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節風軟膠囊

腫節風軟膠囊

本品為擬腎上腺素作用麻黃鹼能促進腎上腺素能神經和腎上腺髓質嗜鉻細胞釋放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而間接發揮擬腎上腺素的作用。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用於肺炎、闌尾炎、蜂窩組織炎屬熱毒壅盛證候者,並可用於癌症輔助治療。

基本信息

產品簡介

基本信息

腫節風軟膠囊
產品名稱:腫節風軟膠囊
英文名稱:Zhongjiefeng Ruanjiaonang
批准文號:國藥準字 Z20080561
產品包裝:鋁塑泡罩包裝。 12 粒 / 板× 3 板 / 盒
用 途: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用於肺炎 , 闌尾炎、蜂窩組織炎屬熱毒壅盛證候者,並可用於癌症輔助治療。

相關說明

成 份:腫節風。
性 狀:本品為軟膠囊,內容物為深棕色的混懸液;氣香,味苦、微澀。

功能主治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用於肺炎 , 闌尾炎、蜂窩組織炎屬熱毒壅盛證候者,並可用於癌症輔助治療。
規 格:每粒裝 0.6g 。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3 粒,一日 3 次。
不良反應:尚不明確。
禁 忌:對本品過敏者禁用。孕婦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

1. 極個別患者出現皮膚丘疹、麻疹樣皮疹等反應。
2. 藥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3. 請將此藥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貯 藏:密封 (10 ℃~ 30 ℃ )。
包 裝:鋁塑泡罩包裝。 12 粒 / 板× 3 板 / 盒。
有 效 期:24 個月。
批准文號:國藥準字 Z20080561
執行標準: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標準 YBZ10002008

生產企業

企業名稱:深圳市佳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生產地址:深圳市寶安區福永街道塘尾社區鳳塘大道荔園路佳泰健康產業園
郵政編碼: 518106

相關資料

擬腎上腺素作用麻黃鹼能促進腎上腺素能神經和腎上腺髓質嗜鉻細胞釋放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而間接發揮擬腎上腺素的作用。另外,麻黃鹼的結構與腎上腺素相似,可直接興奮a,B-受體而發揮擬腎上腺素作用。
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1)心臟:麻黃鹼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心輸出量增加。在整體情況下由於血壓升高反射地興奮迷走神經,抵消了它直接加速心率的作用,故心率變化不大;如果迷走神以反射被阻斷則心率將加快。麻黃鹼引起心律紊亂較腎上腺素少,但有嚴重器質性心臟病或接受洋地黃治療的患者,也可引起意外的心律紊亂。麻黃揮髮油乳劑對蟾蜍心臟表現抑制作用。
(2)血管:麻黃鹼使冠脈、腦、肌肉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使腎、脾等內臟和皮膚、黏膜血管收縮,血流量降低。麻黃鹼溶液用於黏膜,能滿意地消除血管充血,且不伴有後擴張。麻黃鹼以鼻黏膜血管的收縮作用比偽麻黃鹼強,維持時間亦較長。
(3)血壓:麻黃鹼常引起收縮壓和舒張壓上升,脈壓增大。犬小劑量(0.01-0.2mg/kg)靜脈注射,血壓上升可維持10-15分鐘,大劑量(6-10mg/kg)靜脈注射,由於抑制心臟而引起血管下降。
對平滑肌的作用
.對支氣管平滑肌的鬆弛作用較腎上腺素弱而持久。離體兔肺支氣管灌注,低濃度麻黃鹼及偽麻黃鹼均引起支氣管擴張。左鏇麻黃鹼和右鏇偽麻黃鹼能緩解由組胺或乙醯膽鹼所致犬呼吸道阻力增加,甲基麻黃鹼也能舒張支氣管平滑肌。
麻黃鹼作用於虹膜輻狀肌可使瞳孔擴大,故有散瞳作用。
能使胃腸道平滑肌鬆弛,抑制蠕動,延緩胃腸道內容物的推進及排空。麻黃次鹼對離體兔腸先抑制後興奮。
對動物子宮一般表現為張力及振幅增加,此種興奮作用可被麥角胺阻斷,被古柯鹼所增強,然而對人的子宮一般表現為抑制,曾用於緩解月經痛。麻黃對離體動情期大鼠子宮表現抗5-羥色胺作用,麻黃次鹼對豚鼠離體子宮有收縮作用。
能使膀胱三角肌和括約肌的張力增加。麻黃鹼使排尿次數減少,足夠量甚至產生尿瀦留,用於兒童遺尿症有效。 .
