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飛瀑

船山飛瀑

船山在古代為一天然避風海港,因其山形像船而得名。船山風景區風光秀麗,傳說豐富,集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於一體。

起源

傳說陶淵明就是在這裡寫下了《桃花源記》,吳承恩又因醉遊船山水簾洞構思了《西遊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船山的三官頂是傳說中三元大帝的化身,歷來倍受人們崇拜。“客至船山,一生平安”便是出自於此。

船山飛瀑船山飛瀑

景觀特點

海古神幽,幽在船山。船山風景區於1988年被定為國家級名勝風景區,現為連雲港市海、古、神、幽、奇、泉六大旅遊特色之幽,有大小景點數十處,如新羅人繫舟石,陶公亭幽字崖,華山險,陶淵明故居,點將台,國土石,古山寨遺址等。“去船山飛瀑,看核電全景”,立於船山觀景台上,亞洲最大的田灣核電站壯觀場景盡收眼底。
船山因其名揚天下的三級飛瀑與廬山三疊泉極為相似,故又被稱為“中國的小廬山”,清代道光年間,陶淵明後裔兩江總督、兵部尚書陶澍來此,把船山視為陶淵明筆下的“紅樹青山,斜陽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並得到道光皇帝的讚許,建有“晉鎮軍參軍陶靖節先生祠堂”,世外桃源的美譽從此蜚聲海內外。
船山位於行城東側,古為舟船避風之處,因而此名。山上有“閻王壁”、“簾洞”、“滴水崖”三折瀑布,統稱“船山飛瀑”。暴雨過後來到船山,老遠就聽到瀑布衝擊山谷發出的轟轟巨響。登上半山腰紅柱金瓦的“觀瀑亭”,舉目眺望,瀑布全景盡收眼底。飛瀑沿山谷奔流,半山的雲煙隨澗水浮沉,三級瀑布在澗谷中時隱時現。遙看最高處,寬約3米的流水,從第一道懸崖——“閻王壁”上垂直奔瀉而下,落差50餘米,仿佛白練垂掛,因此,這個上瀑又叫“匹練懸空”。飛瀑跌落峽谷,隱流數十米,又遇一道懸崖,高約10餘米。崖下有個大洞,人稱“簾洞”,長約10米,寬約8米,高約2米。洞前瀑水破天而下,拋珠灑玉,這就是中瀑“珠簾高掛”。澗水約行200米,就到了下瀑——“滴水崖”了。滴水崖高10餘米,寬20餘米。岩石直立如壁,澗水到達它的上方,成了一匹橫展的白練,飛瀑垂虹,尋浪紛飛,聲如轟雷,山鳴谷應。崖下北端,有一天然石洞,大如房屋。它是由裂隙形成的人字形岩洞。洞中可坐可臥。從洞裡向外望,洞頂瀑布變作無數細流,宛如億萬珍珠綴串的門帘,晶瑩奪目。人們把這個下瀑,叫做“嗽玉噴珠”。澗水飛流而下,匯入山下龍潭,溪水澄碧,游魚聚泳,水中怪石疊累,岸邊奇花爭艷,美景如畫。

相關資料

http://www.easyyou.com/place/show?place_id=1101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