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

印是中國漢字,它的讀音為yìn,通常表示為印章、印記、印象等詞語。還有地名印度,手印、指印等痕跡的意思,印刷、印製等意思為用油墨、染料之類把文字或圖畫留在紙、布、器皿等材料上。也有彼此符合的意思如~證、心心相~。痕跡:手~。指~。~子(a.痕跡;b.高利貸的一種,全稱“~~錢”)。

基本信息

漢字釋義

基本字義

印
●印君慧謝
◎圖章,戳記:~章。~璽。~記。~把子(亦喻政權)。
◎痕跡:手~。指~。~子(a.痕跡;b.高利貸的一種,全稱“~~錢”)。
◎用油墨、染料之類把文字或圖畫留在紙、布、器皿等材料上:~刷。排~。~制。~發(fā)。
◎彼此符合:~證。心心相~。

字形對比

印
◎外界事物反映在腦中所留下的形象:~象。
◎姓。
◎指鍋的容積,飲(yìn)的誤寫,8印表示能夠一次提供八個人的飲水量。1印大約5L。鍋種類繁多,大體可分為兩大類:印鍋和馱鍋。印鍋以鍋的容積劃分大小,馱鍋按重量計算。一馱重20市斤,幾個鍋為一馱。印鍋又分為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印。

詳細解釋

◎印yìn五筆編碼:QGBH
〈名〉
印,執政所持信也。——東漢·許慎《說文
璽者,印也。印者,信也。——蔡邕《獨斷》
印,驗也。——《蒼頡篇
璽謂之印。——《小爾雅》。按,古上下通曰璽。秦以來,天子諸侯王稱璽,獨以玉;列侯至二千石曰章,千石至四百石曰印。
每字為一印。——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密布字印。
每一字皆有數印。
其印自落。
凡寫詩文,名印當在上,字印當在下,道號又次之…試看宋元諸儒真跡中,用印皆然。——明·徐官《古今印史》
原來宋時,但是犯人,徒流遷徙的,都臉上刺字,怕人恨怪,只喚做“打金印”。——《水滸傳

詞性變化

印
〈動〉
縣嗇夫若丞及倉、鄉相雜以印之。——《睡虎地秦墓竹簡》
板印書籍。——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若止印二三本。
若印數十本。
此印者才畢。
雖時光倒流,兒時可再,而亦無與為證印者矣。(證印:印證)。——清·袁枚《祭妹文》
腳上印著黃泥。——郭沫若《女神

康熙字典

〔古文〕؄《唐韻》於刃切《集韻》《韻會》伊刃切《正韻》衣刃切,$因去聲。《說文》執政所持信也。從爪從卪。卪象相合之形。今文作卩,瑞信也。手爪以持印。會意。《廣韻》符,印也。印,信也,亦因也,封物相因付。《增韻》刻文合信也。《前漢·百官公卿表》二千石皆銀印,二百石以上皆銅印。《注》師古曰:刻文云:某官之印。又姓。《廣韻》左傳,鄭大夫印段,出自穆公子印,以王父字為氏。

說文解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九】【印部】印
執政所持信也。從爪從卪。凡印之屬皆從印。於刃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執政所持信也。凡有官守者皆曰執政。其所持之卪信曰印。古上下通曰璽。周禮壐節注曰。今之印章。按周禮。守邦國者用玉節。守都鄙者用角節。謂諸侯於其國中,公卿大夫於其采邑用之。是卽用印之始也。季武子於周禮為守都鄙者,而以璽書,達於魯君。是古有印明矣。葢以峑書之。而寓書於遠必用布帛檢之。以璽泥?之。至用縑素為書,而印之用更廣。漢官儀。諸侯王黃金槖駝鈕,文曰璽。列侯黃金龜紐,文曰章。御史大夫金印紫綬,文曰章。中二千石銀印龜紐,文曰章。千石至四百石皆銅印,文曰印。從爪卪。會意。手所持之卪也。左傳。司馬握節以死。於刄切。十三部。凡印之屬皆從印。