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
麻黃鹼的中樞興奮作用遠較腎上腺素力強,較大治療量即能興奮大腦皮層和皮層下中樞,引起失眠、神經過敏、不安、震顫等症狀。麻黃鹼對呼吸中樞和血管運動中樞也有興奮作用。麻黃揮髮油乳劑對兔呼吸表現先興奮後抑制。一定量麻黃鹼能對抗麻黃揮髮油乳劑引起小鼠鎮靜作用。
發汗解熱作用
麻黃揮髮油乳劑對人工發熱的兔有解熱作用,麻黃揮髮油及萜品烯醇對正常小鼠體溫有降溫作用,以萜品烯醇作用更為明顯,二者對正常及發熱貓未見引起發汗。麻黃鹼及麻黃總生物鹼對人不能誘發出汗,當人暴露於高溫1.5-2小時後,給與麻黃鹼50-60mg,出汗量比未暴露於高溫者快而多,提示對人有中等度發汗作用,這種作用可能是由於麻黃阻礙了汗腺導管對鈉的重吸收而導致汗腺分泌增加。D-偽麻黃鹼口服50mg,可使實驗動物血管通透性降低,而呈抗炎作用,這也有助於解熱。
抗菌抗病毒作用
麻黃煎劑體外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甲種鏈球菌、乙種鏈球菌、炭痕桿菌、白喉桿菌、綠膿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表現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麻黃揮髮油對流感嗜血桿菌、大腸桿菌、白色念珠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對亞洲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對甲型流感病毒PR,株感染的小鼠有治療作用。麻黃煎劑對亞洲甲型流感病毒的最低抑制濃度為2mg/ml。
抗過敏及免疫作用
麻黃的水或乙醇提取物能抑制過敏介質(補體)的釋放,但對組胺等介質沒有對抗作用。靜脈注射奧昔麻黃鹼10mg/kg可使兔脾臟和胸腺重量明顯減輕。
鎮咳平喘祛痰作用
麻黃水提物口服或腹腔注射有鎮咳作用。用組胺氣霧致喘法試驗,小鼠腹腔注射麻黃揮髮油0.1ml/kg具有平喘作用,麻黃揮髮油組小鼠致喘時間為7.2±2.1分鐘,而生理鹽水組為2.2±0.7分鐘(P<0.05)。酚紅法試驗發現給小鼠灌胃麻黃揮髮油0.4ml/kg具有促進氣管排泌酚紅的作用。
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麻黃鹼靜脈注射對硬膜外阻滯所致心率減慢、搏出量、心輸出量、心指數下降均有明顯對抗作用。另能顯著增加離體豚鼠心臟冠脈流量、心肌收縮力和心率,連續給藥3-5天可明顯減輕腎上腺素加冰水2天組大鼠心肌壞死病變,壞死程度減輕,範圍縮小。
麻黃水提取物550mg/kg十二指腸給藥或27mg/kg靜脈注射可升高麻醉犬的血壓。麻黃鹼 靜脈注射0.1-0.3mg/kg,描肺動脈平均壓、收縮壓、舒張壓和脈血管阻力均顯著增加,且有效量依賴關係。麻黃鹼衍生物A0靜脈注射給藥68mg/kg可引起家兔血壓顯著下降。
麻黃鹼能引起家兔離體主動脈、肺動脈條濃度依賴性收縮。近來有報導,麻黃鹼能使豚鼠門靜脈環產生濃度依賴性收縮;酚妥拉明能明顯抑制,而利血平有顯鈴增強作用,麻黃鹼還能增強電場刺激引起的門靜脈的收縮幅度,但可被普萘洛爾明顯抑制。提示麻黃鹼以直接激動突觸後a-受體為上,以促進NA釋放的間接作用為輔,後者與激動突觸前β-受體力主,以促進NA釋放的間接作用為輔,後者與激動突觸前β-受體有關。另奧昔麻黃鹼有降血粘度作用等。
對骨胳肌的作用
麻黃鹼叫使疲勞的骨胳肌緊張度顯著且持久地升高。
偽麻黃鹼的作用
