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龍蝦

脊龍蝦

脊龍蝦,俗名大龍蝦、函蝦,龍蝦科。分布於東海、日本本州中部至九州、澳大利亞近海、非洲東海岸。棲息在水深70~120米的泥地。體長40厘米。為典型的步行性蝦。頭胸部和腹部整體扁平。殼硬,頭胸部的背部中線和左右邊緣呈稜線狀。第2觸角粗、扁平,長度為頭胸甲的2倍。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附肢

脊龍蝦脊龍蝦
脊龍蝦頭部有觸鬚3對,觸鬚近頭部粗大,尖端小而尖。在頭部外緣的一對觸鬚特別粗長,一般比體長長1/3;在一對長觸鬚中間為兩對短觸鬚,長度約為體長的一半。棲息和正常爬行時6條觸鬚均向前伸出,若受驚嚇或受攻擊時,兩條長觸鬚彎向尾部,以防尾部受攻擊。
胸部有步足5對,第1-3對步足末端呈鉗狀,第4-5對步足末端呈爪狀。第2對步足特別發達而成為很大的,雄性的螯比雌性的更發達,並且雄性龍蝦的前外緣有一鮮紅的薄膜,十分顯眼。雌性則沒有此紅色薄膜,因而這成為雄雌區別的重要特徵。
尾部有5片強大酌尾扇,母蝦在抱卵期和孵化期,尾扇均向內彎曲,爬行或受敵時,以保護受精卵或稚蝦免受損害。

外形

龍蝦體表披一層光滑的堅硬外殼,體色呈淡青色、淡紅色。身體分頭胸部和腹部,頭胸部稍大,背腹略扁平,頭胸部與腹部均勻連線。
龍蝦的頭胸甲背面前部有4條脊突,居中兩條比較長和粗,從額角向後伸延;另兩條較短小,從眼後棘向後延伸。這4條脊突是該蝦與淡水螯蝦區別的顯著特徵。

生活習性

棲息習性

脊龍蝦脊龍蝦
底棲

龍蝦喜棲息於水草、樹枝、石隙等隱蔽物中。該蝦晝伏夜出,不喜強光。在正常條件下,白天多隱藏在水中較深處或隱蔽物中,很少活動,傍晚太陽下山後開始活動,多聚集在淺水邊爬行覓食或尋偶。若受驚嚇,迅速逃回深水中。該蝦多喜爬行,不喜游泳,覓食和活動時向前爬行,受驚或遇敵時迅速向後,彈跳躲避。
趨水
龍蝦有很強的趨水流性,喜新水活水,逆水上溯,且喜集群生活。在養殖池中常成群聚集在進水口周圍。下大雨天,該蝦可逆向水流上岸邊作短暫停留或逃逸,水中環境不適時也會爬上岸邊棲息,因此養殖場地要有防逃的圍欄設施。
好鬥
龍蝦生性好鬥,在飼料不足或爭棲息洞穴時,往往出現凌強欺弱、欺小怕大現象。
幼體的再生能力強,損失部分在第2次蛻皮時再生一部分,幾次蛻皮後就會恢復,不過新生的部分比原先的要短小。這種自切與再生行為是一種保護性的適應。

掘洞習性

龍蝦喜歡掘洞,並且善於掘洞。
①掘洞深度與速度龍蝦掘洞的深度是決定其危害程度的關鍵因素。據我們對35例龍蝦洞穴的實地測量,大多數洞穴的深度在50-80厘米,約占測量洞穴的70%左右,部分洞穴的深度超過1米,我們測量到最長的一處洞穴達2.1米。通常,橫向平面走向的龍蝦洞穴才有超過1米以上深度的可能,而垂直縱深向下的洞穴一般都比較淺。龍蝦的掘洞速度很快,尤其在放入一個新的生活環境中尤為明顯。大豐龍蝦試驗池甲,放入龍蝦經一夜後觀察,在砂質土壤條件下,大部分龍蝦所掘的新洞深度超過30厘米。
②龍蝦洞穴的位置龍蝦掘洞的洞口位置通常選擇在水平面處,但這種選擇常因水位的變化而使洞口高出或低於水平面,故而一般在水面上下20厘米處,龍蝦洞口最多。但龍蝦掘洞的位置選擇並不很嚴格,在我們試驗基地,在水上池埂,水中斜坡,及淺水區的池底部都有龍蝦洞穴,較集中於水草茂盛處。
③生存環境對龍蝦掘洞的影響水體底質條件對龍蝦掘洞的影響較為明顯,在底質有機質缺乏的砂質土,龍蝦打洞現象較多,而硬質土打洞較少。在水質較肥,底層淤泥較多,有機質豐富的條件下,龍蝦洞穴明顯減少。但是,無論在何種生存環境中,在繁殖季節龍蝦打洞的數量都明顯增多。