相關詞組

印刷、印章、印鑑一些表面上的平面痕跡
以下國家在外交中的簡稱,可以稱對方為“印方”:印度、印度尼西亞、印度洋

常用詞組

◎印把子yìnbàzi
甲骨文印
[sealofauthority;officialseal]官印的把子,代指官印
把印把子握到我們手裡
◎印本yìnběn
[printedcopy]印刷後裝訂的書本
◎印鼻yìnbí
[sealnose]印鈕的別稱
◎印次yìncì
[impression]圖書每一版印刷的累計次數
◎印地語Yìndìyǔ
[Hindi]北印度的一種書面語言
◎印度Yìndù
[India]位於南亞次大陸的國家,與中國、緬甸、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國接壤,東瀕孟加拉灣,西臨阿拉伯海,南與斯里蘭卡、馬爾地夫隔海相望,面積297.4萬平方公里,人口7.3億,首都新德里。古稱“天竺”
一白酋督印度卒。——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印度尼西亞Yìndùníxīyà
[Indonesia]東南亞島國,位於亞洲澳洲兩大陸和太平洋、印度洋之間,面積191萬平方公里,人口1.41億,首都雅加達。礦物資源和森林資源豐富,經濟以農業為主,天然橡膠占世界第二位
◎印度洋Yìndùyáng
[IndianOcean]地球上四大洋之一。位於亞洲、南極洲、非洲與澳洲之間,面積7491萬平方公里。大部在南半球。平均深度3897米,它是各大洋中最早的海運中心
◎印發yìnfā
[printanddistribute]印刷發行
對每年像洪水似地印發的貨幣感到吃驚
◎印盒yìnhé
[sealbox]裝印章和印墨的盒子
◎印痕yìnhén
[moulage]留下的痕跡
◎印花yìnhuā
這件旗袍的印花真別致
◎印跡yìnjì
[print]痕跡;蹤跡
成長道路上留下的印跡
◎印記yìnjì
州縣官合用印記
公章一按,留下了鮮紅的印記
馬在沙灘留下了印記
◎印鑑yìnjiàn
[specimensealimpression]留供核對以防假冒的圖章底樣
◎印泥yìnní
[inkpasteusedforseals]蓋圖章用的紅色油質顏料
◎印譜yìnpǔ
[collectionofimpressionsofsealsbyfamoussealengravers]匯集古代印章或名家所刻印章圖式的書
◎印綬yìnshòu
[silkribbonusedtofastensealsandcorrespondence]舊時稱印信和系印的綬帶
◎印刷yìnshuā
[printing]把文字、圖畫等製成版,塗上油墨,印在紙張或其他材料上
一板印刷。——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印刷體yìnshuātǐ
[printhand;bookletter]相對於“手寫體”而言。用於機器印刷的文字書寫形式。參看“手寫體”
◎印刷業yìnshuāyè
[printing]印刷工作者的技藝、實踐或業務
◎印台yìntái
[inkpad;stamppad]蓋圖章(主要是橡皮圖章或木戳)所用的塗有印油的盒子,也叫“列印台”
◎印堂yìntáng
[topofthenosebridgeconnectingtheeyebrows]指額部兩眉之間的部位。
只有印堂間現了黑氣。——《鍾馗傳——捉鬼傳、平鬼傳》
◎印璽yìnxǐ
[emperor'sseal]印信,特指帝王的印。
◎印象yìnxiàng
海中皆有印象
深刻的印象
◎印信yìnxìn
[sealofpower;officialseal]政府機關的各種印章、公私印章的總稱
◎印行yìnxíng
[printanddistrubute]印刷並發行
印行單行本
◎印章yìnzhāng
印章亦模糊不清
◎印證yìnzhèng
◎印製yìnzhì
[print]書刊的印刷製作
◎印子yìnzi
列印子
列印子
◎印子錢yìnziqián
[usury]舊社會高利貸的一種,分期償還,每還一期,在摺子上蓋印為證,簡稱“印子”
放印子錢以下詞組源自《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商務印書館
1、印第安人:名美洲最古老的居民,皮膚紅黑色,從前稱為紅種人。大部分住在中南美各國。
2、印度教:名經過改革的婆羅門教,現在流行於印度、尼泊爾等國。
3、印花:動將有色花紋或圖案印到紡織品等上去。
4、印紐:名古代印章上端雕刻成龜、虎、獅等形象的部分,有孔,可以穿帶子。也作印紐(古代的印)。
5、印染:動為紡織品印花和染色:~技術。
6、印色:名印泥。
7、印刷品:名印刷成的各類物品,如圖書、報刊、圖片、海報、廣告、包裝盒等。
8、印油:名專供印台用的液體,有紅、藍、紫等色。
9、印張:名印刷書籍時每一本書所用紙張數量的計算單位,以一整張平板紙(通稱新聞紙或報紙)為兩個印章。

