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切開術

肌切開術用於拇指掌心位畸形的手術治療。拇指掌心位畸形,也稱拇指內收畸形,適用於拇指掌心位畸形。

肌切開術

基本內容:

腹腔鏡下幽門環肌切開術治療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

幽門括約肌切開術

馬蹄形切開式幽門成形術(Finney)適用於十二指腸潰瘍周圍有廣泛粘連,行縱切橫縫式幽門成形術有較大張力者。

⑴切開十二指腸降部外側後腹膜,縫合後壁外層

⑵切開胃十二指腸後,縫合後壁內層

⑶連續褥式內翻縫合前壁內層

⑷縫合前壁外層圖1 

馬蹄形切開式幽門成形術(Finney)

相關內容:

4Kg以下嬰兒腹腔鏡下幽門環肌切開術麻醉觀察:目的探討小嬰兒腹腔鏡下幽門環肌切開術中的麻醉管理.方法對18例小嬰兒腹腔鏡下幽門環肌切開術行氣管插管靜吸複合麻醉,誘導用藥:芬太尼、萬可松、異丙酚,術中維持用藥異氟醚.監測氣腹前5min、氣腹後5min及腹腔放氣後5min的心率(HR)SpO2、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呼氣末二氧化碳(PETCO2)、氣道控制壓力變化值(PP)、血氣監測,並將三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結果18例患兒手術成功,麻醉期間無低氧血症發生.麻醉期間呼吸、循環相對平穩,與氣腹前5min相比氣腹後5min患兒PH值有所下降,PETCO2、PaCO2、SBp、DBp、PP有比較明顯的上升(P<0.05).結論腹腔鏡用於新生兒及小嬰兒手術有皮膚創傷小,對呼吸、循環、代謝影響小的優點,小嬰兒腹腔鏡下行幽門環肌切開術可行,安全性好

網址:http://scholar.ilib.cn/Article.aspx?AIT=QCode&AI=lcxewkzz200502017&A=lcxewkzz200502017

相關資料:

氣囊擴張術較肌切開術再手術率高:

 氣囊擴張術(pneumaticdilatation)與外科肌切開術(surgicalmyotomy)是治療食管賁門失弛緩症的2種主要方法。目前尚無基於人群的研究比較這兩種治療方法的臨床轉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一項研究表明,首次接受氣囊擴張術治療的患者較首次接受肌切開術的患者再次接受手術治療的幾率高。[JAMA2006,296(18):2227]

該研究是一項回顧性縱向研究,納入1991年至2002年間1461例年齡大於18歲的食管賁門失弛緩症患者,其中1181例(80.8%)患者的首次手術為氣囊擴張術,280例(19.2%)患者為肌切開術。主要轉歸指標為首次治療後再次使用的治療方法、術後就診次數、以及胃腸藥物的使用情況。

結果表明,首次接受氣囊擴張術治療的患者術後1、5、10年需再次治療的累積危險度分別為36.8%、56.2%與63.5%,而首次接受肌切開術的患者分別為16.4%、30.3%與37.5%(P<0.001)。除氣囊擴張術導致的不良轉歸,再次行氣囊擴張術與外科肌切開術術後再需治療的危險無顯著性差異。首次接受肌切開術與首次接受氣囊擴張術的患者術後就診次數、使用組胺-2受體阻斷劑、質子泵抑制劑以及促胃腸運動藥的物情況無顯著性差異。

研究提示:食管賁門失弛緩症患者首次手術治療後需再次手術治療的情況很普遍。雖然首次接受肌切開術治療的患者再次手術的危險較以前認為的高,但是首次接受氣囊擴張術的患者再次手術的風險較首次接受肌切開術治療的患者高,這可歸因於再次手術時多使用受氣囊擴張術而不是肌切開術。

網址:http://www.med66.com/html/2006/12/zh1256272048121600212528.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