適應性

環境要求龍蝦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各種水體都能生存,無論是湖泊、河流、池塘、河溝、水田均能生存,甚至在一些魚類難以生存的水體也能存活。龍蝦耐低氧能力較強,在水體缺氧的環境下它可以爬上岸進行鰓呼吸以維持生存。水質的PH值在5.8-9範圍內,溶氧低於1.5mg/L時仍能正常生存。正常生長要求溶解氧在3ml/L以上。
水溫
龍蝦生長適宜水溫為24℃-30℃,當溫度低於20℃或高於32℃時,生長率下降,水溫15℃以下時幼體成活率極低。飼養水域晝夜溫差不能過大,仔蝦幼蝦晝夜溫差不要超過3℃,成蝦不要超過5℃,否則會造成重大損失。
珠江三角洲及華南沿岸地區,一般均能自然越冬,為防較大寒潮襲擊,可將越冬成蝦放在較深的養殖池中,並在養殖池西北角搭擋風牆或防寒棚。胚胎髮育適宜水溫為22℃-32℃,若保持28℃-30℃,孵化時間可大為縮短。
PH值
龍蝦適宜PH值範圍為5.8-9,但在繁殖孵化期要求PH值為7.0左右,溶氧量3mg/L以上。但它的抗逆力很強,能生活在一些生活污水、輕度工業廢水中,在農藥施用地區的田溝、渠道中也有分布。

食性與生長

食性

龍蝦是偏動物性的雜食性動物,但食性在不同的發育階段稍有差異。剛孵出的幼體以其自身存留的卵黃為營養,之後不久便攝食輪蟲等小浮遊動物,隨著個體不斷增大,攝食較大的浮遊動物、底棲動物和植物碎屑,成蝦兼食動植物,主食植物碎屑、動物屍體,也攝食水蚯蚓搖蚊幼蟲、小型甲殼類及一些水生昆蟲。在人工養殖情況下,幼體可投餵豐年蟲無節幼體、螺鏇藻粉等,成蝦可投餵人工配合飼料,或以人工配合飼料為主,輔以動、植物碎屑。

蛻殼與生長

龍蝦是通過蛻殼實現生長的,蛻殼後的新體殼於12-24小時後硬化。在水溫25℃-30℃條件下,飼養6-8個月,體重可達60-150克。龍蝦生長總的趨勢是:從孵化後到體重20克這一階段內,生長速率是加速度的增長;在達到50-100克的階段,其生長的速率保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超過這個階段,生長速率便呈下降的趨勢。因而形成一個倒u字形的生長曲線。蛻皮分長蛻皮和生殖蛻皮兩種,幼蝦脫離母體後,很快進入第1次蛻皮,換上柔軟多皺的新皮,並迅速吸水增長,此乃生長蛻皮,由幼體到成體共蛻皮11次。雌蝦性成熟後便開始生殖蛻皮,以後每次交配產卵前都要進行生殖蛻皮。

繁殖習性

雌雄鑑別

龍蝦雌雄有所區別,主要可通過以下方法鑑別:
1)同齡親蝦個體,雌蝦比雄蝦大;
2)體長相近的親蝦,雄性的大螯比雌性的粗大,且雄性大螯腕節和掌節上的棘突長而明顯;
3)雌蝦的第1腹肢退化,很細小,第2腹肢正常,雄蝦第1、2腹肢變成管狀,較長,為淡紅色,第3、4、5腹肢為白色,這是雌雄之間在外形上最明顯的鑑別性特徵。
性成熟
龍蝦在天然環境中6-12個月齡達性成熟,已達性成熟的個體體重一般為30-100克。在人工飼養條件下,一般6個月可達性成熟。同齡親蝦,一般是雄蝦個體比雌蝦稍大。同池塘飼養的龍蝦群體,雌雄性比接近1:1。

繁殖

龍蝦9-12月齡成熟,交配季節一般在4月下旬-7月,群體交配的高峰期在5月。交配時雌蝦仰臥水面,雄蝦位其上以龍足鉗住雌蝦前足,步足抱住雌蝦將交接器插入雌體,交配時間10-30分鐘。交配後3-10小時,雌蝦開始產卵,為一次性產卵,產出的卵粘附在腹足的剛毛上。抱卵量約500-1500粒,隨個體大小而異。胚胎髮育長短與水溫高低密切相關,水溫較高孵化時間短,水溫較低則孵化時間延長。孵化出的稚蝦仍附於親蝦的游泳足上,在母體的保護下生長一段時間。在母體的腹部泳足上都附有生長到不同階段的龍蝦幼蝦,最大的龍蝦幼體體長達1.0-1.1厘米。從第一年初秋龍蝦稚蝦孵出後,龍蝦幼體的生長、發育和越冬過程都是附生於母體腹部,到第二年春季才離開母體生活。龍蝦這種繁育後代的方式,保證了後代很高的成活率。