偽麻黃鹼比麻黃鹼有顯著的利尿作用,用水、鹽水及尿素後,更進一步增加尿量排出,但對麻醉狗尿量反而減少,對輕症實驗性腎小管腎炎犬仍然產生利尿作用,嚴重者則無利尿反應。離體兔肺灌流實驗表明,偽麻黃鹼極稀溶液及濃溶液均使支氣管鬆弛,中等濃度則使支氣管肌收縮,而甲基麻黃鹼任何濃度均能舒張支氣管平滑肌。相互作用同時套用麻黃和氨茶鹼可使氨茶鹼的血藥濃度降低,消除速率增加,消除半衰 期縮短,最高血藥濃度降低,表觀分布容積增加,曲線下面積減少。因而從藥物動力學角度看,臨床上麻黃與氨茶鹼同時套用是不合理的。
中藥化學成分
草麻黃地上部分含有麻黃類:左鏇麻黃鹼(ephedrine),右鏇偽麻黃鹼(pseudoephedrine),左鏇去甲基麻黃鹼(norephedrine),右鏇去甲基偽麻黃鹼(norpseudoephe-drine),左鏇甲基麻黃鹼(methylephedrine),痕量右鏇甲基偽麻黃鹼(methylpseudoephedrine),以麻黃鹼為主,偽麻黃鹼含量較少,總含量為0.481$-1.382%。惡唑酮類生物鹼:麻黃惡唑酮(ephedroxane)。揮了油:從中分離出32種化合物,含量較高的有(α,α,4-trimethyl-3-cyclohexen-1-methanol),β-松油醇(β-terpineol),對(艹孟)-2-烯-7-醇(p-meth-2-en-7-ol),平喘有效成分左鏇-α-松油醇(α-terpineol)和2,3,5,6-四甲基吡嗪(2,3,5,6-tetramethylpyrazine)。黃酮類化合物:芹菜素(apigenin),小麥黃素(tricin),山柰酚(kaempferol),芹菜素-5-鼠李糖甙(apigenin-5-rhamnoside),蜀葵甙元(herbacetin),3-甲氧基蜀葵甙元(3-methoxyherbacein)及山柰酚鼠李糖甙(kaempferol rhamnoside)。
另有報導,由生產麻黃鹼的麻黃母液殘渣中分離得O-苯甲醯-L-(=)-偽麻黃鹼(O-benzoyl-L(+)-pseudoephedrine)。
木賊麻黃地上部分含有麻黃生物鹼類:左鏇麻黃鹼,右鏇偽麻黃鹼,左鏇去甲基麻黃鹼,右鏇去甲基偽麻黃鹼,左鏇甲基麻黃鹼,痕量右鏇甲基偽麻黃鹼,以麻黃鹼為主,偽麻黃鹼含量較少,總含量為2.093%-2.436%。 惡唑酮類生物鹼:麻黃惡唑酮。揮髮油:從中分離出27種化合物,含量較高的有6,10,14,-三甲基十五碳-2-酮(6,10,14-trimethyl-2-pentadecanone),3,7,11,15-四甲基-2-十六碳烯-1-醇(3,7,11,15-tetramethyl-2-hexadecen-1-ol),十八碳酸甲酯(octadecanoic acid methyl ester),平喘有效成分2,3,5,6-四甲基吡嗪,但不含另一種平喘有效成分鏇-α-松油醇。黃酮醇甙:4′,5,7-三羥基-8甲氧基黃酮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4′,5,7-trihydroxy-8-methoxyflavonol-3-O-β-D-glucopyranoside)。芳香酸類:苯甲酸(benzoic acid),對羥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佳皮酸(cinnamic acid),對香豆酸(p-coumar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及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
中麻黃地上部分含左鏇麻黃鹼,右鏇偽麻黃鹼,左鏇去甲基麻黃鹼,右鏇去甲基偽麻黃鹼,左鏇甲基麻黃鹼,痕量右鏇甲基偽麻黃鹼,以偽麻黃鹼含量較高,麻黃生物鹼類總含量為1.059%-1.564%.還含麻黃惡唑酮。
