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石

英德石

英德石,又稱英石,因產廣東英德而得名,是清代以來公認的四大園林名石之一(其餘三大園林名石為太湖石、靈壁石、黃臘石(黃蠟石))。英石具有悠久的開採和玩賞歷史,宋代的《雲林石譜》就有相關記載,並被列為宋代皇家貢品。它具有“皺、瘦、漏、透”等特點,極具觀賞和收藏價值。2006年,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英德英石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簡介

英德石英德石

英德石因產廣東英德而得名,是代以來公認的四大園林名石之一(其餘三大園林名石為太湖石靈壁石、黃臘石(黃蠟石))。
英石或雄奇險峻,或嶙峋陡峭,或玲瓏宛轉,或駁接層疊。大塊者可作園林假山的構材,或單塊豎立或平臥成景。小塊而峭峻者常被用以組合製作山水盆景。

類別

英石種類多,其種類分為陽石和陰石兩大類。陽石裸露地面,長期風化,質地堅硬,色澤青蒼,形體瘦削,表面多折皺,扣之聲脆,分為直紋石、橫紋石、大花石、小花石、疊石和雨點石,是瘦和皺的典型,適宜製作假山和盆景;陰石深埋地下,風化不足,質地松潤,色澤青黛,有的間有白紋,形體漏透,造型雄奇,扣之聲微,是漏和透的典型,適宜獨立成景。

產地

英德市位於廣東省中北部,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是嶺南文明古邑,古稱英州,以盛產英石得名。

廣東省英德市廣東省英德市

這地方有著名的雲嶺獅石山遺址(舊石器晚期至新石器早期,距今年約12000年至8000年),出土了打制石器、蚌器、動物牙齒等化石。還有歷代的文人墨客,遊歷英州,留下的千古不滅的石刻:南山摩崖石刻、碧落洞摩崖石刻觀音岩摩崖石刻等。這些都是古人為英德饋贈的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英德還是一個山清水秀、旅遊資源豐富的地方,有省級風景名勝區寶晶宮、仙橋地下河、英西峰林走廊、英西老虎谷暗河漂流、南山、通天岩、長湖、茶趣園、石景河等。

英德又是一個美麗神奇的地方。億萬年前混沌乾坤的變幻使遠古汪洋澤國變成了奇妙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到處都是石山石峰。漫山遍野都是地天造化的怪石,立於地上,埋於土中,千姿百態,形狀萬千,妙趣橫生,美倫美奐,令人嘆為觀止。然而,正是這漫山遍野的美石,用她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體態,在英德的歷史長卷中寫下了氣勢磅礴、雄偉壯麗的一頁。她的美麗動人,把英德裝點得流光溢彩、熠熠生輝。

形成

英石源於石灰岩石山,自然崩落後的石塊,有的散布地面,有的埋入土中,經過乾百萬年或陽光曝曬風化、或箭雨刀風沖刷、或流水侵蝕等作用,使之形成奇形怪狀的石塊,具有獨物的觀賞價值,自古至今深受奇石愛好者青睞。

特點

北宋著名書畫家米芾在浛匡縣(今英德市浛洸鎮)任縣尉期間,曾精闢地總結出英德石“皺、瘦、漏、透”的四大特點。皺指表面紋路及表皮的折皺變化;瘦指豎型長條或橫型長條;漏指豎著的洞孔或縫隙;透指橫著的洞孔或縫隙。陰石側重“漏、透”。陽石側重“皺、瘦”。

名字來源

英德市區東北二十里,有一座山名叫英山,它高七十餘丈,是一座石灰岩質石山。由於表石層經歷長期自然風化,形成無數多姿多彩的英石。英德的英字,也緣英山而稱。

記載

宋·杜館《雲林石譜》英德石:“英州含光、真陽縣之間,石產溪水中。有數種,一微青色,間有白脈籠絡;一微灰黑,一淺綠,各有峰巒,嵌空穿眼,宛轉相通,其質稍潤,扣之微有聲。又有一種色白,四面峰巒聳拔,多稜角,稍瑩澈,面面有光可鑑物,扣之有聲,采人就水中度奇巧處鑿取之。此石處海外遼遠,賈人罕知之,然山谷以謂象江太守費萬金載歸,古亦能耳。頃年東坡獲雙石,一綠一白,目為仇池。又鄉人王廊夫亦嘗攜數塊歸,高尺余,或大或小,各有可觀,方知有數種,不獨白綠耳。”

