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擬桿菌

脆弱擬桿菌

脆弱擬桿菌(b.fragilis)能分解糖,對膽汁耐受。為類桿菌屬的代表株。革蘭氏陰性桿菌,兩端鈍圓而濃染,中間有不著色部份。在正常情況下,它能維持消化系統平衡和機體抵抗力,是免疫系統的驅動力,已被套用於健康領域。

基本信息

概述

0.5×1.3~1.6μm 脆弱擬桿菌
專性厭氧、無芽胞、無動力、直徑為0.5×1.3~1.6um 。專性厭氧菌,氯化血紅素和20%膽汁可促進其生長。牛心、牛腦液血平皿培養48小時,菌落1~3mm ,園,微凸,灰白,表面光滑,邊緣整齊,大多不溶血。生化反應弱,解糖。解酶反應陽性,葡萄糖的終末代謝產物有乙酸和琥珀酸;吲哚不定,耐膽鹽,水解七葉靈。不還原硝酸鹽。產生蘋果酸鹽脫氫酶、谷氨酸脫氫酶、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h)、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6pgdh)、細胞壁粘肽層含有二氨基庚二酸。依據對鼠李糖、海澡糖,甘露醇發酵及吲哚試驗可區別本組菌落。dna的g c含量為39~48%。本菌主要分布於結腸和口腔中。

內容

脆弱類桿菌致病因素有內毒素,由脂多糖和類脂a構成。脂多糖決定其抗原性,類脂a決定其毒性。由於它的內毒素的化學結構與典型內毒素不同,所以毒性比一般內毒素為低,但發現它的內毒素在體外能抑制中性白細胞的趨化性和吞噬作用。脆弱類桿菌還能產生β-內醯胺酶,破壞青黴素,故對青黴素有耐藥性。本菌還產生肝素酶,這種酶有利於形成血栓性靜脈炎和遷徒性膿腫。脆弱類桿菌還分泌透明質酸酶,dna酶,神經氨酸酶等,均與其侵襲力有關。脆弱擬桿菌e抗原與其致病性有關,如化膿,白血球先降低後升高,肝、肺,腎組織病變等。在臨床上的無芽胞厭氧菌感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感染特點

脆弱擬桿菌等無芽孢厭氧菌引起的感染有如下特徵,可作為臨床診斷厭氧菌感染的參考:①感染部位接近黏膜表面,發生在口腔、鼻竇、鼻咽部、胸腔、腹腔和肛門會陰附近的炎症、膿瘍及其他深部膿瘍;②分泌物為血性或黑色,並有惡臭;③分泌物直接塗片鏡檢可見到細菌,而一般培養則無細菌生長;④長期使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鏈黴素、卡那黴素、新黴素、慶大霉等治療無效。

微生物學檢查

標本的採集
0.5×1.3~1.6μm 脆弱擬桿菌
採集標本時,要儘量避免污染,防止正常存在的厭氧菌干擾培養結果。應選擇確定的病變部位或正常情況下無菌的部位以嚴格的無菌技術採集血液、各種病理部位的穿刺液。膿汁和穿刺液同時做直接塗片染色鏡檢。分離培養與鑑定

常用的培養基主要有牛心腦浸液血瓊脂、硫乙醇酸鈉培養基、胰酶大豆瓊脂和卡那黴素一萬古黴素血瓊脂。標本接種後置於37℃厭氧環境培養(如厭氧手套箱或厭氧罐)2—3d,挑選生長的菌落接種兩個血平板,分別置於有氧和無氧環境中培養48h。只有在無氧環境中生長而有氧環境中不生長者才是專性厭氧菌。脆弱擬桿菌的鑑定主要依靠細菌形態、染色性和生化反應。氣相色譜法檢測細菌代謝終末產物中的脂肪酸和醇類,可迅速正確地鑑定脆弱擬桿菌或其他厭氧菌。脆弱擬桿菌在蛋白腖一酵母一葡萄糖培養基PYG)中的主要代謝產物是乙酸丙酸琥珀酸和異丁酸等。

防治原則

脆弱擬桿菌和其他無芽孢厭氧菌常引起條件性感染,亦常與其他化膿菌混合感染。預防感染在於加強機體免疫,減少條件性感染的誘發因素。治療可使用替硝唑或其他廣譜抗生素。過去認為,無芽孢厭氧菌對甲硝唑十分敏感,不易產生耐藥性。因甲硝唑有嚴重副作用,現禁用。

盤點與我們一同生活的微生物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孤獨的,但全部知道有無數的細菌陪在我們的身邊,讓我們來好好認識一下它們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