山嶺麻黃地上部分含左鏇麻黃鹼,右鏇偽麻黃鹼,左鏇去甲基麻黃鹼,右鏇去甲基偽麻黃鹼,左甲基麻黃鹼,微量右鏇甲基偽麻黃鹼,麻黃生物鹼總含量為1.058%,還含麻黃惡唑酮。
麗江麻黃地上部分含左鏇麻黃鹼,右鏇偽麻黃鹼,左鏇去甲基麻黃鹼,右鏇去甲基偽麻黃鹼,左鏇甲基麻鹼,痕量右鏇甲基偽麻黃鹼等麻黃生物鹼,基總含量為1.495%-1.772%,雲南產麗江麻黃偽麻黃鹼含量較多,而四川產麗江麻黃則麻黃鹼含量較多。
單子麻黃地上部分含左鏇麻黃鹼,右鏇偽麻黃鹼,左鏇去甲基麻黃鹼,右鏇去甲基偽麻黃鹼,左鏇甲基麻黃鹼等麻黃生物鹼,麻黃鹼為主,偽麻黃鹼含量較少,總含量為2.466%。
藏麻黃地上部分含左鏇麻黃鹼,右鏇偽麻黃鹼,左鏇去甲基麻黃鹼,右鏇去甲基偽麻黃鹼,左鏇甲基麻黃鹼,痕量右鏇甲基偽麻黃鹼等麻黃生物鹼,其總含量為0.806%。
功效
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
考證
出自《神農本草經》。
1. 陶弘景:麻黃用之折除節,節止汗故也。先煮一兩沸,去上沫,沫令人煩。
2.《綱目》:服麻黃自汗不止者,以冷水浸頭髮,仍用撲法即止。凡服麻黃藥,須避風一日,不爾病復作也。凡用須佐以黃芩,則無赤眼之患。
科屬分類
麻黃科
拉丁文名
1.Herba Ephedrae Sinice
2.Herba Ephedae Equisetinae
3.Herba Ephedrae Intermediae
藥(毒)理學
毒性 麻黃鹼對大鼠皮下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650mg/kg;d-偽麻黃鹼鹽酸對兔皮下注射的最小致死量為500mg/kg;10%麻黃揮髮油乳劑對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14mg/kg。
麻黃水提物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650mg/kg。麻黃揮髮油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1.35ml/kg,灌胃的半數致死量為2.79ml/kg。麻黃鹼、消鏇麻黃鹼、偽麻黃鹼對多種動物的最小致死量。
主治
風寒表實證;惡寒發熱;無汗;頭痛身疼;邪壅於肺;肺氣不宣;咳嗽氣喘;風水腫;小便不利;風濕痹痛;肌膚不仁以及風疹瘙癢;陰疽痰核
生態環境
1.生於乾山坡、平原、乾燥荒地、河床、乾草原、河灘附近及固定沙丘,常成片叢生。
2.生於乾旱荒漠、多砂石的山脊、山頂或草地。
3.生於海拔數百米至2000m的乾旱荒漠、沙漠、戈壁、乾旱山坡或草地上。
各家論述
1. 李杲:輕可去實,麻黃、葛根之屬是也。六淫有餘之邪,客於陽分皮毛之間,腠理閉拒,營衛氣血不行,故謂之實,二藥輕清,故可去之。
2.《湯液本草》:夫麻黃治衛實上藥,桂枝治衛虛之藥。桂枝、麻黃,雖為太陽證藥,其實榮衛藥也。肺主衛(為氣),心主榮(為血),敵麻黃為手太陰之劑,桂枝為手少陰之劑。故傷寒傷風而嗽者,用麻黃桂枝,即湯液之源也。
3.《本草經疏》:麻黃,輕可去實,故療傷寒,為解肌第一。專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表出汗,去邪氣者,蓋以風寒濕之外邪,客於陽分皮毛之間,則腠理閉拒,榮衛氣血不能行,故謂之實,此藥輕清,故能去其壅實,使邪從表散也;咳逆上氣者,風寒郁於手太陰也;寒熱者,邪在表也;五臟邪氣緩急者,五緩六急也;風脅痛者,風邪客於脅下也,斯皆衛實之病也。衛中風寒之邪既散,則上來諸證自除矣。其日消赤黑斑毒者,若在春夏,非所宜也。破堅積聚,亦非發表所能。潔古云:去榮中寒邪,泄衛中風熱,乃確論也。多服令人虛,走散真元之氣故也。
