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曲菌病

肺曲菌病

肺曲菌病(pulmonaryaspergillosis)致病菌主要為煙曲菌,少數為黃曲菌、土曲菌、黑曲菌、棒狀曲菌、構巢曲菌及花斑曲菌等。我國從1949年到1988年底陸續報告的呼吸道曲菌感染約300多例,然而1972年以前的總數僅47例。肺部曲菌病絕大多數為繼發感染,原發者極為罕見。臨床上一般將肺曲菌病分為曲菌球、變態反應性支氣管肺曲菌病(ABPA)和侵入性肺曲菌病(IPA)等三種類型。

基本信息

發病機理

肺曲菌病肺曲菌病
曲菌球是最常見的類型。曲菌常寄生於肺結核、支氣管肺囊腫、肺癌結節病等慢性肺部疾病形成的空腔內。空洞壁和周圍的肺組織部分破壞、肺泡內出血、有大量慢性炎症細胞浸潤和許多增生的小動、靜脈、呈瘤樣擴張,一般無菌絲侵入。洞內有黃褐色球狀物,較鬆脆,切面有色素沉著,含成堆的有隔分支菌絲體,夾雜大量嗜酸性無定形物質和紅細胞。ABPA是Ⅰ型和Ⅲ型變態反應的聯合作用。吸入的短鏈曲菌孢子陷在較大的節段支氣管分泌粘液中,形成菌絲體;其抗原與IgE致敏折肥大細胞發生特異性結合,釋放介質,導致支氣管痙攣,支氣管黏膜通透性增加,抗原進入組織,引起肺和血內嗜酸粒細胞增多。此外,曲菌抗原與IgG抗體結合形成免疫複合物,在補體參與下引起支氣管及其周圍肺組織慢性炎症,導致支氣管破壞、擴張和肺纖維化。支氣管壁和肺實質有嗜酸粒細胞和單核細胞浸潤及肉芽腫形成,管腔內有曲菌菌絲,但無菌絲侵入組織。IPA見於慢性消耗性疾病、菌群失調、免疫功能降低患者中。寄生在上呼吸道內的曲菌侵入肺組織,發展成壞死性出血性肺炎 ,可引起化膿,形成多發性膿腫或肉芽腫,病灶邊緣可有小動脈栓塞。曲菌侵入肺血管導致血行播散,累及全身其他臟器。

臨床表現

曲菌球患者無明顯全身症狀,但有得利咯血咳嗽。肺內孤立的新月型透亮區球型灶,為其典型X型表現。 ABPA一般發生在特應性體質基礎上,呈反覆發作性喘息、發熱、咳嗽、咳出棕色痰栓、咯血。體檢兩肺布滿哮鳴音,肺浸潤部位有細濕羅音。胸部X線示肺葉、段分布的浸潤病灶,常為遊走性;肺實變,或因粘液栓塞支氣管致肺段或肺葉不張,便無葉間裂移位,長期反覆發作可導致中心 支氣管擴張 ,受累的段或亞段支氣管呈囊狀擴張,而遠端正常。車軌線樣、平行線、環狀、帶狀或牙膏樣、指套狀等陰影亦常能見到。血嗜酸粒細胞增多。血清IgE濃度升高。曲菌浸出液作皮內試驗可呈雙相反應:試驗15~20分鐘後,出現風團和紅暈反應,約0.5~2小時消退(Ⅰ型反應);4~10小時再次觀察,在皮試局部出現Arthus反應,約24~36小時消退(Ⅲ型反應)。患者含曲菌特異性沉澱素,用濃縮的血清標本測定,陽性率達92%。

IPA患者病情嚴重。有發熱、咳嗽、咳膿性痰、胸痛、咯血、呼吸困難,以及播散至其他器官引起的相應症狀和體徵。體檢發現肺部有乾、濕羅音。X線早期可出現局限性或雙肺多發性浸潤,或結節狀陰影,病灶常迅速擴大融合成實變成壞死形成空洞;或突然發生大的、楔形的、底邊對向胸膜的陰影,類似於“溫和的”肺梗塞。少數出現胸腔積液徵象。

診斷

肺曲菌病肺曲菌病

從支氣管深部吸出分泌物,塗片找到菌絲,培養多次均陽性,有助於診斷。曲球菌典型的X線特徵有診斷意義。曲菌抗原皮內試驗血清沉澱試驗陽性具診斷價值。發作性支氣管哮喘 、周圍血嗜酸粒細胞增多、血清IgE升高、X線示肺浸潤灶,經纖支鏡吸出分泌物塗片有曲菌菌絲,或培養有曲菌生長,即可診斷為變態反應性支氣管肺曲菌病。透視下定位經纖支鏡作肺活檢,對曲菌球和侵入性肺曲菌病有確診價值

檢查

肺曲菌病肺曲菌病
1、胸部X線檢查 過敏型顯示肺紋理增多或短暫的肺部浸潤;侵襲型呈支氣管肺炎改變;麴黴菌球多位於空洞內致空洞呈半月形氣影球體似鐘擺樣可隨體位改變而移動。

2、檢驗 ①痰塗片鏡檢可見到菌絲和孢子;②反覆痰培養陽性對診斷有幫助;③過敏型痰中可找到大量嗜酸性粒細胞血總IgE增高;④麴黴菌抗原皮膚試驗血清沉澱試驗有助診斷。

易誤診

肺曲菌病容易誤診的疾病有:

1、.細菌性肺炎:多有高熱、咳嗽、咳痰、胸痛、氣促等症狀,肺部實變體徵和濕囉音,白細胞升高,X線表現為片絮狀浸潤陰影,但病原學診斷較困難,必須從無或少污染的下呼吸道標本、胸液或血液中分離出致病菌,結合臨床分析才可確定。

