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鯧

花瓣鯧

花瓣鯧,大洋性魚。幼魚通常隨著水母或漂流藻一起行漂游生活,成魚則行底棲生活,通常棲息於大陸棚陡坡區,深度可達1000公尺。主要以浮遊動物及漂游性的小魚為食。

基本信息

花瓣鯧—信息

中文名:花瓣鯧
學名:Psenespellucidus
英文名:Caristioidesamplipinnis,Cubicepsismaelensis,CubicepsNiger,Icticusischanus,Icticuspellucidus,Papyrichthyspellucidus,Psenesedwardsii
俗名:花瓣玉鯧水母鯧
科名:圓鯧
同種異名:Caristioidesamplipinnis,Cubicepsismaelensis,Cubicepsniger,Icticusischanus,Icticuspellucidus,Papyrichthyspellucidus,Psenesedwardsii
世界分布:全球性
地理分布:廣泛分布於世界各溫帶及熱帶海域。中國台灣周邊海域偶可見。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棲息環境:大洋、深海、近海沿岸
棲息深度:0-1000米
最大體長:80cm
有毒魚類:
經濟性:
食用魚類:
觀賞魚類:

花瓣鯧 —形態特徵:

體卵圓形而側扁,體頗為柔軟。頭中大,吻端鈍圓。眼中大型,其直徑等於或小於吻長。口斜裂,上下頜約等長;上下頜有細齒,鋤骨、齶骨及舌上則無細齒。前鰓蓋骨及主鰓蓋骨皆無棘。鰓耙細長,具擬鰓;鰓裂寬,鰓膜不相連並在喉峽部游離。體被圓鱗,頭部除鰓蓋具鱗外,余皆無鱗;背前鱗不及眼間隔;側線鱗數約120。背鰭兩個,緊鄰,中間具缺刻,第一背鰭硬棘IX-XII,第二背鰭鰭條I-II+27-32;臀鰭和第二背鰭同型,III+26-35;胸鰭較短,末端僅至第二背鰭起點之前下方;尾鰭深叉。體灰褐色,腹部淺色。背、臀、月亮及尾鰭灰黑色;胸鰭淺色。

花瓣鯧 —棲所生態:

大洋性魚。幼魚通常隨著水母或漂流藻一起行漂游生活,成魚則行底棲生活,通常棲息於大陸棚陡坡區,深度可達1000公尺。主要以浮遊動物及漂游性的小魚為食。

花瓣鯧 —漁業利用:

食用魚,一般以底拖網捕獲,被利用於鮮食或加工成魚粉。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五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此外,在體型結構、繁殖生長、攝食營養、運動等方面都有其特點。本期盤點牙鮃科、鱧科、羊魴科、劍旗魚科等魚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