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神經官能症

胃神經官能症

胃神經官能症,別稱胃腸功能紊亂,是在排除器質性病變前提下,精神因素為本病發生的主要誘因,如情緒[漢語詞語]緊張、焦慮、生活與工作上的困難、煩惱、意外不幸等,均可影響胃腸功能正常活動,進而引起胃腸道的功能障礙。

基本信息

疾病簡介

胃神經官能症胃神經官能症
胃神經官能症又稱胃腸道功能紊亂,是一組胃腸綜合徵的總稱。系高級神經活動障礙導致植物神經系統功能失常,主要為胃腸的運動與分泌機能失調,無組織學器質性病理改變。

不包括其他系統疾病引起的胃腸道功能紊。臨床表現主要為胃腸道的症狀,可伴有其它官能性症狀。本病相當常見,以青壯年為多。可表現為神經性嘔吐、神經性噯氣(吞氣症)和神經性厭食等。多與腸神經官能症並見合稱胃腸神經官能症。本病的發病率較高,以女性居多。

病因病理

胃神經官能症胃神經官能症
本病以精神因素為起因,以神經失調為病理,而以胃的功能紊亂為主要表現。經研究證實,精神因素致病以植物性神經失調及內分泌失調的變化作為生理基礎。神經因素的致病作用,一方面取決於精神因素的性質和強度,另一方面取決於該類因素對個體引起的情感體驗。即使同一因素在不同個體引起的情感體驗也存在很大差異,這種差異與個體素質、既往經歷以及患者的世界觀有關機時這些精神因素均可影響高級神經的正常活動,導致胃神經節的興奮與抑制作用失調,引起胃的運動、消化、分泌等功能障礙,而出現諸端症狀。

胃神經官能症在病原菌理解剖方面沒有器質性病變,但診斷本病宜慎重,因有些疾病初期病理改變並不明顯,如果冒然斷定是單純的神經調節紊亂,往往會貽誤病情,喪失早期治療機會。同時體內的器質性病變也往往會成為發病因素,因植物性神經內臟的病灶反過來也可以向中樞神經發出不良刺激,而使高級神經活動發生障礙。這就是說在甘種情況下胃神經官能症可以是器質性病變的繼發症,兩者可以並存,且又相互影響。此外,在胃腸道器質性疾病痊癒後,少數也可遺留胃腸神經官能症。

臨床表現

胃神經官能症胃神經官能症
本病起病大多緩慢,病程可積年累月,發病呈持續性或反覆發作。臨床表現以胃部症狀為主,患者常有反酸、噯氣、厭食、噁心、嘔吐、劍突下灼熱感、食後飽脹、上腹不適或疼痛,可同時伴有神經官能症的其他常見症狀如倦怠、健忘、頭痛、心悸、胸悶、盜汗遺精和憂慮等。常見的臨床類型有:神經性嘔吐、神經性噯氣(吞氣症)、神經性厭食等,現分述之:

1.神經性嘔吐:往往在進食完畢後突然發生嘔吐,一般無明顯噁心,嘔吐並不費力,嘔吐量不多,且不影響食慾或食量,常在嘔吐後即可進食,因此多無明顯營養障礙。神經性嘔吐還可伴有癔病的臨床表現如誇張、做作、易受暗示、突然發作等,間歇期完全正常,因此也稱為"癔病性嘔吐"。此外,嘔吐也有條件反射性的,不良刺激物如某些食物、藥物,甚至某種特定的環境也能引起噁心和嘔吐。

2.神經性噯氣(吞氣症):有反覆發作的連續性噯氣,患者企圖通過噯氣來解除胃腸充氣所造成的腹部不適或飽脹。事實上是由於不自覺地反覆吞入大量空氣才噯氣不盡。此病也有癔病表現,多在有人在場時發作或加重。

3.神經性厭食:是以厭食、嚴重的體重減輕(至少超過原體重的20%)和閉經為主要表現。此症在國內外有增多趨勢,患者多為青春期女性,對於進食和肥胖有根深蒂固的病態心理。厭食往往出於企圖節制飲食以保持體形美的動機。患者多數自覺良好,行動活潑敏捷,對自己的困境處之泰然,有的可自相矛盾地對食物保持興趣,甚至貪食飽餐而後偷偷嘔掉。在少數病例,嘔吐是主要的症狀。長期少食,體重極度減輕可達原體重的40~50%而呈惡病質。患者常有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表現為閉經低血壓心動過緩、體濕過低、飢餓感喪失等。

疾病檢查

根據不同情況採取X線、內鏡檢查、胃液分析與糞便化驗等手段。必要時應行超聲、CT等檢查以排除肝、膽、胰等腹腔臟器病變。

胃腸道X線檢查,顯示整個胃腸道的運動加速,結腸袋加深,張力增強,有時因結腸痙攣,降結腸以下呈線樣陰影。結腸鏡檢結腸黏膜無明顯異常。

本病的實驗室及其他檢查目主要是為了除外一些器質性病變和及早發現一些其他合併症,協助診斷和治療。纖維胃鏡、上消化道鋇餐X線檢查和胃電圖等發現胃蠕動頻率變慢,節律紊亂,甚或發生逆蠕動。對嘔吐物的化驗可與食物中毒、感染性胃炎等病鑑別,嘔吐嚴重者須檢查電解質,防止低氯性鹼中毒的發生。神經性厭食重症狀者可見其體重減輕,體溫、血壓及空腹血糖偏低;後期可針對會出現的各種營養不良的表現,如貧血、血清蛋白下降、浮腫、維生素K缺乏等進行相應的檢查。還可能藉助心電圖腦電圖等器械檢查來與有可能和神經官能症易混淆的疾病進行鑑別。

