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金融信息交易所

新華社金融信息交易所

新華社金融信息交易所是全球金融信息領域首創的公司制交易所,也是致力於戰略轉型的新華社在加強金融信息服務層面開拓的新業態,意在打通文化與金融兩個市場。此舉對提升我國在國際金融信息領域的影響力具有深遠意義。

簡介

新華社金融信息交易所新華社金融信息交易所

新華金融信息交易所新華社旗下中經社控股集團獨資註冊成立的專業交易中介機構,是全球金融信息交易領域裡首創的公司制交易所。

新華金融信息交易所是新華社在借鑑全球各類交易所發展模式基礎上,以獨創精神開拓的交易服務平台。藉助豐富新聞信息資源和中立權威品牌優勢,新華金融信息交易所著力構建金融信息及文化產業交易服務領域裡公信、公正、專業、高效的中介平台,促進文化服務產業與實體產業、資本市場的對接,最終建成品種最齊全、成交最活躍、國內最權威、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金融信息及文化產業交易服務中心。

新華金融信息交易所堅持“共融、共享、共贏”的發展模式定位,加強與全球領先專業機構合作,共同組織金融信息產品、文化創意產品、新媒體新聞信息產品與廣告產品交易服務,提供技術專利轉讓與商務信息諮詢等服務。

誕生記

新華社金融信息交易所新華社金融信息交易所

2010年12月18日,隨著一聲鑼響,新華社旗下中經社控股集團獨資成立的新華社金融信息交易所正式開業,這也標誌著全球金融信息領域首創的交易所終於“破繭而出”。

國際金融危機中,中國經濟一枝奇葩,綜合國力穩步提升,但與此形成對照的是我國金融業發展相對滯後。在此背景下,2009年5月,新華社適時提出建設金融信息交易所的構想,金融信息交易所建設調研小組迅速成立,交易所的籌建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

為掌握全球金融交易所的整體情況、發展趨勢,金融信息交易所建設調研小組走訪調研了全國範圍內具有代表性的產權交易所和證券交易所,廣泛徵求監管機構、金融市場的意見,不斷探索交易所經營範圍、交易方式、盈利模式等,論證完善交易所的建設方案,確立了“交易所的交易所”的發展模式。

2010年3月17日,新華社旗下的中經社控股代表新華社出資,註冊成立了北京新華金融信息交易所有限公司。該交易所從構想到成立只用了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這一舉措贏得了國內外金融界知名人士的廣泛認同和積極回響。由此,我國在增強國際資本市場的軟實力,提升中國金融信息安全的可控力方面邁出了快速而堅實的步伐。

在新華社相關部門的支持下,交易所建設團隊僅用了45天就完成了交易所內所有裝修建設工作,建成了全國首家採用雲計算、雲終端研發的交易發布系統,支撐全球最大的LCD螢幕牆。

在2010年隨後的9月至11月,新華社金融信息交易所順利進入試營業階段,在此期間,來自國家部委、金融機構、要素市場、大型企業、高等院校的負責人先後到交易所參觀訪問、洽談合作。

隨著交易所的業務逐漸步入正軌,可以預見,其將充分發揮新華社遍布海內外的採集網路和豐富的新聞信息資源優勢,最終建成國內最權威、全球有影響力的金融信息服務中心。

意義

新華社金融信息交易所新華社金融信息交易所

促進文化與金融對接 新華社加強金融信息服務

18日開業的新華社金融信息交易所,是新華社旗下的中經社控股有限公司出資註冊成立的專業交易中介機構。據介紹,其將與全球領先專業機構合作,共同組織金融信息產品、文化創意產品、新媒體新聞信息產品與廣告產品交易服務,提供技術專利轉讓與商務信息諮詢等服務。

新華社社長李從軍表示,藉助豐富新聞信息資源和中立權威品牌優勢,新華社金融信息交易所著力構建金融信息及文化產業交易服務領域裡公信、公正、專業、高效的中介平台,促進文化服務產業與實體產業、資本市場的對接,最終建成國內最權威、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金融信息及文化產業交易服務中心。

