的導火線。阿方把這一天看作是戰爭的開始日。
在這次戰爭中,阿方海軍的主力基本出動,參戰艦艇和輔助船隻33艘,飛機250餘架,以及陸軍部隊等,總兵力達65000人。英國出動了海軍實力的二分之一,參戰艦船118艘,飛機200餘架,以及步兵,傘兵,陸戰部隊,總兵力達35000人。這次戰爭歷時74天,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阿軍占領馬島和南喬治島,英國調集三軍,組成特混艦隊開赴馬島水域,展開兵力,奪取前進基地,完成封鎖部署。第二階段主要是雙方出動飛機和艦艇,進行海空戰鬥,封鎖和反封鎖的鬥爭激烈,戰場形勢急劇變化,阿逐步喪失戰爭的主動權。第三段主要是登入和抗登入作戰,阿守島兵力雖較多,但由於部署不到指揮失誤,戰術笨拙,只消極據守孤立據點,不實施有力反擊和機動作戰,最後失敗,被英國重占馬島。在74天(實戰時間僅一個半月)的戰爭中,據資料統計,阿軍死1000餘人,傷 1300左右,被俘11800餘人,損失艦船11艘(沉5傷6),飛機100餘架,耗費10億美元以上。
馬島之戰,英阿雙方在作戰中都投入了許多現代化先進的武器裝備,有些是首次用於實戰,戰果十分突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