4.《本草通玄》:麻黃輕可去實,為發表第一藥,惟當冬令在表真有寒邪者,始為相宜。雖發熱惡寒,苟不頭疼、身痛、拘急、脈不浮緊者,不可用也。雖可汗之症,亦當察病之重輕,人之虛實,不得多服。蓋汗乃心之液,若不可汗而誤汗,雖可汗而過汗,則心血為之動搖,或亡陽,或血溢而成壞症,可不兢兢致謹哉。
5.《本草正》:麻黃以輕揚之味,而兼辛溫之性,故善達肌表,走經絡,大能表散風邪,法除寒毒。一應溫疫、瘧疾、瘴氣、山嵐,凡足三陽表實之證,必宜用之。若寒邪深入少陰、厥陰筋骨之間,非用麻黃、官桂不能逐也。但甩此之法,自有微妙,則在佐使之間,或兼氣藥以助力,可得衛中之汗;或兼血藥以助液,可得營中之汗;或兼溫藥以肋陽,可逐陰凝之寒毒;或兼寒藥以助陰,可解炎熱之瘟邪;此實傷寒陰瘧家第一要藥,故仲景諸方,以此為首,實千古之獨得者也。今見後人多有畏主力毒藥而不敢用,又有謂夏月不宜用麻黃者,皆不達。雖在李氏有雲,若過發汗則汗多亡陽,若自汗表虛之人,用之則脫人元氣,是皆過用及誤用而然,若陰邪深入,則無論冬夏,皆所最宜,又何過之有。此外如手太陰之風寒咳嗽,手少陰之風熱斑疹,足少陰之風水腫脹,足厥陰之風痛、目痛,凡宜用散者,惟斯為最。然柴胡、麻黃俱為散邪要藥,但陽邪宜柴胡,陰邪宜麻黃,不可不察也。
6.《藥品化義》:麻黃,為發表散邪之藥也。但元氣虛及勞力感寒或表虛者,斷不可用。若誤用之,自汗不止,筋惕肉矚,為亡陽症。至若春分前後,元府易開,如患足太陽經症,波時寒變為溫病,量力減用,人六神通解散,通解表里之邪,則榮衛和暢。若夏至前後,陽氣浮於外,膚膜開泄,人皆氣虛,如患足太陽經症,寒又變熱症,不可太發汗,使其元氣先泄,故少用四、五分人雙解散,微解肌表,大清其里。此二者乃劉河間《元機》之法,卓越千古。若四時感暴風寒,閉塞肺氣,咳嗽聲啞,或鼻塞胸滿,或喘急痰多,用人三拗湯以發散肺邪,奏功甚捷。剖JL疹子,當解散熱邪,以此同杏仁發表情肺,大有功效。
7.《醫學衷中參西錄》:受風水腫之症,《金匱》治以越婢湯,其方以麻黃為主,取其能法風兼能利小便也。愚平素臨症用其方,服藥後果能得汗,其小便即頓能利下,而腫亦遂消。東人三浦博士,用麻黃十瓦,煎成水一百瓦,為一日之量,分三次服下,治慢性腎炎小便不利及腎臟萎縮小便不利,用之有效有不效,以其症之涼熱虛實不同,不知用他藥佐之以盡麻黃之長也。試觀《金匱》水氣門越婢湯,麻黃鋪以石膏,因其脈浮有熱也(脈浮固系有風,實亦有熱);麻黃附子湯輔以附子,因其脈沉而寒也;通變化裁,息息與病機相符,是真善用麻黃者矣。古方中用麻黃,皆先將麻黃煮數沸吹去浮沫,然後納他藥,蓋以其所浮之沫發性過烈,去之所以使其性歸和平也。麻黃帶節發汗之力稍弱,去節則發汗之力較強,今時用者,大抵皆不去節。至其根則純系止汗之品,本是一物,而其根莖之性若是迥殊,非經細心實驗,何以知之陸九芝謂:麻黃用數分,即可發汗。此以治南方之人則可,非所論於北方也。蓋南方氣暖,其人肌膚薄弱,汗最易出,故南方有麻黃不過錢之語。北方若至塞外,氣候寒冷,其人之肌膚強厚;若更為出外勞碌,不避風霜之人,又當嚴寒之候,恆用至七八錢始得汗者。夫用藥之道,貴因時、因地、因人,活潑斟酌,以勝病為主,不可拘於成見也。