產卵

龍蝦屬一年多次產卵類型。水溫升至20℃以上時,親蝦便開始產卵,產卵季節在粵東地區可持續6個月之久,一年可產卵3-4次。產卵量隨個體大小和性腺發育程度而異,一般每次產卵300-1000粒。個體較大的雌蝦懷卵量多些。

胚胎髮育

龍蝦受精卵粘附於雌體腹肢進行胚胎髮育,5-8周后孵化出幼體。受精卵發育速度與水溫高低有關,溫度高孵化時間短。受精卵初始卵徑達2毫米,隨著胚胎發育進展,受精卵在不同發育時期顏色呈現有規律的變化,從初產時的淡乳白色依次變為深褐色,出現黑色眼點,最後變為橘紅色,此時幼體即將孵出。在32℃水溫下,受精卵發育過程中的上述顏色出現時期依次為:淡乳白色1-5天;深褐色12-14天;眼點出現20-33天;橘紅色28-35天;破膜而脫離母體35-40天。

幼體發育

剛孵出的龍蝦幼體體形構造與成體基本相同,平均體長約9.5毫米,仍繼續攀附於雌蝦腹肢上1-2周,在此期間幼體也會偶爾離開母體活動。剛孵出幼體依靠卵黃囊營養,直到孵化3周后完全獨立生活為止。在適宜的條件下,50-60天后幼體經5-8次蛻殼,體重長至0.5-2克,便可放人池塘進行成蝦養殖。

捕撈

由於龍蝦喜歡生長在雜草叢中,加上龍蝦池底不可能平坦,龍蝦又具有打洞的習性,因此,根據龍蝦的生物學特性,採用以下幾種捕撈方法。

地籠網捕撈

把捕撈龍蝦的網做成地籠。每隻地籠長約20-30米,l0-20個方形的格子,每隻格子間隔地兩面帶倒刺,籠子上方織有遮擋網,地籠的兩頭分別圈為圓形。地籠網以有結網為好。
每天上午或下午把地籠放到蝦塘的邊上,裡面放進腥味較濃的魚、雞腸等物作誘餌。傍晚時分,蝦子出來尋食時,聞到異味,尋味而至,撞到籠子上,籠子上方有網擋著,爬不上去,便四處找人口,鑽進了籠子。進了籠子的蝦子滑向籠子深處,成為籠中之蝦。這種捕撈法適宜野生龍蝦的捕撈和池水較深的龍蝦捕撈。

手抄網捕撈

把蝦網上方紮成四方形,下面留有帶倒刺錐狀的漏斗,沿蝦塘邊沿地帶或水草叢生處,不斷地用桿子趕,蝦進入四方形抄網中,提起網,蝦子也就捕到了,這種捕撈法適宜用在蝦子密集的地方。

乾池捕捉

抽乾水塘的水,蝦子便呈現在塘底,用人工手揀的方式,盡情地捉拿。

儲藏

龍蝦和螃蟹一樣,雖然有著極強的生命力,但還要講究儲運方法。

常溫下,用塑膠泡沫箱儲藏比較好,塑膠泡沫箱既透氣又防風,把蝦子一排一排地肚皮朝下,同方向排好(肚皮朝上容易死亡),每排好一層,用清水沖冼乾淨,再排一層。正常情況下,排10層左右,蓋上蓋子,每個箱子可以存放80斤左右,這樣可儲藏1個星期。
遇到太熱或過冷的天氣,最好放到空調間儲藏,溫度控制在12-18℃,仍然用塑膠泡沫箱,這樣可以存放1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

運輸

在運輸的過程中,由於風吹、日曬、雨淋,要講究運輸方法。
首先,要挑選精神足,剛捕撈上來的龍蝦,最好每個塑膠泡沫箱裝同樣規格的龍蝦,先一層一層地把龍蝦的頭朝同一個方向擺好,用清水沖洗乾淨,再擺第二層,擺到最上一層後,鋪一層塑膠編織帶,撒上一層碎冰,每個箱子正常放2-3斤碎冰,蓋上蓋子封好。
其次,要計算好運輸的時間,正常情況下,在途運輸時間控制在4-6個小時,如果時間長,就要中途再次開箱撒碎冰,如果中途不能開箱加冰,事先就要多放些冰,以防止冰塊化光又遇高溫,導致蝦子大量死亡。
最後,泡沫箱不要堆積得太高,正常在5層以下,以免堆積過高,壓死龍蝦。
在龍蝦的儲藏運輸過程中,龍蝦的死亡率正常控制在2%-4%。超過這個比例,就不是最佳儲運方案了。

海洋百科(一)

走進神秘的海底世界,海洋生物,海洋地理,海洋能源探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