清代名人陳洪範任英德知縣時,曾賦《英石詩》。此詩運用了擬人手法,對英石特點進行了精彩描述:“問君何事眉頭皺,獨立不嫌形影瘦。非玉非金音韻清,不雕不刻胸懷透。甘心埋沒苦終身,盛世搜羅誰肯漏。幸得硜硜磨不磷,於今穎脫出諸袖。”

開發利用及史載

英德石英德石

英石自宋代已開發利用,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東坡視作"希代之寶"的仇池石就是英石,據《聊齋志異》的“大力將軍”補篇中記載,此石是明末清初時,廣東水師提督吳六奇為謝浙江海寧恩人查氏之贈石,石孤縐騰躍沖雲,故稱縐雲峰,古人贊其“骨聳雲岩瘦,風穿玉竇穴”。南宋杜綰所撰的<<雲林石譜>>,明代計成的<<園治.選石>>都有英石的記載。歷代北地入粵文人,回鄉對嶺南山川的懷念,特攜英石歸者不乏其人。如浙江清初詩人朱彝尊有詩云:“曲江門外趁新墟,採石英州畫不如,羅得六峰懷袖裡,攜歸如伴玉蟾蜍”。
嶺南歷史名園主山多就地取英名疊成。佛山松桂里十二石齋原是明朝太守程可則宅園,清進士梁福草從湖南乘船回歸時特在清遠購來十二塊奇石置此,改進成品石園,始得“十二石齋”之雅稱。古有詩云:“瘦骨蒼根各自奇,碧欄十二影參差,平章妙出詩人手,半傍書帷半黑池”。
明建清修的順德清暉園內之獅山和斗洞也是用英石塑成。獅山有三峰,主峰飄勁兀突,儼若雄獅昂首,傍峰環顧相依呼立,體態活躍自然,有如三獅戲球,山座落在池泮亭傍之間,錯落有致,虛實相間,石級相依盤抱,亭、台、路、水、山、石渾為一體,氣概非凡。斗洞疊於筆生花館之傍,可謂“華堂依怪石”,此景石形態飛舞,透剔玲瓏,節理自然,洞傍翠竹相對,頗幽邃通靈。

影響

英石所特具的皺摺美,為中外許多造園家所崇尚,英石為英德的著名特產,遠銷美國日本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早在1655年,英人紐浩夫來廣東時曾在Pek-kinsa村發現有一組英石疊成的群山,在其遊記中記述實況說:“在遠遠就看到一些懸岩峭壁,雕琢之精美,疊落之精彩為我們所欽羨,它雖受到過戰爭的破壞,但從現有殘跡中亦可看出它是享有創造的藝術裝飾品。……為對這異呼尋常的奇妙景觀有示致意,我們測繪了其中殘餘部分,至少高度還有四十尺之高”。十八世紀以後,在英、德、法等西歐國家的宮庭,富人花園、官邸中亦常見有廣州運去的英石疊山、起拱門,築亭基、飾噴泉等。一九八七年九月廣東省人民政府代表團訪問美國,就把英石盆景作禮物,贈送給美國沙拉姆鎮皮博迪博物館。

盆景製作

英德石盆景英德石盆景

英德石堅固耐久,不易損壞,也不宜雕鑿。在山水盆景中,適宜表現奇峰怪石,石感很強。此外,還可配上紅木幾座,作供石觀賞。

工具/原料:英德石、膠水、鑿石用具、切石機、鏨子或平口錘、鋸子、尖頭錘、打磨器具等等

步驟/方法

(一)性狀

英德石是因其產地在廣東英德一帶,故而得名。它是石灰石經自然風化和長期侵蝕而形成的,多為灰黑色或淺灰色,偶間有白色或淺綠色石筋。英德石質地堅硬,不吸水,大多具有很好的天然形狀,多孔而體態嶙峋。表面皴紋豐富而多變化,可分巢狀、大皺、小皺等。有些還分正背面,正面有皴紋,背面平坦。

(二)選料

選用英德石,主要是看其天然形狀,首先是大的輪廓,其次是皴紋。一般宜選具有真山形態的石料,有時用兩塊以上石料拼接成一座山峰,但每塊石料的皴紋必須統一。用作同一盆中的石料色彩,也須深淺一致,不要有深有淺。如果作主峰的石料中夾有白石筋,則作配峰的石料也最好選用具有白色石筋的,這樣才能達到統一協調。

