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陸贄傳

舊唐書·陸贄傳

《舊唐書·陸贄傳》是一篇寫陸贄的傳記。陸贄字敬輿,蘇州嘉興人。十八歲考中進士,又在吏部考中博學宏辭科,調任鄭縣尉,後被免職回鄉。壽州刺史張鎰名望很高,陸贄去參見,交談了三天,張鎰認為他是奇才,請與他結為忘年交。告辭時,張鎰贈錢百萬,說“:請作為母親大人一日的費用。”陸贄不肯接,只收了一串茶葉,說:“斗膽不收您贈送的厚禮。”他憑文牘判詞寫得出類拔萃,補任渭南縣尉。

基本信息

原文

陸贄字敬輿,蘇州嘉興人。少孤。特立不群,頗勤儒學。年十八登進士第,以博學宏詞登科,授華州鄭縣尉。罷秩,東歸省母,路由壽州,刺史張鎰有時名,贄往謁之。鎰初不甚知,留三日,再見與語。遂大稱賞,請結忘年之契。及辭,遺贄錢百萬,曰:“願備太夫人一日之膳。”贄不納,唯受新茶一串而已,曰:“敢不承君厚意。”又以書判拔萃,選授渭南縣主簿,遷監察御史。德宗在東宮時,素知贄名,乃召為翰林學士,轉祠部員外郎。贄性忠藎,既居近密,感人主重知,思有以效報,故政或有缺,臣細必陳,由是顧待益厚。

德宗還京,轉中書舍人,學士如故。初,贄受張鎰知,得居內職;及鎰為盧杞所排,贄常憂惴;及杞貶黜,始敢上書言事,德宗好文,益深顧遇。吳通微兄弟俱在翰林,亦承德宗寵遇,文章才器不迨贄,而能交結權幸,共短贄於上前。而贄為朋黨所擠,同職害其能,加以言事激切,動失上之歡心,故久之不為輔相。

其於議論應對,明練體理,敷陳剖判,下筆如神,當時名流,無不推挹。時贄母韋氏在江東,上遣中使迎至京師,搢紳榮之。俄丁母憂,東歸洛陽,寓居嵩山豐樂寺。藩鎮賻贈及別陳餉遺,一無所取。初贄以受人主殊遇,不敢愛身,事有不可,極言無隱。朋友規之,以為太峻,贄曰:“吾上不負天子,下不負吾所學。不恤其他。”精於吏事.斟酌決斷,不失錙銖。

翻譯

陸贄字敬輿,是蘇州嘉興縣人。少年時成了孤兒。有獨立見解和操守而與眾不同,很勤苦學習儒學。十八歲考中進士,憑博學宏詞科選官複試合格,任命華州鄭縣縣尉。為官期滿,回東方故鄉探望母親,路經壽州,刺史張鎰當時很有名聲,陸贄去拜見他。張鎰起初不很了解他,停留三天,第二次見面跟他談話,於是非常讚賞陸贄的才識,請求結交為忘年投合之友。等到辭別,張鎰贈送陸贄百萬錢,說:“希望充當太夫人一天的飯食費用。”陸贄不收受錢,只接受了一串新茶,說:“怎敢不接受您的厚意。”後來又因文書評判超出同類,選任渭南縣主簿,提升為監察御史。唐德宗在東宮做太子時,向來知道陸贄的名聲,於是徵召他做翰林學士,調任祠部員外郎。陸贄性情竭忠盡心,當了皇帝身邊受信任的官以後,感念皇帝重視了解自己,想有所作為效力報答,所以政事上有的有缺點,大小事情一定陳述,因此皇帝關顧對待他更加厚重。

德宗回到京師,陸贄調任中書舍人,像先前一樣做翰林學土。起初,陸贄受到張鎰的了解重視,能夠擔任朝廷內官職;等到張鎰被盧杞排擠,陸贄常常憂懼;等到盧杞罷官,才敢上奏章提出政事見解,唐德宗喜歡文章,對他關顧更深。吳通微兄弟一起在翰林院,也受到德宗的寵遇,他們的文章才識趕不上陸贄,可是能結交有權勢受寵幸的人,他們一起在皇帝面前陷害陸贄。陸贄被結黨小人排擠,一同做官的人忌妒他的才能,再加上他提出政事見解很激切,常常失去皇帝的歡心,所以很久不能當宰相。他在議論應對方面。

明曉精通體制事理,詳細陳述,剖析判斷,下筆如有神,當時有名望的人,沒有誰不推重尊敬他。當時陸贄的母親韋氏在江東,皇帝派宮中的使者迎接到京師,官員們認為陸贄很榮耀。不久遭到母親喪事,陸贄向東回到洛陽,寓居嵩山豐樂寺。地方的長官送來辦喪事的財物贈品以及另外擺放的饋贈物品,全都不拿。起先,陸贄認為受到皇帝特別的待遇,不敢愛惜自身,政事有不可行的,極力提出不隱瞞。朋友告誡他,認為這樣做太嚴厲,陸贄說:“我上不辜負天子,下不辜負我學的道德學識,不能顧慮那些別的事。”他在官吏政事上很精通,根據情況決定判斷,沒有一點兒差誤。

舊唐書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個重要時期。五代後晉時官修的《舊唐書》,是現存最早的系統記錄唐代歷史的一部史籍。它原名《唐書》,宋代歐陽修、宋祁等編寫的《新唐書》問世後,才改稱《舊唐書》。

《舊唐書》共二百卷,包括本紀二十卷,志三十卷,列傳一百五十卷。

相關人物

李适

舊唐書·陸贄傳李适

唐德宗李适(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唐代宗長子,唐朝第九位皇帝,在位26年,享壽64歲。諡號為神武孝文皇帝。

在位前期,堅持信用文武百官,嚴禁宦官干政,頗有一番中興氣象;但涇原兵變後,文官武將的相繼失節與宦官集團的忠心護駕所形成的強烈反差使德宗放棄了以往的觀念。

在執政後期,德宗委任宦官為禁軍統帥,在全國範圍內增收稅間架、茶葉等雜稅,導致民怨日深。於貞元二十一年(805年)逝世。

陸贄

陸贄(754年—805年),字敬輿。吳郡嘉興(今浙江嘉興)人,中唐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政論家[1],溧陽縣令陸侃第九子,人稱“陸九”。大曆八年(773年)進士,中博學宏辭科。唐德宗即位,由監察御史召為翰林學士。十八歲考中進士,又在吏部考中博學宏辭科,調任鄭縣尉,後被免職回鄉。壽州刺史張鎰名望很高,陸贄去參見,交談了三天,張鎰認為他是奇才,請與他結為忘年交。

德宗登皇位後,派黜陟使庾何等十一人巡視天下。陸贄遊說使者,請求用“五術”察看風俗民情,德宗皇帝當太子時,已經知道陸贄的名聲,召他到朝廷任命為翰林學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