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車山地賽

腳踏車山地賽運動在20世紀50年代首先出現於法國,並逐漸在歐洲流行。首次山地車賽是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的聖弗蘭西斯科市舉行。1991年首次舉行世界盃賽。男、女個人山地越野賽均於1996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概述

山地腳踏車賽山地腳踏車賽
腳踏車山地賽在山地上進行,賽道高低不一、崎嶇不平、路面顛簸。此項運動從最初創立到正式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還不到20年的時間。這項運動在20世紀50年代首先出現於法國,並逐漸在歐洲流行。首次山地車賽是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的聖弗蘭西斯科市舉行。1991年首次舉行世界盃賽。男、女個人山地越野賽均於1996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簡介

腳踏車山地賽腳踏車山地賽

腳踏車山地賽在山地上進行,賽道高低不一、崎嶇不平、路面顛簸。

此項運動從最初創立到正式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還不到20年的時間。
1996年,腳踏車山地賽被正式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距該項目第一次世錦賽也僅僅六年。
運動員在規定的山路賽道上集體出發,裁判團根據賽道的難度決定賽程時間,男子比賽應在2小時至2小時15分鐘之間,女子比賽應在1小時45分鐘至2小時之間。

男子比賽的騎行距離為40-50公里,女子比賽的騎行距離為30-40公里,賽道長一般為5-9公里。平緩路段不得超過15%,其他均為高低不平的路段。
賽道通常是由高速下山路段、爬山路段、鄉間路段、砂石路段、森林路段和短暫的柏油路段組成。

歷史

腳踏車山地賽,始於法國

20世紀50年代,一些腳踏車運動員厭倦了在現代化公路上枯燥的訓練和比賽,他們到丘陵地帶尋找新的環境、新的挑戰,於是一種全新的運動方式產生了。

腳踏車越野應騎山地車,據傳,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學生斯科特(JamesFinleyScott)是第一位將普通腳踏車改裝成山地車式樣的人。

山地車越野運動首先出現於法國,並逐漸在歐洲流行。首次山地車賽是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的聖弗蘭西斯科市舉行的。以後越野運動逐漸在歐洲流行,並形成賽事。

1990年國際腳踏車聯盟承認了這項運動,1991年首次舉行世界盃賽。越野賽應選擇崎嶇不平、有天然障礙的路面,必要時設定人工障礙。賽程男子40~50公里,女子30~40公里。比賽時各隊從左至右排成一路縱隊集體出發,以到達終點的時間判定名次。男、女個人越野賽均於1996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場地設定

山地越野賽選擇的路線通常由高速度下山路段、爬山路段,鄉間路段、砂石路段、森林路段和短暫的柏油路段組成的環形賽道。規則要求:不論何種地面和氣候條件,要求賽道100%能夠騎行。

奧運會山地車比賽,一般選擇5公里至6公里長的環行賽道。賽道上每隔1公里設一個標誌牌,標明距離終點的公里數。距離較長的狹窄賽段必須間斷地設定一些可供超越的路段。

賽道路況要有清晰的路標指示,路標大小:寬20厘米,長40厘米。放置於地面高度1.5米的位置。路標指示箭頭用對照鮮明的顏色(黑、藍、紅)在白底上印出來。賽道路標要準確指明比賽路線和隨後出現的路況變化,以及交叉路口和所有存在潛在危險情況的地段。路標要清晰、確保運動員沿正確的路線騎行。賽道設定必須使用如圖所規定的標記。

賽道的高速地段或下坡處須按圖示布置場地,隔離觀眾區域:地帶A寬度至少2米。

補給區和修車點應設定在騎行速度較慢,並且地域開闊的平路或上緩坡的路段上。補給區和修車點要足夠寬、足夠長,保證通過的運動員在取食物時相互間不受干擾,必須有清楚的開始、結束標記。

在比賽的起點處要設定運動員的簽到區和驗車區。起點開始段必須足夠開闊,以便運動員能夠安全出發。終點線的前、後要有足夠長的直道和開闊的視野,為運動員的終點衝刺、衝刺後的緩衝提供安全保證。

器材

賽車的規格與要求

山地車山地車

腳踏車全長不超過185厘米,寬度不超過50厘米,重量不少於6.8千克。車座長度應在24至30厘米之間,中軸與地面的距離應在24厘米與30厘米之間,腳踏車前後輪直徑必須相同。車輪的直徑:最大70厘米,最小55厘米。此外,場地腳踏車不能使用活飛輪、變速器和剎車裝置。

參賽裝備

在比賽中,運動員要穿帶袖的騎行服和短褲,可以是連體的。短褲的褲邊應當在膝蓋以上10厘米。在公路比賽中,運動員穿的風雨衣必須是透明的或符合該項目比賽的防雨服。運動員必須戴安全頭盔

參賽標識及規格

通常號碼布號碼牌要用白色底板,黑色字樣。而且,字型、布底和車牌的大小,要符合規則的規定。

競賽規則

山地車越野賽是運動員在規定的山路賽道上進行集體出發,根據賽道的難度由裁判團來決定運動員所完成一定時間的騎行里程,最終以運動員到達終點的先後順序決定排名的比賽。根據賽道情況,完成比賽的時間應在如下範圍內(小時、分):
最短最長

成年男子2.002.15

成年女子1.452.00
出發前,裁判員將根據運動員的排名順序,通知運動員進入起點選擇出發位置。比賽由發令員鳴槍開始。
在整個比賽中,除相同狀態下的同隊運動員可以相互幫助,運動員不得接受賽事規定以外的任何幫助,否則取消比賽資格。裁判團將根據實際情況安排補給區和修車點位置。補給只能由本隊工作人員徒步完成,他們和運動員之間不允許有身體接觸。不允許供給者將水瓶、食物直接放置在運動員的車輛上,或放入運動員的衣袋中。未經裁判團的允許,不能向運動員身體潑水,或將水噴灑到運動員所騎車輛的任何部位上。

競賽方式

山地腳踏車比賽為集體出發。比賽進行數圈以後,最先到達終點的運動員為勝者。

出發時,運動員在出發線上的站位將由其各自在國際自盟的排名決定,排名越靠前的選手站位越靠前。如果有選手在比賽中途被套圈,則該選手須完成當圈比賽並在終點線前的指定位置由裁判通知離開賽道。被套圈的選手在成績單中的排名按其完成的圈數排序。

山地車比賽的賽道呈環形,路面起伏不平。該項比賽沒有特定的比賽距離,只按照適合的完成時間來設定圈數。具體參數如下:

最短時間最長時間

男子2小時2小時15分

女子1小時45分2小時

項目

男子山地越野賽男子山地越野賽

男子山地越野賽

女子山地越野賽女子山地越野賽

女子山地越野賽

獎牌

金獎金獎
2004年夏季奧運會腳踏車山地賽項目獎牌

男子

金牌 法國選手 茹里安•阿布薩隆(Julien Absalon)

銀牌西班牙選手 何塞•安東尼奧•埃爾米達(Jose Antonio Hermida)

銅牌荷蘭選手 巴特•布倫蒂安斯(Bart Brentjens)

女子

金牌 挪威選手 岡恩-麗塔•達勒(Gunn-Rita Dahle)

銀牌 加拿大選手 瑪麗-海倫•普雷蒙(Marie-Helene Premont)

銅牌 德國選手 薩比內•斯皮茨(Sabine Spitz)

腳踏車賽事介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