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墓教堂

聖墓教堂

聖墓教堂東方各基督教派稱其為復活教堂。位於耶路撒冷老城內。除新教外的許多基督教派認為,其所在地點正是耶穌受難的各各地。教堂內還有耶穌安葬的地點。

簡介

聖墓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er
東方各基督教派稱其為復活教堂(Church of the Resurrection)。位於耶路撒冷老城內。除新教外的許多基督教派認為,其所在地點正是耶穌受難的各各地(Glogotha,或稱骷髏地,calvary)。教堂內還有耶穌安葬的地點。從公元4世紀起,聖墓教堂就是基督教徒朝聖的重要去處。
聖墓教堂所在地原是哈德良時期修建的一座阿芙羅狄蒂神廟。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基督教後,曾派其母親海倫娜(Helena)前往巴勒斯坦查訪聖跡。據稱海倫娜除發現耶穌受難的十字架(True Cross)外,還將此地確認為耶穌受難地。公元335年君士坦丁大帝修建的其實是三個彼此相連的教堂,分別位於三處不同的聖跡之上:一座長方形廊柱大廳教堂(Matyrium),圍繞Rock of Calvary的廊柱中庭(Triportico),和一座圓形大廳(Anastasis,意為“復活”)。圓形大廳中央,是海倫娜發現的安葬耶穌的洞穴遺址。洞穴周圍的岩石全被削去,聖墓則被圍在一個被稱為Edicule(意為“小房子”)的建築內。圓形大廳的穹頂直到公元4世紀末方才完工。

相關條目

公元614年,Khosrau二世率波斯軍隊占領耶路撒冷,教堂遭到嚴重破壞。630年,拜占庭皇帝赫拉克里烏斯(Heracrilus)奪回耶路撒冷,並將耶穌受難的十字架放置在經過重建的聖墓教堂內。穆斯林統治時期,教堂基本得到了較好保護。但到1009年,法蒂瑪王朝哈里發Al-Hakim bi-Amr Allah將教堂徹底摧毀。Edicule的東牆、西牆和屋頂被嚴重損壞或徹底摧毀(具體損壞程度,現代有不同說法),但北牆和南牆可能因被埋在碎石中而免遭進一步破壞。
1048年,君士坦丁九世在徵得哈里發同意、並且接受諸多苛刻條件的情況下,在教堂原址上修建了一系列小禮拜堂。1099年7月15日,第一次十字軍東征部隊奪取了這一地方。十字軍將領Godfrey of Boulillon(首位“耶路撒冷王”,自稱“聖墓保護者)下令按照羅馬風格重建教堂,並且新修了一座鐘樓。重建工作於1149年完成。
1555年,聖芳濟會修士對教堂進行了進一步修繕,今天所能看到的聖墓的大理石裝飾,大多是在這次修繕中完成的。1808年,圓形大廳穹頂在一場大火中坍塌,Edicule的外飾也受到損壞。1809年對圓形大廳和Edicule外飾進行了重建,但今天看到的穹頂卻要到1870年才完工。1959年起,圓形大廳又進行了現代化的修繕。
基督教各教派對教堂的管理和維護雖也能勉強合作,但一直明爭暗鬥。1852年,奧斯曼土耳其宮廷發布維持現狀的赦令,結束了各派的暴力衝突。十字軍占領耶路撒冷期間就已到來的三個教派??希臘正教、亞美尼亞正教和羅馬天主教成為教堂的主要管理者。19世紀,科普特正教、衣索比亞正教和敘利亞正教等教派也獲得了一定的管理權。各教派在各自禮拜時間、地點等問題上訂有協定。幾個世紀以來,由阿拉丁委派的兩個居住在附近的穆斯林家族(Anuseibeh和Joudeh)掌握著教堂唯一出入口的大門鑰匙。
聖墓教堂中央穹頂之下,是紅色花崗岩建築的聖墓本身。亞美尼亞、拉丁和希臘各教派每天在聖墓內舉行禮拜儀式。聖墓後方,是一個鐵籠式建築,內有科普特派的祭壇。再往後,是一個砍鑿十分粗糙的禮拜堂,敘利亞正教每周日在此舉行禮拜。聖墓右側是羅馬天主教的地盤,包括一個較大的方形禮拜堂,和一個專供聖芳濟會修士使用的禮拜堂。聖墓正前方是希臘正教舉行聖會的教堂。
聖墓教堂的入口處擺放著膏油石,據說耶穌的遺體被擺放在這塊岩石上施以塗油禮,以準備下葬。右側拾階而上,是整座教堂中裝飾最繁複的一座禮拜堂,耶穌據信就在此受難。這座禮拜堂由希臘正教管理,但羅馬天主教也在旁邊擁有一座祭壇。教堂內還有一座地下禮拜堂,屬亞美尼亞正教,是用來紀念海倫娜發現耶穌受難的十字架。
19世紀,相當數量的學者對教堂是否真的是耶穌受難和安葬的地點提出了異議。因為教堂位於耶路撒冷城牆內,而根據早期記載,耶穌受難、安葬都是在城外。但有學者認為,耶路撒冷城牆在公元41-44年間經過了擴建,聖墓教堂是在這之後才被圍在耶路撒冷之城牆

世界著名教堂

教堂是基督教徒舉行宗教禮儀的建築物。它擁有著很高的藝術、宗教價值。

以色列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