8.《本草正義》:麻黃輕清上浮,專疏肺郁,宣洩氣機,是為治感第一要藥,雖曰解表,實為開肺,雖曰散寒,實為泄邪,風寒固得之而外散,即溫熱亦無不賴之以宣通。觀於《本草》主中風傷寒,去邪熱氣,除寒熱之說,及後人並治風熱斑疹,熱痹不仁,溫瘧嵐瘴,其旨可見。且仲景麻黃湯之專主太陽病寒傷營者,以麻黃與桂枝井行,乃為散寒之用,若不與桂枝同行,即不專主散寒發汗矣。抑麻黃之泄肺,亦不獨疏散外來之邪也,苟為肺氣鬱窒,治節無權,即當惜其輕揚,以開痹著,如仲景甘草麻黃湯之治里水黃腫,《千金》麻黃醇酒湯之治表熱黃疽,後人以麻黃治水腫氣喘,小便不利諸法,雖曰皆取解表,然以開在內之閉塞,非以逐在外之感邪也。又凡寒邪郁肺,而鼻塞音啞;熱邪窒肺,而為濁涕鼻淵;水飲漬肺,而為面浮喘促;火氣的肺,而為氣熱息粗,以及燥火內烙,新涼外束,乾咳嗑燥等證,無不恃以為疏達肺金,保全清肅之要務,較之杏、貝苦降,桑皮、杷葉等之遏抑閉塞者,功罪大是不侔。麻黃性質最輕,氣味又淡,《本草》雖曰苦溫,亦因其功用而懸擬之,不過言其溫和升發之義耳。乃流俗畏之,幾以為大溫大熱之藥,則李瀕湖《綱目》性熱一言誤之也。而繆氏《經疏》更為過甚之詞,競有味大辛、氣大熱之說。不知麻黃髮汗,必熱服溫覆,乃始得汗,不加溫覆,並不作汗,此則治驗以來,鑿鑿可據者。且亦惟寒邪在表,乃宜少少取汗,以解表邪之寒熱。若用以泄肺開暗,亦且無取平得汗,而奏效甚捷,何況輕揚之性,一過無餘,亦必不能大汗頻仍,留戀藥力,釀力巨患
9.《本經》: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止咳逆上氣,除寒熱,破堅積聚。
10.《別錄》:主五臟邪氣緩急,風脅痛,字乳余疾。上好唾,通腠理,解肌,泄邪惡氣,消赤黑斑毒。
11.《藥性論》:治身上毒風頑痹,皮肉不仁。
12.《日華子本草》:通九竅,調血脈,御山嵐瘴氣。
13.《珍珠囊》:泄衛中實,去營中寒,發太陽、少陰之汗。
14.《滇南本草》:治鼻竅閉塞不通、香臭不聞,肺寒咳嗽。
15.《綱目》:散赤口腫痛,水腫,風腫,產後血滯。
16.《科學的民間藥草》:治氣喘,乾草熱,百日咳,氣管支炎等。
17.《現代實用中藥》:對關節疼痛有效。
18.《中藥形性經驗鑑別法》:治腹痛,下痢,疝氣,目疾及感冒。
採收和儲藏
8-10月間割取綠色莖枝,或連根拔起,去淨泥土及根部,放通風處晾乾或晾至六成乾時,再曬乾。放置乾燥通風處,防潮防霉。乾後切段供藥用。
資源分布
1. 分布於華北及吉林、遼寧、陝西、新疆、河南西北部等地。
2.分布於華北及陝西西部、甘肅、新疆等地。
3.分布於華北、西北及遼寧、山東等地,以西北地區最為習見。
選方
①治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一兩(炙),杏仁七十個(去皮、尖)。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須餵粥。(《傷寒論》麻黃湯)②治太陽病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麻黃四兩(去節),杏仁五十個(去皮、尖),甘草二兩(炙),石膏半斤(碎,綿裹)。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黃,減、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一升。(《傷寒淪》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③治病者一身盡疼,發熱,日所劇者,名風濕,此病傷於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麻黃(去節)半兩(湯泡),甘草一兩(炙),薏苡仁半兩,杏仁十個(去皮、尖,炒)。上銼麻豆大,每服四錢匕,水一盞半,煮八分,去滓,溫服,有微汗避風。(《金匱要略》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④治風痹榮衛不行,四肢疼痛:麻黃五兩(去根節了,秤),桂心二兩。上搗細羅為散,以酒二升,慢火煎如湯。