“金融信息交易所的建設是一項具有開創性的工作,對新華社新的業態開拓具有重要意義。作為全球金融領域首創的公司制交易所,新華社金融信息交易所要建立新的體制機制,實行公司化、市場化、資本化運作,以金融信息服務為主,逐步拓展到其他領域,同時要重點突破,一步步地把局面打開。”李從軍說。

在目前全球媒體競爭業態下,新華社正在進行著深刻轉型,金融信息服務是轉型之後的業務重點之一。近年來新華社舉全社之力建設金融信息平台“新華08”,積極推進北京國家金融信息大廈、上海中國金融信息大廈、大慶國際石油資訊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此次金融信息交易所的開業,將為新華社加強金融信息平台建設、搞好金融信息服務開闢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有關專家認為,如果沒有金融市場的介入,文化市場的發展缺乏後勁;而若沒有文化的參與,金融市場容易被孤立,形成“信息孤島”。從這個意義來說,新華社金融信息交易所打通了文化和金融兩個市場,架起了二者溝通的橋樑,有助於文化產業和金融市場互相促進、共同發展,形成“兩個輪子同時驅動”的可喜局面。

“交易所的交易所”前景廣闊 

合作領域持續拓展新華社金融信息交易所總經理徐豐介紹說,該交易所定位於“交易所的交易所”,“我們將通過強化交易信息、交易方式、交易項目、交易規則和交易市場等方面的聯動,與要素市場和金融機構實現共融、共享、共贏,創新模式,發揮中國資本市場的整體資源優勢”。據透露,待時機成熟時,新華社還將倡議舉辦世界交易所大會。

芝加哥氣候交易所主席兼執行長理察·桑德爾說,芝加哥氣候交易所期盼與新華社金融信息交易所儘快建立合作關係,為之提供全球氣候交易的相關資訊和數據。

據了解,新華社金融信息交易所自今年9月10日試營業以來,根據交易產品“標準化、產品化、可交易化”的原則,首批上線多項金融信息交易業務。此外,交易所還積極探索行業指數研發等金融信息產品的發布交易業務。

開業儀式現場,來自國家部委、金融機構、要素市場、大型企業、高等院校的各界人士紛紛表示,新華社金融信息交易所集金融服務領域的先進技術和前沿理念於一身,體現了強大的金融資源整合能力,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希望在銀行票據結算、理財產品評級、金融數據整合發布、高等院校科研成果交易、汽車行業指數研發等領域開展合作。

推動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增強金融領域影響力就當前來看,全球金融一體化背景下的金融信息流,已不僅僅是市場資訊的簡單傳播,它引導著資本,影響著決策,決定著交易,成為保證市場機制和交易系統有效運轉的潤滑劑。一個企業、一個機構能否透過信息把握市場規律、預測市場前景、發掘市場機遇、控制市場風險,是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方面,甚至是一個國家軟實力、影響力的重要標誌。

北京市市長郭金龍在開業儀式現場表示,金融市場是信息驅動的市場。新華社以金融信息服務為主體,創造性地設立金融信息交易所,對於新華社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信息平台,滿足國內外金融領域對信息服務的迫切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專家指出,金融市場不僅需要推動交易的進行,更要幫助提升市場參與者對交易的信心水平,而這種信任度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信息的自由流動。在金融交易的全球化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建立金融信息交易所,是新華社延伸金融信息服務產業鏈、繁榮金融信息交易市場、促進金融信息流動的重大戰略舉措。

事實上,金融界各類投資主體、境內外研究機構和政府部門,都有購買交易數據、研究報告等金融信息的需求。從這個角度講,新華社金融信息交易所的建立,能夠增加可供市場參與者選擇的交易方案,提高金融市場根據供需與投資者風險偏好進行資本配置的效率,從而推動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新華社建設金融信息交易所是以一種新的理念開拓新的交易陣地,有利於促進金融信息資源的最佳化配置,是繁榮金融經濟、增強我國在金融領域話語權的重要舉措,是落實國家金融發展戰略的創新之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