(三)加工

英德石的加工以鋸截和拼接為主,首先是對用作主峰的石料仔細斟酌,根據表現題材和造型的需要,確定山石的正面和峰頭用料,劃出鋸截線,用切石機進行切割。這是加工的關鍵步驟,必須慎重,否則定型後,就難以修改。拼接須注意紋理方向,英德石的紋理可垂直,可傾斜,亦可水平,但必須統一,不可雜亂。拼接採用水泥粘合,可適當摻進一點顏料,使其接近石料的顏色。粘上水泥後,最好用鋼絲刷將石料表面在水中洗刷乾淨。 若用稀鹽酸塗於表面,再行洗刷,效果更好,同時還可使石料露出鮮亮的色澤。英德石作山坡造型,有平板形坡與自然形坡兩種。前者多在形狀渾圓的石料上截取,後者則將石料截成塊板狀。平板最好不要同樣厚,而宜略帶傾斜為好。英德石盆景中還可安置高平台,可選取較長的石料,將兩頭截平,一般上大下小,作成懸崖狀。

(四)布局

英德石盆景常見的布局式樣有偏重式、開合式、獨立式(孤峰聳立)和散置式(三組以上山石組成,有主有次,有疏有密)。

英德石盆景多選用淺橢圓形鑿石盆,長方形鑿石盆亦可。質地以漢白玉及大理石為好。英德石大多較厚實,故所用的盆一般不宜太瘦長。

(五)點綴

英德石盆景中的樹木,主要栽種在拼接時所留的洞穴中。由於英德石几乎不吸水,故洞穴宜大一點,以利樹木生長,山石的表面一般不鋪青苔。也可在山脈坡下,種植半支蓮代替樹木,有聚有散,一眼望去,如同鬱鬱蔥蔥的大森林。

英德石盆景中所用配件,亦以色彩古雅的陶瓷質為好。安置配件宜用水泥粘合。

(六)養護

英德石盆景的養護須特別注意防止山石上栽種的植物缺水,宜放置在蔽蔭處,並經常噴水。

注意事項

用切石機進行切割時,這是加工的關鍵步驟,必須慎重,否則定型後,就難以修改。

相關資料

中國英德石

版權資訊

作者:賴展將編輯、剪輯:賈祥雲

《中國英德石》《中國英德石》

ISBN:9787532390373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

字 數:103000

頁 數:144

開 本:32開

紙 張:膠版紙

ISBN:9787532390373

包 裝:精裝

內容提要

本書分文字和藏品賞析兩部分,文字部分著重介紹英德石的定義,成分及成因,基本特點,分布、分類與用途,開採與清洗開發與保護,歷史聲譽和當代地位,英德文化的特徵,玩賞英石的標準、幾座、保養、刻字、命名、評石問題,以及民間流傳有關英石的故事和若干英石的考證等內容,藏品賞析部分競選富有瘦、皺、漏特點,或嶙峋奇巧,或玲瓏剔透,或石質圓潤,或色彩多變的各類英石圖片。

作者簡介

賴展將,男,1950年9月生於廣東省英德市雅堂村,漢族,大專學歷。曾經做過農民,後來當上教師、國家公務員,先後擔任過中學校長和行政單位的科長、局長。主要從事教育和文化工作,在各級報刊上發表過大量的教學隨筆、古體詩詞和旅遊散文。《英石》專著由廣東人民出版社收入“嶺南文庫”,在劉人島主編的《中國英石傳世收藏名錄》(大型精裝畫冊·文化藝術出版社)一書中擔任編委會副主任兼執行編委。在民間組織方面,擔任過廣東省賞石文化專業委員會副會長,現仍為廣東省賞石協會評審和英德奇石協會會長。

目錄

一概述

二定義

三成分及原因

四基本特點

五分布、分類和用途

六開採與清洗

七開發和保護

八歷史剩餘和當代地位

九英石文化的三大特徵

十玩賞英石的若干問題

十一英石的不解之迷

十二有關英石的故事

十三英石小考

十四英石之鄉

十五英石的開發前景

十六藏石賞析

後記

中國觀賞奇石

觀賞石的產出形式多樣,種類繁多,造型奇特,獨具風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