印的書法

印
印的書法

字形演變

印
字源演變
字形

佛學辭彙

1.又作印契、印相、契印等,就是用手指結成各種的形相,以作為法德的標誌
2.印定之義,佛法的真理,可以依三法印或一實相印來作衡量,凡是合於此等印的,便可以判定是佛法。

用印常識

書畫上落款蓋印,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蓋大印,小幅蓋小印,理所當然。
國畫直幅落款字下蓋印,直下底角,不可再蓋壓角閒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蓋閒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蓋閒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閒章就不需蓋了。
國畫棋幅落款,左右兩頭角邊,不可蓋閒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蓋方形閒章,左下落款,右下角可蓋方形閒章。此處如不需要蓋閒章,而勉強蓋上,反而弄巧成拙。
長方形,圓形,長圓形閒章,爾不可蓋在下角方形壓角閒章處之地位。方形閒章,不可蓋在書畫上端空白處,否則,就喧賓奪主了。
國畫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與他行字長短,不可整齊,蓋印亦如此。
蓋二印,一方形,一圓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蓋二印,一大一小,不可匹配。同樣大小可匹配。
蓋二印,一長方形,一橢圓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落款蓋印之下,不可再題字,。印章上下有字掣肘,就失去自然現象
已經落款蓋印字畫,款後不可再落上款贈人,否則,就失敬了。
花頭,鳥尾,樹枝,山頂上,不可落款蓋印。這是畫家最起碼的常識,不可不懂。
匠刻印章,不可用於書畫上,需用藝術篆刻家,所刻石章最佳。
普通印泥,不適用於書畫上,要用八寶印泥。
蓋二印,距離不可太遠太近,相隔一個印距離正好。
蓋二印,印文,章法,刀法各異,不可匹配。要用相同刀法所刻印章。
畫上不可題打油詩,一來識者奚落,二來作品就貶為低俗。
上款上端不可蓋閒章,壓在人名頭上,人家很忌諱。一來失禮,二來破壞了畫面
蓋壓角閒章,不可太小,宣紙四開,用方形石印,大約叄公分,比較適中。
蓋壓角閒章,不可蓋二方上,一方正好。印與邊距離約一。五公分為適中。
落款字下不蓋印,而偏要蓋在款字左右,脫離字行,而成畫外物,特殊情形例外。
書畫上,不可蓋上劈頭大印,即成巨印炸彈,毀滅了美麗的畫面,令人看了很恐怖。
小畫不可題大字,大畫不可題小字。小空不可題字多,大空不可題字少。
書畫上姓名印,不可連蓋叄印以上,應蓋二印,或一印妥當。
書畫上下左右,不可任意蓋印。蓋多不當,不如少蓋,印章印泥不佳,倒不如不蓋好。
蓋二印,不可東倒西歪,如何蓋法,用力輕重,印章印泥保養,一切要潛心研究,是不可忽視的問題。
畫上不可題上粗俗字題,致影響畫面美感,就未能免俗了。
書法四聯首幅,右上可蓋印首小長形章,其餘不可蓋,如統統蓋上,行氣就破壞了。

拼音是yin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