每服不計時候,以熱酒調下一茶匙,頻服,以汗出為度。(《聖惠方》)⑤治傷寒熱出表,發黃疸:麻黃三兩,以淳酒五升,煮取一升半,盡服之,溫服汗出即愈。冬月寒時用清酒,春月宜用水。(《千金方》麻黃淳酒湯)⑥治感冒風邪,鼻塞聲重,語音不出;或傷風傷冷,頭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多痰,胸滿氣短:麻黃(不去節)。杏仁(不去皮、尖)、甘草(生用)各等分。為粗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姜五片,同煎至一一盞,去滓。通口服,以衣被蓋覆睡,取微汗為度。(《局方》三拗湯)⑦治病瘡皰倒者:麻黃(剪去節)半兩,以蜜一匙同炒良久,以水半升煎,俟沸,去上沫,再煎,去三分之一,不用滓。乘熱盡服之,避風,伺其瘡復出。一法用無灰酒煎,但小兒不能飲酒者難服,然其效更速,(《本草衍義》)
用藥禁忌
體虛自汗、盜汗及虛喘者禁服。
動植物形態
1. 草本狀灌木,高20-40cm。木質莖匍匐臥土中;小枝直伸或微曲,綠色,長圓柱形,細縱槽紋常不明顯,節明顯,節間長2.5-5.5cm,徑1.5-2mm。鱗葉膜質鞘狀,長3-4mm,下部約1/2合生,上部2裂,裂片銳三角形,先端急尖,常向外反曲。花成鱗球花序,通常雌雄異株;雄球花多成複穗狀,常具總梗;雌球花單生,有梗,成熟時苞片增大,肉質,紅色,成漿果狀。種子2,包子苞片內,不露出,黑紅色或灰褐色,三角狀卵圓形或寬卵圓形,長4.5-6mm,直徑約4mm,表面有細皺紋。花期5-6月,種子成熟期7-8月。
2.直立小灌木,高70-100cm。木質莖粗長,直立,基徑1-1.5cm;小枝細圓柱形,對生或輪生的分枝較多,節間較短,通常長1.5-2.5cm,直徑1-1.5mm,縱槽紋細淺不明顯,被白粉,呈藍綠色或灰綠色。鱗葉膜質鞘狀,下部約2/3合生,常呈棕色,上部2裂,裂片鈍三角形,長1.5-2mm。雄球花單生或3-4個集生於節上,無梗或有短梗;雌雄花單生,常在節上成對,無柄。雌球花成熟時苞片肉質,紅色,成漿果狀,長卵多或卵圓形。種子通常1,窄長卵形,長5-7mm,直徑2-3mm,多有明顯的縱紋。花期6-7月;種子成熟期8-9月。
3.灌木,高20-100cm。木質莖直立或匍匐斜上,較粗壯,基部多分枝,圓柱形,常被白粉呈灰綠色,有對生或輪生的分枝,節間長3-6cm,直徑1-3mm,有細淺縱槽紋。鱗葉膜質鞘狀,下部約1/3合生,裂片通常3裂,稀2裂,裂片鈍,裂片鈍三角形或窄三角狀披針形。雄球花通常無梗,數個密集於節上呈團狀,稀2-3個對生或輪生於節上;雌球花2-3,成簇,對生或輪生於節上,無梗或有短梗。雌球花成熟時苞片肉質,紅色,成漿果狀,長卵形或卵圓形,有長約1mm的短柄。種子包於肉質紅色苞片內,不外露,種子通常3粒,稀2粒,卵圓形或長卵圓形,長5-6mm,直徑約3mm。花期5-6月,種子成熟期7-8月。
功效分類
解表藥;利水藥
藥用植物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涼爽較乾燥氣候,耐嚴寒,對土壤要求不嚴格,砂質壤土、砂土、壤土均可生長,低洼地和排水不良的粘土不宜栽培。
栽培技術 用種子及分株繁殖。種子繁殖:應採取成熟飽滿的種子,條播或穴播,條播開淺溝,行距30cm,穴播穴距30cm左右,每穴播種子20-30粒,覆土0.7-1.0cm,播後澆水,約徑15d左右出苗,不需間苗,應注意鬆土除草。分株繁殖:多在秋天或早春進行,將植株挖出,根據株叢大小,每株叢可分成5-10株,先擇高燥的地塊,作成平壟,開溝,行距30cm,按株距30cm栽植,栽後覆土至根芽,將土壓實後澆水。
田間管理 苗期和生長初期應該當澆水,苗高6-8cm後,返青前每畝施廄肥1500-2000kg.