疾病鑑別診斷

胃神經官能症胃神經官能症
目前國內尚無關於本病的統一診斷標準,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在謹慎地除外其他器質性疾病的基礎上,才診斷本病。以下幾條可供臨床診斷時參考:

1.病史:曾有精神創傷史,且多以情緒波動為誘因,起病緩慢,病和較長。

2.胃功能失調的症狀:

(1)神經性嘔吐的特點:不伴有消瘦,發生在進餐時或剛結束時,不費力的嘔吐;

(2)神經性噯氣症的特點:聲響而頻的噯氣,癔病表現濃厚,有人在場時加重;

(3)神經性厭食的臨床特點:厭食伴明顯體重下降(>20kg),重者可見貧血及內分泌失調的表現。其他尚可伴有泛酸、嘈雜、噁心、食後飽脹、劍突下熱感及上腹部不適或疼痛等症。

3.神經官能症表現:失眠、多夢、頭痛、心悸、胸悶、盜汗、焦慮、神經過敏、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倦怠等。

4.實驗室及其他檢查未能發現器質性改變的證據。重症患者可伴有貧血、電解質紊亂和內分泌失調的改變。

胃神經官能症胃神經官能症
1.與其他胃部疾病相鑑別

胃神經官能症需在除外其他胃的器質性疾病的基礎上才能診斷,故本病的診斷過程就是與其他疾病相鑑別的過程。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大多可通過纖維胃鏡診斷;胃癌常有食欲不振,消瘦,晚期出現惡病質,嘔吐物中可發現壞死組織,胃鏡下一般可見到癌瘤,組織活檢可以確診。

2.與顱內壓增高相鑑別

在嘔吐之前,噁心不明顯,為噴射性嘔吐,可見於腦內占位性病變和腦炎。顱內壓增高症病史較長,症狀逐漸加重,當腫瘤影響到嘔吐中樞可出現劇烈而頻繁的嘔吐,亦可見到腫瘤壓迫其他部位的表現,如神志、語言、視圖等改變,腦部CT掃描可明確診斷;腦炎結合發病季節、感染史、發熱、腦膜刺激征陽性及腦脊液的化驗可以確診。

3.與早期妊娠反應相鑑別

妊娠反應見於已婚生育期婦女,經期已過,常於晨起發生噁心嘔吐,而噁心較明顯,與情志變化無關,一般不發生水及電解質紊亂或營養不良,尿妊娠試驗陽性。

治療方案

胃腸神經官能症治療的關鍵在於取得患者的高度信任與配合。醫務人員需以認真負責的態度,耐心細緻的解釋工作,必要時可將有關的輔助檢查,向患者提示,使其確信無器質性疾病,並對本病起病原因、疾病性質以及良好的預後等有所了解,以解除其思想顧慮,調動主觀能動性,樹立對疾病治癒的信心。其次應行各種有效的綜合性治療,包括暗示治療,以調整皮層與內臟功能。

1.一般治療 除非患者一般情況很差,無需臥床休息,可參加適量的勞動和工作。生活要有規律,經常參加適當的文娛活動,對平日體育活動較少的患者應強調體育鍛鍊,以增強體質,加速神經功能的恢復。飲食以少渣、易消化食物為主,避免刺激性飲食和濃烈的調味品。神經性厭食患者須住院治療,並逐漸培養正常飲食習慣。凡嚴重營養不良、消化與吸收功能減退、鼻胃管進食又引起腹瀉的患者,需要靜脈輸入營養液。以便秘為主的腸激惹綜合徵患者多食纖維蔬菜往往有治療效果。

2.藥物治療

(1)調節神經功能,改善睡眠。根據病情,可選用下述藥物與方法。

鎮靜劑:可給予利眠寧安定氯丙嗪苯巴比妥眠爾通谷維素等。伴有精神抑鬱的患者可酌有抗抑鬱藥,如阿米妥林(amitriptyline)開始25mg每日三次,每日最大劑量為150mg。

(2)解痙止痛:抗膽鹼能藥物可使平滑肌鬆弛,有解痙止痛作用;如顛茄製劑阿托品普魯本辛等。此外,可試用鹽酸雙環胺(Dicyclominehydrochloride)20毫克,餐前1小時和睡前服。

(3)神經性嘔吐:可用維生素B610-20毫克,每日三次或100毫克加入50%葡萄糖40毫升靜脈注射。嘔吐劇烈酌情給予冬眠靈異丙嗪嗎丁啉等。病情較重者可採取用鼻飼,即將鼻飼管放入十二指腸,用牛奶等高營養流質持續點滴3至7天,以後可暫停鼻飼管,改用口服,如仍有嘔吐,可以再繼續鼻飼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