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氣候交易所

芝加哥氣候交易所

2000年美國開始創建芝加哥氣候交易所 (Chicago Climate Exchange,CCX),並於2003年正式以會員制運營,包括美國電力公司、杜邦、福特、摩托羅拉等在內的13家公司是其創始會員,目前會員達450多家,涉及航空、電力、環境、汽車、交通等數十個不同行業,其中包括5家中國會員公司。加入CCX的會員必須作出自願但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減排承諾。CCX會員減排分為兩個承諾期。第一個承諾期(2003—2006年),要求實現所有會員在基準線排放水平(1998—2001年平均排放量)上每年減排1%的目標,到2006年比基準線降低4%。第二個承諾期( 2007—2010年),要求所有會員排放量比基準線排放水平(新會員為2000年的排放量)降低6%以上。CCX交易的商品稱為碳金融工具契約(Carbon Financial Instrument CFI),每一單位CFI代表100噸二氧化碳。

基本信息

簡介

芝加哥氣候交易所交易量芝加哥氣候交易所交易量

成立於2003年的芝加哥氣候交易所是全球第一個具有法律約束力、基於國際規則溫室氣體排放登記、減排和交易平台。各會員自願參與,它試圖借用市場機制來解決溫室效應這一日益嚴重的社會難題。  

產生背景

隨著《京都議定書》的簽署生效,國際社會對彈性的基於市場的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機製取得了廣泛的共識和政治支持。隨著國際社會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和重視,對溫室氣體減排的呼聲將越來越高,對交易的需求也會隨之增加,正是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芝加哥氣候交易所應運而生。

會員

芝加哥交易所現有會員近200個,分別來自航空汽車電力環境交通等數十個不同行業。會員分兩類:一類是來自企業、城市和其它排放溫室氣體的各個實體單位,它們必須遵守其承諾的減排目標;另一類是該交易所的參與者。該交易所開展的減排交易項目涉及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化物和六氟化硫等6種溫室氣體。  

作用

總裁芝加哥氣候交易所副總裁黃杰夫

通過這個交易平台,會員可以對可持續發展和溫室氣體減排做出更系統的計畫,及早採取具有信用度的減排和認購補償行動;也可定期測量排放量,有選擇地採用各種減排技術和緩解措施;通過這個交易平台,會員可以了解碳交易市場的走向以便為各自的企業做好全球交易準備;這個交易平台還可以向東、評議機構、市民、消費者和客戶展示關於氣候變化的戰略遠景;通過這個交易平台,某些已達標的會員可以賣出超標減排量並獲得額外利潤而未完成減排目標的會員可以通過農業碳匯等手段去彌補,但是其所購買的碳匯量的比例不能超過其目標減排量的一半,所謂碳匯是指將空氣中的碳固定到土壤里,這主要是通過採用免耕、植樹、植草等方式增加土壤中的有機物含量來實現。美國農業局管理公司和有意願實施連續五年免耕的農民簽了契約,並幫他們在芝加哥氣候交易所進行碳交易,美國的農民們就可以從這種時興的保護性耕作中獲益,從而也為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作出貢獻。科研結果顯示,採用免耕後每年每英畝可以減少0.17~0.35噸碳排放,相當於每英畝0.5到1噸二氧化碳,而參與碳匯交易的農民獲得了每年每噸碳約3.5美元的收益,當然根據不同地塊的土壤和氣候條件,每英畝農田每年的獲益也有所不同。依阿華州的農業主管部門從2003年開始實施碳匯一舉成功,促使他們將碳匯市場擴大到全美。

分支機構

碳交易量碳交易量

2004年,芝加哥氣候交易所在歐洲建立了分支機構——歐洲氣候交易所,2005年又與度商品交易所建立了夥伴關係,此後又在加拿大建立了蒙特利爾氣候交易所。2006年,芝加哥氣候交易所還制定了《芝加哥協定》,詳細規定了建立芝加哥氣候交易所的目標,覆蓋範圍,時間安排,包含氣體,投資回收期和銀行等,減排,註冊、監測程式,交易方案等等一系列可操作性強的交易細則。  

目前,芝加哥氣候交易所是全球第二大的匯貿易市場,也是全球唯一同時開展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化物、六氟化硫6種溫室氣體減排交易的市場。截止到2006年6月16日,它的碳匯交易量達到2.83億公噸,占歐盟京都議定書氣候貿易體系交易總量80%~90%,成為歐盟系統中最大的交易所,被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先生稱為“建立二氧化碳排放市場的成功範例”。

碳市場會膨脹

黃杰夫黃杰夫

芝加哥氣候交易所黃杰夫表示,美國眾議院能源和商業委員會5月份通過了美國氣侯變化的一個法案,這個法案是在美國進行二氧化碳減排和交易的一個很重要的里程碑。按照沃頓商學院一位教授的預測,如果美國通過了氣侯變化碳交易的法案,碳市場會從08年的1100億美金上升到2012年的5000億美金。到了2020年,碳市場、碳交易的市場會達到3萬億美金,如果是這么一個市場的話,恐怕比我們現在講的原油、石油這個商品,現在目前最大的商品都要大很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