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尾飯

腳尾飯

拜腳尾飯之典故,源自明季。一犯人之妻攜飯一碗、雞蛋一枚及筷子一雙前去探望。至刑場,其夫已遭處決。因未備香爐,遂以飯碗為爐,以筷子為香,於腳尾祭拜,告慰亡夫。後世遂有拜腳尾飯之俗。細思之,亡者未必為犯人,何以必定沿襲此俗。

基本信息

簡介

腳尾飯腳尾飯
腳尾飯為往生者腳跟邊之菜餚,故有腳尾飯之稱。其內容通常是一碗米飯中置一顆熟鴨蛋,並直插竹箸一雙。此乃親人希望逝世者可吃飽後,有力前往冥府報到。但亦有一說,人們會向去世的親人道:“一路好走,等鴨蛋孵出小鴨再返家罷!”,由於熟蛋不可能有小鴨破殼而出,有希望親人勿留戀人世間的意味。由於隨著葬禮放置很久,腳尾飯常會發霉,終至不能食用。可食用的稱為拜飯,在祭拜後即可食用,其菜色則通常有等。

影響

平時禁止孩童吃飯時插筷子於碗中,乃此類似腳尾飯之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