2、.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肺炎一般先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然後向下蔓延引起肺部炎症。因呼吸道黏膜防禦功能受損,常誘發細菌感染。確診需根據咽拭、痰液病毒分離及血清特異性抗體測定。

3.、肺結核:常見於年輕患者,有低熱、盜汗等症狀,早期為刺激性乾咳,而後有痰,空洞形成後咳嗽加劇,痰量增多,半數病人可有咯血。診斷主要根據胸片檢查和痰或其他標本中找到結核菌或結核特異性病理改變。

4.、肺膿腫:多起病急,高熱、胸痛、咳嗽、咳大量膿臭痰或膿血痰,血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增高。X線檢查隨病變的發展不同,早期為濃密大片陰影,後可見液平面。

5.、支氣管擴張:多見於青壯年,常有慢性咳嗽、大量膿痰,幼年多有患麻疹百日咳、支氣管肺炎等病史。X線胸片可見單側或雙側肺紋理增深或粗亂及呈捲髮狀陰影。高解析度CT和支氣管碘油造影可確診。

預防

1、在疑有曲菌感染的環境工作時應作好防護工作。如戴防護口罩以免吸入大量病菌,在真菌實驗室進行煙曲菌黃曲菌黑曲菌等菌的操作時,更要注意防止將這些病菌吸入肺部。

2、加強防護措施。如在粉塵多的地方工作時需戴上口罩,及時處理眼和皮膚的外傷,儘量消除或減少各種誘發因素的影響積極治療慢性病。

治療措施

肺曲菌病肺曲菌病
曲菌球一般對抗真菌藥物治療無效,應爭取手術治療。 變態反應性支氣管肺曲菌病患者,經氣管滴入或霧化吸入二性黴素B等抗真菌藥,雖對消滅支氣管內曲菌有一定療效,但易復發。目前認為皮質類固醇是治療本病最有效的藥物,可抑制變態反應、減少痰液,使支氣管管腔不利於曲菌種植。一般口服強的松0.5mg/kg/d,有助於肺浸潤吸收。2周后改為隔日一次,至少維持3個月。亦可聯合套用二性黴素B,霧化吸入療效較滿意。通常用氟美松2.5mg和二性黴素B 5mg加入生理鹽水10ml中霧化吸入,每日2次,共1個月。對頑性病者應作支氣管鏡沖洗,吸出粘稠的分泌物,保持氣道通暢,以提高藥物的療效
IPA者主要採用抗真菌藥物治療。 兩性黴素B為首選藥物,用法和劑量參閱“隱球菌病”。亦可合併套用利福平,450mg/d,空腹一次口服。因兩者聯合套用有協同作用。也可套用氟胞嘧啶。伊曲康唑(ifraconazole)抗真菌活性強,對曲菌感染具良好療效,用量200mg/d逐增至400mg/日,分1~2次服用。對於頑固性或復發性、侵入性肺曲菌病患者,若病灶局限,可作部分肺切除。

相關資料

侵犯性肺曲菌病是屬於肺曲菌病的一種。在人體免疫力不全時,容易受到入侵感染,像糖尿病、洗腎、癌症患者或愛滋病患者,是肺曲菌侵犯的高危險群,黴菌會在肺部滋長蔓延,先期會有咳嗽難治、再來就有咳血的嚴重情形。

一位52歲的病患,已有十幾年的糖尿病史,三個月前發現有陸陸續續的咳血現象,曾經到居家附近的醫院就醫,經肺部X光檢查發現她的兩側上肺葉有空洞、浸潤現象,被高度懷疑是罹患肺結核,經兩周的藥物治療仍未見改善。這是罕見的侵犯性肺曲病,罹患此病的患者會有咳血、體重劇降的明顯症狀,症狀與肺結核極為相似。

這些肺曲菌在支氣管鏡下無所遁形,就像一簇簇菇菌似的,經對症用藥,患者很快就能痊癒。

以患者的肺部X光片上肺葉有大片浸潤及空洞情形判斷,雖然首先要懷疑是肺結核,但經痰液抹片檢查卻是陰性,表示患者可能並非肺結核引起的咳血等症狀,再以支氣管鏡檢查,赫然發現患者兩側上肺葉長滿一簇簇的黃色狀腫瘤般病灶,塞滿兩側上肺葉的氣管,經病理切片檢查,證實是罹患了罕見的侵犯性肺曲菌病。

一旦證實是肺曲菌的感染,採取抗黴菌的藥物是有效的,但傳統的抗黴菌藥物往往在較長期的服用下,會引起患者腎功能衰竭、噁心、顫抖等副作用,還好目前已有新的抗黴菌藥物,患者只要每天早晚各服藥一次即可,大大降低其副作用。

這位罹患肺曲菌病的女性患者,經七十天的服藥,再經肺部X光追蹤檢查,其原先肺部空洞、浸潤的現象以消失,以支氣管鏡檢查,原先一簇簇黃色腫瘤狀的病灶已不存在,病情完全康愈。

肺部空洞、浸潤的現象雖然要高度懷疑是肺結核病,但仍要作其他可能病症的考量,尤其像這種肺曲菌病,如果沒有診斷出來而對症用藥,患者是有生命危險

關注健康,了解疾病

2008年5月31日是世界衛生組織發起的第21個世界無菸日。本次無煙主題是“無煙青少年”,口號是“禁止菸草廣告和促銷,確保無煙青春好年華”。讓我們一起拒絕菸草,關注呼吸健康,了解呼吸疾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