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氧核糖核苷

脫氧核糖核苷,指核苷的糖部分由2′-脫氧核糖構成的物質,具有分別與腺嘧呤、鳥便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等鹼基相對應的脫氧核糖核苷。

脫氧核糖核苷deoxyribonucleoside指核苷的糖部分由2′-脫氧核糖構成的物質。具有分別與腺嘧呤、鳥便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等鹼基相對應的脫氧核糖核苷。可通過分解脫氧核糖核苷酸的酶得到。由特異的核苷激酶的作用形成脫氧核糖核苷酸而被再利用。

相關

DNA是由許多脫氧核苷酸殘基按一定順序彼此用3’,5’-磷酸二酯鍵相連構成的長鏈。大多數DNA含有兩條這樣的長鏈,也有的DNA為單鏈,如大腸桿菌噬菌體φX174、G4、M13等。有的DNA為環形,有的DNA為線形。主要含有腺嘌呤、鳥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4種鹼基。在某些類型的DNA中,5-甲基胞嘧啶可在一定限度內取代胞嘧啶,其中小麥胚DNA的5-甲基胞嘧啶特別豐富,可達6摩爾%。在某些噬菌體中,5-羥甲基胞嘧啶取代了胞嘧啶。40年代後期,查加夫(E.Chargaff)發現不同物種DNA的鹼基組成不同,但其中的腺嘌呤數等於其胸腺嘧啶數(A=T),鳥嘌呤數等於胞嘧啶數(G=C),因而嘌呤數之和等於嘧啶數之和。一般用幾個層次描繪DNA的結構。

一級結構DNA的一級結構即是其鹼基序列。基因就是DNA的一個片段,基因的遺傳信息貯存在其鹼基序列中。1975年美國的吉爾伯特(W.Gilbert)和英國的桑格(F.Sanger)分別創立了DNA一級結構的快速測定方法,他們為此共獲1980年度諾貝爾化學獎。自那時以後,測定方法又不斷得到改進,已有不少DNA的一級結構已確立。如人線粒體環DNA含有16569個鹼基對,λ噬菌體DNA含有48502個鹼基對,水稻葉綠體基因組含134525個鹼基對,菸草葉綠體基因組含155844個鹼基對等。現在美國已計畫在10至15年內將人類DNA分子中全部約30億個核苷酸對序列測定出來。

二級結構1953年,沃森(Watson)和克里克(Crick)提出DNA纖維的基本結構是雙螺鏇結構,後來這個模型得到科學家們的公認,並用以解釋複製、轉錄等重要的生命過程。經深入研究,發現因濕度和鹼基序列等條件不同,DNA雙螺鏇可有多種類型,主要分成A、B和Z3大類。

一般認為,B構型最接近細胞中的DNA構象,它與雙螺鏇模型非常相似。A-DNA與RNA分子中的雙螺鏇區以及轉錄時形成的DNA-RNA雜交分子構象接近。Z-DNA以核苷酸二聚體為單元左向纏繞,其主鏈呈鋸齒(Z)形,故名。這種構型適合多核苷酸鏈的嘌呤嘧啶交替區。1989年,美國科學家用掃描隧道電鏡法直接觀察到雙螺鏇DNA雙螺鏇DNA1952年,奧地利裔美國生物化學家查伽夫(E.chargaff,1905—)測定了DNA中4種鹼基的含量,發現其中腺膘呤與胸腺嘧啶的數量相等,鳥膘呤與胞嘧啶的數量相等。這使沃森、克里克立即想到4種鹼基之間存在著兩兩對應的關係,形成了腺膘呤與胸腺嘧啶配對、鳥膘呤與胞嘧啶配對的概念。

相關詞條

參考連結

1、http://www.helixnet.cn/archiver/tid-2721.html
2、http://scitech.people.com.cn/GB/other2137/
3、http://book.sina.com.cn/nzt/spi/gongzuodna/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