炮製方法
麻黃:揀去雜質,去盡木質莖及殘根,用水洗淨,微潤後切段,乾燥即得。麻黃絨:取已經加工切碎的淨麻黃放在碾槽里,研至纖維疏鬆成絨狀。蜜麻黃:取麻黃段,加煉熟的蜂蜜與開水少許,拌勻,稍悶,置鍋內用文火炒至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麻黃段100斤,用煉熟蜂蜜10-15斤)《本草備要》:用醋湯略泡,曬乾備用。亦有用蜜炒者。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定 (1)莖細長圓柱形,略扁,少分枝,直徑1-2mm,有時帶少量棕色木質莖;節時顯,節間長2-6cm,表面淺綠色或黃綠色,有細縱稜線,微有粗糙感。節上有膜質鱗葉,長3-4mm,下部約1/2合生成鞘狀,上部2裂(稀3裂),裂片銳三角形披針形,先端灰白色,反曲。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略纖維性,外圈黃褐色,髓部圓形,暗紅棕色。氣微香,味微苦、澀。
(2) 分枝多,直徑1-1.5mm,無粗糙感。節間長1.5-3cm。膜質鱗葉長1-2mm,下部約2/3合生成鞘狀,上部裂片2(稀3),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紅色至棕黑色。斷面髓部略呈橢圓形。
(3)分枝較多,直徑1.5-3mm,有粗糙感。節間通常長3-6cm。膜質鱗葉長2-3mm,下部約1/3合生成鞘狀,裂片3(稀2),先端銳尖,微反曲。斷面髓部常成三角狀圓形。均以色淡綠或黃綠、內心色紅棕、手拉不脫節、味苦澀者為佳。
顯微鑑別 莖橫切面(1) 橫切面近圓形。表皮外被厚的角質層。稜線16-24個,呈波狀凸起,兩稜線間有下陷的氣孔,稜線處表皮內側有下皮纖維束。皮層寬,靠近內側的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砂晶或小方晶,有少數皮層纖維束散在。中柱鞘纖維束呈新月形。維管束外韌型,8-10個。形成層環明顯。髓部寬廣,薄壁細胞含棕色物質,無或有極少數環髓纖維。
(2)木賊麻黃 橫切面稍呈橢圓形。稜線13-14個。皮層纖維束較多。維管束8-9(-10)個。形成層環略呈橢圓形。無環髓纖維。
(3)中麻黃 橫切面通常略三角狀圓形。稜線18-28個。皮層纖維束多。形成層環呈類三角形。環髓纖維較多見。
粉末特徵 草麻黃粉末淡棕色。①表皮細胞新面觀呈類長方形,外壁布滿草酸鈣砂晶;角質層厚約18μm。②氣孔特異,長圓形,側面觀保衛細胞似電話筒狀,兩端特厚。③皮層纖維細長,直徑10-24μm,壁極厚,有的木化,壁上布滿砂晶,形成嵌晶纖維。④螺紋、具緣紋孔導管直徑10-15μm,導管分子端壁斜面相接,接觸面具多數穿孔板。此外,有木纖維,薄壁細胞含細小簇晶、色素塊、石細胞等。
理化鑑別 (1)取3種麻黃粉末各10g,分別加0.5%鹽酸溶液80ml冷浸4h,濾過。濾液加10%氫氧化鈉溶液調至強鹼性,用乙醚萃取,蒸去乙醚,用鹽酸溶液2ml溶解,加入10%硫酸銅試液1滴,再加10%氫氧化鈉溶液至呈現麻黃鹼的紫色銅絡鹽反應;再加乙醚數毫升振搖後放置,則醚層顯紫色,水層顯藍色。(檢查麻黃鹼)
(2)薄層色譜 取3種麻黃粉末各5g,加乙醇40ml,冷浸12h,濾過。濾液濃縮至半量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麻黃鹼對照品,用乙醇製成1ml含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分別吸取3種供試品溶液5-10μl、對照品溶液5μl,點於同一矽膠G(青島)薄層板上,以正丁醇-冷醋酸-水(8:2:1)展開,取出後晾乾。噴以0.5%茚三酮的丙酮溶液,於110℃烘約10min顯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紅色斑點。
品質標質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一部規定:本品含生物鹼以麻黃鹼(C/10H/15NO)計算,不得少於0.80%.
藥物套用鑑別
1.麻黃髮汗力大小,以桂枝配伍為轉移,麻黃用量大於桂枝,則發汗力峻,麻桂等量,則發汗力緩。桂枝用量大於麻黃,則發汗力微。
2.發汗用於麻黃莖,止汗用麻黃根,發大汗去節,即淨麻黃,發小汗水炙或蜜炙,即炙麻黃,麻黃絨發汗力量弱。
性味
辛;微苦;性溫
藥材基源
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木賊麻黃或中麻黃的草質莖。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口畜)鼻或研末敷。
生用發汗力強,發汗,利水用之;炙用發汗力弱,密炙兼能潤肺,止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